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68章

大汉东皇传-第68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正大光明卖书,一边私下卖纸,沽高价值,获取暴利,这本来就是我的计划。本想通过此事,培养巨臣能力,孰料其行事竟然如此不济,连徐若这种女子,就轻易寻出破绽。巨臣所为,怕也尽在有心人掌握之中。”

    “巨臣,不堪大用呐!”

    “不过,这说辞却未必是真实本心。私自盗卖白纸,与她何干?她会下大力气调查!”

    一边的巨臣,听到徐若所言,脸色霎那间变得苍白。

    刘杲交给他的第一件要事,便是办的如此差三落四,他以后在府中还有前途么?一直羡慕刘石如今风光的巨臣,发现这条风光之路,却也不是那么好走。

    不正式卖纸,却私下沽高价值,获取暴力。这行为要是被人披露,刘杲刚刚攒起来的声望,怕是立即折损大半,乃至被套上“伪君子”称呼。

    ps:第三章,今晚怕是难赶出,勿等
………………………………

第136 家

    第136家

    “一事归一事。巨臣是否欺上瞒下,与你是否盗窃纸张,是两码事。”

    “无论如何,你身载嫌疑。你也无需多言,若是你觉得条例有失公允,我可请县尉、游徼来断案。”刘杲一眼看透,徐若外似刚强,心却疑虑顾忌。

    新月似的双眸,紧盯着刘杲良久。

    徐若抿着嘴唇,丢下手中长刀:“也罢!我身背重罪,来邯郸投奔亲戚避难。希望九门侯能不要报官……若是九门侯不得已,必须请衙门裁决。恳请九门侯慈悲为怀,让民女一人担当起所有罪孽,勿连家人。”

    徐若杀人,为父复仇,虽然契合汉世大复仇理念,但毕竟有碍国法。朝廷一天不大赦,徐若便还算罪人。徐若自己虽不惧死亡,但是却不忍她小姑一家受到牵连,是以才选择屈服。

    “听你所言,似乎背后也有故事。若是所犯之罪,非我所痛恨。帮你藏匿,也是举手之劳。只是‘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你所言故事,我需要考证一番,才能有所决定。至于这段时间,你须禁锢在府上,不能私自潜行。如何?”刘杲长舒一口气。

    闻听刘杲语气松动,徐若大大松口气,拱手道:“多谢九门侯!”

    刘杲挥手,令人将徐若带下去,为她安排住处。

    注意到巨臣神情有点低落,刘杲教导道:“处理这类冲突,要的是眼光锐利,一眼看出矛盾集中点,而后一剑封喉,直插对方软肋。至于其他细节问题,不必纠缠不清,可统统忽视。”

    “巨臣你心思细腻,熟络人情世故。心思有,但是手段不够。为人,当心如细网,无一余漏;做事时,却要大开大合,抓住问题本质,快刀斩乱麻。”

    刘杲稍微提点巨臣一下,丝毫不提及卖纸之事。

    世间道理虽多,大都言易行难。嘴皮张张,无数道理接踵而至,真正契合道理,坚持无疑走下去的,却寥寥无几。

    巨臣若是上进,能够跟上刘杲前进步伐,刘杲自然会提携这位亲信。但若是巨臣能力不足,那便只有再寻个人,顶替巨臣位置。

    刘杲返回屋内,继续阅读来自雒阳密探的书信。

    第一事,中平三年十月,前太尉张延被诛杀。

    诛杀前太尉张延,是中常侍赵忠一手策划的。

    自春上二月份,赵忠擢升为车骑将军,准备以宦官身份,第一次插手汉帝国郡国兵征调权。赵忠这种不合汉帝国旧例的行为,自然遭到党人、外戚一致抵抗。

    昔日平定黄巾时,立下大功的南阳太守秦颉,为黄巾残党赵慈所杀。而后泰山羊续接任秦颉,担任南阳太守。羊续,大家或许会陌生,但是他的一个孙子,却是声名煊赫之辈,乃是大名鼎鼎的羊祜{hu}。

    与赵慈作战的,新任南阳太守羊祜,荆州刺史王敏,都是党人之中基干力量。利用这次平叛,以及张温携西羌大胜,荣耀归朝,党人连削带打,将赵忠赶下车骑将军职位,彻底粉碎宦官控制汉帝国军权预谋。

