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151章

南明大唐王-第151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这个朕字,可不是臣下敢自用的。


第354章 快节奏
  虽然朱聿鐭没有言明招安之意,但话里的意思却是已经清楚的表明了出来。
  无法为自己所用,便要全力围堵剿杀,这就是朱聿鐭的态度。
  而李定国并没有愤怒,这在与使者接触之前,他便已经想的到这个结果了。
  毕竟西营出身的他们,对于大明正统,绝对算不上什么忠臣孝子,被皇帝堤防也是情理之中。
  但这句话却也是极高的赞赏和重视,毕竟全力防备他这么一个,只是在西营之中有名气的后起之秀,无不说明了皇帝对他本人能力的极其看重。
  李定国是有抱负的,虽然他还没有显露出他的军事才华,他也是极有自信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前被人慧眼识中,却有一种知己的感觉油然而生。
  李定国对于绍武皇帝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在大明无能的弘光天子,逃跑成瘾的永历皇帝珠玉在前,隆武、绍武这两位勇毅的唐王系天子,则是更加符合李定国这种武将的胃口。
  而唐王系与西营并无仇怨,甚至隆武皇帝时期还力排众议的接纳了逼死崇祯皇帝的闯营,更是让李定国看到了希望。
  到了绍武皇帝这里,更是天运眷顾,不仅自己迎难而上,在风雨飘摇的广东成功立足,更是遇到金声恒与李成栋二位满清封疆大吏接连反正,让其一夜之间,便即坐得两省之地。
  而在金声恒被围攻之时,朱聿鐭不避斧钺、御驾亲征,全力向江西支援的态度,更是让李定国对其极其心折。
  江西、湖广、南京一连串的胜利,直接让已经只剩下一口气的大明,逆天的翻盘,一跃而成与可以与满清平等对视的存在,让如今的局势,俨然已经成了南北朝。
  更重要的是,在闯营归顺之后,并没有因为闯营的过往而有所苛责,甚至更是明诏天下,绍武朝之前种种概不追究的态度,也令李定国对绍武朝廷的抵触下降了不少。
  而绍武皇帝对于士绅的不断打压,也更令李定国在备感解气之余,对于绍武皇帝好感更增。
  这样一位既有武勇,又有容人之量,而且懂得民间疾苦的大明天子在位,那既然自己并不想自立,那投降绍武皇帝麾下,便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不知我等归顺大明之后,陛下可有什么安排?”
  既然委实无法拒绝这么一位大明天子,李定国沉默片刻后,便即开门见山的问道。
  眼见李定国对于皇帝的称呼,由‘大明皇帝’改为符合臣子礼仪的‘陛下’,陈际泰人老成精,哪能不明白这本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将军若能重回大明旗下,朝廷自然有恩赏落下!”
  陈际泰心中更喜,再次行了一礼,快速的说道。
  “本王只想知道,陛下会如何安置我等?”
  李定国对于大明朝廷显然是不信任的,闻言眉头一皱,语气也变冷了许多。
  “这个……”陈际泰本来想搪塞过去,但是看到李定国有些冰冷的眼色,外加不耐烦的表情,立即放弃了这个念头,老老实实的将朱聿鐭的原话说了出来,“陛下有言,如今朝中只有国公数人,并无王爵,将军若是归顺,只能从公爷做起。而且……而且陛下只能给予李将军与刘将军两人公爵,外加三个侯爵,以及不超过十人的伯爵……”
  陈际泰越说越是底气不足,心中都有些埋怨皇帝委实太过于小家子气,人家好好的一字并肩王,你想招安过来,却反而要给别人连降两三级,这哪里是有诚意招安的样子?
