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孰料,飞虎校尉虽去书信,孟津却驳回他的建议:“大谷关前线吃紧,昨日才调去六千人。孟津至今也是兵员乏缺。没有余兵。至于天井都尉张燕,你暂且降低身段,委曲求全,万不可令其撤回并州。数日后,相国肯定遣使征调并州兵赴战大谷关。”
孟津兵员吃紧,飞虎校尉也不敢强求。毕竟大谷关战役乃是事关董卓兴衰的决战,似请孟津兵卒协防并州兵,却是飞虎校尉私心所在,孰轻孰重,自是不言而喻。
幸运的是,张燕自渡河后,还未主动挑起过是非。
不幸的是,张燕不会永远沉默下去。
初平二年三月初三,张燕渡河第五日。
晴,多云小风。
大清早,张燕亲至飞虎校尉大营,道:“我并州军习俗,日日练军,一月之内必真刀真枪,列队作战,以示兵卒不可忘杀伐之道
“并州荒芜,地广人稀,众将士多与蛮胡交兵,善以铁锤击卵石,却未曾与强兵见阵。今日有幸遇凉州精锐,属下兵卒皆摩拳擦掌,百般请求我前来联系校尉,令校尉派遣去三四百兵卒,与我并州兵击鼓演习一阵,学习学习精兵战阵之道
飞虎校尉不欲多事,屡屡推辞,奈何张燕却毫不退让,纠缠不休。飞虎校尉心中一紧:“莫是张燕又欲挑起争端。我若不去,他必不死,心。不如且去走一趟,看他究竟如何出招!”
飞虎校尉挑选三百亲信精锐,随同张燕入并州兵大营。
步入并州兵大营,飞虎校尉远远瞧见五千步卒,间距三分之一步,列成方阵;三千骑兵分成三部,各一千人,分别驻足在步兵方针前、左、右三个方向。望见并州兵列成军阵,飞虎校尉心中猛的咯噔一下,勉强笑道:“都尉之兵,道是凶悍、杀气逼人。只是大军忽然全部列阵,却是为何?”
张燕解释道:“此乃我并州兵习俗。凡是列队演习作战,必须全军列阵,犹如与敌人赴战之前,以示军阵严肃,虽演习无生死,但亦等同于军阵拼杀!”
飞虎校尉虽然点点头,表示满意张燕皆是,但是其步伐渐渐有点迟疑,觉得自己或许不该随张燕入营。
张燕令人取出三百套兵甲、刀刃,向飞虎校尉说道:“毕竟是军阵演习,非是决死拼杀,还请换上我并州专用演习兵甲。两向交兵,乃是为取长补短,若走出现死伤,却是有违演习本意。”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张燕似乎只是单纯欲令部平与凉州兵交阵,积累点经验而已。
飞虎校尉心意稍解,渐渐淡定。
万事准备就绪,张燕向飞虎校尉道:“我且去高台,指挥演习布置。”
张燕缓步离开飞虎校尉,步入高台。出乎飞虎校尉意料的是。张燕忽然大喝:“高顺何在?”
高顺、张燕两人在上党郡破击袁绍七千兵卒,已经小有声名。飞虎校尉初闻张燕自我介绍,便联系到高顺。飞虎校尉一时间陷入疑惑,莫非这几日内,高顺也来小*平津了?
不过,飞虎校尉全部疑惑时间,也就三五秒。
飞虎校尉正在疑心“高顺何在”时,忽然背后一凉,继而腹中一阵剧烈绞痛。飞虎校尉用尽最后气力扭过头,瞳孔里却又见到一柄越来越大的刀刃。不定多想,这一刀肯定是取他项上头颅。
神识消散前,飞虎校尉的耳际传来无数模糊“杀、杀、杀”咆哮。
却说张燕高台大喝一声“高顺何在?。”飞虎校尉身后,突然冲出一兵卒,手中陌刀,猛的自飞虎校尉后背铠甲缝隙处,斜刺他腹部。刺中飞虎校尉腹部后,这兵卒丝毫不迟疑。手中陌刀一搅,反手抽出,再次斩向飞虎校尉头颈。却是赶尽杀绝,不留丝毫隐患。
与此同时,飞虎校尉三百兵卒对面,展现出三队百余人强弩手。三百余强弩手,个个三连,短短半分钟内,近一千弩失密集射向三百凉州兵。
可怜三百凉州兵卒,站的齐齐整整,正等张燕如何安排决战阵型,且他们身上又穿的是张燕特意准备的铠甲。哪里抵得过强弩手的突然袭击!
