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143章

南明大唐王-第143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原本坐观绍武朝廷各项改革,等待其自败的下场,却是越来越让他觉得心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绍武朝廷不仅没有自败,反而钱粮赋税愈发的增多,各地的局势反而慢慢平静下来,甚至都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了。
  既然无法从敌人身上得到扩展,那先行整理内部矛盾,就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毕竟孙可望也是明白的,在他这个事实上已经割据一方,手中还有另一个大明皇帝的军阀没除掉之前,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先行北伐,必然会先拿他开刀,先行统一整个南方,取得一个稳定的后方,才会有未来北伐的可能。
  孙可望一点也不想被开刀,更因为他拥立永历皇帝之事,已经完全自绝于绍武朝廷。就算是投降,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今已经被逼到绝路上的孙可望,已经再也沉不下气来了。
  大半个月来,湖广与贵州的边界地区,军队的调动极为频繁,不过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大肆收缩重点驻守各个关隘。
  云贵边境要地普安州,孙可望的军队更是不绝于路,只是十天不到,便即集结了足有四万以上的兵马,连营数十里。
  而贵阳城,更多的军队也在不断的赶来,近十万兵马齐聚贵阳,谁都能从空气中嗅到战争来临的紧张气氛。
  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赞同与李定国开战,但是孙可望却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无论谁劝都不好使,一定要与李定国拼个你死我活。
  毕竟李定国在云南,这一年来也没有扩充太多的军队,兵力一直维持在不足四万的规模,可以说孙可望对于李定国的军力是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的。
  也正因为这种优势,让下面众将虽然心中不赞同,但却也不会有人觉得李定国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唯一不愿意的便是,这是同室操戈,与原本的同袍刀兵相向,谁也过不了心中这道坎。
  毕竟李定国部从来没有向贵州境内踏过一步,更没有对秦系上下咄咄逼人过,只是因为兄弟要分家过,就要打上门去,任谁看,这似乎都有些说不通不是。
  孙可望不仅是自己出兵,更是花费巨大拉拢贵州土司共同参与进来,水西安氏已经基本上同意了孙可望的邀请,因为孙可望开出的价码委实不低,以播州宣慰司为报酬,委实令人有些无法拒绝。
  绍武二年八月初十,孙可望在贵阳誓师出兵,大军分两路,一路借道水西与土司军合流,从云南北部宣威进攻,一路自贵阳西进,经安顺至普安州,与李定国主力展开大决战。
  但是水西安氏没有想到的是,孙可望的目标从来都不是骁勇善战的李定国,而是他们安氏。
  北路军入水西后,在大安直接突袭了已经集结兵力,准备一同入主云南的安氏集团,虽然安氏土司军对孙可望也有防备,但是他却错把孙可望与之前的大明军队等同而论。
  在二十多年战争磨砺出来的西营,无论战法还是士兵的勇猛,都要远远超过数十年前的承平已久的大明西南官军。
  只是数千骑兵突袭,安氏原本自认为的骁勇善战的族兵们,便即被冲的支离破碎,完全抵挡不住西营铁甲骑兵的兵威,被杀的四散零乱而逃。
  后续军队赶来后,直接将大安城给围的水泄不通,而原本正在南下的孙可望,更是还未走到一半便即大军调头向西北,自平坝卫入三岔江,沿水路直捣贵州宣慰司。
  在数万西营大军的进攻下,沿途各城寨根本不堪一击,柔远所,鸭池,陆广城,镇西卫,纷纷被攻陷,将周边扫荡一空之后,大军乘船西进,沿响水河汇合北路军,于九月十四日,彻底荡平整个水西……


第335章 会面
  孙可望这手假道伐虢,玩的可谓极其漂亮,更是直接吃成了一个胖子。
  水西安氏,在贵州传承已有千年之久,更兼当年的奢安之乱中,安氏不仅自身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更是因为接收奢崇明残军,以及他们抢掳而来的钱粮,更是肥的流油。
  甚至在孙可望入主贵州之后,依靠着强悍的部族兵,以及海量的钱粮,安氏对强悍的孙可望都是向来听调不听宣的,至于赋税,更是只是象征性的拿出几颗枣子就算打发孙可望了。
  这种打发叫花子的做法,当然不可能让孙可望满意,而且安氏就在贵阳城之侧,这种要害地方,又怎么可能让不听话的土司把持,再加上孙可望急切需要钱粮,安氏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可以说,安氏所累之丰,在贵州无出其右者。堆积如山如海一般的钱粮,也全部被孙可望直接予以笑纳了。
  安氏之败就在于他们将西营当成当年承平日久的西南官军,但西营却不是明军,更是在北方多次击败明军中最为精锐的边军,他们的战斗力不是安氏所能够抗衡的,与西营合作,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与虎谋皮,自取灭亡。
  数万安氏部族兵,在数千铁骑的攻击下,直接溃不成军,却是出乎了孙可望的预料,毕竟安氏的名头,可是奢安之乱中很是响亮的。
  原本他紧赶慢赶而来,就是担心北路军在水西会站不稳脚,却是没有想到,安氏部族兵的战斗力,是如此的差劲。
