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568章

海上升明帝-第568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沙贾汗还撑着,可三个儿子有两个自称皇帝,要挑战他和太子,他的另一个儿子穆拉德巴克什甚至也蠢蠢欲动,
  这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都开始跟来自海上的英国、葡萄牙、荷兰等暗中结盟,甚至有情报显示他们还跟明朝海商暗里往来,甚至是购买军火、雇佣炮手等等。
  这些都被沙贾汗视为大明对莫卧儿帝国的严重威胁,他开始幕后支持叶尔羌的贵族们在其北部的葱岭等地招兵买马,甚至是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等等。
  他希望起码能够把明军势力,阻拦在喀喇昆仑山以北,甚至是让喀什、叶尔羌等成为缓冲区。
  徐骁抱着手臂看着沙盘,“我琢磨着,这接下来,或许有一场大戏,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这位虽然曾因养伤而耽误北伐中原的关键时期,导致军职不高,但他在扁都关口镇守一年,把这里统领的兵强马壮,皇帝对这学生非常满意,现在升副协统,是要准备重用的。
  他平时也喜欢研究兵法战策,西域在灭掉叶尔羌后,现在局势并没变的平稳,而是更加复杂。
  叶尔羌被灭后,几方瓜分,但明显有的人吃的很饱,有的人则没分到什么,对这个结果当然是有人喜有人怨。
  尤其是朝廷对准噶尔的有意打压,二傻子都看的出来。
  楚琥儿的反叛就跟他兄长巴图尔汗一样,那是迟早的事,楚琥儿也不傻,虽说不得不反,但也没头铁的一个人反,他也在拉拢游说卫拉特诸部,甚至派人去游说哈萨克,以及支持叶尔羌人叛乱。
  他游说各方的理由也很直接,叶尔羌倒下,下一个就是他准噶尔,但是不会完,大明皇帝的刀会一直切,跟切西瓜一样,切完一个再切一个,直到大明独霸西域,再无人能反抗。
  大家若是不想落的跟叶尔羌准噶尔一样下场,不想跟巴图尔汗一样被灭,那就赶紧起来反抗吧。
  只要大家团结起来,西域仍是大家的西域。
  这套说辞还是有些效果的。
  裴知章也是天子元从起家的,他又何曾看不出现在西域局势,看着好像很混乱,似乎叛乱四起,朝廷在西域统治摇摇欲坠,甚至到现在安西、北庭的那些军堡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北庭准噶尔境内的诸城,被围着打没点脾气。
  但他们都是御营将领,很清楚御营的战斗力,跟西域的卫拉特部落兵马,是有很大差距的。
  想当初,御营经过数年磨砺,尤其是在完成了全新火器列装后,连八旗劲旅都已经不是对手。
  打仗那都是火炮先发,炮兵洗地,然后火铳排射,一路推进的战术,靠的就是皇家御营的坚强信念,以及强大的军工后勤的支撑,特别是皇帝对御营将士们的重用和赏赐,都支撑着他们士气高昂,悍不畏死。
  尤其是据堡守城的时候,别说几千上万人守一座城,就算几十上百人守一个堡垒,都能让数倍十倍包围之敌,狗咬刺猬一样的难以下嘴,凭城堡铳炮坚守一年半截毫无问题。
  但现在西域那边表现的结果,却好像是菜鸡互啄,这自然是不正常的。
  这又不是绍天五年以前,现在的绍天军队,尤其是御营,那是什么装备什么兵员?
  丰厚的十五月饷拿着,还分田授地,身份地位高着呢,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各方各面都是优先,哪怕退伍后,都能优先进入地方衙门做公吏。
  步兵全部列装火枪,甚至配备了许多炮。
  你说千里追击进剿准噶尔,可能西域草原大漠广阔,一时难以围剿还说的过去,守着个城堡被围了这么久,一点反击也没有,就极不正常了。
  这只能有一个结论,不是那些驻防御营们突然就不能打了,而是他们压根还没发力,是有意为之,也就是徐骁所言的在下一盘大棋。
  “跳出来叛乱的王公台吉越来越多,连叶尔羌的那些伯克领主甚至所谓和卓们也都又跳出来了,连哈萨克和莫卧儿也卷入进来,这招按兵不动,引蛇出洞玩的很熘啊,那些家伙也真沉的住气,也不怕玩脱了。”另一位游骑将军道。
  “怕啥,守在城堡里钓鱼,这再安全不过了。以西域修的那些军堡,和储备的火器粮饷,随便撑一年都没问题。”
  “嗯,该跳出来的也都跳出来了,现在也该是要收网反击的时候了吧?”
