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的天津卫,根本就塞不下这么多人,而且明军统帅也不愿意据城死守。
这一次明军的统帅,已经不是任良朋,而是浮海而来的靖海公郑成功。
在绝对质量与数量优势的清军骑兵的进攻下,明军斥候很快便即败下阵来,狼狈的逃回本阵,再也起不到任何战场遮蔽的效果。
没了掣肘的清军斥候,很快便即尾随明军斥候逃跑的脚步,来到了明军大阵之前。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野战防御阵地,无数交错却错落有秩的壕沟出现在大地上,壕沟并不是相通的,而是有一些曲折的大路将之折断开来,那应该是后续兵员增援的通道。
不过这些通道对于清军显然不是太友好,当道便有着数门火炮,在壕沟后面则是一堵堵半人高的弩墙,后面可以看到影影绰绰的士兵在后面守护着。
而其侧翼弩墙开口处,也露出一口口黝黑的炮口,数量之多,只是随便观察一番,就会让人头皮发麻。
不问可知,若是清军想顺着这条坦途向前,必然会遭到三个方向的火炮轰击,至于弓箭火铳等,想必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在弩墙的后面,则是一处处坚固的营寨,隐约还可以看到有骑兵在其中不断的穿插着。
最不要脸的是,这只是远观就明白坚固的不象话的阵地之前,却是有近百步的距离上,曲曲折折的被挖了数不清的浅坑,虽然最多只能到马小腿的深度,但是却让种种重型防护设备根本无法快速通行!
更要命的是,这处阵地占地极为广阔,斥候们极尽目力,也看不到这处阵地的尽头,横跨至少数十里的距离,让一切想要迂回而过的想法,都会变成一个笑话。
唯一的坦途,也许就是靠着运河的短短百步的远的地方,这里虽然地形也被破坏过,但却是很容易便能填平道路坑洼,进而快速向前之处。
但再看看江面上来回游弋的明军水师战舰,已经领教过明军水师强大火力的清军将兵,都对这条道路直接敬谢不敏,宁可强行从正面通过,也不愿意走这如同地狱一般的漫天炮弹之路!
简而言之,这处阵地处处透露着对大清的恶意,被改造的已经完全不适合大清军队作战。
想要突破这处已经可以称之谓防线的阵地,满清此次到来的大军就算全部填里面,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而已经来到近处观察的阿济格,在仔细观察过地形之后,脑海中浮现的想法也同样如此。
好在这一次阿济格并没有收复天津的想法,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将明军从京畿数府之地逼回天津,并且限制其活动范围,便即可以收手。
他这一路大军虽然浩浩荡荡而来,但却并没有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他只是为了吸引明军主力的注意力,若是明军被连续的胜利的冲错了脑袋,要出来与他野战,那他更是会欢迎之极,但对于这种阵地攻坚战,他是丁点兴趣也好。
而另一路大军则是负责扫荡,在明军主力被吸引牵制在自己这边后,以两黄旗、蒙古骑兵为主的右路军,则会在三府之地横扫而过,将一切没有撤退的明军尽数消灭在运河之内。
如今的进展也完全符合阿济格的想法,眼见明军只是呈防御态势,并没有出兵野战的想法,阿济格也没有过分相逼,而是从容选定地点,指挥大军开始安营扎寨。
明清双方十数万大军就隔着数里远,相互之间却是井水不犯河水,一方没有走出坚固阵地的想法,另一方也没有二楞子上前冲杀的兴趣,就这般奇怪的相安无事起来。
而济尔哈朗统领的右路军,则是更加的顺风顺水,在明军主力撤退后,零星的明军斥候或者小分队,根本就没有一合之击,往往还没看到人,便会被清军斥候截杀或者追杀。
短短半个月不到,济尔哈朗的大军便即自香河杀至运河边上,远远的观察着运河上的明军水师,却没有再靠前一步。
在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之后,济尔哈朗一边飞马向阿济格通报战况,一边大军后撤至东安,武清一线。
阿济格在收到战报之后,也并没有耽误,大军开始直接后撤,退回静海,保定一线。
很快,在保定城留下了两万马步军驻守后,清军主力便即开始再次后退,折而向京城而去。
而右路军也同样如此,在武清与东安城留下两万兵马后,同样开始向京城撤退而去,只留下原本摩拳擦掌准备一战大战恶战,最后却只剩下一头雾水的郑成功。
但郑成功很快便发现,他再想向京畿数府时,一下子变得极为困难了起来。
无论他从哪个方面登陆,只要地方上烽烟一起,两个方向都会有骑兵呼啸而来,将缺乏骑兵的明军逼退而回。甚至若非明军没有深入过远,撤退之时又受到水师的掩护,很有可能会被直接重创。
“罢了!本公惹不起你们,难道还收拾不了山东的祖泽溥么?老子不打北京了,打山东去!”
