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125章

大汉东皇传-第125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甫嵩拍拍盖勋手背,闭眼长叹一声:“元固{盖勋},你真不知我心意哉?”

    “大汉陷入衰世漩涡数十年矣,赖诸公豪杰倾心扶持,方能勉强支撑。何进、阉逆双双败亡之前,关西不少眼光超绝之人,已经看透何进、阉逆非是大汉中兴希望。当时不少人屡屡劝我,言能正汉世朝政之人,唯有我与董卓两人尔。”

    “外人虽如此言辞,我其实却异常赧然。我这人爱惜羽毛,心性不决,战阵杀伐尚可,却无全权统帅时局之能。类如今日,若是我置于董卓之位,早已承认失败,黯然退去。”

    “究其原因,乃是家族世代久传,承蒙汉恩数百年,虽齐桓晋文之事,亦不敢为。杀伐果断,决然行事,我不如董卓甚矣!”

    “汉世衰弱已久,虽屡有诸公试图革改时弊,皆无果而终。今日董卓秉持朝政,威权渐比于昔日霍光,不受外戚、宦官拖累。董卓如不能安定雒阳,大汉亦无再存理由。关东纷乱,盖因我起,此时我若再心怀二意,岂非加重内乱,继续消弱大汉元气?”

    “国家兴废,非得数年方能观些端倪。前时诸公改革,无不耗费经年。元固,董卓至雒阳不过四五月,政策效果还未显露,你不妨再容忍一二年,再观其成效。若那时董卓依然无能为力,不能扶持大汉,我等再驱除他不迟。”

    盖勋收回左手,揉揉了额头,叹道:“就怕再等二三年,虽欲诛杀董卓,已经恨时事晚矣!”

    “唉。希望数年之后,义真不后悔今日选择。……罢罢罢,义真你好自为止,万事小心,莫被董卓寻到把柄,借机诛杀。义真虽板荡忠心,董卓却是虎狼之徒,不知善恶恩义为何。”

    闻听盖勋话语,皇甫嵩轻轻摇摇了头,继而踏上马车,向雒阳行去。
………………………………

第251 十八路诸侯讨董(四)

    第251十八路诸侯讨董(四)

    并州,太原郡,晋阳。

    桥瑁伪作檄书、袁绍讨贼书信,都曾发来并州。

    这日,红日初现,霜露未干时,州牧治所府中后院里,刘杲双手合起,支起下巴。他双眼虽望向远方,其实却无视觉着落处。

    刘杲一边仔细回忆后世历史记载点点滴滴,一边整合这时空的局势发展,将未来局势推演一遍又一遍,试图寻找一条最佳投机道路。

    越是知道未来历史演变,刘杲越是难以抉择。若是历史不大幅度更改,汉帝国未来整体大势,是董卓惨败,关东大乱,可谓是双败之局。然而在董卓败亡之前,董卓帐下部曲战斗力却异常强盛,不由得刘杲不重视。

    与关东诸州郡不同,一旦刘杲旗帜鲜明的讨伐董卓,董卓因顾忌雒阳、关西联系通道,肯定将与刘杲不死不休,大军鏖战于河东郡。真实历史上,董卓不就是宁让雒阳,也不肯弃河东郡么?

    关东诸侯讨董只是天下大变的开始,而非定鼎之战。若是刘杲为区区名义,便率军与董卓鏖战,乃至将并州才刚刚积累一年有余的元气,尽数消耗,那他刘杲必定将成为下一个韩遂:虽有一定实力,却从此只能仰人鼻息。(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可若是不讨伐董卓,岂非是自绝于关东诸侯?刘杲若是欲争霸天下,必定周游于关东诸侯之间,若是此时交恶,来日必定麻烦多多。为后来大计,刘杲不得不小心谨慎对待关东诸侯。

    左思右想,刘杲也没能想出一个完美计策。刘杲左手揉着下巴,右手猛的拍下额头:“一人计短,百人智长。还是应先和属下好好商议一番。他们虽不知未来变局,但是却以他们智慧,想来也能参议出未来十之三四。”