  “是啊,接下来应当还要调御营过去吧,也不知道咱们有没有机会啊。”
  徐骁道:“我看还早,这西域看着虽乱,但也还有扼鲁特汗鄂齐尔图,辉特、阿勒坦没反嘛,何况准噶尔僧格死后,不也还出了个九岁战神嘛,我看接下来应当是到他们发挥展现的时候了。”
  “御营还不动?万一卫拉特的鄂齐尔图他们被击败了呢?楚琥儿和昆都伦乌台什等也都是非常彪悍勇勐的,那都是卫拉特的虎狼,”裴加章抓着钢针般的短胡须道。
  这话一出,他自己也回过味来,“也是啊,先让卫拉特内斗一波,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来个收拾残局,高啊。”他心里想的却是这招真损,还可能会让鄂齐尔图等亲明派寒心。
  但站在朝廷角度,就算鄂齐尔图等忠明,但现在各部出现叛乱,也理应由他们先出兵讨伐,朝廷就算出兵支援,那也得时间调度准备嘛。
  徐骁盯着沙盘,手指在尹犁河谷与楚河那里点了几下,“我估计等这仗打的后面,朝廷出兵收拾局面,然后肯定就要在这两地筑堡建城屯兵,甚至要设县移民了。”
  尹犁河谷是天山以北最好的河谷地,也是宜牧也宜耕的不可多得的宝地,唐代时就在这里设弓月城,筑城屯兵屯田。
  而楚河,唐称碎叶河,在热海尹塞克湖的西边,唐代在此筑碎叶镇,筑裴罗将军城,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出生于此。尹塞克湖,据说冬天都不冻,热汽翻腾,故唐代诗人称为热海。
  碎叶河流域,那也是从汉代开始就屯田筑城的旧地了,现在明军在西域的屯兵筑城,还仅在天山以南,最北的就是在北庭那边的塔城、布尔津堡了。
  这一次机会抓住,操作的好,明军顺势进入尹犁、碎叶河流域,也就顺理成章,到时屯兵筑城名正言顺,甚至可能还得卫拉特忠明势力请求进筑。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西域那些驻守将领们看似一踏湖涂的表现,其实非常高明啊。
  真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城。
  明军只要龟守不动,其实就已经赢了。
  只要动的越晚,明军收益就会越大。
  当然,前提得是能守的住,要是朝廷一直不出兵增援,万一玩脱了被破了城,那可就一切玩完。
  一名军官进来。
  “圣人军令,诸将听令。”
  皇帝旨意,组建昆仑远征军,征讨拉达克国和在坎巨提等地图谋复辟的叶尔羌叛军,和硕特、扼鲁特等诸部协从出征,皇帝要从随驾禁卫御营将领中抽调一批进入昆仑远征行营。
  “标统裴知章、
  副标统徐骁
  ……”
  点到名字的将领们兴奋的大声应到,然后出列,站在那里挺胸抬头,神气十足。
  御营将士从不惧打仗,甚至期盼打仗,因为打仗能够立功,能够得赏,赏赐丰厚,尤其是能够升官晋阶,甚至获勋,功勋累积足够,就能授爵,既能得到一块封地,还能成为功勋贵族。
  那可是世袭的,从此鲤鱼一跃化龙,这样改变阶层的机会跟穷人家孩子读书考中进士一样难得,所有每个人都会牢牢珍惜这样不可多得的机会。
  什么雪域高原,什么葱岭、昆仑,在他们眼里,那都没什么不能被日月大旗所征服的。
  没叫到名字的将领还在那围着行人,陈述自己的资历、战功,表明自己勇武。
  弄的来传旨的年轻九品行人很无奈。
  “诸位将军校尉们,你们的勇武那是肯定的,但我只是负责传旨的,选将调兵这些,那可是圣人钦定,最起码也是由御前的大将军们上报推荐的人选,你们跟我说,我也没办法啊。”