  而孙可望打下安氏,残暴的一面又一次展现了出来,整个大安城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成了孙可望刀下的亡魂,这个传承千年的大氏族,提前数十年,成了历史的云烟。
  水西安氏的覆没,不仅仅是孙可望数年内不用担心的钱粮到手,更大的是政治意义。
  当消息快速向四周扩散而出后,整个贵州所有土司全部大震动,谁也想不到,原本如大山一般挡在前面的安氏,就这般被人毫不费力的连根拔起,对于西营的威严,他们顿时多了更多的直观印象。
  而这个印象所带来的,便是贵州各地土司再也没有敢阳奉阴违的存在,就算骨头再硬的老古板,也纷纷遣出族人,带着大量的钱粮前往贵阳,并表示会绝对依照秦王所定下的赋税额度,年年上贡,以表达他们的臣服之意。
  这些钱粮数量之多,令孙可望都有些为之啧舌,但他同样也明白,这也是他如今唯一的机会了。
  毕竟这是他涸泽而渔之下,才得到的钱粮,已经没有第二次的可能了。
  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将李定国拿下,彻底统一西营,等待他的只有慢慢被耗死的一条路了。
  孙可望无意再去一个个将整个贵州的土司全部平定,他眼下的大敌是李定国,而贵州土司们已经被完全镇慑住了,在自己没有兵败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有丝毫的反意的。
  在贵阳城,大军凯旋而回的孙可望,招待了一番这些贵州的忠臣孝子们一番,根本没有停留,大军再次兵出贵阳城,按照之前的既定道路,由安顺杀向普安州。
  绍武二年十一月底,一路跋涉的西营秦系兵马,已经到达普安州,大军浩浩荡荡十数万,联营近百里,挟大胜之威,兵势极盛。
  在秦军的当面,则是云南锁荫胜境关,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
  老黑山南北纵贯两三百里,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
  之所以名为胜境关,是因为她不仅仅是云贵的交界地,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故有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神奇景观的说法。
  在这雄奇界关上,不仅有以天为界的牌坊,以石狮子为界区别气候,东面多阴雨,西面多晴天。而且还有以地为界的小溪,以色为界的泥土,这些都让人惊叹不已。
  不过如今这样的胜境,在双方连绵不绝的大军面前,已经再无人有心欣赏,人人精神紧绷,只等大战的到来。
  在胜境关前,孙可望不断的观察着,这里他不是第一次来,上次入贵之时,走的便是这条道。
  胜境关并不是一座关隘,而是依山而建的一连串的军事堡垒,只要关内的士兵还有战意,无论是谁,想要势若破竹般的攻下,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只是上次,他根本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极为顺利的便即入黔,但此时想由黔入滇,却是千难万难。
  让他无法前行的不是道路艰险,而是李定国这个他生命之中注定的宿敌,有这个人在,哪怕就算当面的地形是一片平坦,想要越过,也注定会磨难重重。
  云贵多山,这里也不例外,受限于地形狭小,孙可望军队虽多,但能够排在一线的却并不多,只有数千人而已。
  而李定国方面,人数还要略少于这个数字,这种仗一个搞不好,就会直接成了添油战术,双方对耗个一年半载,也毫不稀奇,尤其是面对着李定国这要的名将,这个时间估计还需要更久一些。
  “请二弟出来答话!”
  既然无法速战速决,孙可望默默的催马上前,距离城关只有一箭之地,这才停下,向着关头扬声喝道。
  尽管距离如此之近,孙可望也不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他深知李定国骄傲的性格,也许在战场之上,他会毫不犹豫的斩下自己的头颅,但是却不会在自己表达善意之时,暗中偷袭自己。
  这是他最后一次前来劝说李定国,但他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两人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理念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番前来喊话,叙旧与感怀人生无常的意思更多一些。
  果然不多时,李定国便即出现在了城关上,双方互相看着,都觉得心中一片复杂。
  “大哥唤我何事?”
  一片沉默之中,李定国率先开了口,轻叹一口气,提声问道。
  “无他,就是想跟二弟聊两句。真的想不到,你我兄弟,竟然会有这么一天,在战场之中刀兵相向……”
  孙可望立于马上,目光平静的看向城关上的李定国,但话语之中,却是带着些许萧索与怨愤。
  “大哥,你当明白,小弟没有选择,我等的仇人不是大明,而是鞑清!如今义父大仇还未雪,你若是举军杀向鞑清,小弟自当请为先锋,但若你是只图一己野心,与大明争权夺利,折损我西营无数豪杰性命,让鞑清得了渔翁之利,小弟誓死也不会相从。”
  李定国也没了之前的剑拔弩张,想起自小入军后,受过孙可望的多般照顾,语气也柔和了许多。
  随着双方统帅语气的和缓,似乎弥漫在整个战场之上的肃杀,也跟着消散了不少,双方目光都集中在孙可望身上,静等着他的回答……


第336章 情分尽
  众目睽睽之下,孙可望却是没有立即回答。
  他从容的下了马,挥手让众护卫留在原地,自己却是缓步向前行了十数步,这才站定了身子,仰头向着李定国喊道,“二弟,三弟,出去一见吧,这般隔的远远的扯着嗓子喊话,没的让人笑话咱们大西王子没种,连坐在一起说说话都不敢!”