一阵弩失雨过后,三百兵卒能站起的已经寥寥无几。并且,千余只箭矢射杀一阵后,立即又奔来数百兵卒,斩断三百凉州兵最后一丝念想。
分分秒秒间,飞虎校尉所有兵卒亲信于张燕阵中全灭。
………………………………
第284 二进雒阳
“若是令刘最逃窜他地,再演“转战谊中,兵出金城”却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坏我大计。”
吩咐部下将帅十余万兵卒,兵太原郡后,董卓却又疑心道:“维阳如今已是四战之地,得之无益!以刘皋性情,他若是欲除灭我等,何不兵出河东,围歼张济,继而截断我大军退路?”
“箱阳是孙坚必过之城,刘皋万不可能好心替我阻击孙坚。然不入镶阳,刘呆何必夺取小*平津?莫非刘皋见我兵败,遂欲连势山东,安保并州无事?他今日举袁绍之旗。攻克小*平津,难道是仅仅是想以此交好孙坚?”
“如此行事,却不是我认识的刘呆。”
李儒也有点迟疑:“眼下虽可以断定,夺取小*平津的非是袁绍,而是刘皋!只是刘呆为甚要夺小*平津,我却猜不透其真实心意。诚如相国所言,刘呆若欲置相国于死地,应该兵出河东郡才是!”
“若说不明时事之人,莽撞进击维阳,无甚奇怪。可是刘皋见心明性,眼光锐利,足不出户,却能尽知天下变局,与“决胜于千里之件。留侯张良方佛。似这等人,怎会舍弃进击河东,反而专注于小*平津?着实令人不解!”
“刘皋所行,看似寻常,但是待数年或数月之后,才愕然现他之布局,竟是如此奇妙
“刘皋转战涅水,众人皆以为其必溃败,武将身死异地,谁知他却早已求得夏育为副将,借助段太尉 段颊 威名,竟然得以收编涅中义从”。
“刘皋忽然弃邯郸大学,求封并州,令无数人惋惜。谁知不过一年,先帝突然驾崩,致使雏阳大乱,四方流离。众人茫然不知所措时,刘最却可以籍借并州,壮大势力。更恐怖的是,他才单身去并州数日,便成功招降白波黄巾蚁贼,收编为己军。若是说刘呆没有提前布局并州,在白波黄巾插下无数暗桩,谁信?”
“箱阳坊间传闻,言之所以朝廷屡屡征辟,刘呆却始终不肯入维,乃是因为刘呆精通谶言,早在数年前就预测出维阳有九十日霉雨之祸。谶言之事,可信可不信,但刘皋把握大局能力,却是不言自明
“刘皋初入并州,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靖扫并州盗寇以及五分匈奴。时人或以为,刘最行事太过激进,急于求成,忽视根本,必铸就大患!然事过两年,回头再看,刘呆若是当时未曾全力靖扫并州祸乱,他今日却是一如益州刘焉处境,既须防外,又要防内!”
“至于其他种种,类如刘呆巧买幽州粮等等小计小谋,不可胜计”。
“今刘呆忽然夺取小*平津,也不得不令人深思。我之推测,刘皋之心意,怕是有三。”山。另外他却把重心西移,等待相国再次溃败,他再遣大军,自河东郡进军长安,从而得据关中汰野。得关中,得天下,此乃秦汉兴盛之大势!这刘最既然精通谶言,面对纷纷时局,岂不心怀饶幸,效仿光武皇帝?刘皋之所以兵出小*平津,怕是打算。待相国大败后,他可以籍借小*平津,截断孙坚西行之路,独霸关中!”
刘皋兵出小*平津,不过是墙头草之策略。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谁势大,他便站在谁那边!出兵小*平津,然后以此功,刘皋东可说是协助孙坚破击相国,西可说是为相国拦截山东兵!这或是刘呆自感准备不足,势力不足以吞并关中,故不得不出此下策!但是刘皋怕是不知,相国对他早已防之又防,视之为大患,前时纵容,不过是为今日铁拳重击!”