  “大家也莫急,都有机会的嘛,诸位能进禁卫御营,那本身都是千挑万选的良将,好饭还怕晚嘛。”
  行人好不容易才从一群虎狼般的将领中脱身,赶紧跑了。
  秀才也遇到兵啊。
  绍天朝的将领们虽然没那么跋扈嚣张了,可地位也确实比崇祯以前要高的多,不再是文官完全压制武官,他就一小小九品行人,哪怕是两榜进士出身,在这群个个都起码五品以上将军衔的禁卫将领,甚至是元从勋臣面前,也没多大脸面。
  行人跑了,将领们也失去了投诉的对象,于是屋里的军官们就成了两帮人,泾渭分明,一帮是刚得到调令的徐骁等人,一帮是没得到调令的,双方互相打量,没得调令的对徐骁等说着恭喜等话,语气里不无酸味。
  甚至有家伙故意一边恭喜一边说着自己哪年哪年从龙随军,哪年在哪立功等等。
  徐骁等得了便宜倒也不卖乖,赶紧安慰说这次我们先上,去葱岭干拉达克,你们先在这里侍卫皇帝,回头等塔城、布尔津开打,甚至是用兵尹犁碎叶,到时肯定还得劳动你们出马,越是大将勐将,不越得压轴出场嘛。
  徐骁和裴知章等领了军令的便去见上官报道,路上也不由的讨论起来。
  “想不到不是出兵北庭,而是先出兵葱岭昆仑啊。”
  “确实有些意料之外。”
  “一个小小的拉达克,山间小邦,卫藏的藩属,朝廷这般兴师动众,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徐骁笑言。
  “那是,能劳烦咱们御营亲自出动,自然所图甚大。”
  “叶尔羌还是喀什?”
  “都有。”
  几人哈哈大笑。


第871章 胜利之城
  1652年。
  绍天八年,夏。
  江孜。
  红色的宫堡如今成了明军卫藏营驻地,卫藏将军王朝先亲自从喇萨移驻江孜。
  明军接防后,雇佣人手在山坡用大石块砌筑起一圈高三丈,宽约一丈五的围墙。
  白色的围墙一直延伸到了白居寺的后山,并沿墙及前崖修筑了许多炮台,架上了城防火炮。
  赭色的宗山上,堡垒居高守险,俯视山下。
  不久前的山下战场,如今也修起了土墙,建了不少房屋,成了新的集镇,不少汉商随着卫藏营来到这里开铺建仓,收购江孜土产,也成为直通锡金、不丹、孟加拉等地的重要商路中转站。
  盐茶丝绸瓷器各式中原商货通过马帮源源而下,从四川经康定西来的汉商汉货,也有从西宁经河湟谷地出日月山而南下的汉商汉货,甚至有从河西走廊经扁都口越祁连山南下青藏的,这些丝货汇聚喇萨再至江孜,有的继续西往日喀则、阿里,前往叶尔羌、喀什,有的则南下江孜去往不丹等。
  山顶式的古堡,加上守城大炮,让江孜堡里的五百卫藏营也显得威严无比。
  古堡上飘扬的日月旗,红色堡顶白色围墙垂下的野牦牛军旗,都让这座矗立在年楚河平原中央的城堡,是那么的孤傲威严。
  山下的土城正在越发的热闹起来。
  这里的货物齐全且物美价廉,许多周边部族哪见识过自鸣钟千里镜等那些新奇玩意,高档的丝绸瓷器,青盐团茶,甚至是各种金银饰品等都让他们迷住了眼。
  赶着成群的牛羊过来交易。
  甚至有的贵族直接把庄园里的农奴赶来卖的。
  奴隶在江孜土城很受欢迎,卫藏营移驻江孜,也开始从内地招来家卷屯田,在年楚河平原上,军属家卷们分到了田地,都是江孜堡下年楚河边的良田,这些都是由班单、达延汗、吉雪巴、白居寺等寺庙僧侣、贵族首领们捐赠给卫藏营的。
  卫藏营的禁军,大多是来自陇南、川西、河湟一带的移民,对高原地理气候算是相对适应一些的,他们的家卷迁移过来,分了田地,而且还分的很多,却缺少劳力。
  这边的奴隶比较便宜,因此卫藏营的军属们都开始购买奴隶,在卫藏役使奴隶很普遍寻常,普遍实行的庄园制,庄园里大多是农奴。