  “二哥,这孙可望是自找的,要不咱们出关去,直接擒了他,岂非什么事都解决了?”
  一直站在李定国身边,始终没有出声的刘文秀眼中异彩连连,低声对李定国劝道。
  “擒了他又能怎样?杀了他么?你来还是我来?反正我是下不去手的。”
  李定国却是摇摇头,凭心而论,若非孙可望野心太大,有些苗头已经显露了出来,否则他倒是一位十分值得尊敬的大哥。
  有能力,有魄力,还能照顾几个小兄弟,小时候他们都是极为粘着他,只是这数年来,孙可望威权日重,性情不知不觉间开始大变,动辄便是大加责罚其他数位大西王子,他们兄弟也走不到这一天。
  刘文秀目光闪烁不定,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思索片刻他自觉也下不了这手,只能摇摇头,跟着李定国下了关墙。
  不多时,关门缓缓打开,李定国与刘文秀二人联袂而出,数十名护卫出了关后,便即在关门外站定不动,只有李、刘二人缓步而前。
  出乎孙可望的预料,李定国不仅本人来了,还拎着一只烤的油光的烧鸡,而刘文秀则是带着酒水与酒具。
  “这几日左右无事,小弟去山林打了几只野鸡回来,这才刚刚收拾好,还没来的及与文秀一起下酒,大哥既然来了,就一起尝尝吧。”
  李定国与刘文秀来到孙可望身边,三人相视一笑,全部盘腿坐于地上,李定国一边摆着酒肉,一边开口说道。
  孙可望心中一动,这场面可谓极其熟悉,那是几年前,还是十年前,也是如今这般,李定国偷偷溜出军营,偷猎来几只野鸡,几个小兄弟凑在一起,大家欢快的喝酒吃肉,相互间亲密无间。
  想到最后被张献忠发现他们将其珍藏的酒偷喝大半后,人人都结实的挨了一顿板子的往事,孙可望嘴角都不由的露出笑意。
  那金子般的岁月,那无比真挚的兄弟情义,怎么突然之间全部都变了。
  虽然兄弟友情还在眼前,但望着已经递过来的酒,孙可望还是迟疑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喝下。
  李定国也没有解释或者取笑,毕竟到了他们现在这个位置上,已经不能再凭个人的喜好了,他直接以行动表示了诚意,直接一仰头将同一坛里面倒出来的酒直接一饮而尽。
  十分自然的将一只鸡翅膀撕下来,开始啃了赶来,至此,孙可望这才将手伸了过去,抓住一只鸡腿便即撕了下来,与刘文秀酒碗碰了一下,同样边喝边吃。
  刘文秀则是撕下另一只鸡腿,也开始吃喝赶来,一时间几人之间似乎再没了刀兵气,只剩下了兄弟情谊。
  眼见各自统帅如今和谐的模样,关上关下两军本就是一家人,此时同时松了口气,彼此之间的戒备也消了大半。
  “二弟,真的不考虑跟大哥一起干?为何你会觉得咱们这些苦哈哈就成不了气候?难道大明太祖朱元璋不是苦哈哈出身么?你真的就这般看不上大哥么?
  眼下就是一个好机会,绍武皇帝如今虽然动他不得,但是四川却是空虚,只要你我联手,四川唾手可得,四川即下,下一步便是陕西,陕西是鞑子的,不也正好遂了你的心愿,与鞑清再战!
  届时你领兵在前攻伐,为兄在后为你供给钱粮人马,只要咱们兄弟同心,拿下陕西也只是时间问题,等咱们取了陕西、四川以及陇右之地,顷刻间便可与大明,鞑清三足鼎立,有潼关之险,进退更是皆自如。岂非好过你我兄弟,在此拼个你死我活?陕西精兵地和四川产粮地,只要经营的好了,到时这天下你我兄弟,也不是不能试坐一二!”
  连续喝了两碗酒,孙可望轻轻擦了擦嘴,平静的说道。
  “大哥莫要笑话小弟了,都是造反的苦哈哈,谁能看不起谁?大哥文武全才,取得一番霸业自是情理之中之事。只是小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早就累了,跟不上大哥的步伐了。”
  李定国嘴里塞的满满当当,呵呵一笑,含糊不清的回应道。
  “二弟,为兄今日来,是为了兄弟间好好说话,不是听你这般托词的!朱元璋能行,为何你就确定我就不能行?”
  孙可望目光一冷,盯着李定国,恨恨的说道。
  “你自比朱元璋,那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跟随他的功臣们是个什么下场?朱元璋的功臣们一开始也是他的兄弟,最后他们的下场又如何?”
  李定国也收起了笑容,定定的望着孙可望,同样冷冷的回应道。
  “你是说大哥会过河拆桥么?”
  孙可望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的看着李定国。
  “是的,我就是信不过你!最不服你的艾老四(艾能奇)是如何死的,别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别人就看不出来!”
  李定国毫不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