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对……华歆刚才说什么来着?‘我本想入军旅之间’!历史记载,华歆虽然擅长战略布局,但是却不是军阵大将、谋士,他怎会说入军旅之间?而且他一系列问话,看似由王芬筹划废立而起,又似乎一步步逼问我是否有登基称帝心思?”
“但是……华歆评价匈奴,似乎他早已经得知我欲自荐为匈奴中郎将,所以委婉劝说我,不可为匈奴中郎将?莫非……华歆心底真的开始犹豫,想辅助我登基……成为刘秀?”
“历史上记载,华歆劝友人不要参与王芬谋逆时,只说王芬能力不足,不值得信任,却没驳斥陶丘洪,应该忠孝行事,不应该谋反。华歆是玩政治的行家,尽管今世历史稍有更改,他恐怕也不会认同王芬。”
“如此看来。华歆虽然手持王芬之信,但是真正的目标却是我呐!”
想通此节,刘杲也不再与华歆绕弯子,开始真刀真枪:“子鱼,适才言欲从军,不知欲往何地?”这是刘杲委婉询问华歆到底易于如何!
听刘杲相问,华歆呵呵笑起来,右手食指点在桌上地图某县城,然后缓缓移动到邯郸城,道:“如何?”
刘杲冷吸一口气,抬眼望着华歆道:“子鱼,此时还是王芬说客否?”
华歆从桌底下,拾起表面墨汁已经开始干燥的砚台,覆盖在地图上高邑城:“一,王芬此人,志大才孰,性不严密,岂可谋大事?”
“二,外患尚烈,便轻言废立大事。一旦引起幽州骚动,并州崩溃,王芬有罪无功。中兴之景不可期,大乱之时在眼前。”
“三,王芬虽三番五次考察伯兴,但却没有看透伯兴根本无意冒险,行走独木桥。眼光不明如是,王芬岂可建功?”
刘杲开口接着华歆语气说道:“四,天子巡视河间,未必如期而发!天子不出雒阳,王芬之谋,立即自败。”
刘杲脸上绽开笑容,呵呵笑道:“既然子鱼,不欲参与王芬叛逆之事,又有入军旅之心。那么不论我去凉州,还是并州、幽州,这大军主薄位置,一定为子鱼空置。”
“伯兴既然有此大志,我又何惜一身!”华歆与刘杲双手紧握一起。
良久,刘杲又抽出王芬来信,道:“我出任边疆容易,但是如何消弭来自王芬的影响?毕竟,无论如何,一旦王芬谋划暴露,我的大好前途,怕是立刻中止!”
ps:活动。刘杲舅舅即将登场{忘记的,回头看第一卷第001章},大家猜猜刘杲这位舅舅将如何登场,是何来头,现在为谁效力?若是有人猜对,趁着明天周末,我躲在家里,多传一章。
………………………………
第142 天子重任,不容流言
第142天子重任,不容流言
ps:首先:感谢诸位童靴的安慰和支持,以及送咱一盒烟钱的龙池兄。
其次:不敢保证什么{因为据流传,……绿@色#小¥说&网……上一旦某人保证不太监,三月内必定太监或者成为月刊。},尽量的会抽出时间保证更新。虽然咱的时间很紧,不过一天两章,还能应付过来,会继续努力下去的。
不过‘大厦将摧,独木难支’。希望诸位朋友,支持支持咱,咱码字的时候也有动力不是,不定慢慢的速度,就开始爬到传说的大婶级的万字更新了{有点妄想哈。}!
请大家帮忙支持。由于本书点位问题,这本书,应该算是小众之中的小众。还需要大家无私的帮助。
再次:大家继续猜刘杲的舅舅是何许人也。
嗯,出去和朋友喝酒去了。。提前更新。
------------以下为正文-----------------------------
良久,刘杲又抽出王芬来信,道:“我出任边疆容易,但是如何消弭来自王芬的影响?毕竟,无论如何,一旦王芬谋划暴露,我的大好前途,怕是立刻中止!”