    赵忠这次试探失败后,宦官集团直至覆灭,也没有掌握到汉帝国郡国兵军权一丝一毫。这也是宦官在灵帝死后,为何被一举击灭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次失败,赵忠非常不甘心,所以联合中平元年以前那批与宦官妥协过的旧党人,向因为平定黄巾功劳,而站立在朝堂上的极力打压宦官的新党人炮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而前太尉张延,就是就是党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替死鬼。

    张延的身死,宣告宦官势力,浸入汉帝国地方郡国兵计划彻底失败。

    最重要的是,张延之死,是宦官、外戚、党人斗争进入新一个阶段的标志。自此以后,宦官权力被限制,党人在中央的控制力更加薄弱。而夹在党人、宦官之间的外戚势力――何进,权力暴涨,终于走上前台,完全压制住党人、宦官。

    当此时,宦官、党人,皆生存在何进阴影下,而党人也开始谋求全面投靠何进,以此压制宦官。

    第二事,刘恭自京兆长安归来后,马不停蹄入雒阳献造纸术。当然,为契合刘杲所言“造纸污染河流”之说,刘恭所献造纸术,被刘杲特意侧重加大污水排量。不过这种技术生产纸张质量,与邯郸造纸厂一般无二。

    刘恭献纸后,灵帝刘宏赏赐很快赐下:洪波亭侯刘恭,封地增三百户,另洪波亭重新并入刘恭封地。并赐各种工匠若干。

    刘恭这个洪波亭侯,如今才算真正的名副其实。

    由于刘恭言,造纸之术,首功当归刘杲。而后。司徒崔烈又上书,称刘杲邯郸设讲,郡县侧目,《大学章句》一出,更是名动天下,如今又改进造纸术,请灵帝刘宏予以封赏,以鼓舞诸生。

    灵帝刘宏考虑后,便言:“九门侯宣传教化有功。如今又有《大学章句》传世。如此,朕特封九门侯讲坛为‘大学’!不过为避讳太学,这‘大学’只能为‘大{da}学’,不能音‘大{tai}学’,并且前面应当冠上‘九门’。九门侯讲坛,可特封为‘九门大学’,司徒以为如何?”

    崔烈鞠躬,道:“陛下此举,可使天下儒生孝廉之才,重新重视经学文典。”

    因为刘杲设置在雒阳密探,效率较高。灵帝刘宏的封赏,尚未出雒,刘杲已经得到消息。至于灵帝刘宏的正式封赏,想来最早十一月底,才会正式抵达邯郸。

    “嘿!‘九门大学’……颇有后世气象哈!”刘杲放下书信,想起后世层起比立的大学,呵呵长笑。

    “咚咚……”传来敲门声。

    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袭白衣的甄姜。

    “夫君……适才郭闻妻子来寻我闲谈。”甄姜从袖中摸出一封书信,递给刘杲,道:“这是徐若的身世资料。”

    “郭闻一位堂兄,妻为徐氏,为徐若小姑。徐氏听说徐若在府上惹事,便去寻郭闻援救。郭闻不敢亲自找夫君求情,遂托他妻子来寻我。”

    “郭闻妻言,徐若甚慕夫君之学,所以才学服虔'1',变装易服,入府偷学夫君学问。我心想,崔公'1'能不计服虔假扮内厨,与之相交,徐若若是真心求学,虽是女身,然亦是闺中豪杰,理当敬之。”

    “妾不知徐若所犯何事,不敢自作主张,便令郭闻妻暂且守候后院,来夫君这询问一番。”

    甄姜简明的叙述,她为何来此。

    “徐若与郭闻竟还有这层关系?不过,郭闻不亲自来见我,却吹起枕头风……是他不自信,还是以为我真的铁面无私,不计私人恩情?”刘杲摇摇头,打开书信。

    书信亦为郭闻妻所书。信中将徐若刃杀仇敌,为父复仇,以致赵昱辞官庇护,详详细细的叙述一遍。直到信最后,郭闻妻才言出主旨:孝女,古之所敬,望九门侯法外开恩。

    读完书信,刘杲心里嘀咕:“这徐若真是相当强悍。后世我见过无数彪悍女,却比不得徐若一分。看她柔弱身板,若不是亲眼见她擒拿郡国兵,还真不敢相信。不过想想后世和谐年间的邓玉娇,便知世间英雄,从来不分男女。”

    刘杲突然想起一事,皱起眉头:“今年二月庚戌{二月十六},朝廷大赦天下。按照书信所言,徐若当是中平二年秋日复仇。似她这种因复仇获罪之人,怎没在大赦之列?”