  原本自己还想糊弄过去,在慢慢给李定国做水磨工夫掩饰一二,但如今直接全泡汤了。
  这话说完,不仅是心虚的陈际泰再不言语,连李定国也皱着眉头坐在椅中,沉默不言。
  坦白说,绍武皇帝这条件十分苛刻,但是正因为苛刻,反而更是显得诚意十足,所谓丑话先说前面,许下这些爵位,那绝对都是真金白银的,这些名额显然是不会是用来暂时安定人心,而最后再秋后算帐的。
  对于李定国而言,只要自己在绍武朝中爵位不低于其他人,那李定国对于自己的公爵位置,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抵触,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新朝气象,象永历那种一字王乱封的局面,怎么看怎么象是灭亡之前的最后疯狂。
  虽然李定国并没有不满,而且也有自信能够说服刘文秀同意此事,但他却是不一定能够说服军中,那之前被永历朝廷所大肆册封之下,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各种公、候、伯们。
  想让这许多人放弃自己的爵位,估计会引起乱子,但若是就让这些人带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封号投降过去,别说绍武皇帝这边肯定行不通,就算李定国自己也会觉得丢人现眼。
  毕竟人家绍武皇帝那边的勋贵们,是实打实的军功册封出来的,而他们西营的这些‘勋贵’们,是孙可望绑架了皇帝这才创出来的。
  军中向来以力为尊,这样的勋贵显然走到的哪里都会被人以白眼相待。
  “将军莫要误会,这并不是陛下故意怠慢贵部,只要立下功劳,爵位依旧会源源不断而来,而且还拿的更理直气壮不是?”
  似乎觉得自己这使者做的委实有些失败,只是交谈了数句而已,大半回答还是出自于皇帝的话语,令陈际泰感慨自己委实过于丢了能说会道的士大夫的颜面,上前说道。
  李定国却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却是根本不接这话茬,再次陷入自己的思索之中。
  “陛下这许诺,可是会明诏天下?”
  正在李定国与陈际泰二人再次陷入尴尬沉默之中时,一个声音却是突然在一旁响起,随着声音的传出,一个人慢慢从屏风之后踱步而出。
  “回刘将军,这个自然。”
  陈际泰虽然没见过刘文秀,但只看对方在李定国书房中,却能这般从容不迫,就能明白,这必定是与李定国一个等级的刘文秀。
  “请陈巡抚暂且回偏房休息片刻,我与二哥商谈一番。”
  刘文秀点点头,没有再问,客气的向陈际泰拱手道。
  今天的谈判节奏,快的委实令陈际泰都有些预料不到,原本心中幻想着可能需要数天,甚至十数天都能取得的共识,却是在三言两语之间便即达成。
  如今的局面更是令他有些看不懂了,刘文秀也已经现身,这说明西营已经准备做出决定了!
  虽然明白这是双方已经各自亮出了底牌,但这节奏依旧快的让陈际泰都觉得有些不真实了!
  如今,不仅他们西营两个主事人需要单独商议一番,陈际泰更觉得需要好好静一静理一下思路,稳定一下自己有些不好控制的情绪,便即痛快的拱拱手,离开了书房。


第355章 归顺
  在陈际泰离去后,没有外人在场的李定国也收起了之前的严肃,舒服的靠在椅背上。
  “文秀,你觉得这条件如何?这话虽然是皇帝所说的,但显然也还没说死,还有可谈的空间,不过估计能谈的也有限。”
  李定国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椅子扶手,将他自己的推测说了出来。
  “二哥,咱们难道就真的要投降大明么?老话说的好,宁为鸡首,不做牛尾。而且咱们跟大明打了几十年的仗,双方的仇恨岂是说放下就放的下?眼下云贵在手,咱们手中还有雄兵二十万,为何不自己闯一番事业出来?”
  刘文秀半晌没有说话,最后一咬牙,直接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孙可望在胜境关下所说也不无道理,虽然咱们不可能与虎谋皮和他合作,但你我兄弟联手,也不是不能实现他当时所说的盛况!”