一旦传出王芬欲立刘杲为帝,刘杲立即就陷入困境,从此难以发展。
刘虞镇守幽州,初始势力庞大。一旦传出袁绍欲奉刘虞为帝,朝廷立即掐断对刘虞的支持,甚至协助公孙瓒,诛杀刘虞。
刘焉镇守益州,欲取先予,短短数年,便掌控蜀中,甚至一度发兵汉中,欲窥长安。一旦传出刘焉有称天子之心,便是与刘焉同出一脉的刘表,也立即打压刘焉,令刘焉无暇出蜀,而董卓更是将刘焉诸子禁锢在长安。
刘表镇荆州,单身赴任,以区区书生之身,从袁术手中,生生夺回荆州控制权。然而一旦传出“刘表有周公之心”,旗下名士顿时顾虑丛生,乃至刘表空守荆州,不敢发展军备,唯自守而已。
这三位,都是宗室豪杰之辈。
处在汉献帝刘协时期,他们尚且因为流言,便寸步难行,遑论灵帝刘宏尚在?
纵然灵帝刘宏后世名声不佳,甚至在民众心中,此人智商不足二十五。但不可否认的是,灵帝刘宏当政时,汉帝国辖域之内,胆敢反叛者,无一不遭到汉兵剿杀。纵然如韩遂之辈,顽强活下来,但韩遂也因此耗尽实力。以致,在以后群雄波澜时代,韩遂只能困守凉州,与马腾互相制约。
若是传出王芬欲立刘杲为帝,怕是灵帝刘宏立刻征刘杲入雒,即使因为刘杲如今身怀名望,不便治罪,灵帝刘宏也肯定收缴刘杲军权,令刘杲不得谋反。这还是基于刘杲万事清白基础。
若是有人发掘出,刘杲身在广宗,曾效力过张角。那刘杲恐怕立即被征廷尉,不死也要脱层皮。
刘杲苦思良久,也没有想出对应之策:“总不能向王芬哭诉,你放过我吧!对你这么冷淡,你还腆着脸,凑上来。祸害人也不该这样祸害啊!好好的合肥侯,你不去找他,怎关心我来?”
华歆思考一会道:“唯今之计,伯兴当立刻离开冀州。若是伯兴远离冀州,王芬或许能改变心思,改立其他。”
“这无可奈何之策。不过我的自荐书,昨日夜晚才启程向雒阳传递。没有一个好的藉口,我若是匆忙离开邯郸,怕是在别人眼中,反而显得我行为异常、欲盖弥彰。”刘杲很是犹豫,话音也有点飘忽。
“伯兴不如去问问襄公{襄楷}?襄公久经人事,人脉宽络,不定能出个好主意。”华歆眼睛突然一亮,向刘杲建议道。
刘杲面露迟疑:“襄公?襄公与王芬私交甚好。找他只怕有些不合适。”刘杲布置下的密探,早就查探清楚襄楷与王芬暗地里常有联系,一月之中,襄楷总要向高邑城寄出两三封书信。如此之人,刘杲怎能信任?
华歆看透刘杲犹豫,笑道:“废立大事,虽因襄公而起,但襄公却自有分寸,绝不会牵连到王芬谋逆之中。”
“因襄公而起?这话怎么说?”刘杲后世读史书时,对襄楷毫无印象,是以问起。
华歆道:“这也非是秘密。襄公钻研天象,又经过五行推演,断定明年夏季,雒京当血溅三尺,宦官尽被诛杀一空。”
“伯兴有所不知,襄公常常数年,不言一辞谶语,但是每次道出谶语,无不应验。王芬也是听信襄公所言,以为如若能废天子,立新帝,必将诛杀宦官,正好暗合襄公谶语,这才下定决心行事。”
“啊,天下还有这等奇人!“刘杲不禁击节赞叹道。刘杲想起历史记载,按照正常轨迹,明年夏天,雒阳那些宦官可不就是被诛杀一空么?这襄楷竟然能预言此事!
