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亨在衙中堂上,吓的瑟瑟发抖,还想让家丁出去喝散众人,可那二十个家丁,虽然好吃好喝供着,来了后也狐假虎威,但现在让他们出去面对激昂万众,却是一点胆也没有的,一个个脑袋摇的跟拔浪鼓一样,任方亨如何催,他们就是不肯出动。
伪知府的一个仆人恰来江阴送信给方亨,觉得知府的名头能唬众,于是自告奋勇出去,站在门口大骂众人,还喊着要报告家主宗知府派兵来杀了这些造反之人。
季世美站在众人前,不屑的看着这个奴隶,“狗奴好大的口气,今日便先杀这只乱吠的狗!”
说罢,健步上前,一把擒住其拖过来,将他打倒在地。
众少年一起围上来,大脚乱踹,不消片刻,这伪知府的奴才便被打死在地,众人发喊,准备趁机打进衙门里去。
莫主簿守在门口吓的直接脱了官袍逃路,方亨家丁们赶紧堵上门,方亨站在门后,颤抖着喊道,“大家且息怒,本县这就给知府和江宁去信,请求免除江阴剃发,大家息怒,息怒。”
第140章 潜伏
江阴。
码头的一处货栈里,一个商人正召集伙计们说话。
“好多士绅摇摆不定,一听那狗县官说愿意向上面写信请求停止剃发令,于是就犹豫起来,没半天功夫,就散去大半了。”
货栈货主程璧是籍贯徽州的商人,在江阴也颇有产业,这处货栈便是他产业之一,不过此时他却对着一个伙计打扮的年轻男子很是恭敬。
只见那个伙计对众人道,“狗官不过缓兵之计,这剃发令乃是鞑子摄政王所颁,又岂是他说停就能停的?况且抗虏恢复,那是忠义所在,岂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程璧点头,他本来是个富商,扬州之屠的时候侥幸逃的一命,但妻儿老母惨死城中,他发誓要用余生向鞑子讨回血债。他曾去崇明拜谒义阳王,进献金银,也曾买粮送入黄蜚吴志葵荆本澈沈廷扬张鹏翼等军中。
只是后来见他们畏惧鞑虏不敢战,便只好转而南下去朝拜了名声鹊起的鲁监国,在那里他见到了与崇明完全不一样的气象,那才是真正矢志北伐的进取之心。
他破家助饷,献银十四万两,朱以海对这位义商非常赞赏,赐进士出身,授他工部主事。
这次重返江阴,是奉了陈潜夫之命,利用他在苏松常镇的人脉关系,回来协助江阴起义。那个年轻伙计,其实是北伐军监察处的七品主事王正中,这人乃是京营总督王之仁的侄儿,举人出身,为人中正耿直。
他是这次返回江阴行动组的组长,程璧是他副手。
他们的任务既要潜伏江阴,收集情报,还要联络义士忠臣,策动反正。江阴现在的局势发展,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利,白天他们也夹杂在人群之中。
“还欠了一把火候。”王正中道,他一举人却也精通骑射,这次是主动请缨前来。冷静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后,他认为江阴城现在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还心怀大明,尤其是士绅们痛恶剃发令。
但也有部份士绅软弱怕死,不敢反清,因为最近苏松恢复形势大好,有部份乡绅又开始犹豫观望起来,这都是有利条件。
而王中正接到上面的指令,北伐军即将开赴苏州,希望他们在江阴这边策动起义,制造声势,牵制部份清军。
“最重要的是,咱们得抓紧时间拉起咱们的队伍来。”王正中认为还是得靠他们推一把,“程主事你之前说的那个邵康公可以信任吗?”
“邵康公乃是我结识多年的好友,四十不到,武艺纯熟,能力敌四五十人,他家也是本地豪强大户,有许多田地庄园,奴仆众多。”程璧道。
能力敌四五十人的好汉,那绝对是大将之勇,王中正听了很感兴趣,“能否带我拜见?”