“三,刘呆兵出小*平津,意在维阳!我虽不明白维阳这个四战之地,有甚魅力吸引刘呆。
但从一年前刘皋率兵入睢之事来看,维阳得失,似乎是刘呆布局的必然步骤。这或是刘最早已在睢阳谋划许久,却始终不曾为外人所知之事。”
“不过,不管刘呆他千百妙计,却又怎敌相国十余万步骑!一旦步骑攻破太原,占据雁门,刘皋又有何惧哉!”
初平二年三月初六,董卓军撤新安,着令吕布戍卫维阳,为大军殿后。
吕布戍卫维阳时,又奉董卓之命,开始挖掘东汉诸帝陵园。上至光武帝的原陵,下至灵帝的文陵,无一不被吕布挖掘。借助迁徙诸帝陵园旗号,陵墓中无数葬品,被吕布一一打包,运往新安,又自新安,输送至长安。
这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董卓盗墓”!
当吕布挖掘东汉诸帝园陵时,董卓四方势力,也逐渐后撤。类如孟津戍兵,蒙阳徐荣等,亦放弃关隘,摧毁器械,缓慢退军!
与此同时,刘最现身于上党郡。
上党郡、高都县,天井关。
刘最全身细鳞软甲,左腰系手弩,右腰配短刃陌刀,跪坐位。此刻,刘呆头戴武冠。刘最这顶武冠,白玉为挡,文以蝉附,后插貉尾。所谓宫中曹司招蝉,便是专业裁剪、制作这种高等级帽子的部门。
不配诸侯之冠礼,却头戴武冠,
刘呆以下,跪坐着尽是并州中心人物:
杨奉、韩邃、李乐,白波四将来三人。
刘石、程普、颜良,久镇金城郡的三人。
卫凯、裴潜、贾逸,三文臣谋士!
郭淮、郝昭、王托,三个前途光明的少年!
孙资,这位锦衣卫大头领,亦在此处!
大堂之上,每人前面摊开一张写满文字的大纸,气氛压抑。
刘皋整理整理语言,缓声说道:“山东兵、董卓兵,屡战睢阳,我避之不及,盖是我私心以为,人臣不可将兵入京师!”
“董卓虽治国残暴,无故屠典维京豪强,人人畏之如虎蛇,然吾却理解董卓难处。并州一地,供给三万步骑,已是勉强,而后我为远击鲜卑,扩军至六万,致使钱财谷粮不足,乃至并州陷入重重危机,不得不加征税种,才能勉强维持。董卓孤守维阳,后虽兼并关中 但是凉州不靖,关中去年又是多灾,董卓奉养起二十余万步骑,自是极为艰难。故,年前虽有无数维京豪强,劝我联合山东兵,巡视维阳,我皆一一拒绝。”
“山东兵也罢,董卓兵也罢,总归是大汉兵。
谁胜谁败,苦的都是大汉十三州一司京亿兆百姓!国非因天下兆民混乱,而天下兆民因之获罪,此诚令人心中泣血!”
“是以吾常执两端之辞,不偏山东兵,亦不偏董卓兵。盖吾之心意,乃是欲求袁绍、董卓和解,共扶汉室!不过事不如心愿,先是董卓杀袁院、袁基等五十余口,而后袁绍袁术杀胡母班、阴修、王瑰等人,彼此犹如水火,互不退让。”
“董卓、袁绍和解,求而不得,我心虽失望,却也知万事不可勉强。盖人心无限,人力有穷。并州荒芜,户口短缺,为护估并州不被鲜卑胡、北地胡内侵,我已是耗尽心力,哪能奢望护佑天下安稳。因此,虽然不满董卓、袁绍所为,然吾亦沉默应对。”
“不过我虽沉默,却不能容忍战火烧至并州。我刘皋护不得大汉万里江山,若再护不得并州八郡。尚有面目存世!董卓、袁绍欲借上党郡做文章,在并州引起血雨腥风,我岂能再退让?故,袁绍七千人出兵上党郡,我不惜交恶山东兵,也将他们驱赶走。盖此时我若不强硬,并州将不复安宁!”
“今日之时,亦如袁绍兵上党郡也!”
