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105章

南明大唐王-第105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皇帝老儿说的好听,等地方安靖下来就给他们封地,但是究竟安定不安定,还不是皇帝老儿一句话的事儿。
  让你地方官说安定,不安定也得报上来安定,让你说你不安定,就算你事实上已经安定了,那这辈子你也都得报上来地方不靖!
  眼看皇帝已经完全不要脸了,这些宗室们虽然心中破口大骂,但脸上却不敢有任何的不敬,反而还得委委屈屈的跪下谢恩,嘴里不得不忠心的感谢皇帝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陛下,太祖分封诸王于各地就藩,本就是为了安靖地方,小王觉得为朝廷镇守地方本就是应有之事,岂敢因地方不靖便即畏缩不前?小王愿意为朝廷效劳,镇守一方!”
  兴庆郡王原本是一个浑身长满肥肉的宗室,虽然这几年东逃西藏,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下,让他身上的肥肉消去大半,但很明显的是,装满他脑袋里的肥肉并没有减去多少,在这个时候却犯了愣,不满意皇帝这般苛刻自己,直接的提出了要求。
  这番话说出来气势过人,委实有一股为国不暇谋身的正义感,朱聿鐭听的极为感动,然后他决定让这不知死活的东西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不要脸。
  “王弟果然是我朱家的人,这种为国不惜已身的胆气,直追太祖之时的各路藩王!朕委实钦佩不已!既然王弟有这份心,朕自然不会不准,朕就将你的封地封在汝宁府汝阳,改封王弟为汝阳郡王,替朝廷镇守汝阳!”
  朱聿鐭脸色一肃,郑重的说道。
  然后便十分痛快的欣赏着原本一脸正气凛然的兴庆郡王,脸上的正气慢慢收敛,然后如同霜打过后的茄子,整个人都快速的萎了下去,不断蠕动着的嘴唇就如被丢上岸的鱼儿,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汝宁府隶属于河南,在清军败退过江北后,已经成了清军的桥头堡,如今更是驻了重兵防守,这个时候去那里接受封地,估计要被满清先一步接受了脑袋!
  “这狗皇帝,还真狠!”
  一旁德昌郡王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庆幸自己足够聪明,没有象面前这蠢货一般,试图挑战皇帝的威严,弄得现在这生死两难的局面。
  “王弟何时准备好了,便可以告知于朕,朕自当派人护送你过江,扬我朱家子弟之威名!”
  眼见这夯货已经彻底服气,不敢再挑衅了,完成了杀鸡儆猴的朱聿鐭便不再过于相逼,免得留下一个逼死宗室的骂名,直接扔了一个台阶给对方,至于对方下不下来,那便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回陛下,小王愿意为国出力,只是时间匆促,各项事物皆未备齐,等小王收拾妥当了,自然会向陛下报备!”
  好在这兴庆,不,已经改封汝阳郡王的家伙,脑子并没有完全被肥肉塞满,还有智商可以挖掘,眼见有台阶可下,立即忙不迭的死死抱住。
  “那朕就静等王弟的消息了。”
  朱聿鐭点点头,随意的回应道。
  事实上双方都明白,这个消息估计这辈子都等不来了。刚刚新鲜转任汝阳郡王的这个家伙,已经深深领教过朱聿鐭的无耻了,心中更是下定决心,哪怕朝廷收复了河南,他也绝对不会再去要封地了。
  他怕下一次,被这毫无节操可言的皇帝直接封到了草原上去,或者封到其他什么食人生番的地盘上去,而下一次,估计皇帝老儿绝对是不会再给他什么台阶下了。
  到时候,这位皮厚心黑的狗皇帝,必然会拿他当榜样,杀一儆百给其他宗室看的。
  “诸位,还有什么要问的么?朕的安排可有不妥之处,大家不要拘束,有意见就提出来,毕竟是一家人嘛!”
  眼见这刺头消停了,朱聿鐭再次展颜笑道。
  但这一次,却根本无人再信他这张笑脸和这张嘴了,刚刚提出要求的,差点被直接扔给鞑子送人头了,其他人哪里还有什么意见好提的,好好活着他不香吗?