    正思索间,刘杲背后忽然披来一件长袍。却是甄姜见刘杲大清早身着单衣,坐在门外,因担心刘杲寒气着凉,甄姜遂匆匆取来一件长袍:“常言道,春末夏初,尚有冬日寒风偶尔吹。若若妹妹一次风寒,卧床近半年,至今尚身体虚弱,不能独自起床行走。夫君为一州州牧,身负数郡百万人希望,切要小心注意身体,莫要染上风寒,耽误政事。”

    刘杲接过长袍,随手穿上,又安慰甄姜道:“我已经为她搜寻天下名医,你无须再挂念。沛国华佗,南阳张机,医术超绝,神乎其技,几类于人间仙人。待两人至并州,徐若即便是身患绝症,想来也能凤凰涅?,转危为安。(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她能费尽心力,舍命相救你俩,我怎会置之不理?”

    甄姜勉强笑笑,一边为刘杲整理衣饰,一边又道:“自古以来,多闻疑难杂症愁死名医;不曾闻哪位医生,敢言治尽天下病。夫君,还是平时多注意些,莫待病时四处苦寻医,毕竟离奇病症易患,超绝名医难寻。”

    “呵呵。”刘杲轻笑了笑,没有与甄姜辩驳,言华佗、张机如何如何厉害。

    亲人关心,爱人关心,何须理智败兴。

    -----------

    日上三竿后,刘杲手持东郡太守桥瑁、渤海太守袁绍两人檄书文章,召唤来并州所有谋士武将,一起共议并州时局大势。之所以召唤来所有谋士武将,是因为刘杲不仅是欲博采群议,整理未来投机思路,更是欲借此事,试探自己属下心意。

    大堂之上,数十人列位跪坐,仔细翻看刘杲令人手抄的桥瑁、袁绍檄书副本,继而各自发表意见。

    不一时,堂内众谋臣武将,便分化为两大派系。一派慷慨激昂,认为当站在袁绍一边,与天下诸公同时聚义,再入雒阳;一派认为皇甫嵩入雒后,董卓兵强,此时若举旗,定然遭到董卓袭掠,徒惊扰河东郡、并州,无益于大汉。

    两派各自引经据典,分析并州地理与关东地理之间不同,激烈讨论并州未来走向。不过在刘杲眼中,这两派各有缺陷,所言方法皆不是光明大道。

    支持袁绍这一派系,仔细分析时局,继而联系起大周陷入衰世后,春秋各诸侯举措。这一派系认为,汉世衰弱已久,即便袁绍成功入雒,再立新天子,汉帝国的中央权力也会大大减弱,有可能再现春秋诸侯争霸局面。

    春秋诸侯争霸,五分实力,五分名望。刘杲年幼,并州荒芜,唯有夺取大名,才能正式在并州建立制度。

    这一派系的汉世人,眼界限制于以往历史,不晓得汉世社会风俗,已经与大周有根本性不同。大周衰败后,能依借诸侯争霸,继续残喘数百年,但是大汉却不能。

    然而,毕竟如今的汉世人,还将天子高高放于天上,没有那种“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心思,也不知道汉世以后历史发生的种种巨大变折。在这些谋臣眼中,持续四百年的大汉,无疑是另一个八百年王朝的大周:四百年中央兴盛,四百年诸侯争霸。

    反对支持袁绍的这一派系,大都是实利主义者。这些谋臣武将眼中,保全并州百姓才是第一位。如今董卓势强,便应顺从董卓。而后,若是袁绍破击董卓,刘杲再发兵雒阳,支持袁绍不迟。这种手段,虽然不能立下不世之功,却能保证刘杲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手段安稳是安稳,但是刘杲一旦选择如此,未免给人一种三心二意表象,类如墙头草,难以信任。虽能自保一时,但是却给刘杲以后争霸天下带来无数不利因素。

    两派系正在争论间,忽然一少年长身而起,上前质问刘杲:“州牧不以卑职出身贫寒,年岁幼稚,而举辟为掾吏,并令卑职参议州郡大事。州牧既然辟吾以谋议之官,安得不与卑职议论大事哉?”

    “谋议之官,视野为其主之视野,布局为其主之布局,谋划为其主之谋划。州牧有所求,谋议之官便当思所求。州牧既然招卑职前来议事,便应当言明心意,而后再由谋臣参议得失,补漏查缺。奈何州牧如今缄默不语,却令众谋臣辛苦猜度,发散思维,不能集中议事?州牧不欲我等为谋臣乎?”

