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573章

海上升明帝-第573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王之子,嫡长子封为世子,将来降一等袭为嗣王,其余嫡子,则降三等,袭为国公,十岁授爵,十六岁授边疆一乡之地镇守。其余庶子,则降五等为侯,封地十里,伯爵封地一个庄园。
  亲王之爵,虽世降一等,但降至侯爵不再递降,以后世代为侯。
  以汉王为例,他是皇子首封汉王,那他嫡长这系,如无功勋特旨,便要世降一等,一直降到侯爵,就不再降了,嫡长一系就代代是侯爵。
  而他的其余嫡子、庶子,就一直往下代降,降到男爵以后,就降为庶民皇亲,不会有世袭不替的爵位保留。
  汉王孙子辈就会更复杂一些,长房嫡长孙降一等为郡王,其余嫡孙降三等为郡公,其余庶子降五等为伯爵,曾孙辈便是嫡长是国公,其余嫡曾孙是县公,其余庶曾孙是子爵。
  到玄孙辈,嫡玄长孙是郡公,其余嫡玄孙是县侯,庶玄孙就是男爵了。
  到了第五代的来孙辈,庶出的就已经降到底,就不再授爵,而是成为出五代的红带子皇族子弟。
  汉王的第六代孙晜孙,嫡长也降到了侯爵,从此以后不再降。
  这样设计,其实也是因为古代讲究五服,到第六代时,其实就跟当代皇帝出五服了,这都不算亲了。
  从亲王传到侯爵,刚好六代,也正好出五服。
  这前朱以海保留了一些郡王爵位,其实也都是跟他出了五服的,有部份是如唐王朱聿键这样的大明太祖之子封藩传承的,也有些是原本如鲁藩的郡王。
  这些郡王到如今总共是还有十八个,南阳王朱聿键做为皇叔,也是大宗正,朱以海破例将他晋封为唐王,算是唯一非皇子封亲王的。
  朱聿键的嫡长系子孙也可传到侯爵后,世袭不降。
  现在的另十八位郡王,包括崇祯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嫡长系子孙则可以传到伯爵后,世袭不降。
  至于其它的宗室爵位,都要世降一等,直至为无爵位的皇亲。
  当然,如果这些宗室有爵者立了功,也还是可以得到晋升爵位,或是让其本人或儿子不降等袭爵恩赏的,就看本事了。
  相对应的是朝廷对宗室王公爵位者不能拜相入阁,统兵挂帅,不能参加科举。侯伯爵位者可以参加科举,也能官至文武三品。伯爵以下者,不限参加科举,也不限当兵,甚至不限工商四业,有功勋能力者也可拜相挂帅。
  这个限制,主要是防止皇子皇孙们争权,皇子皇孙的地位较高,影响力也较大,要加以限制。至于王公以下,隔的远了些,也就没那么大威胁,适当的放宽让他们入朝为官甚至统兵挂帅。
  一个爵位,虽可代代相传,且嫡庶皆可封爵,但其余嫡子庶子要代降三等五等,且只有嫡长系可代降到第六代时不降为世袭,其余的是要一直降到没的。
  而非宗室的异姓功臣爵位七级,则只能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不能分封,国公降到子爵后保留世袭子爵,郡公降到男爵后保留世袭男爵,其余爵位降到男爵,再降一级就为庶民,不再有爵位。
  这就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唯皇子可封亲王。
  异姓不得封王。
  在这个爵位体系下,高级爵位不会泛滥,更不会裂变式增加。
  外藩的爵位最高为郡王,外藩的汗王、国王都可世袭郡王爵,各济农副汗、诺颜副都护、珲台吉都督可世袭国公、郡公、县公爵,其余外藩子弟,则也是降等袭爵。