第245章 无用之极
  在送走一众脸上带笑,肚里痛骂不止的亲族后,朱聿鐭心情愉悦的来到最后一重大殿,谨身殿。
  刚刚步入谨身殿内,便听到声声稚嫩的读书声便即远远传了过来,听到这个稚嫩的声音,朱聿鐭原本的好心情顿时变得更加的好了。
  虽然这个孩子跟他的灵魂没有什么关系,但也许是身体的本能记忆,还是深藏在血脉之中的亲情,他一直对这个孩子有极强的父子亲情。
  这点也许是遗传了老朱家的基因的缘故,毕竟大明王朝可是历史上不多的父子间比较和和睦的皇家,整个大明自朱元璋始,到朱由检而终,都基本上没有几个跟儿子关系不好的皇帝。
  “陛下驾到!跪!”
  当带着几个锦衣卫扈从的朱聿鐭步入谨身殿后,便立即有太监尖着嗓音大声的唱诺道。
  如今的宫内并没有多少太监和宫女,朱聿鐭刚刚拿下南京城,皇宫内的贵人如今只有他们爷俩,汀州事变之后,唐王系的女眷基本上死个干净,如今的皇宫内甚至连女主人到现在都没有。
  为了安全,另外两个到广东投奔他的女儿,如今还在广州城中没有过来,而这个刚刚六岁的小儿子之所以被接过来,并不是朱聿鐭觉得现在已经完全安全了,而是他觉得儿子这个年纪,正是三观开始塑造之时,最好还是由自己亲自教导为好,免得留在广州被一帮子儒生再给教成建文第二。
  “儿臣朱琳洛(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根据唐王谱系杜撰)见过父皇,父皇圣躬……”
  眼见朱聿鐭到来,朱琳洛赶紧放下书本,一路小跑过来,像模像样的躬身行礼,但他话还没说完,便被朱聿鐭直接一把抱起。
  “洛儿,不要叫父皇,叫爹爹!”
  朱聿鐭捏捏小琳洛的小脸蛋,直接将小家伙的话打断。
  “可是老师说过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皇是皇帝,不能用百姓家里的称谓,否则就是失礼。君前失仪,是会让皇帝不高兴的,洛儿不想让父皇不高兴。”
  朱琳洛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有些害怕的说道。
  “哈哈。洛儿叫爹爹不是更亲近么?爹爹又为什么要为这种事生气?外面有事没事跪爹爹的人那么多,爹爹不需要你个小家伙也来凑这个热闹。若不再人前,便无需那么多礼节,咱们父子在一块,事事都得行礼,还象什么父子,反而拘谨!”
  朱聿鐭本来想直接说这般儒生就是屁事多,但一想自己光辉的父亲形象,话到嘴边改了口,微笑着问道。
  “爹爹,孩儿不想读那么多的书,闷死了!”
  朱琳洛本就是个小孩子,这般规规矩矩的行礼问安,就已经是极为折磨他的了,眼见老爹并不似老师说的那般威严不可侵犯,还是那个疼爱他的老爹,小孩心性顿时再次解放,抱着朱聿鐭脖子撒娇道。
  “这个可不行,读书可以明智,不读书是不成的。”
  对于儿子不肯读书的态度,朱聿鐭显然是不同意的。
  这无论在大明还是后世,父母对于子女读书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除非完全不是那块料,否则根本不可能有一丁点的动摇。
  不过这么个小不点,就开始被逼着研究三纲五常这种道理,虽然在这个时代十分正常,但在朱聿鐭看来,却也委实过了一些,既然不能不读,那适当减轻一下课程却是可以的。
  “你刚刚既然说起来了纲常,那你给爹爹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说的好话,爹爹可以考虑以后每日只上半日的课。”
  看着朱琳洛有些失望的小脸,朱聿鐭哈哈一笑,抛出了一个诱饵出来。
  “爹爹可是皇帝,一言九鼎,可不能反悔!纲常便是纲为本,常为例。纲乃天地伦理准则,常为君子修身养德之例。三纲者群为君为臣纲,父为……”
  显然朱琳洛的老师已经详细给他解释过了,而且也让他牢牢的记在心里,此时说出来时,并无丝毫的迟滞。
  “那纲常是谁提出来的?”