“不如让我先去跟他通通气,试探一下,若是他愿意与我们共谋大事,那到时我再引他来见。万一他心有犹豫,或是暗里降虏,也不会暴露你。”
“好吧,还有什么人可推荐联络?”
“徐观海,原是长江水师太平营游击,南都亡,曾劝刘孔昭死守太平府,刘孔昭不从谏,随从东下。后又劝守苏州,仍不从。于是乃辞职回江阴老家,现在家养病。徐观海知兵,且其弟兄子侄等,皆勇武知兵,若起事,可为将主持。”
王正中将两人名字仔细记下。
一边考虑着,一边拿起勺子搅拌旁边锅中的炖肉,肉炖了一个多时辰,此时散发着诱人的气味,“先吃饭,这些天大家东奔西走也都累了,多吃点肉,接下来更有力气跑。”
伙计们也都笑着拿大碗来盛肉装汤,他们有些是程璧的家丁、伙计,也有王正中从南边带来的。
大家吃的高兴,干脆光了膀子挥汗猛吃。
饭后,王正中和程璧又商议了会,“如今姓方的狗官躲在县衙里不敢出来,行缓兵之计,县里真正主事的是典史陈明遇,另外最有威望的还是乡老何茂,另北门季世美和诸生许用也很有号召力。”
“哦,对了,前典史阎应元,是通州人,在本县任典史期间曾平定盐盗、海盗、和内乱,极有威望,百姓甚至在学社中为他画像留念。
之前南都曾授他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而未能成行,现居住在城郊。”
“这阎典史真这么厉害?”
一说到阎应元,程璧也是激动不已,“王主事你也是不知,当初阎典史初上任,海盗顾三麻子就率船百艘进犯黄田港,阎公单骑匹马赶去黄田港,骑马连发三箭,箭箭射中海贼,海盗吓的心惊胆战,连顾三麻子都万分佩服,自动引贼退去。顾三麻子甚至还对阎公说,只要他在江阴一日,便不再来犯。此后,果然不敢来犯过。”
“那真是很了得了,如此英雄人物当前往拜见。”
“盯着县衙,我估计方狗官肯定不愿坐以待毙,定然会暗里想办法向常州府城报信求援,只要我们拿到信,便能让大家识破狗官贼虏的真面目了。”
……
夜色下,方亨的一名家丁悄悄的从后院翻墙而出,刚走几步,就被一把按住,捂住口鼻往后拖,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里。
街边一间屋内,油灯昏暗。
邵康公将打晕的伪县令家丁如拎小鸡一样的拎进来,他长的高大魁梧,犹如一座肉山,双手似蒲扇,难怪程璧说他能敌四五十人,这家伙胳膊上能跑马,拳头上能立人。
人进门的时候还得弯腰低头,一进来,整个屋内都被他压迫着。
“不辱使命,狗官果然派人去报信。”
王正中上去从那家丁怀里果然摸出了信件,果然是方亨向伪常州知府宗灏的求援信,信中说江阴满城附逆,皆欲暴动作乱,请宗灏派兵前来,多杀树威。
“好一个多杀树威,这个方亨白日时倒是吓的跟只鸡似的求饶,如今倒是大言不惭。”
“有了这封信,接下来事便好办了。”王正中谢过邵康公,“还请程公带我去拜见陈典史。”
江阴典史陈明遇,本浙江人。
此时半夜,依然还未睡,正与一群士绅在讨论,本来许茂等议定要守城拒虏,结果今天白天方亨一句话,却让许多人摇摆不定。
陈明遇在县中的职务典是史,是个不入流的官,就是不在九品之内,属于不入品阶未入流的佐杂官,在县衙里是负责掌管缉捕、监狱的胥吏。不过虽然典史不入流,但是在有些小县,不设主簿,或有时县丞主簿空缺的时候,其职责却是要由典史负责的,故此这个不入流的小吏,其实跟县令县丞等一样,都是要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的朝廷命官。
百姓总结县中权力,有句话很形像,叫一县二尹三衙四老典,一县就是指县令,二尹是指县丞,这三衙是指主簿,四老典,自然是典史。
所以别看典史不入流无品阶,其实在县里是妥妥正正的四把手,这放前朝,那便是县尉,主管一县治安,兼管武装部长的差事,因此典史其实可以称官,而不是吏。
陈明遇是接任阎应元任典史的,到任也不过一年余,不过干的不错,得到县中上下认可。
自鞑子南下后,原来的县令县丞跑了,主簿莫士英降虏,新来个县令方亨是鞑子任命的,因此大家有事都找陈明遇。