“这是今日睢阳飞鸽传来密信。你们瞧瞧”吕布在做什么?原陵,世祖阖眼所在,文陵,先帝才葬两年,他吕布竟敢挖掘皇陵,盗取祭品,玷污先皇尸身!或说董卓不过是迁徙园陵,但是瞧瞧这举动,吕布不先整治先皇石棺,却将一车车财宝送往长安!吕贼之心,众人皆知也!”
“汉庭重孝,上尊三老,下养老民,崇尚礼仪,褒扬道德,凡历代帝王溢号,无不冠孝字。大汉,以孝治天下也!吕贼蔑视皇恩,白日盗墓,毁坏汉家祖庙,但凡心念汉室者,谁能容忍之?但凡尊崇孝道者,谁能容忍之?但凡汉室后裔,谁能容忍之?”
“吾家出赵王之后,赵王者,光武帝之叔父。原陵所在,亦是我祖庙祭祀之所,岂能容忍吕贼盗取!”
“秦害天下,万民怨愤。项籍残暴,坑杀秦人二十万,火烧阿房宫,坏秦数代祖庙,终不曾挖掘诸秦王坟墓!今万民心念大汉,吕贼却敢坏我园陵。吕贼之恶,远甚于项籍也!人间有恶,豪杰必斩杀之。以敬上苍!”
“祖坟盗取,甚若杀父之仇,岂可不报!祖陵被掘,孰可忍,孰不可忍?吾今日誓言:此生不与吕贼两立于世间!”
“汉庭祖陵盗取,此乃欺我大汉无人,欺我刘氏无人!”
“今日聚集诸个,诉说心意,还请诸位汉家儿郎,共渡黄河,诛杀吕贼,安保园陵!”
或真或假的出兵宣誓,从刘皋口中6续道出,矛头刺向吕布挖掘园陵之事。
长篇大话絮叨半日后,刘皋向前俯身叩,武冠接地,表示心中诚意。
左右部将连忙还礼,纷纷应道:“三皇五帝以来,未闻罪大于吕贼者,不杀此人,黄泉之下,何以面对汉家列祖列宗!”
“吕贼大逆不道,盗取园陵,州牧若不伐之,则天下无可伐之人!”
舆论造势妥当后,刘呆长身而起,拔出陌刀,斜指前方:“不灭吕贼,不还并州!愿诸君与我同志!”
“晚一日,则园陵残破一日。三万步骑,立时兵维阳!”
一声令下,屋内杨奉、韩暹、刘石、程普、颜良等人,趋步返回军营,向维阳前进。
片刻之后,行军军号已经响起:“诛杀吕贼,护我园陵!”
“四百年大汉,岂容宵小玷污!”
无数口号背景音乐中,刘最扶了扶头上武冠,转身向孙资道:“虽然战阵胜负,取决于士卒,然并州民心不可忽视。一定要宣传到位,令并州万民知道,我此次出兵维阳,与山东兵屡战董卓不同,我这是庇护园陵,这是维护孝道。”
孙资道:“件牧放心。锦衣卫
…一备妥当。今日早晨起。远在河朔亦能得知吕布盗取汉家用以怎行!”
刘呆点点头,又吩咐道:“这次攻打维阳,你不用随行。处理完上党郡诸事后,你便迅返回太原郡,协助华歆行事。这次出兵维阳,肩头压力最重的却是留守后方的华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华歆乃是我之萧何,你以后不要再派遣人员,监视他。”
孙资应诺。
刘呆又欲说话,忽听外人传报,贾逸、裴潜去而复归。
贾逸、裴潜却是来劝刘皋:“此时攻取雅阳,危险至极,东有孙坚,西有董卓,还要防范袁绍偷袭后方!州牧身担重则,莫要白龙鱼服,置身于险地。还是令刘石或者韩暹主持兵事,州牧则自镇太原的好!”
“且州牧今日兵维阳,稍有不慎,董卓或将顷全军之力,夺取太原。州牧虽在纷水设立障碍,然而一旦董卓奔来七八万步骑,却该如何是好?太原郡之危机,不弱于维阳。维阳若败,尚可退守并州;太原若败,则再无缓和余地。”
“州牧请慎重抉择,这太原郡才是根基所在呐!”
刘皋止住贾逸、裴潜劝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