  对外藩的王公子弟,除嫡长外,其余的甚至是先只授最低的五等台吉,然后再视功绩等慢慢晋升,就算是汗王的嫡次子,那也不会直接授他县公、珲台吉爵衔,而是先从五等台吉、男爵开始,对一些庶子,可能一辈子只授个五等台吉,男爵可能都不一定给。
  而非军功的文臣,一般不授爵,如果能做到地方巡抚、总督,朝廷的尚书九卿,甚至入阁,三师三公等,则授予终身爵位,从男爵开始,晋升官职或是资历增加后,相应提升终身爵位。
  只是这终身爵位不世袭,没有什么实际特权,顶多加点津贴,名头好听点。而以军功封的是世封爵,其中又有实封和虚封食邑,主要是影响赐封的田地数量以及食邑折俸钱数量,世封是世袭爵位,降等袭爵,会赏赐相应的永业田、勋田、爵田等,并根据爵位可以封妻荫子,追赠先人,选送子弟入国子监、保送讲武堂,入勋卫当差等等,算是给儿孙多了条直接入仕之路。
  相比起宗室亲王能封一个县,郡王能封一个镇,国公能封个乡,伯爵都能封个庄园,异姓功臣就没有实封地这个待遇了。
  直接是赐田,国公封地五千亩,男爵五百亩,一样都封边疆,但没有护卫、团练。
  “太小气了,陛下就不怕汉王不高兴么,他现在年少不懂事,等大了些,只怕就会不满了。”
  朱以海要不是深知阿奴的性格,这番话就会让他怀疑她是在谗言陷害汉王了,知道她不是故意也就没往心里去。
  “蒙古那样的分封是取乱之道,绝不可行的。”
  “可亲王一年才几百块银元几百石粮食俸禄,再只边疆蛮荒分上这么一片荒地,连人都没有,这不跟流放一样?陛下富有四海,也不能如此苛刻皇子们呀?”阿奴肚里也怀着孩子,她也不希望将来自己孩子是这待遇。
  总不能都是皇帝所生,结果天下江山、财富人口全都是太子的,其它人却什么也没有吧。
  “一县之地也不小了,汉王封地小吗?万顷可耕地,十万顷草场,这里有多大的潜力你可知?现在是没什么人,但要慢慢经营,哪个王公贵族名门大户豪强,能够给儿子分这么大家产?也就皇帝才有这能力了,皇子们应当知足。”
  他笑着抚摸了下阿奴隆起的肚子,“一个皇子亲王有一个县的封地,其实很好了,要是给他一个府一个省,你以为这是对他好吗?那是害他,朕可以给一府一省,但他的太子兄弟当了皇帝后会高兴吗?将来他的侄儿当了皇帝,只怕会更不满了,早晚是要出乱子的,而且地盘大了野心就会更大,都是害人的东西。”
  这番话看似有些歪,但却也是话糙理不糙,就跟有人说那些商人一样,当你身家过亿时,可能会十分潇洒,但如果你有百亿千亿身家时,那这钱可就未必是你的了。
  猪养肥了,就到了宰杀吃肉的时候了,总不可能一直养着。
  什么时候肥了,就什么时候下刀子了。
  资源要有权力匹配才安全。
  不管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还是晋朝的八王之乱,甚至是大明的靖难之役,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藩王们实力过强,威胁了中央,于是中央必然要削藩,结果也必然引起反叛。
  朱元章想分封亲儿子们屏藩朝廷镇守边疆,没有错。
  但等到他孙子建文当皇帝时,看着那些叔叔们手握重兵,镇守一方,可就很难安心了,宁王手握着朵颜三卫,号称有八万蒙古骑兵。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也是统兵经验丰富。
  还有其它那些塞王叔叔们,个个手握兵马,谁吃的消啊,削藩那是必然,内乱也是必然了。
  朱以海若是以皇帝以父亲的角度考虑,那应当给皇子们多分些封地,甚至最好是封到富裕点的地方,但如果他要以朝廷,以天下的长远角度来考虑,就绝不能那样做。
  边地划块地设个县,让儿子们去镇守,远离京城,也远离政治,其实是保护他们,也维护朝廷安稳。