  朱聿鐭不置可否,继续问道。
  “先圣孔子在春秋之时首倡,后经汉时董仲舒完善,然后……”
  说道这里,朱琳洛说不下去了,这些东西对他这个年岁的孩子,还是太深奥了。
  “很不错了。那孙老师还教了你什么?”
  朱聿鐭轻轻点点头,这么小就懂这么多,记忆力还这般好,基本上已经将同年龄时的自己完爆了。
  “孙老师还给孩儿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有大唐高力士,鱼朝恩,还有本朝的纪纲,刘谨,魏忠贤,田尔耕等,他们都是坏人,祸国秧民!爹爹,为什么这些宦官、酷吏这般可恶,非要祸害别人呢?爹爹,咱们朝廷里有没有这些的坏人呢?”
  显然,比起读书来,朱琳洛对于听故事的兴趣却是更大,这么多的名字,他竟然都能记得不说,还能将其中一些人干的事粗略的说了一些。
  “孙辅邦给你讲的都是这样的故事么?”
  虽然朱琳洛说的十分天真,但听到朱聿鐭耳中,却是如同炸雷一般,不由得便脸色阴沉了起来。
  “父皇,儿臣是不是说错话了?还请父皇责罚!”
  听到朱聿鐭语气不对,朱琳洛抬头看时,却是发现老爹的目光十分吓人,顿时害怕起来,颤抖着说道。
  “洛儿不怕,爹爹没生气,只是想起一些事情。洛儿真是好样的,这功课学的极好,爹爹说话算数,以后你就只是上午上课,下午可以心情的玩耍!”
  朱聿鐭微笑着拍拍儿子的头,十分慈爱的说道。
  “谢谢爹爹!我也要一匹马,洛儿长大也要象爹爹一样,战无不胜,将一切坏人通通打败!”
  朱琳洛欢呼一声,抱着朱聿鐭的脖子撒娇道。
  “没问题,爹爹一会儿就给你安排!”
  对于儿子有尚武精神,朱聿鐭自然更加开心,立即点头答允道。
  眼下大明正处于关键期,无论是北方的满清,还是大海上慢慢崛起的各国,都不是一个靠文治守成的皇帝能应付的,一个尚武的皇帝才是国家最需要的。
  “还有武器,弓箭,洛儿还要人陪我玩……”
  朱琳洛看的明白老爹这会儿心情不错,顿时蹬鼻子上脸,不断的索要起来。
  “给给给,都给,都给!”
  朱聿鐭哈哈笑着,直接全部应承了下来。
  看着儿子满意的蹦跳着离开,朱聿鐭脸上的笑意也慢慢收了起来,当转到身边的王大用身上时,已经罩上了一层寒霜,“大伴,你的东厂还真是令朕失望,在自己眼皮底下被人算计都不知道,还真是无用之极!”


第246章 苗头
  一句‘无用之极’,顿时将王大用吓的直接跪倒于地。
  “陛下恕罪,老奴早就得到情报,只是一直不敢递上来,怕让君臣之间出现嫌隙,那便是老奴的罪过了……”
  王大用利索的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举过头顶,汗流浃背的解释道。
  不同于文武官员,就算无能,皇帝想收拾他们,还需要慢慢来,不能操之过甚。
  而对于完全依附于皇权而生的太监,一旦被皇帝认定为无用,那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政治生命的结束,甚至是小命的终结。
  好在王大用虽然初掌东厂不久,更是随着皇帝一直在征战,但却并不是什么也没干,在新收的几个干儿子的操劳下,东厂如今已经初具规模了。
  而这种‘蛊惑’未来的太子爷敌视内官太监,如同公然挑衅东厂的行径,自然不可能被遗露,甚至在第一时间便即密集传给了王大用,只是王大用这段时日来,却是一再犹豫着要不要禀报给自家主子。
  若是换了之前,王大用自然早就禀报了,甚至还会添油加醋的中伤这个孙辅邦,不弄死他根本就睡不着觉的。
  但是如今朱聿鐭性情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王大用的认知,尤其是连续大捷之下,朱聿鐭的威望之高,更是让王大用气都不敢多出一口,更不敢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去向天天考虑大事的朱聿鐭找不痛快。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对于文臣将手伸进内宫的反应是如此的大,要是早猜到,那他何必隐忍这么久?
