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苗急步从后院走出,心中无限惊慌:“中官怎会突然诱杀我大兄?莫非张让骗我,其本心乃是与曹节、王甫一样,欲诛灭我何氏一门?”
在车骑将军府,横冲直闯的袁绍,远远瞧见何苗身影,连忙大呼:“车骑,宫中传来消息,张让以太后伪诏,诱杀大将军。如今阉竖已经兵围尚书台,欲调动京畿诸部兵卒,扬言要诛杀你我两家,再演陈窦之事。”
何苗虽不知袁绍所言,有几分可信,但是无论如何,在危急之时,身边若是有无数精兵护卫,肯定是最安稳的方略。
何苗一边走向袁绍,一边吩咐左右,集结部从。
================
雒阳,东城,某宅邸。
许靖扯住少府许相衣袖,劝道:“堂兄,如今中官与大将军、太傅矛盾重重,一触即发。叔父、堂兄,在袁隗眼中,亦属于中官一系,今日他贸然相招,怕是其中有疑。”
许相淡淡笑道:“无虑。国家艰难如斯,袁公虽然厌恶中官掌权,却也不至于打杀群臣。”
===============
雒阳,西城,崔烈宅邸。
宋泓一身官服,扶着崔烈登上马车,随口问道:“太傅突然召集群臣,前去宫中议事,当有大事发生。只是雒京之内,虽然漩涡层生,却无大事发生,莫非是边疆有警?”
崔烈也是一脸疑惑:“袁氏一门,百年来一直兴旺不衰,如今又有袁绍、袁术两位少年人杰,传承家业。袁隗这几年来,为替袁绍、袁术两人铺路,已经逐渐隐身于袁氏背后,凡事皆推给袁术、袁绍。今日袁隗突然传来诏书,邀请我前去议论大事,却真的奇怪!”
“莫非是幼天子,突然驾崩?”
宋泓突然想起一事:“幼天子,素无疾病,不会突然驾崩。不过,前些时日,刘表曾代表袁绍,询问我伯兴,究竟欲与如何?如今你我两人,已经从纷扰朝政抽身而出,太傅今日却依旧唤我们议论政事,莫非是与伯兴有关?”
崔烈正待说话,却意外看见小街上,一人疾步行走,讶声道:“咦,那不是元常{钟繇}?他现在好像任职廷尉正,如此急忙行走,莫是与袁隗召唤我们议论朝政之事有关?”
宋泓望向疾步行走的钟繇,眉头轻轻皱起:“钟繇平素稳重,今日能令他官衣不全,便当街奔走,必有大事发生。我且去询问一二。”
=============
雒阳,南宫,嘉德殿。
张让、赵忠两人,一边下令诛杀袁氏、何氏在宫中埋下的棋子,除去宫中隐患,一边调兵遣将,集结宿卫、虎赍、北军五校等。只等一切妥当,两人便杀向袁氏宅邸,就势诛灭袁氏一党。
突然间,一位小黄门慌忙奔来:“虎赍中郎将袁术、何进部曲吴匡,正在猛攻南门。”
“不好,我等之谋,已经走漏风声!”张让双手猛地一抖,手中所持纸张,“哗啦”被他失手撕为两半。
赵忠也是一脸阴霾,不过他却还能沉住心思,迫切问道:“袁术带来多少兵?”
“大概二百余虎赍。”小黄门禀告道。
“呼!事情还有挽回之地。”赵忠长舒口气,又道:“张让,我们两人分头行事。你去守护南门,我率兵守护朱雀阙。万万不能让袁术攻破宫门,不然我曹将皆被其诛杀也!”
ps:
附录:光熹元年八月份{西元189年},大汉十三州一司隶刺史表。凡者,则为因刘杲穿越,其历史已经被撬动。其他皆为历史记载。
-------------
司隶校尉:袁绍。
豫州牧:::黄琬
冀州刺史:空缺(空缺:即此时上任州牧离职,下任州牧尚无裁定)
兖州刺史:不详(不详:指历史无明确载记)
徐州刺史:陶谦
青州刺史:未详
荆州刺史:王?