  要是朱以海把儿子们分封到长安、洛阳、南京、杭州、九江、广州、成都、辽东、太原、汉中这些地方,估计他一死,尸骨未寒,新皇帝龙椅都还没坐稳,这各地皇子们就要起兵叛乱了。
  所以还是务实点吧。
  封地小是小了点,偏也偏了些,但起码更安全,慢慢发展吧。


第877章 将在外
  “文官不贪财,武人不怕死,咱们绍天朝的文武都是好样的,但咱在讲武堂进修的时候,陛下也经常跟咱说,打仗得懂进退,狮子搏兔亦须全力,每一次出击都必须是谋定后动,要快准狠,绝不能有半点拖泥带水。”
  永寿县公朱存梧面对着一再请战的瀚海军军官们,一边嚼着酸奶渣子,一边澹定的安抚着将校们。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人在青海,相距数千里,咱们西域的战事,还得我们自己把握战机,我们现在西域的人马并不算多,每一次出击都必须赢,绝不能大意轻敌。”
  “咱们在草原上也呆了这么久了,也应当都见识过草原上狼狩猎吧,他们发现猎物会很有耐心的跟随着,然后寻找机会,等到时机恰当时才驱赶、分割,最终把猎物单独围起来,然后将其猎杀。”
  朱存梧这位宗室,如今统兵经验也是越来越丰富。
  但他仍然没半点轻敌大意,明军胜在装备好,斗志强,但缺点是这里距离内地万里之遥,大明能投送过来的力量有限,增援更难及时。尤其是他们手里的火器、火药其实也不富裕。
  尤其是西域局势复杂,这一个个汗王谁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就跟狼群一样,现在是跟着头狼的后面,但一旦头狼受伤,他们就随时可能跳出来挑战头狼,抢夺首领位置。
  年轻的将校们总是迷信武力,想直接战场上解决对手,但老到的将军却懂得顺势而为。
  “沉住气,让鄂齐尔图这位卫拉特盟主先联合吐鲁番汗阿木伦、辉特汗、阿勒坦汗他们上。”
  “可鄂齐尔图的表现并不好,他似乎连他的叔父副汗昆都伦乌台什都打不过!”
  “不急。”
  朱存梧认为现在反击还早,他们必须得尽量保存力量,得先让卫拉特自己内斗,斗的越凶越狠,把喀尔喀、哈萨克、吐鲁番、大宛、和硕特、杜尔伯特、辉特等都卷进去才好。
  等他们打成一锅粥,打的两败俱伤之时,大明再出手,那才能利益最大化。
  “我等大明军人,皆是圣人卫士,没有贪生怕死之辈,但战机宝贵,须得审时夺势,不能过早下场。”
  “那就干等着?可朱阁老亲自到了焉耆坐镇督战,已经派旗牌官拿旗牌来传军令了。”
  “我已经接了朱阁老的经略旗牌军令,也奉令派了兵了。”
  一名将军无奈的道,“大将军你只派了一些夜不收侦骑出去联络鄂齐尔图等诸部而已。”
  “他们也是我布尔津堡瀚海军的骑兵啊,不是吗?”
  “派多派少,那是另一回事。”
  “大家放心,有事都由我担着,这也是陛下授予我这前线指挥将军的兵权,除非朱阁老直接将我就地解除职务,否则这里所有人都必须听我军令,敢有违者,直接就地解职关押!”这话说的已经有几分杀气了。
  “我们都听大将军的。”
  诸将都站起来大声答道。
  “解散,都回去练兵,虽然咱们不出击,但这城外可就是敌人,仍然不能松懈,一边守城防御,一边还要轮换训练、休息,上次安西送来的那批铅锭,多分一些下去给士兵,大家手头都有模具,空闲时间多融铸些枪弹,多存些铅弹,有备无患。”
  “还有,有空的时候,多给那些蒙古兵上上课,教他们汉话,也多学些蒙古话,畏兀儿语。”
  赵老三从布尔津棱堡城头下来后,拒绝了军官同伴相约去喝一杯的提议,如今是战时,就算不当值的时候喝两杯也没事,但他还是更愿意保持些清醒,何况他也知道那些家伙说是喝酒,其实是为了取乐放松,酒馆里除了酒,还有女人。
  他一路来到堡门前,值守的军官都是相熟的。
  “又去土城?”