连续数次骚扰未果之后,郑成功彻底断了继续调戏满清朝廷的想法,恨恨的看了一眼北京城方向,恶狠狠的道。
第321章 撤退
最近郑成功是相当不顺的,也许是应了他陆战稀松的魔咒,他这数月来一直都不顺。
之前任良朋攻占天津之时,郑成功并没有在场,不是他对攻打北京没有兴趣,而是他觉得留在这里,最多只是对京畿进行骚扰一番而已,根本不可能让满清有多大损失,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因为看不上天津这里,舰队主力又无法通过狭小的卫河进入运河流域,因此身为明军统帅的他,便即率领了一大半的舰队,外加大部分郑家士兵再次浮海而上,向着辽东而去。
郑成功是打算趁着如今满清主力入关,关外势必空虚之际,打下沈阳立威,甚至若是时间充足,他还打算亲自带兵去一躺赫图阿位,直接将这个满清的龙兴之地一把火给烧了。
郑成功确实是料对了,满清在关外的势力只有一个黑龙江将军,以及其麾下不足万的军队。
但是比较倒霉的是,这支满清军队可不是什么老弱病残,而是满清入关之前最后捕捉到的一批生女真,这批女真人因为野性未驯,多尔衮也就没有将其一同带入关内,而是让心腹刚林充当黑龙江将军,带领这支军队防守老巢。
北地少民,越是生番,就越是野蛮,同样战斗力就越是强悍。碰到了这样的对手,郑成功的狼狈自然可想而知。
在营口登陆后,稍事休息后,便即全军向沈阳挺进而来。
明军的登陆虽然隐蔽和出人意料,但是却无法将消息完全隔绝。很快收到消息的刚林便即带着数千铁骑呼啸而来,阻拦明军的前路。
刚林是满清最为顺风顺水之时升任的黑龙江将军,自其从军后,大明对上大清就从来没有过一场像样的胜利,甚至数万明军对上千余清军,都会被弄的灰头土脸。
也许是胜利习惯了,对上明军刚林向来都是极为蔑视的,虽然看到郑成功大军足有数万之多,但有数千骑兵在手的他,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当数千骑兵向着郑家大军冲击而来后,刚林终于为自己的狂妄自大,尝到了最为沉痛的苦果。
数万郑家军队,在武器方面占了绝对优势,火炮火铳一样不缺数量更是极多,却是从来没有在如此众多的骑兵冲锋下作战过。
感受着这铺天盖地的骑兵冲击之威,最前线的许多士兵都直接被恐惧抓住了心脏,许多人都是根本没有接到命令,极度的恐惧之下,让他们直接扣动了火铳板机。
数百步外的火铳射击,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连清军一根汗毛也没有伤到。
受到这些人的影响,后续两三排火铳兵全部先后开了铳,当所有火铳射击一空后,满清骑兵居然明军战阵还尚有一百五十步上下的距离。
眼见明军二十年还是没有丝毫长进,刚林哈哈狂笑声中,更是直接下令全军冲阵!