扬州刺史:未详{或为巴祗}
益州牧:::刘焉
幽州牧:::刘虞
凉州刺史:'文中,为董卓'
并州牧:::'文中,为刘杲'
交州刺史:朱符
………………………………
第197 雒京乱(3)
第197雒京乱(3)
《陈留王诸事录》
著作:刘虔(字明德)
校对:陈正(字寿成)
出版:燕京书社
印刷:辽州辽西郡海阳县通雅印刷厂代工
版次:汉元四七零年六月第一百四十八版
作者简介:
刘虔,字明德,东州望乡郡人,祖籍雒阳,陈留王刘协之孙,累功擢升为东侯。
校对陈正作序曰:
东侯累年漂流海外,为南海巨商。东侯身矮,不似国人,常为外人疑惑。而后,东侯入雒,散发数十万金,求得无数中平年间事物,严加考证祖父陈留王踪迹,并合琐碎故事,遂成《陈留王诸事录》一书。
《陈留王诸事录》载:
自灵帝亡后,雒阳民众流徙无数,数千宦官亦惨遭杀戮,皇宫破败,十不存一,至兴武帝中兴时,许多故事已经埋入荒野。且兴武帝年间,朝廷诸公为避讳兴武帝,凡涉及雒阳之事,大都泛泛而谈,令人难知真相。
然欲知我祖陈留王之本末,不可不考究雒京大乱。
雒京大乱,诸事录载:
八月戊辰(八月二十五),巳时中(10时),中常侍张让矫诏诛杀大将军何进。
巳时末(11时),虎赍中郎将袁术,率两百虎赍,与何进部曲吴匡合兵,齐攻南宫南门。同时,何进部曲张璋奉命召集何进旧部。
午时中(12时),太傅袁隗,矫诏杀前太尉樊陵、少府许相。初,袁隗亦欲诛杀前太尉崔烈,侍中宋泓,唯两人久不自至,袁隗担忧再拖延,则有大变生,遂提前唤精兵,击杀樊陵、许相。
午时末(13时),司隶校尉袁绍与车骑将军何苗合军,亦攻南门。张让使人射书至何苗军中,书载:“何进唆使属下,杀我亲朋,欲乱朝纲,故我等才逼迫他让大将军于你。汉世制度,大将军皆由外戚充任,无何进,则大将军必为阁下也。”
“太后为你亲妹,天子为你外甥,我曹素来敬奉天子,焉能诛杀何氏哉?今日之事,盖因袁氏起也!先是袁绍,挑拨离间,杀我亲朋;继而又暗杀大将军。与阁下实言,我等虽逼迫何进让大将军之位,却不曾举过刀兵。杀何进者,实为袁氏内亲小黄门袁胜!今日之事,乃是袁氏欲行诡秘之谋,离间之计。”
“若阁下认为大事已定,不可扭转矣!我却问:何进与君,无有血肉之亲,何必为之反逆哉?我等愿奉君为大将军,扫除奸逆,共辅佐天子!比之大将军,阁下以为袁绍可令何氏富贵否?”