正议着,家丁来报。
“徽商程璧与康邵公来访。”
陈明遇等也知晓这程璧是大富商,更知他曾朝谒过义阳王,又捐银助饷黄蜚吴志葵等,眼下正谋划起义,正需要他,于是起身,亲自出去迎接。
“程某拜见四爷!”程璧拱手。
陈明遇客气还礼。
“深夜冒昧来访,还望见谅,实是遇到要事,还请四爷先看这封信。”程璧把搜出来的信交给陈明遇。
陈明遇快速看完,眉头紧皱。
“进屋说话。”
进屋后,陈明遇也只当王正中是程璧和邵康公的随从,没太在意。
“方亨贼心不死,不能再犹豫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王正中直言道。
“这位是?”陈明遇从他话中,感觉这年轻人不像是程璧随从。
程璧刚要回答,王正中自己拱手介绍,“在下王正中,举人,原是鲁监国所授慈溪知县,现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此次是奉监国之令北上江阴,前来联络义举。”
“鲁监国?”
陈明遇等都有些惊讶,毕竟江阴与崇明也就一江之隔,相距甚近,虽然江阴百姓对崇明的那位义阳王从最初的欢迎到后来的厌恶,甚至防贼一样,可毕竟大家也比较熟悉义阳王,反倒是浙东的鲁王,没太大印象。
“监国的十万北伐大军已经收复苏松嘉湖,江南提督朱武大将军也已经率兵即将抵达苏州。”
“攻打苏州的不是水师提督黄蜚和苏松总兵吴志葵吗?”
“黄吴二将攻苏州没错,但朱提督也已经率大军即将赶到苏州城下。”
这消息让陈明遇等一众小县城的人,都惊的有些合不上嘴,这局势变化的太快了。
“王主事希望我们怎么做?”陈明遇很快回过神来。
第141章 旗在,江阴在
红日初升。
一名僧侣正带着个小和尚沿街敲打着木鱼,清脆的声音打破清晨的宁静,提醒大家新的一天到来。老和尚敲木鱼,小和尚跟在后面大声报时报天气。
“天色晴明,大参!”
一老一少两个光头在街上缓行,他们风雨无阻的报时报天气,这块街区甚至是他们的专属地盘,每到初一十五,便可以挨家挨户的上门布施,平时得到他们报时报天气服务的居民和商家,也会尽量施舍。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这一老一小的功课。
老和尚回头,就看到大批人执刀提棍的奔来,吓的赶紧避到一边,双手合十,直呼阿弥陀佛,小和尚更是吓的蹲在了地上。
不过那些人明显不是冲两人和尚来的,他们呼啸而过,很快就冲到前面去了。
“似往县衙去的。”老和尚看着方向。
小和尚也站了起来,“师父,咱们也过去瞧瞧,万一今天跟咋个一样又杀了人,咱们可得赶紧抢先施法,不能让福寿宫的牛鼻子老道们抢走了生意。”
老和尚说声阿弥佗佛,教训小和尚。
小和尚却不当回事,”师父,现在世道这么乱,咱们布施到的东西也少了,不干点兼职副业,咱们也要饿肚子啊。光喊阿弥陀佛,佛祖又不给我们填饱肚子。”
明末工商繁华,市井热闹,百姓都爱谈钱,风向也是向钱看,就连寺庙里的和尚们,也都是时代弄潮儿,他们把香火钱拿来买田置地,甚至是搞抵押贷款的质库,许多寺庙还置办房产商铺,搞房屋租赁生意,极有生意头脑。
有些寺庙则会做些高利润的药品生意,甚至是化妆品等,甚至还有僧人开烤肉店的。
尼姑们也不甘寂寞,除了念经礼佛,尼姑们也搞刺绣织布,拿来市卖盈利。
这一老一小两和尚,却是两个没有挂靠的野和尚,曾经也有一座小庙,但毁于战火,于是只能靠报时报天气来换取居民施舍,老和尚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攒够钱,重新修缮寺庙。
这小和尚没有念过几天正经,所以倒很有市井的味道。
“阿弥陀佛,过去看看是否有需要渡之人。”老和尚嘴上教训小和尚,但最后还是拉上小和尚也往县衙去。
此时县衙前,陈明遇、邵康公和王正中带着上百号人重新围住县衙,然后把昨夜擒的那伪县令家丁五花大绑推到前面,陈明遇大声诵读着伪县令的求援信。
信上那多杀树威的词,让听者无不愤然。
“杀死狗官!”