但是刚林却是忘了,明军不仅仅是有火铳,更有众多的火炮!
一两百步内,火铳没有丝毫作用,但是火炮却是处于最佳的射程之内!
根本来不及接受到命令,在火铳兵射击刚刚结束,战场被浓厚的硝烟所弥漫将射线完全遮挡住的情况下,炮兵们没有选择,只能按照最近距离的炮位高度,先后点火开炮,漫无目的的轰击起来。
不过虽然是漫无目的,但是火炮数量众多的情况下,依旧是让漫山遍野而来的清军惨叫声响成一片。
普通的实心弹也就算了,呼啸而出直接横扫一大片的链弹,却是直接将人的胆子完全给吓破!
只是一轮炮击,冲锋而来的清军骑兵便已经阵不成阵,原本就稀疏的骑阵,更是变得零零落落起来,骑兵冲锋的势头彻底被打了下去!
远处观战的郑成功,嘴里虽然大骂前锋全是废物,但却根本顾不上处理这些废物,而是大旗前指,更是出动自己的亲卫增援向前。
主将将旗不仅不退,反而向前压来的信号一发出,大将甘辉、万礼等熟知郑成功脾气的人,都绝了撤退的想法,更是亲自带着亲卫向前,准备殊死一搏。
在他们的率领下,虽然前锋火铳兵委实丢人之极,但是原本只是有些骚乱的刀盾手与长枪兵的阵势,却是在将领近前督战后,再次安定了下来。
历来骑兵对付步兵,都是先破其阵,再尾随追杀其军。若是碰上了阵势严整的步兵,还要冲击而上,那绝对是自己找虐。
原本就已经被火炮轰击的支离破碎的骑阵,在这般猛然撞上严整的步兵方阵后,刚林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刚林所率领的生女真根本就冲不动郑家大军的阵势,更是在郑家步兵猛然的一个反击之下,死伤狼籍,直接将其士气打到了裤裆之路,全军皆狼狈不堪,直接溃败而逃。
虽然郑成功没有足够的骑兵追击扩大胜果,但是只是这一波的硬刚,他就斩首过千,收获了超过两千的战马,按大明的标准,已经绝对算的上是大胜了。
受到大胜的鼓舞,自起兵以来比历史上顺利的多的郑成功难免开始些飘飘然,更是开始看轻这些生女真的战力。
在将率先逃跑的数百士兵全部就地正法后,全军肃然的郑家大军继续向沈阳挺进。
过了营口,郑家水手们才算真正踏入进了白山黑水之路,沿着大路的向着海州前进。
只是此时的地理环境已经开始大变了,逃回海州的刚林,并没有就此认输,只是开始更加正视明军了。
当积结了过万骑兵之后,再一次出兵的刚林便再没了鲁莽,万余骑分为数路,不断的在侧翼袭扰郑家军队,更是分出一路生力军直插郑军后路。
绝大多数都为步兵的郑家大军,在骑兵不断佯攻的侧击下,根本就无法动弹,而之前威风无限的火炮,再次面对着满清骑兵时,却再也没了之前的威风八面,数百步的距离,已经超出了火炮的射程,而是根本无从下手。
郑成功痛苦的发现,他的军队在辽东已经完全成了乌龟一般,每日间最多的工作便是顶着四周虎视眈眈的满清骑兵的威胁,大军缓慢向前推进少许,便即开始安营扎寨。
毕竟在这旷野上,若没有足够坚固的营寨,一个夜袭,就有可能让郑军彻底崩溃瓦解。
当登陆后近十天,郑成功推进的距离依旧不足五十里后,他便知道这次再向前进攻,已经是一件不太可能之事了,必须趁着粮草、火药数量还足够多的时候,开始撤退了。
第322章 战殁
大军难以机动的情况下,郑成功只能选择撤退。
但是阵前撤退哪有这么容易,尤其是在满清铁骑的威胁之下,更是一件极为困难之事。撤退命令一下,大军立即就开始充满了惶恐的气氛。
好在郑成功直接当机立断,亲自率亲卫在后军压阵,这才勉强维持住大军的秩序。
经过这种慌乱,郑成功便即更加谨慎了起来。
每日间中军不动,后营越过中军、前军,在最前立营,然后便是不断的向前滚动着,同时火炮,火铳,弩箭等种种远程武器全部处于警戒状态。