  “你这老东西,当上东厂掌印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够强了?现在都敢对朕隐瞒了么?”
  朱聿鐭接过奏折,却没有打开,反而一脚将王大用踢开,怒声斥道。
  明明知道情况,却不向自己报告,这比无能更加的可恶,他冒着恶了文官体系的骂名,重新启用东厂、锦衣卫,可并不是让他们作威作福的,而是要他们充当自己的耳目的,这般隐瞒于自己,那这个东厂要来还有何用,自己照旧是聋子和瞎子!
  “老奴也是回京之后刚刚接到密报,还没来的及呈于陛下,委实该死,请陛下责罚!”
  王大用顿时明白自己惊骇之下,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这时直恨不得多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不断的在地上叩着头,全身都开始哆嗦了起来。
  “自己出去领二十棍反思反思,记住,少一棍朕就要了你的命!”
  虽然朱聿鐭看的明白其中的弯弯绕,但是面对这个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大伴,他还是选择了原谅。
  二十棍虽然不少,但朱聿鐭却是明白,这玩意打起来也是要看人的,甚至若是真按实的打,别说王大用这个阉人,就算体格壮实的武将,也能直接被打杀当场。
  不过这王大用显然不可能被打死当场,甚至都不一定会被打的卧床不起,自己这态度只是给他个教训而已,警告的意味居多,下面的人更是个个心知肚明。
  毕竟他身边能够信任的人太少了,而这王大用就是能够信任之人中的一员。杀了这家伙容易,再想有一个贴心放心的大太监,那就极为困难了。
  不多时,王大用便即一瘸一拐的回转而来,朱聿鐭并没有理会他,这会儿功夫,他已经将东厂搜集来的情报看完了。
  对于如今东厂的能力,朱聿鐭还是认可的,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已经将人确定的差不多,甚至连孙辅邦如何被利诱收买,中间人是谁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这些酸丁,考虑的还真是长远啊!”
  将整个情况看完,朱聿鐭却是深深的叹了口气,由衷的说道。
  他原本还以为是南直隶那些投降满清的败类们发起的,但情况却是与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发起者竟然全部都是自己起家时的老人。
  南直隶士绅官吏中,唯一一个有牵连的,是朱聿鐭老早便想收拾的老匹夫钱谦益。
  不过钱谦益牵连其中并不深,而只是应王应华的请求,给其支出了一笔银子做为经费而已,其他更深谋划的事情,一概没有参与。
  虽然这老小子明白如今需要夹着尾巴过日子,但是他却是早早上了朱聿鐭的小本本上了,对于这位‘水太凉’‘头皮痒’的崇祯朝内阁大学士,朱聿鐭有一万个理由不想让他好好过。
  但却有一个障碍摆在面前,那便是之前对自己一系列大捷,有着汗马功劳的澄海公郑成功。
  郑成功曾经拜过钱谦益为师,虽然只是一个记名弟子,甚至若是郑成功没发迹之前,钱谦益都不见得会不会记得有这么个弟子,但是郑成功对这个老师,却是十分的上心。
  在老钱那两句惊世名言未出世前,身家清白为人圆滑老练的老钱,向来便是东林大佬之一,可谓是领袖文坛的前辈大伽。
  郑成功也向来以老钱的弟子为骄傲,这对于他洗掉老爹身上的贼名的帮助,不可谓不大,有这样的背景在,无论走到哪里,就算文人不愿意,也得向他拱手问声好,是他能够快速融入大明文士圈的巨大助力。
  但是当老钱这两句名言出来后,老钱在江南的名望一下子跌到了茅坑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