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93章

海上升明帝-第93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子气的拔刀来砍。
  徐观海大吼一声,带头冲上。
  徐家众人跟四个鞑子兵战成一团,四鞑子兵十分凶悍,可此时被无数人围着,早就心慌意乱,徐观海那更是一员战将,徐家子弟也都是将门子弟,个个勇武,且都披挂在身。
  双方在院里你来我往的砍着。
  徐观海大吼一声,一矛打飞了对手鞑子的刀,紧接着狠狠抽在他腰上,将他打倒,长矛如蛇一般的赶上,狠狠的刺破绵甲,扎进肉里,那鞑子七窍流血,却挣扎不开,被钉在地上痛苦的嚎叫。
  他的嚎叫,让其它三个鞑子也大为分心,结果很快也都被打倒砍死。
  徐观海上前了结那鞑子性命,一刀将他脑袋砍下,提着猪尾巴来到王正中等面前,“狗鞑子已杀!”
  王正中接过鞑子首级,左手鞑子首级,右手伪县令方亨首级,高高举起。
  “吾乃鲁监国钦命兵部职方司主事,现代领江阴县令之职。此刻起,江阴县恢复,正式举义,守城抗虏,恭候监国北伐王师!”
  “命前典史阎应元为江阴县丞、典史陈明遇为江阴主簿,以程璧为江阴典史!”
  “请前游击徐观海为江阴团练使,以邵康公为江阴团练副使,顾元泌为巡检,
  分守四门,严查街坊,清除奸细,捉拿汉奸,共卫江阴!”
  诸生许用扯下自己的儒衣,咬破手指,在上面写恢复中兴四个大字,绑在长矛上高高举起,挥舞起来,带头吼道,“恢复大明,中兴社稷!”
  “共卫江阴!”
  王正中从许用手中接过这面血衣旗,高高举起,大喊道,“人在,旗便在,江阴便在!”


第142章 夜入苏州
  陈潜夫拿着一份刚到的加急情报来到朱以海面前。
  “江阴起义了!”
  朱以海接过,看完后陷入沉思。
  “殿下不满意这结果?”陈潜夫误会。
  “没有,想不到王正中表现如此出色,这么快就在江阴打开局势,事情办的很好。这样,拟道旨,授王正中苏松按察副使分巡常镇道兼常镇兵备道。”
  “授阎应元苏松左参政兼分守常镇道。”
  “陈明遇授苏松右参政兼常州知府。”
  “授程璧苏松参议兼督理常镇粮储道。”
  “徐观海授常镇总兵官,邵康公授副总兵。”
  “许相授江阴县令。”
  ……
  朱以海一口气授了许多官,大明原来的南直隶,朱以海拆分为江宁、苏松、安徽、淮扬四省,各设总督巡抚等,不过现阶段,只有苏松常镇四府,处于拉锯争夺之中。
  陈潜夫听了,提笔记录,倒没觉得有多过于惊人。
  虽然陈明遇和阎应元本只是不入流的典史,现在直接就挂参政衔出任道台或知府,这都是四品了。
  程璧只是一介商人,也授了参议粮储道。
  许相仅是个秀才,也授县令。
  但他自己也仅是个举人出身,监国一样拜他太仆卿,刚又转大理寺卿,在行在还协办军务,参与机要。
  如今时候,不拘一格用人,早就是监国的风格了。
  虽然绍兴那边也已经在筹办举行乡试,计划明年召开会试,但这并不妨碍监国的用人风格。
  就如曾经的樵夫杨伯兴,现在已经是堂堂羽林镇的总兵官了,勇卫镇总兵官张全,本也只是个勇卫老兵而已。
  马吉翔都成了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兼侍卫亲军马军监军了。
  “传檄常镇地区,不论草泽江湖,只要举义旗响应抗虏,孤都接纳,让江阴附近乡勇义士,皆汇聚江阴助守城墙,待孤北伐军收复江南,一一论功行赏。”
  说完这些,朱以海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历史上江阴抵抗鞑子,坚决不肯剃发,抵抗了整整八十一日,最后全城百姓与城共亡,谱写了一出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
  如今,江阴起义比历史上更早一些。
  最重要的是,如今江南的局势也更好,苏松加上太仓州几乎尽复,还有他这支北伐大军赶来,现在唯一不确定性,就是从杭州北上的博洛大军和尚在南京的多铎大军。
  陈潜夫他们绝想不到,江阴这么一座江南小城,历史上能有这么惨烈的事情,朱以海希望救下江阴,避免惨事再发生。
  “黄蜚和吴志葵有回复了吗?”朱以海收起心神问道,袁宗第率领金吾骑兵正在赶往苏州,朱以海带大队随后跟进,他派了使者去见黄蜚和吴志葵,希望他们能够暂缓攻城,等他汇合后再一起打苏州。
  “没有消息,臣以为,黄吴二将如今五六万人马围攻苏州,且苏州正空虚,他们定然不愿意等我们。”
  正常人思维,现在拿下苏州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朱以海的好心提醒,反而显得是想阻止他们夺取这胜利,是想分杯羹,甚至想抢夺胜利果实。
  就连陈潜夫都觉得,黄蜚他们虽然拖拖拉拉,打苏州拖太久,但现在已经到了城下,以五六万打一二千,这怎么也是十拿九稳的事了,这种关头,谁还能忍的住?