何苗得张让书,心中疑惑,遂不肯全力进攻南门,以致成僵持之局。(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
雒阳,南宫,南门附近。
何苗部曲以及何进原来部曲,在南门展开一场惨烈的小型攻城战。虎赍中郎将袁术,亲自临阵,手中强弓时不时向城门上射去。
南宫城墙高大,堪比与雒阳城墙。何苗、何进帐下士卒,匆忙集结,没有攻城器械,所以一时之间,很难攻破南门。
激烈战场的一个偏僻角落。
久战无功的吴匡,盯着眼前的奉车都尉董?,一脸苦楚:“我知何苗有其他心思,可能想与宦官勾结,但是袁绍……袁绍他先前便携众,无数次逼迫大将军,可以说,大将军被阉竖斩杀,便是因为袁绍借大将军之名,令郡县捕捉阉竖亲朋。”
吴匡如今已经从宫门士卒口中,得知大将军何进早已被斩杀。
董?身边的李儒,接着吴匡话语,絮叨道:“因是残废之人,宦官最羡慕的便是人间伦理。一旦富贵,这些宦官,大都收留假子,为自己延续后嗣。连假子尚要顾及,遑论那些切切实实的父母兄弟。袁绍诛杀宦官亲朋,却是戳痛宦官最心疼处,这也无怪宦官立即与大将军一刀两断。”
吴匡扭头转向李儒,点头赞许的说道:“你所言道理,也是我们弟兄所思。大将军为阉竖所杀,袁绍、何苗都难逃责任。且如今何苗对阉竖态度暧昧,袁绍素轻武卒;袁术又多自傲……”
董?、李儒都听明白吴匡前来找他们的真实含义:这是吴匡看到董卓屯兵夕阳亭,也是一方势力,想转首投奔董卓,从外戚、宦官争斗中抽身而出。
毕竟,如今这情况。若是宦官胜,吴匡必死;若是袁绍胜,他身为何进亲信,也是前途堪忧;若是何苗胜,吴匡地位亦是尴尬。如此等等,却不如转身投靠不相干的董卓。
董?沉吟半晌,犹犹豫豫的说道:“这……司隶……”
董?模模糊糊的猜到吴匡心思,但却不敢接受吴匡的投诚。一旦吴匡投诚,那么就意味着董卓自成一脉势力,而非作为袁氏一门的虎爪。袁绍、袁术这等人物,怎会轻易让董卓一跃而起,成为踩在他们头上的大人物?董?对袁氏一门巨大人脉有所顾忌,所以随口欲拒绝吴匡的投诚,以免惹祸上身。
董?拒绝话语未出口,背后被李儒轻轻扯了扯。董?知道李儒心思深,便猛的顿住话语,闭口不言。
李儒拱拱手,道:“能与大将军同心者,唯有我家将军董仲颖。大将军一道书信,我家将军立刻上书,直言诛杀阉竖,并立刻将兵入雒。若不是袁绍百般阻拦,我家将军早已入城,陪伴大将军左右,阉竖也不敢妄动刀兵。”
吴匡并不认识李儒,心中没底,遂向董?询问道:“这位是……”
董?拉着李儒,向吴匡介绍:“这是我弟弟的女婿李儒,字文优。我弟弟军中大事,多是由他筹划。”
得知李儒竟是董卓女婿兼军师,吴匡一惊,以为董卓早已开始谋划雒京,更加庆幸自己投向董卓,连忙问道:“董将军何时入城?”
“将军现在应该正调遣兵卒。”李儒淡然答道。
其实,李儒却是在诓骗吴匡。何进被诛,事出突然,董卓怎会知道?不过眼下吴匡投诚,是董卓掌权雒京的最佳良机,万万不可失去。
=========================
雒阳,东城,宋泓宅邸。
夏育率领数百士卒,依借宋泓宅邸高墙、树木,搭建一些简易工事,将府邸团团戍卫。
宋泓长舒一口气,叹道:“幸亏夏校尉及时赶来,不然我与崔公二人,怕是已经命丧黄泉。”
一直遥遥注意门外动静的夏育,赧然道:“这多亏沛国曹操。若不是经他提醒,只怕我早成刀下魂,更谈不上来援助侍中一二。不过如今袁绍正在苦攻宫门,不暇顾及我们。一旦攻破城门,我们依旧处在危险之中。”
………………………………
第198 雒京乱(4)
第198雒京乱(4)
《陈留王诸事录》载:
八月己巳{八月二十六},袁绍与何进部曲吴匡等,集结攻城器械数百,遂破南宫南门,引兵尚书台。
末时初{13时},何苗与袁绍合军,攻杀赵忠等。因诛杀赵忠时,何苗犹豫许久,吴匡遂杀何苗,率兵归属董卓弟奉车都尉董?。
末时中{14},张让见南宫不可守,遂以兵乱为由,胁迫何太后、少帝及陈留王,自复道躲入北宫。
=============
八月二十五日夜间,袁绍、袁术调来大量攻城器械,遂于第二日猛攻城门,鏖战半日后,袁绍摧毁南门,率军直奔尚书台,试图控制这个大汉朝政运转中心。
同时,因为袁绍、袁术帐下士卒豪杰,多恨宦官,这些人一入皇宫内,凡是所遇到的宦官,不问任何缘由,皆一一诛杀。
一时间,南宫之内,鸡飞狗跳,宦官宫女,亡命四散;而士卒紧跟其后,追赶杀戮大小黄门,刀劈剑戳,弓射斧砸,血染南宫。
前数日尚安静祥瑞的皇宫,霎那间变成血海地狱。
雒阳皇城,有南北两宫。南宫、北宫,中间有复道连接。
张让左、右手分别牵着刘辩、刘协,趋步走向复道,途中向何太后诡辩道:“太后请暂避于北宫,谨防为兵蛮子所伤。(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袁绍假借大将军之令,攻破城门,欲诛灭我曹也!事出突然,骤遭大乱,太后莫要怪罪。”
何太后面现紧张,眉头蹙成一团,沉默不语。
刚行入复道不久,却见远处卢植率百余名士卒,急奔而来,大声呵斥:“张让,你欲挟持天子、太后么?”