“襄楷竟然能预测未来?原来我对这老头,整天研究些五行周易的不太感冒,没有到此人也有大才。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后世历史记载,新旧两朝兴衰之际,往往行走一些精通堪舆、斩龙之术的术士。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不然襄楷为何能够预测出明年大事?”刘杲心思剧烈动荡。
“虽然王芬废立之心,由襄公而起,但是襄公却也不看好王芬,屡屡劝诫王芬莫要贸然行动。”华歆又道。
“如此,我们速速去寻襄公!”刘杲心中把襄楷,瞬间定位为,一个精通堪舆、斩龙之术的能人。
说是去寻襄楷,其实还是刘杲、华歆将襄楷请至密室。毕竟他们商量的事情,若是让人听去,却是大大的不妙。
襄楷听华歆、刘杲把事情说完,一双昏黄的老眼,兀的一睁:“我便知,九门侯不会同意王芬所为。不过,九门侯以为逃离冀州,便能消弭王芬废立之谋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天真了点!”
“昔日,儋{dan}括欲立王子佞{ning}夫,佞夫不知详情。而后,儋括奔晋,佞夫身死。佞夫有何罪也?天子重任,不容流言故也!'1'”佞夫,周景王之弟。
“再譬如昔日渤海王刘悝,前些年安平王刘续,其罪真当处死焉?非也。亦是因为天子之位,譬如高空之日,不能有星火与之同明。”
“又,俗民,言尧时,十日齐出,害民、杀草木,大羿持弓,射杀其九,只余其一'2'。虽其事似荒诞不可考,然其义理甚明。盖天有数日,地必征伐无止,民难活焉。是以帝王之位,最忌流言,虽只有一丝,若置之不理,必溃千里之堤!”
“九门侯,若是轻视此事,以为离开冀州便能躲过此劫,必是取祸之端。”
随着襄楷的唠叨,刘杲、华歆神情逐渐严肃。刘杲、华歆都不是蠢笨之人,之所以没有襄楷想的深,是因为:
一是,刘杲出于后世和谐年间,那时虽然党禁,但国外较多数国家,都是施行党派竞选,刘杲也因此简单把帝王之位,等同于后世国家领袖,一般处理。
二是,华歆虽然有大才,但是他如今还不曾在汉世官场打磨,一些细节处理,还不是那么完美无缺。
“襄公,难道就没有应对之法?”刘杲眉头蹙成一团,却是没有想到这麻烦却来越大,而且似乎很难应对。
襄楷拄起拐杖站起,呵呵一笑:“伯兴不必顾虑。这应对之法却也简单。伯兴既然惧怕流言损身,那么只要掐断流言源头,一切不就安妥?”
“这……”刘杲弯曲食指,摩擦鼻前,面露疑惑:“襄公说是王刺史?可是他既然不顾襄公劝阻,决意谋划废立大事,又怎能劝谏他?”
华歆此时突然插嘴道:“襄公之意,莫非是要搅乱王芬筹划?若是王芬计划不能行,这流言如今却是不必担心。”华歆的智谋超过刘杲许多,是以很快猜透襄楷真意。
“子鱼所言大善,此正是老夫本意。”襄楷赞许的朝华歆点点头,又道:“宋河南{宋泓,河南尹}如今恰在雒阳。伯兴只需向传递一封书信,让宋河南在雒阳大肆渲染气氛,言天子不易北行。而后伯兴再令黑山都尉张牛角配合,破坏王芬筹划。”
“如此,王芬之谋,只能是一场空。伯兴又何须惧怕哉?”
好一招釜底抽薪!