  连他都在捉摸着为何监国会希望黄蜚他们暂停进攻。
  朱以海也不知道为何苏州之战,黄吴二将在兵力那么优势的情况下还败了,但他记得他们确实败了。
  “传令全军,加快速度前进。”朱以海只能希望这一次能够改变历史。
  ……
  苏州城下。
  夜色苍茫。
  吴志葵抽调了自己的精锐家丁部队,又招募了数百死士,组成了八百敢死队。
  “抬银子来!”
  一箱箱银子抬来,吴志葵掀开箱子,银光灿烂。
  “敢死队,每人赏银二十两,若能先登陷阵破城,事后再赏三十两。”
  看着这些银子,敢死队员也都个个双眼放光。
  “拿酒来!”
  一坛坛酒被抬来,吴志葵让他们倒满酒,“干!”
  喝完碗中尽,摔碗。
  敢死队员们带着酒气,把二十两银子揣入腰中,就算死,也有买路钱。若能活下来,就能有五十两银子。
  “斩一贼,赏银二十两,斩一虏,赏银五十两。若能擒斩伪巡抚土国宝,赏银五千两,官加三级!”
  重赏之下,敢死队员,个个红光满面,激昂无比。
  一个个披挂整齐,趁着夜色向苏州西门而去。
  那里,会有城中士绅内应。
  吴志葵横刀立马,引几千人马在后,随时准备杀进城中。
  他没有等黄蜚。
  机会难得,先拿下苏州再说。
  他回首看着身后的部队,这是八千将士,除了八百已经出发的精锐敢死队员,他身边还有三百家丁部队。
  其余的八千人马,有许多新兵。
  衣甲不全,训练不足,但他认为,只要精锐的敢死队夺下胥门,到时仅千余人的苏州城,便可一鼓而下。
  新兵打逆风仗不行,但打顺风仗还是没问题的。
  他已经在想象中自己面对着被俘的土国宝时的胜利模样了。
  副总兵鲁之屿亲率八百敢死队员顺利来到胥门下,城上灯火昏暗。
  “发信号!”
  鸟叫声有节奏的响起。
  久久无人回应,正在众人焦急万分之时,城上终于传出了约定好的猫头鹰叫声。
  紧接着,城上有亮起三盏灯笼,两红一绿。
  灯笼在移动,鲁之屿赶紧带人跟着,最后跟着灯笼停下,城下抛下了绳索,鲁之屿兴奋的当先抓住绳索,带头攀城。
  一切都非常顺利,顺利的让鲁之屿都忘记了提防。
  当他踏上城头的那刻,他拔下斧头,四顾左右,有种仰天长啸的冲动。
  内应提着灯笼过来,“跟我来!”
  鲁之屿带着先登敢死队顺马道下了城墙,绕到胥门后,一队守兵正抱枪打着磕睡,他们摸上去,轻松的将他们解决,虽然最后有几个守兵临死挣扎发出了动静,但已经不影响了。
  鲁之屿一只手臂就把城门栓取下,几名敢死队赶紧拉开城门。
  外面的敢死队一拥而入。
  鲁之屿兴奋的挥斧带头冲入。
  敢死队潮水般的冲入城中,畅通无阻,苏州城的伪军似乎还在沉睡之中。
  “放火箭,请吴总镇入城!”