  对此李定国却是长叹一声,直接摇摇头,说道,“你我兄弟,是没有什么嫌隙,也能够做到精诚合作。但是你别忘了,这云贵二地,极为贫瘠,短时间内压迫治下百姓,也许能够支持大军征战,但若是受阻,战事成胶着状态,咱们逃不了败亡的局面!
  四川虽为天府之国,但义父入川时杀了一批,鞑清攻入四川后,双是大肆屠戮,如今四川还有多少丁口,孰未可知。
  但可以想的到,丁口不在,田地抛荒必定极众,大军就算突入四川,没个几年工夫,也难以恢复四川元气,依旧是处于钱粮难济的地步。至于陕西,实在太远了,靠咱们自己,难……
  最重要的是,你我二人接手贵州已经半月有余了,你敢说你能如同大哥那般将地方治理的妥当,你我都不是内政之才,手下更都是些厮杀汉,让他们提刀砍人,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但让他们抓着笔杆子去治理地方,估计迟早会出大乱子。
  再说咱们手底下这点兵力,更是成分极杂,派系丛生。靠你我二人联手,这才勉强压制的住大哥派系的将领,若没有外力进入,想要彻底消化掉大哥派系的众将,没个几年的水磨工夫,怕是难以济事。
  一旦与大明开战,不能速胜,一旦陷入胶着之中,这些将领你敢担保不会有几个大哥的死忠份子,到时直接投降大明,或者将云贵的虚实尽数泄露出来,你我二人就算再善战,又能有几分胜算?”
  李定国这话根本就没有停顿,显然是早就思索过这方面的事情了,全盘考虑过后,令他明白,只要依旧偏居于西南边陲之地,那等待西营的就只能是慢慢的消亡。
  “那咱们真的就这一条路了?”刘文秀显然还是有些不服气,盯着李定国说道,“若是真的归顺大明,一旦大明皇帝鼎定天下,再来寻咱们算总帐,那时又当如何?”
  “官府的信用,自古以来都不能相信,你的这个顾虑为兄自然明白,不过如今也有了解决办法。”
  李定国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给刘文秀递了过去。
  刘文秀有些疑惑的接过书信,委实有些不相信这一封书信就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信将疑的打开书信,快速的读了起来。
  但片刻间,他的神色便即不断的变幻着,脸上的惊讶之色也越来越浓,最后便是一种既向往又迷茫的神色。
  “二哥,这条路虽然足以保证我等兄弟生路,但却不啻于是流放我等啊!”
  刘文秀指着信中的一句‘凡不愿留大明者,概不强求,除大明故土外,天下之地择其一以置尔等安居,尔可依朝鲜制,称臣于大明,自成藩国。’,语气复杂的说道。
  “这道书信之言为兄是相信的,因为陛下不仅仅对我等许诺如此,对郑成功、李成栋等亦有效,若是真个颁行天下而不遵从,那必然会失信于天下,甚至再一次令天下大敌起来。若是到时陛下能让大伙儿安心,那自然不必远离故土,若是大伙儿觉得还是自己开国舒心自在一些,那咱们便远赴海外,再建一国,也是一件快事!
  现在,为兄就问你一句话,你何去何从?”
  李定国这话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盯着刘文秀,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二哥都已经想的这么明白了,大明皇帝诚意小弟也看到了,小弟没什么意见,一切听任二哥吩咐便是。至于那帮子夯货,就更不需要担心,我二人都连降数级,难不成他们还想与咱们平起平坐不成?!”
  刘文秀小心的收好那封盖了印玺的书信,十分痛快的说道。
  西营刚刚经过一场内讧,还没完全平息之时,又是在与绍武这个狗皇帝的军队,在湖广、广西一代对峙,这个消息很快便即传遍了整个江南。
  许多被收拾的敢怒不敢言的士绅们,纷纷在家欢呼,许多人都因此多喝了几杯小酒,兴高采烈的等待着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的集团,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最后打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尤其是从某些渠道得到了狗皇帝给西营开出的条件后,所有人都在震惊之余,更是十分肯定的觉得,这种羞辱性的条件一出现,那双方之间必然会立即大打出手!