诸生许用、北门少年季世美等也被请来,渐渐的人越来越多。
邵康公振臂一呼,“不杀这狗官,还留着过年吗?”
说完,带头撞门,他人高马大,抱起一根大木猛的撞过去,衙门都震颤起来,季世美兄弟等也振臂跟上,一起抬起木头撞门。
三下,五下……
衙门轰然被撞开。
众人呼啸进入。
片刻后,躲在床底的方亨被拖了出来。
王正中站出来,一刀剁下了方亨狗头,“狗贼!”
他一手提刀,一手举起方亨首级,围观众人无不欢呼,更多人在后面因为看不到热闹而急的跺脚。
提着伪县令首级,王正中对众高喊,“恢复大明,中兴社稷!”
程璧、邵康公带头响应高呼,陈明遇和许用等也一起呐喊,这是江阴百姓首次正式喊出抗虏口号,几个月的犹豫、观望,最终还是在这股洪流下,汇聚起来。
“察院还有四个狗鞑子,把他们也砍了!”
在处决了方亨,并将他剩下的十九个家丁一起杀了后,众人高呼着要把察院好吃好喝供养的那四个鞑子兵也一起杀了。
其实那喊话的人是王正中的手下,目的就是杀了鞑子兵后,让江阴百姓再无反悔的余地。
有人在喊,“莫士英狗贼也不能饶了。”
于是大家又想起了主簿莫士英,这个家伙先前暗通鞑虏,把江阴的户籍帐册、和库银都偷运给鞑子。
“杀死这降虏的汉奸贼。”
眼看局势有失控的危险,王正中赶紧叫上陈明遇等维持秩序,避免有人趁机作乱,“当提防有鞑子奸细,趁机挑唆闹事。”
“是否请王主事公布身份,然后出来代领县令之职,主持江阴守城之事?”陈明遇看到这会众人情绪激动,也赶紧建议。
王正中想了一下,慨然应允,虽然他本来是监察处派来执行任务的,可现在情况,他若是公开身份,也确实有好处。
于是他道,“先杀了鞑子兵,然后顺势公布。”
“好。”
陈明遇带头高呼,众人纷纷响应,跟着杀往察院,那四个鞑子兵因昨天的事,也早有提防,紧闭门户,甚至披上了铠甲背弓负箭防守。
可也架不住人多势众。
游击徐观海也闻讯赶来,披甲执锐,带着几个弟弟和子侄、家丁。
“盾牌,弓箭,鸟枪!”
徐观海毕竟曾在水师太平营呆过,在芜湖还跟左良玉激战过,对付区区四个鞑子,十分从容。
徐家子弟举着盾牌,掩护后面的弓箭手和铳手,然后又有人抬着梯子上墙,有人抬着木头撞门。
鞑子在墙后一露头,就被箭铳招呼。
被压在后面露不了头,很快门就被撞开,徐观海披甲执矛带头冲入,鞑子大吼着放箭,可都被徐观海的子弟拿盾挡下。
鞑子气的拔刀来砍。
徐观海大吼一声,带头冲上。
徐家众人跟四个鞑子兵战成一团,四鞑子兵十分凶悍,可此时被无数人围着,早就心慌意乱,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