  “苏州,拿下了!”


第143章 十面埋伏
  游击杨国海顶盔贯甲迈入抚衙。
  “阿舅,贼已入城。”
  土国宝今夜也早换上了一身盔甲,此时正在拿磨石轻轻打磨着他的宝剑,听到外甥的禀报,脸露得意的狞笑。
  “这吴之葵当年也曾是名动京师的武举人,开硬弓骑烈马,弓马娴熟,大刀能玩出各种花来,甚至还会做诗,一介武夫,却拜在复社名士夏允彝门下,跟一群酸文人唱和。可看来,也是瞎捧了几年臭脚,正经兵书倒是没怎么读啊。”
  “如此简单的诱敌之计,居然就上当了,哈哈,这真是天送大功于我。”
  杨国威也哈哈大笑,他跟着舅舅土国宝征战四方,却一直都是忙着捞偏财。比如土国宝镇江宁后,他便马上找到了新的发财路子,倒卖私盐和硝石硫磺,每个月馈送舅父三百两银子。
  凭着巡抚是他舅,自己又是抚标游击的关系,杨国威大发其财,日进斗金。
  甚至他胆子越来越大,崇明岛的荆本澈、太湖的黄蜚、吴志葵,白腰党的吴易,海上的顾三麻子等,他都敢跟他们交易,只要给钱,给的价高,他才不管是海贼还是水寇又或是反贼,更不管买的是私盐还是火药。
  不过这也并不妨碍,他现在跟舅父土国宝一起设计灭了这些反贼。
  生意归生意,功劳归功劳嘛。
  “李延龄的骑兵在城外准备好了吧?”
  “请舅父放心,只等我们这边信号起,他便会领骑兵诈称江宁八旗杀到,他手下那一千五百八旗大兵,每人都给了二两银子,喂的饱饱的。”
  土国宝心疼不已,请这些满州骑兵配合,居然就费了三千两赏银,真是废钱。可这些大爷,不见银子调不动。额外还给了李延龄两千两银。
  “舅爷也不必心疼银子,等拿下吴志葵黄蜚二贼,到时俘虏就得有好几万,舅父到时把人交给我,我给舅父卖了。”
  “现在一个二八少、妇,长的漂亮的,尤其是官宦之家的能卖到百银呢,豆蔻处、女,长的好看的能卖的更多,就算一般姑娘,也能卖四五十两银子,那些当兵的,只要没残疾的青壮,也还是很值钱的,到时咱们随便卖卖,这银子那是哗啦啦的来啊。”
  人头可以请功求赏,俘虏也可以瞒下来卖做奴隶,随军的女眷更值钱了。至于老弱的一刀砍了充军功。
  甚至还可以趁机到时周边抢掠一把,将年轻的村姑民妇什么的掳来卖了。
  土国宝对这个外甥的捞钱本事很佩服,打起仗来贪生怕死总往后溜,但论捞钱的本事,确实有一手。这几年他能官运亨通,从一个投降参将一路做到巡抚,除了他心狠手辣,这银子可没少使。
  乱世谁不稀罕银子呢。
  “你到时给我准备些金子,多备些,我到时送给洪内院。”
  “明白,金子值钱好送不显眼。”
  乱世黄金最值钱,一两黄金现在能值十几两银子,一条大黄鱼,能抵的上一箱银子,送礼上品。
  “要娘们不,我给挑几个处女。”
  “到时再说。”
  ……
  鲁之屿率领八百敢死队沿街直冲,暗夜里的姑苏城中,他们就如同一条狂燥的火龙在翻滚。
  城外,吴志葵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信号。
  长枪一举,高呼,“进城!”