如此一来,王芬谋划,未曾启动,便陷入瘫痪。
而后,灵帝一死,刘杲便不会顾忌这些流言。襄楷这一谋划,可谓是真正的完美策略。
“这襄楷当真厉害!我模糊记得历史上,似乎也是因为灵帝刘宏,没有巡视河间,从而导致王芬阴谋失败。虽然忘记灵帝为甚没有巡视河间,以及那合肥侯后来结局如何,但是按照襄楷所言双管齐下,看来却能完美解决问题”
“毕竟只要有两三年时间缓冲,我便可不必顾忌这些流言。也许那合肥侯终究难逃一死,但是我却不必赴他后尘。”
“如此计策,既不用告发王芬,背上卖友之名;也不用担心王芬计划失败,有人被刑考出事情本末。”
“这样一来,我却可以抛弃王芬带给我的阴翳。看来这些三国风云波涛中,声名不显的老头们,一个比一个更似狐狸,绝不能轻视一个。不如趁势,把襄楷,也拉入我阵营。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却是至理名言。”
“那么下一步,便是考虑我究竟该在哪里建立根基。是按照既定计划,占据并州,学习刘渊;还是回击西羌,学习马腾;抑或前去幽州,学习公孙瓒?”刘杲自觉已经解决王芬带来的麻烦,便转而思考下一个问题。
注'1':儋括欲立王子佞夫,系出自《左传-襄公三十年》。有想了解,百度娘之。否然,可无视。
注'2':汉世,大羿、后羿为不同两人。言语繁多,不便注释,有兴趣的童靴,可百度娘之。否然,可无视。
………………………………
第143 乱世相交,堪舆斩龙
ps:大家没有猜到刘杲舅舅身份啊。刘杲舅舅,史书有名,提示一下。
-----------------------------
第143乱世相交,堪舆斩龙
华歆扶着襄楷,行走在洪波亭侯府后院。
柳絮随着细风,飘飘洒洒,不时粘沾在两人服饰上。
华歆弹开落在右肩上的柳絮,轻声道:“襄公,以为九门侯此人,如何?”
襄楷没有接过话语,抬头望了望四周,向近处柳树下长凳走去。襄楷靠依在长凳上,才悠悠感叹:“看不透!九门侯就好比层层木匣中的利器,初始以为不过如此,轻易剥开一层后,发现又是一层谜。再剥开一层,依旧是一团迷。”
“这两年,我逐渐感到天命将至,行将就枯。但是我五行推测之术,却越来越清晰可见,达到真正巅峰。两年前,我钻研天象阴阳五行,模模糊糊预测到明年雒阳将血光四起,内宫空虚。”
“内宫空虚,必是宦官被诛之兆。这本是大吉之象,但是卦象之中,雒阳却为大凶之地。随后,我搜索雒阳诸公许多资料,苦思很久,也参不透卦中迷。阉逆被诛,雒阳为何反而大凶?”
“直至去年,我又耗尽心血,演算一通。结果却发现卦象竟有转机,雒阳虽然依旧血光四起,为大凶之地,但是暗含光明、无穷生机。这才是真正的大吉之象!不过,为何是暗含光明,却难以参透。唯一可释意的是:此世将再出光武也!”
“唯有如此,才会是大吉藏于地下。”
“前些年,我为子鱼卜过卦,卦象言你大富贵在身,唯百年后有绝嗣之患。然而,我今年初再次为你卜卦时,却突然发现你大富贵依然在身,且比以前的富贵之气更加逼人,但是环绕你左右的绝脉阴寒气息,竟然飘散不见。”
“子鱼之大富贵,几可位至三公。三公之才,气运连于国家。这绝脉之患,轻易剥离,子鱼身边定有其他大富贵之人。”
“大惊之下,我便仔细观察子鱼所接触之人。首先怀疑的是便是九门侯。我私下仔细行走赵王祖庙附近,耗费月余,未见一丝端倪。赵王祖庙,选地偏重‘稳’,虽无大灾,但亦难出富贵之才。”
“便在我以为九门侯非我所求之人时,我却发现九门侯父亲刘宁坟墓有些怪异。刘宁坟上,有一株三尺高幼苗,竟然暗含峥嵘,幼苗根脉附近竟有幼龙之形气息盘旋,不露分毫。”
“龙出于木,雒阳大血之后,又暗含光明。一个‘杲’字,出于木而蕴含光明,契合我卦中之象。怕是九门侯,将能成为衰世群龙之首!”
“王芬欲立九门侯为帝时,我又去观察那三尺幼苗,只见幼龙之气,不受丝毫挑拨,依然自顾自盘旋。果然,今日九门侯果断拒绝王芬谋划同时,又开始谋划出镇边疆,等待时机。看来九门侯,非是也精通阴阳之术,看出自己身携祥瑞,非善即害,故步步为营,暗藏杀机;便是九门侯乘时运而出,将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