    甄姜道:“我已问过郭闻妻。她说,徐若十月末复仇。莒县县令因为赵昱逃亡,直至今年一月初,新任县令才堪堪赴任。而后,新任县令处理各种事务,详察案件真伪,是以错过朝廷大赦时间。徐若姓名因为不曾上报,所以还需等下一次大赦,方能消罪!”

    刘杲听到甄姜熟络回答,心中惊讶:“甄姜心思却是细腻,这点小事,也不曾忽视。看来以后,可以把家务渐渐移交给她。人若忙起来,什么忧愁都能忘记。”

    心思已定,刘杲把书信重新递给甄姜,道:“这种小事,你自己决定就成,不必询问我!”

    注'1':服虔欲学左氏春秋,闻崔烈善左氏文。便扮作厨师,偷偷入崔烈府,听崔烈讲学。而后为崔烈发现,崔烈不计服虔之过,与服虔相交。中平三年时,服虔已经名声高绝,这段偷师佳话,也广为流传。

    此处,崔公,即是崔烈。也既是当朝司徒崔烈。
………………………………

第137 中平四年夏

    第137中平四年夏

    秋叶凋残,寒雪覆城,春叶抽芽,夏初柳絮飞。

    不知不觉,大半年已过,日历进入中平四年{西元187}七月。

    半年内,有许多事发生,也有许多事从人们视野消逝。

    首先。

    何进成为汉帝国皇帝之下,实权第一人后,开始新一轮的征辟名士大儒,改革时弊。何进一是想趁此提高声望,并拉拢一帮豪杰达人,聚拢实力;二是,作为外戚的何进,详知大汉各种弊政丛生,心中忧虑的他,欲依借名士、党人望族,选取良策,中兴大汉。

    因为郑玄上次潜逃,何进也没有再不知趣的征辟郑玄。不过作为大儒的郑玄,依旧被三府{司徒、司空、太尉}征辟,推荐郑玄为经学博士。和历史记载一般,看透雒阳城内复杂朝局的郑玄,毫无例外的拒绝入雒,唯一不同的是,郑玄拒绝征辟的藉口变为:潜心钻研《大学》,修葺经典,自觉寡陋,难当博士之位。

    郑玄如此说法,却是向刘杲示好,为刘杲博取声望。以他这类大儒,还要苦心钻研《大学章句》近一年,况乎其他人?

    何进虽然没有征辟郑玄,却出人意料的征辟起刘杲。更出乎人意料的是,这次征辟是四府齐征。四府,司徒、司空、太尉,外加大将军府。

    刘杲以二十岁幼龄,被四府齐征,顿时轰动天下。鉴于刘杲征伐西羌之大功,《大学章句》之经学,以及《格物》《方术》《数术》等成就,雒阳中心及河北一带,无人敢质疑刘杲当不起四府齐征。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唯有荆州、益州、扬州、交州,因为地理偏远,因对刘杲欠缺了解,所以对此次征辟,多有议论。

    但是,即便交州,刘杲之名,也是如雷贯耳。不为别的,只为那句谣传“点石成金刘伯兴,一坛清水捞赤金。”自古以来,谣言的力量是无穷的,金钱的欲望,也是难填满的。

    短短一年内,刘杲依借出奇制胜、后世儒家经典、民俗谣传,三招齐出,从默默无闻少年,一跃成为海内知名人士。虽然如今,人们还觉得刘杲年龄尚幼,无甚阅历积累,难与荀爽、申屠蟠、襄楷、韩融、陈纪等成名已久的名士比肩,但是刘杲却也被时人称作,少年名士第一人。