  但可惜的是,这些士绅高兴的委实太过于早了,就在士绅们都搬好了小板凳,只等吃着小食,喝着小酒看戏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却是骤然出现,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江南。
  在一片不能置信的声音中,西营李定国、刘文秀在贵阳城,向着天下宣布西营上下决议归顺大明,接受大明派遣而来的文官接管云贵二省,更是接受大明方面的整编。
  如此的局面,直接让众多的士绅咒骂连连,小吃被一脚踢翻,美酒被砸个粉碎,整个人都陷入了怀疑人生的负面情绪之中。
  这个狗皇帝为何气运如此之隆,难道真的是老天瞎了眼么?一路行来,招降纳叛兵力已经几近百万,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哪里还有出头的一天?
  与被打压的士绅不同的是,消息传到南京后,整个南京城一片欢腾,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底层的士兵,纷纷狂呼‘万岁’不止。
  西营的归顺,不仅仅是江南的彻底一统,更是代表着绍武朝廷如今再无后顾之忧,绍武朝廷的根基已成!他们这些绍武朝廷的支持者,保卫者,也必将成为这片大地的受益者与统治者。
  而对于朱聿鐭来说,西营的归顺,更是将一个超格的大军统帅送至他的身边,剑指北地之机已经到来。


第356章 扑空
  在西营之事底定之后,登州的战事也已经结束。
  在连续坚守一个多月后,满清终于选择了退兵,放弃攻下登州坚城的想法。
  十数万大军在被屠戮大半的登莱二府空耗近两月,每日间的钱粮损耗可谓不计其数,尽管此时登州明军已经伤亡大半,但是阿济格依旧看不到拿下城池的那一天。
  他头一次发现在火器的巨大威力,在明军火器拉开与清军的距离后,攻城战就成了清军的最大软肋,尤其是有着海路补给之下,明军那似乎无穷无尽的震天雷,完全成了清军的噩梦。
  也因为这一次对登莱二府的血腥屠杀,清军甚至都无法留下足够的军队驻扎防备明军,而是大军尽数折返济南就食。
  不过济南以东也根本没有防守的必要了,这里要人没人,田地里的庄稼也被清军无数的战马啃的一干二净,没有防守的价值。
  这一战清军看似大胜,将明军在山东的主力一扫而空,更是将原本几近席卷山东的明军再次赶至一隅之地,军威之盛谁敢不称赞一二。
  起码济南的山东文武,对于摄政王阿济格他老人家的武功,就是不断的唱着赞歌,更是拿出府库大半钱粮,买酒买肉,为摄政王凯旋而归的大军摆出流水席,共贺大捷。
  在大捷的威名下,所有人都忘了山东最精华的登莱二府,如今已经千里无人烟,无数良田全部抛荒,未来山东的赋税必定出现巨大的缺口,或者说想到了,但却没有人敢在这个当口多说什么。
  阿济格对于不能彻底消灭明军在山东的存在,显然是十分耿耿于怀的,只看其在酒宴之中,很少露出笑容就能看的出来。
  而且这一战后,清军主力就需要立即回师京城,坐镇大本营之中,以震慑在关外已经越来越不安分的蒙古人。
  依最近收到的情报来看,在关外征调蒙古人入关配合作战的行动,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应征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少,向北迁徙的部落却是越来越多。
  这自然与大清一连串大战战果寥寥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清军在各条战线上要么大败,要么就是啃硬骨头,蒙古人损失极大,但能够被分到的油水却是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让蒙古人如同大清入关前,和刚刚入关那会一般,一道军令征调便即一呼百应的盛况,自然是痴心妄想。
  许多蒙古部落好处没得到,族中的青壮倒是死了近一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