    刘杲定睛一看,却是识得眼前这位才十六七岁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河东郡人贾逵贾梁道。

    ps:迷迷糊糊补完这章节,睡觉去也。
………………………………

第252 十八路诸侯讨董(五)

    第252十八路诸侯讨董(五)

    刘杲定睛一看,却是识得眼前这位才十六七岁少年。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河东郡人贾逵贾梁道。

    眼下正在商议并州走向,贾逵却故意歪楼,不去分析并州时局,反而声讨起刘杲不曾主动提出他未来政治图谋。刘杲顿时脸色阴沉下去,张口欲斥责贾逵退去。

    尚未出声斥责,华歆已经提前发现刘杲不满趋向,连忙悄悄扯了扯刘杲,低头细语道:“贾梁道欲学毛遂尔!待众人散去,伯兴可独招他问计。”

    毛遂,即“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那个毛遂

    华歆一句提点,令刘杲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贾逵这是另辟新径,吸引刘杲关注。

    昔日刘杲入并州,立时征辟卫凯、裴潜、郝昭以及贾逵等人。而后因为河东卫氏全心投靠,卫凯一跃成为刘杲部下亲信人物;而后又因为筹建河东盐池商行,裴潜亦很快融入刘杲体系内。

    唯有贾逵,初始因为某些原因,始终徘徊于刘杲亲信体系之外,又因为河东贾氏与刘杲毫无牵连,贾逵在并州系中遂渐行渐远,慢慢脱离刘杲视野。虽然因为刘杲熟读历史,晓得贾逵能力非凡,每次提拔转调并州官职时,总会注意下贾逵动向。但是天下大势未明朗,军阀割据局面尚未形成时,贾逵这样非亲信人员,终究是难以任用重职。非是刘杲不欲信任,而是着实不敢信任。

    今日贾逵突然毛遂自荐,主动吸引刘杲注意,不用说,肯定是心意有所转换。想到这,刘杲刚才那点对贾逵的不快,顿时消逝无踪,转而大喜过望。似贾逵这种人才来投,刘杲从来便是只嫌少不嫌多。

    别说贾逵只是歪楼,便是贾逵今天破口大骂刘杲一顿,只要贾逵随即投诚,刘杲怕也是心中乐开花。

    众谋士、武将散去之后,刘杲立即招贾逵入内堂来见。

    刘杲也不因为贾逵年幼,有所轻视,庄重问道:“适才闻听梁道所言,似乎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之中,可否相告一二,护得河东郡以及并州安稳?”

    毕竟还是少年,贾逵被刘杲召唤入内堂后,稍稍有点坐立不安,却是大家气度还未养成。闻得刘杲折礼相问,贾逵亦不复刚才锐气,诚惶诚恐回应刘杲:“不敢,不敢。”

    贾逵心思,正如华歆所料一般无二。关东诸侯东起,似贾逵这等人,当即觉察到,无论袁绍等人讨伐董卓是何结局,大汉局势必定要大变,不复往日。(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也是念及至此,为奔个好前程,贾逵这才毛遂自荐,表明心意,借此机会匆匆搭上刘杲并州一系末班车。

    贾逵经过一阵慌乱后,逐渐定下心神,回禀刘杲:“还望州牧告知心意,欲从诸侯讨董中,获得什么利益。此节至关重要,还望州牧莫要因为我年少无知,有所隐瞒。”

    刘杲眉头轻皱,扭头瞧向不远处的华歆。华歆点点头,又伸出右手比划一下,示意刘杲可完全告知贾逵未来谋划。

    有华歆保障,刘杲整理一下思路,轻声道:“以我本心,实不愿涉及董卓、袁绍两人冲突。但是并州夹于司隶、冀州之间,地理重要,虽欲安稳而不可得。”

    “河东郡、上党郡直逼雒阳、两京通道,对于董卓如何重要,这天下众人皆知,不必再提。并州与冀州又有壶关、古长城相连,过太行山,可以直迫冀州腹地,冀州牧韩馥亦不会放松。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故我不可不早作打算,防患未来。”

    “吾自幼身怀安定边疆大志,常慕定远侯{班超}高节,素无扰乱中原之念想。今日所求,但能守护并州一方安稳,使其不遭兵阵祸乱、蛮胡内侵,且又能身不披暗弱之名,不为众人耻笑!”