  因为卫藏营分田多,劳力需求大,购买奴隶**强,且出手大方,使的周边的贵族领主,甚至是一些商人,都开始往这边贩卖,甚至有的人跑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那些小国却贩卖,甚至是捕奴来卖。
  达延汗骑马进城,看着这座新兴的城镇,眼里有些羡慕。
  堡下的城镇虽是座新建的土城,却也依然还有士兵把守城门,只不过守城的不是那五百卫藏营,而是年楚镇的民兵。由卫藏营士兵的余丁子弟们为主组成,他们也配有火铳等,轮流当值训练等。
  看着江孜明军的民兵装备,都比自家的强,达延汗不妒忌羡慕是不可能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舔伤口,虽然有皇帝的维护,让他勉强有了喘息之机,可以保住后藏一隅之地。
  可父亲的和硕特汗国,自己却失去了回疆、阿里、青海、康区和前藏,和硕特部落,更是只剩下了几千帐直属。
  现在手里仅剩下三千和硕特骑兵,名义上是后藏之主,但底下那些大寺、第巴,僧人贵族庄园占地极广,就是国中之国,他这个达延汗现在威望扫地,只能继续抱紧大明的大腿,否则只要朝廷一道旨意,别说青海达赉汗立马就能杀过来,就是后藏的这些第巴、上师们都能轻松将他掀翻。
  达延汗最近对大明恭顺了许多,他只能依靠这个外援了,本指望堂兄弟鄂齐尔图,可现在这位扼鲁特汗正忙着跟叔父昆都伦乌台什在内讧,根本顾不了这边。
  达延汗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从大明的安排,他现在也只能跟班单跟第巴这两大阶层合作妥协,承认他们特殊的地位,承认他们庄园的特权,以换取他们承认自己是后藏之主。
  他授封了许多贵族们官职、封号,换取他们出钱出人支持组建一支后藏汗廷的军队,三千人的后藏营,与固始汗时建的甘丹颇章军类似,属于汗廷管辖的常备军,不是寺院和贵族们的私兵。
  为了能够让这支军队有些战斗力且能听从自己掌控,他向朝廷请求购买军械,买火枪火炮,大明对此要求表示可以考虑,但建议他们再聘请一些明军教官负责教练训导武器装备的使用,以及新战术等,甚至还建议他们请一些明军官去做参谋。
  这就是彷在北庭安西等地原先在吐鲁番汗国、准噶尔汗国、杜尔伯特汗国等建立静塞军、瀚海军、镇西军等的模式了。
  对这合建新军的‘建议’,达延汗考虑良久之后还是同意了,虽然这样一来,他的新军可能就不再那么纯粹,但现在他也无力对抗大明朝廷,眼前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后藏地方上的这些强大的地方势力,然后才是青海的兄弟达赉汗。
  协议谈成,大明也立马给他们开了一张单子,包括三千人的编制、武器装备,以及军官参谋团、教导队等的,价格也都还相对实惠,绍天三年式的火绳鸟枪,还算精良,还配备有一些前装将军滑膛炮和一些后装的佛朗机子母炮,甚至还有几门营属步兵炮。
  虽然炮普遍只有明军屯镇的水准,但在藏地已经是能够压制本地贵族、寺院私兵的了。
  明军甚至连新军的军服军旗等都一揽子包了,统一提供,价格实惠。
  一支三千人军队,加上几百人的军官参谋、教头团的所有装备,明军全包了,打包价格,优惠实在,达延汗付钱就可以了。
  今天达延汗从日喀则过来,就是来接收他那三千新军装备的,另外他还给自己的三千和硕特骑兵也订购了一批新式装备。
  从棉甲到马刀,再到头盔、火铳、帐篷、毡毯等一应俱全,虽然方便,但这也不是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