  “嗯,回家看看去,好几天没回了。”
  “注意安全。”
  那名哨长冲他笑笑,便让人打开了门。
  城外还有杜尔伯特人在围城,但之前几次进攻失败后,杜尔伯特人便退到河对岸扎营,隔河对峙。
  布尔津棱堡和土城市镇本就如双子星一般在一起,两城都驻有军队,只是棱堡军事防御更强些。
  杜尔伯特军撤到对岸后,两城倒是往来更通畅了,只是进出要经过重重检查,还得有通行牌,一般人已经不许出城了。
  曾经热闹的布尔津土城,城门口总是排着进出城的队伍,这里是杜尔伯特汗国最热闹的货物集散中心,可现在却十分冷清,只有森森武器和全副武装充满警惕的士兵。
  十步一岗,五步一哨。
  城头上架着炮,城外还有巡逻的轻骑兵。
  不时能看到带队的汉人军官们。
  他们对赵老三倒是很熟悉,瀚海军几千人,汉人军官教头们却并不算多,中原老乡之间都很熟络。
  “不羡鸳鸯不羡仙,羡慕老三又一天啊!”
  一名排长笑着上前,“狗日的,这个时候还能隔三差五的回家见媳妇们,不仅能吃到蒙古受妾做的奶皮子,晚上还有人暖被窝呢。”
  “可不,这鬼地方,这才几月啊,就下雪了,咱们晚上只能大老爷们俩俩搂一块取暖,人家老三漂亮娘们搂着一觉到天亮呢。”
  几个军官打笑着,都后悔没能早抓住时间也纳个蒙古妾侍,否则也不会是孤家寡人了,这准噶尔楚琥儿的叛乱,让杜尔伯特汗最终也反了,他们有些人就算内地有妻妾的,都还没来的及接来。
  有些已经到了半路,现在也只能暂时安置在嘉裕关或是哈密、敦煌、焉耆等地,除了让人忧心挂肠外,别无其它了。
  哪像人家赵老三,找了这么漂亮的杜尔伯特小寡妇,这小日子多滋润。
  “老三,当心些,现在也不知道哪个蒙古人是友,哪个是敌,晚上睡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别半夜让抹了脖子。”一人打笑道。
  老三也不以为意,塔娜可是跟他并肩战斗过的女勇士,两人生死与共,互相救过命的,在杜尔伯特汗还没反之前,塔娜就早表过态,不管汗王如何,反正她和她的家人都不会改变的。
  他相信塔娜。
  进了土城,一路回到了城东的家,一个不大的土墙围着的院子,他在门外就喊了一嗓子,塔娜高兴的过来开门。
  “我还担心你今天回不来了呢。”
  “下值后我去了趟仓库那边,弄了些好东西回来。”
  “什么好东西?”
  “喏,孜然、胡椒。”
  杜尔伯特汗因实力不济,对布尔津的封锁并不算严,其实只要朱存梧想带瀚海军突出去,完全没问题,甚至朱存梧若想跟和硕齐汗在城外战上一场,也大有机会能赢,只是朱存梧并不想出去打。
  而和硕齐汗在攻了几次后,现在撤到对岸扎营,也没了动静,似乎开始后悔被楚琥儿引诱反明,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正摇摆不定的骑虎难下呢。
  双方就是在这样一个奇特的围墙中,围城的杜尔伯特人没真的围,隔着一条河驻扎。
  守的人呢也没太认真,安心呆在城里,骑兵甚至还能不时的出城列阵训练,炮兵时不时的对着城外放一阵炮练练手艺。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只要明军不去布尔津河对岸,去其它的方向根本没人拦。
  甚至塔娜的家人居住在布尔津河上游地区的老三庄园里,最近还赶了一群羊来给他们,又送了不少蔬菜、乳油等。
  “大哥昨天回去了,惦记着家里的牛羊,而且要挖土豆了,最近这里好多部落兵马,他怕有人偷牲畜偷土豆。”塔娜告诉老三,他大哥前些天赶了一群羊来,没住几天,还是回去了。
  之前杜尔伯特和硕齐汗刚举旗反明时,也曾下令征召动员杜尔伯特牧民,塔娜家人也接到征召令,但他们拒绝征召,还曾躲藏了一阵子。
  现在看形势变化了,于是又回到了老三的庄园生活,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