袁绍引军解救尚书台后,因尚书卢植有武略,昔日亦是带兵大将,遂自领百余名士卒,为卢植所用。与袁绍、袁术等,急于破杀残留宦官不同,卢植首先想到的是天子刘辩安危。
因猜测张让会逃亡北宫,卢植便直接抄近路,奔向复道,试图控制复道,截断张让逃亡北宫之路。
只可惜,卢植晚来一步。张让此时已经走进复道中。
一旦进入复道,张让只须让数十人把守复道,卢植近百兵卒,也难击溃张让。不过若是张让与卢植交战,却能被卢植纠缠住。
张让望向追击而来的卢植,又看看背后数十宫内随从,止住何太后脚步,狠心道:“太后与大将军、车骑将军,毕竟是兄妹,兵卒不敢侵犯。还请太后留后,缓住卢植追兵,护佑天子。”
何太后抬眼,望向已经比她还要高些的刘辩。
刘辩久养他家,何太后与他相见甚少。灵帝刘宏驾崩后,刘辩被接入皇宫,嗣位天子。两个月内,何太后虽与刘辨较多接触,但是刘辩每当望向她时,何太后总感觉到有一丝陌生,掺杂其中。
虽骨肉相连,然素无亲情抚育,岂能如寻常母子感情。
“‘来不由我,故谓之祸!’。汉家故事,每逢新旧天子代替,必有灾祸突起。今日之事,我梦中已不止遇见几次矣!”何太后似感叹,又似落寞的轻声道。
张让随口答道:“君子处易以待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这世上,最多的便是类如袁绍、袁术这等行险徼幸之徒。不过太后也不必忧虑,自古阴谋多败亡,只要我曹守稳北宫,等待入雒援军,袁氏必将自败。”
何太后叹一口气,道:“嫁为刘家人,这国家重任,我便责无旁贷。张常侍,你带天子入据北宫避祸罢!卢植与我大兄多有交往,应该不会难为我这个妇道人家。”
张让听到何太后之语,唯恐何太后改变主意,连忙喝令后面宫女、宦官留守陪伴何太后。而张让则牵着天子刘辨、陈留王刘协,逃奔北宫,关闭复道。
当雒阳被兵火煎熬时,屯兵雒阳夕阳亭的董卓,已经得到李儒传递来信息。闻听何进被诛杀,袁绍正与宦官鏖战,董卓连忙调发三千精骑,飞速奔向雒阳城。
与此同时,刘杲也率领六千步骑,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直奔向小平津。
申时末(17点),刘杲六千步骑停止距黄河四十余里某处。
如今这时日,下午六七点,太阳便藏向王屋山脉,渐渐褪去光辉。刘杲所帅六千兵卒,背后又有运输粮食队伍,不可能夜间奔驰赶路。
远距离行军,走一地,便要驻防一地,防备半路偷袭。这每天晚上搭建防御设施,每天早晨又要拆散这些设备,都相当浪费时间。不过,虽然浪费时间,这步骤却不能舍弃,否然数百人的小蟊贼,也能冲散数千大军。
是以,汉世交通条件下,兵卒行军,并非寻常人以为的:白日而行,夜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