这种严加戒备,并且不断滚动前进的方式,委实是最无赖的作法,满清就算拥有着众多的骑兵,但是却根本无法奈何郑军分毫。
任何敢于趁着明军向前的空当,前出突击的清军,都会受到最为热烈的火器的轰鸣欢迎,三番五次之下,损失超过千骑的满清骑兵,再也没了突袭的欲望,只是远远的在侧窥视着,寻找着明军的破绽。
而刚林自然不愿意这到了嘴边的肥肉再次飞走,除了留下足够多的骑兵寻隙而进外,更是派出众多骑兵招呼各地的百姓,在明军撤退的前路上大肆破坏道路,令明军重型武器难以轻易越过。,
不过这对于人多势众的郑成功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事。
毕竟郑军每日行进的距离最远也只有数里而已,有着充足的时间将路面重新填平,并且夯实到足以让火炮通行的程度。
面对着明军这般毫无滞涩的行进方式,刚林几乎将牙齿都咬碎了,但却没有丝毫办法。
他甚至将沈阳城还留下来的几门红衣大炮都给拖了过来,但是还没轰上几炮,便即直接被郑军以更猛烈的火炮直接打的需要重新回炉重铸了。
面对着火力远远超过己方的明军,刚林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不断的滚动后撤,距离营口越来越近。
不过刚林的不断阻击也并不是没有任何效果,起码郑成功是很郁闷的,原本数天的路程,郑成功足足行了近十天,这才走完。
不过好在,大军并没有多大损伤,而且海岸线在望,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险境。
在大军陆续登船之际,郑成功依旧是停留在后军之中。
但是在这会儿,郑成功也明显感觉到了后军已经开始有些不稳的征兆。
在眼看着大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殿后的军队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尤其是满清骑兵从三个方向围拢而来之时,这种感觉就更加的强烈了。
郑军从营口登陆的港口,并不是多么优良的港口,郑家的大舰基本上都无法靠近,否则就会有搁浅的危险。
来回运输士兵和辎重的,都是中小型的平底船,这种货船改装而来的军舰,上面的火力并不算太凶猛,射程更是两百步左右。
没有足够的海上火力支援,自己身边的火炮又不断的被吊回船上,火力不断被减弱的情况下,也让郑军殿后的士兵们更加的忧虑,若不是郑成功的帅旗一直都在的话,估计都会有人尝试着逃跑了。
郑家水手在海中是蛟龙,惊涛骇浪也习以为常,但上了岸进入他们所不熟悉的领域,在海上单打独斗,只是凭借着悍勇杀敌的郑家士兵,对于陆军这种阵形,相互配合要求极高的兵种,根本就无法适应。
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是正规的陆军,完全就是凑数而来的,打乱战他们绝对所向无敌,但是打正规会战,他们除了倚多为胜,或者依靠先进武器作战外,再无任何的套路。
也许是因为最令清军忌惮的火炮已经被装船了七七八八之后,原本一直在远处游弋着的清骑,胆子顿时大了起来,虽然大范围的冲击还是没有出现,但小范围内的抵近骚扰却是一下子多了许多。
数十骑,近百骑的小股清军,不断的游弋着,从不同方向不断的接近着明军殿后军队,在百步之外不断的鬼叫呐喊着,似乎随时都会发起进攻。
唯一令郑成功觉得安慰的是,上次直接将无令而自行开铳的士兵统统斩首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