    诸如后世如雷贯耳的荀?等人,如今声望,远远不及刘杲十分之一。

    更甚于四府征辟的是,何进征辟刘杲时,直接以刘杲为南郡太守。起家为太守,刘杲凭借巨大的威望,以及征伐西羌的军功,也享受到这高人一等待遇。

    中平三年十一月,灵帝刘宏册封讲坛为“九门大学”后,冀州刺史王芬飞速举荐刘杲为茂才。当然,为继续养名,刘杲毫不例外的拒绝这次征辟。而中平三年五月,刘杲又是舍弃长水校尉,辞官归家。

    深知若是征辟为彖吏,刘杲肯定还是拒绝的何进,为拉拢刘杲,便越级征辟刘杲为南郡太守。当然何进也给出理由:武陵蛮多有不稳,刘杲去年辗转山谷,当能镇守南郡江水、云梦泽一带。

    何进开出的价码虽高,但是心中早有计划的刘杲,却不愿突然跑到长江一带,重头经营。接到文书后,刘杲就直接上书何进,先是表明感激何进抬举,而后又言自己生于北地,不熟水战,难以威慑群蛮,且耽误朝廷大事,是以不愿就任。

    不久,何进私人书函又寄来,邀请刘杲入雒。而刘杲又推辞:“婚期将近,请允大婚之后,再入雒,为明公效力。”

    第二。

    自灵帝刘宏开创性的,特封邯郸讲坛为“九门大学”后,讲坛人气再一次膨胀。以前来听讲的,大多是诸生、游学少年之类,如今更名九门大学后,这邯郸讲坛开始吸引汉世名儒名士前来。

    这些人,大多是瞧瞧刘杲是何许人,文治武功竟如此出类拔萃。

    而后,刘杲因为九门大学这个称号,突发奇想,将正在建设中的宅基,大笔一挥,更改成学校模样。却是刘杲想借助这些名士,建成一个后世大学雏形,将邯郸经营为学术中心,进而影响汉帝国思想。

    自郑玄、襄楷开讲后,一些与郑玄、襄楷交好的名士,或是有其他心思,或是迫于面子,大都在邯郸讲过学。多达数月,少则三四天。

    随着讲坛与宅院连接,规模越来越像学校。刘杲把学校一部分与讲坛主题,用一道高墙撕裂开,学后世家属院做法,将“九门大学”一分为二。而后,又在大学前,紧急搭建一批房屋,以供远道游学赶来的学子,临时租赁。

    屋里设施准备妥当后,刘杲又采用后世某名校做法,广泛邀请胸怀学问者。不仅不干扰这些讲师讲课,任由他们言论,更提供衣食住行,确保外人不去打扰他们。

    因为刘杲这种福利,以致不少隐士,都跑到刘杲这,研究学问,培养情调。

    第一个入住九门大学的隐士级别人物,是钜鹿人张?{jian},字子明。刘杲读史书时,不曾注意到张?这号人物,所以也不曾关注他。不过随着张?与九门大学内诸位业余讲师交流,刘杲也逐渐发觉,张?此人谋略才干,相当高超。

    另一位值得提起的人物,是颍川人胡昭,字孔明。因为胡昭字为孔明,刘杲在后世读史时,曾关注过此人,深知此人有大能。因此,刘杲闻听胡昭有欲在邯郸安家心思时,立刻前去请胡昭入住九门大学。

    来九门大学游历之精英,远不止两人。

    中平四年二月份,刘杲无意间随手一翻,来九门大学听讲的登记名册。赫然见一页纸上,并列:戏隽,字志才'1';荀?{yu},字文若;荀谌,字友若;郭嘉,字奉孝;荀攸,字公达等诸人。

    大吃一惊的刘杲连忙去寻几位大才,却得知他们几人只在邯郸停留半月左右,便飘然离去。

    再仔细研究登记名册,刘杲发现三国时代文人豪杰,此时年纪二三十之间的,一小半都来过邯郸,有些停留二三月,有些停顿三五日。

    合上名册,刘杲颓然长叹:“失误失误,一时不慎,少交多少能人!”

    之后,刘杲连忙把李晋从撤下,换上郑玄一位弟子。郑玄这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