  他在三百家丁的护卫下,引着八千人马滚滚扑向姑苏城。
  城中。
  狂飙突进的鲁之屿敢死队,冲到学社附近时,终于遇到了抵抗。
  前面架起了拒马,撒了铁蒺藜,甚至还架了炮。
  里三层外三层的弓箭手拦住去路。
  一声炮响,火光乍起。
  铁砂、碎钉喷薄而出,横扫街面,冲在前面的敢死队瞬间就倒下一片,紧接着就是弓矢乱射,两边的楼上窗户推开,一排排铳手对着他们齐射。
  鲁之屿晃了晃脑袋,发现前面已经空了,地上遍地尸首,惨叫哀嚎不断。
  他举刀大呼,“冲!”
  可又是箭雨不断,铳声不绝,又倒下一片。
  这时,从后面街上响来密集脚步声,大队的长矛兵密集的扑过来。
  鲁之屿明白,他们上当了。
  这是一个陷阱。
  “撤!”
  可想撤已经来不及了。
  狭窄的街道,此时就如一个困兽场,清军占据着有利地形,炮轰箭射铳打,后方又是密集的长枪兵,敢死队一个接一个倒下。
  鲁之屿吐出一在口血,高举着刀再也站不住,一个踉跄摔倒,他挣扎着站起,仍高举起刀,吐着血向前面大喊,“杀贼,恢复!”
  一杆长矛自他背后狠狠刺入,接着又是数支长矛刺中他。
  鲜血大口大口的吐出。
  “恢……复……”
  战士垂下了高昂的头颅,了无声息。
  杨国威晃动着身子在家丁护卫下走过来,他来到鲁之屿面前,打量着这个狠人,“是个硬骨头。”
  “拿刀来。”
  家丁抽出刀递给他,杨国威提刀猛砍鲁之屿的脖颈,砍了几下都没砍断,“抓好点,”
  终于,又砍了几刀,终于砍下了首级,捡起这个首级,他得意的向家丁们炫耀,“本将奋勇拼杀,于万军之中斩落敌将首级,哈哈哈!”
  胥门。
  吴志葵率军扑入城中,八千人刚过一半,突然城上降下一道巨石,将门堵死了,把八千人马一分为二。
  紧接着,城墙上,街边民房中,商铺里,冲出一队又一队的铁甲兵。
  这些人五个一队,十个一伙,张弓提弩,端矛持枪,将冲入城的吴部几千人马,切割成一段又一段。
  首尾不能相顾,左右不能相连。
  清军不过千余,可却非常凶悍,装备精良,早有埋伏,很好的利用了地形和天时,反杀了吴志葵部一个措不及防,城外的几千人马望着突然关闭的城门干瞪眼,连个攻城梯都没有。
  而城里的几千人马被突然四下伏击,也是完全被打懵了。
  吴志葵和手下三百家丁还好,遇袭后迅速聚拢,勉强抵挡,可其它兵被切割分割后,尤其是被那四下里的火光和喊杀,惊的慌乱不已,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很快就士气崩溃,尤其是那些新兵,特别是那些招聚的流氓贼寇等见势不妙,根本不愿死战,只顾四处逃生。
  吴志葵也知道中伏了。
  手下亲兵护着他且战且退,一直往城门处冲,根本不顾及其它还在慌乱的士兵,这个时候吴志葵和他的亲兵们,想的不是如何收拢人马,重鼓士气,与敌决一死战,反而是如何尽快的逃离这个陷阱。
  他们甚至拿刀砍翻挡路的自家士兵,只为能够跑的快一点。
  终于,他们逃到了城墙边,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最后槌绳跳墙,逃出苏州城。
  浓烈的腥风血雨中,吴志葵带着不剩一百的家丁逃了出去,原本在城外还有四千余人,可就半天功夫,外面的这些兵就已经有大半溃散而去。
  等到快天明时,刚勉强收拢剩下的千多人马的吴志葵,又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住,东方一条黑线奔来,无数的铁甲骑兵杀到,一时间根本分辩不出有多少。
  吓破胆的败兵再次四散而逃。
  骑兵转瞬即至,一阵横冲直撞,再无一个抵抗之兵,吴部只顾各自逃生。
  吴志葵在手下家丁的护卫下,仗着有马,拼命奔逃,终于在太阳洒下万道红光的时候,远远的逃离了苏州城。
  回头再一看,手下只剩下了八骑。
  带着近九千兵马,还有几千眷属民夫,一万多人马来打苏州城,仅一夜间,吴志葵的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