    贾逵短吁一声,神情愈发淡定,双眼变得炯炯有神:“州牧所求,易尔。何必费心谋划于众人?”

    “抽身事外,安保自身之人,州牧南可效仿益州牧刘焉,北可效仿幽州牧刘虞,何必忧心纷纷诸事?州牧列名宗室,又为赵王一脉支传,身份不比其他州牧刺史。今刘虞拒绝合势袁绍,与州牧同心,正好可与其结盟自保,形成第三方势力。”

    “刘虞手握兵卒甚众,又素有高名,其若言自立,虽袁绍、董卓不敢逆兵结仇。州牧若欲自董卓、袁绍相争之事抽身而出,可将并州重心北迁,令河东空虚,太原郡不设屯兵,使董卓心无战阵忧惧。董卓不忧心两京通道,自然不会再自寻麻烦,远击并州本土。”

    “河东空虚,这是示好董卓,非是令州牧弃河东郡也。董卓防备关东诸侯袭击,最多占据安邑,以保侧翼,绝不会分散兵力。州牧可趁此机会,将太原郡所有屯兵调往皮氏城{今山西河津市}。皮氏城,地势绝佳,能眺望河东郡。皮氏城在州牧之手一日,河东郡便能在州牧掌控之中”

    “春秋时,楚伐宋,宋求救于晋文公,晋文公退避三舍,诱楚军深入,而后再一战破击楚军,遂称霸中国。一战之威,晋文公遂能与齐桓公并列合称,不可不重之。今州牧身处晋地,何不效仿晋文公退避三舍,重心北迁。远能消弱敌意,近能坐山观虎斗?”

    华歆听至此处,突然长身而起,击掌赞道:“好一个‘退避三舍’。贾梁道文武兼备,察敌势洞若观火,真可谓少年英雄也。皮氏城远眺上郡、关中、河东,背后有离石郡补给,可谓用兵良地。重心北迁,以宗室情义连势刘虞,更是稳中求稳,立于不败之地。有刘虞遮蔽,这时谁敢肆意窥视并州。”

    “伯兴今日得贾梁道,并州一地不复再有忧愁也!”

    闻听贾逵献策,刘杲先是迷糊,继而逐渐观察出贾逵布局。刘杲心中冷吸一口气,呆呆盯着贾逵,心中喃喃道:“贾逵少年时,竟能有这般视野?真不亏是历任曹操、曹丕、曹?的三朝名臣。”

    刘杲稍稍思考,又向贾逵询问:“若欲重心北迁,当取何时哉?若是时辰选择不好,却难免有未战先逃嫌疑。”

    贾逵不骄不馁,没有因为华歆夸奖而有所改变:“河东郡对于董卓,乃是重中之重,必定会花费一番苦心。州牧只须静待董卓发难便可。”

    “善!”
………………………………

第253 十八路诸侯讨董(六)

    第253十八路诸侯讨董(六)

    却说,长沙太守孙坚与武陵太守曹寅合谋,计杀荆州刺史王?后,荆州八郡震恐,纷纷注目孙坚。无数有志于驱除董卓,随大势建功业以求封侯赏赐的豪强猛士,各自陆续招募兵卒,投靠孙坚。

    一时之间,长沙太守孙坚之名,名传荆扬,声动司隶豫州。

    孙坚在襄阳整顿数日,随即兵发南阳郡。行军路上,孙坚一边缓慢北进,一边广纳兵卒豪杰,十数日间,孙坚部伍已经连番数倍,膨胀到数万人。

    因孙坚军势威迫,南阳太守张咨也一如韩馥那般,明智的选择弃董卓而保自身,改头换面支持起诸侯讨伐董卓。张咨改换门庭后,很快撤去鲁阳围兵,并向袁术致歉。

    另一方面,孙坚因为急速扩军,粮草断绝,不能获得补给,遂向张咨讨要粮食。奈何张咨也是个人物,瞧出孙坚致命弱点,死死扣住粮草供给,以此逼迫孙坚自行裁军,或者屈服于他张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