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封丘今年有一百三十多位秀才应考,结果只有二十三名秀才进场,另外一百一十多人不仅没进场考,他们还冲进卫辉府的考场,把考生们的试卷给撕了。
这简直是破天荒的一幕。
他们不仅撕了考卷,还公然呼吁全省考省都不要考。
虽说科试只是乡试的资格考试,但封丘这事一出,河南其它地方的许多生员也有许多人响应,一时间,河南的科试无法正常进行。
事情报到黄淮总督兼河南巡抚陈潜夫这里,他立即将闹事的封丘考生封义范逊等几十人抓捕,然后又派人到其它府将闹事的生员也一并抓了。
陈潜夫抓了三百多个秀才入狱,河南省八月的乡试也没能如期进行,此事震惊天下。
事情报到北京,留守总理大臣、内阁大学士堵胤锡大怒,要求河南严查此事,并要求严惩犯事生员,他向太子提出要将那些闹事生员直接革除功名,流放边地,对于那些不应考的生员,革去功名,永不得再参考。
对那些被阻拦的考生,则安排他们重新考试。
可堵胤锡的强硬态度,居然遭到了许多朝中官员的反对,居然有许多官员认为这般处置不妥,甚至为范逊等这些考生说话。
比如河南籍的官员丁启睿、丁启光、丁魁楚都上书直言,替这些家乡读书人求情。
丁启睿是河南归德府人,崇祯朝做过陕西三边总督,后来升兵部尚书改称督师,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仍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出身河南官宦士族名门的他,在崇祯朝虽历任要职,但却毫无能力,李自成攻开封时,他率领大军却不敢去救援,率十余万军在朱仙镇会师,结果仍失开封重镇,致中原糜烂,革职回籍。
后来比他大一岁的总督河南湖广加兵部尚书衔叔父丁魁楚与马士英等拥福王南京称帝,丁启睿也攀附马士英等,得授河南总督。
因擒斩李自成任命的归德府官员,还官拜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结果清军一来,立马率部投降。
等见到朱以海北伐势盛,又跟他兄弟丁启光密谋反正,组建团练,可谓把墙头草玩到极至。他叔父丁魁楚在弘光时后出为两广总督,结果正事不干,光顾着捞钱,一年多时间就捞了八十多万两,被朱以海免职,以他拥立之功,仍给了体面,只没收了赃银,但保留品级致仕。
丁启光曾被授提督之衔,率领一镇团练军。
丁家叔侄这么急跳出来说话,是因为丁启睿的堂弟丁启相在商丘也组织了罢考,丁启相曾拜在复社公子侯方域门下,也是复社人,他还在河南结了个社,吸纳了二百多社员,都是士族名门子弟。
丁启相自诩风流,想干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跟老师侯朝宗这些四公子一样,展示下读书人傲骨,甚至想让朝廷收回迁移士族填充京畿的旨意。
“殿下,”
殿中监刘朝引通政使沉文忠过来。
太子见到沉文忠,起身相迎,“陛下此刻不知是还在归化城,还是在宁夏,又或是已经到了兰州了。”
“陛下正在宁夏。”沉文忠回答。
“沉卿坐,”太子赐坐,“最近河南罢官一事,朝中言论纷纷,沉卿也曾是生员,追随圣上许久,沉卿对这事是何看法?”
沉文忠对太子没保留,直言道,“臣以为如今这些纷纷扰扰的声音,其实仍不过是有些人还怀恋着以前的种种士绅特权,他们依然想要优免赋役,甚至想要免除工商税,还想要继续寄名投献,甚至想继续包揽诉讼、武断乡曲,
可笑他们居然还敢罢官闹事,想以此要挟朝廷。
如此恶劣行径,可却还有许多人站出来为他们撑腰,河南的提学参议,封丘知县、卫辉知府,甚至布政司的参政,以及一位按察副使,甚至朝中的丁启睿叔侄,还有身为高级武将的提督丁启光,居然都干涉此事,
还有侯恂侯方域父子,也公然指责朝廷政策不对,郑三俊等这些前朝元老也都纷纷出来反对,风头很大。”
朱弘甲听话听音,从这些人名里,也知晓沉文忠在提醒他东林党和复社。
侯方域是复社四公子,而侯恂曾做过户部尚书,是东林党,也当过兵部尚书,总督各省兵马围剿李自成,他接替丁启睿围剿李自成,结果一样是兵败无功。
丁启睿叔侄别看弘光时投马士英阮大铖,可以前也是自称东林的。
郑三俊更不用说,任过大学士的东林大老。
如今各种同情河南罢考生员的官员很多,求情奏章雪片一样呈上来,还有很多人已经开始认为朝廷对士人过于苛刻了,要求朝廷能够听听读书人的声音,能够顺从民意。
朱弘甲虽年轻,但朝中留守的大臣里有堵胤锡、熊汝霖、张名振、阮大铖、马士英、刘宗周、万元吉等这些大臣在,却也并不全是为了私利的。
就连刘宗周也从不承认自己是东林一员。
沉文忠以前是考中过秀才,但后来他主动弃了生巾下海做生意,只是生意失败老婆跑了,他沦为乞丐,对于东林和复社他都没什么好印象,也没太把自己当成读书人一员。
第805章 太子摄政
“臣认为陈潜夫早就上奏拟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以便于黄河大堤的维修,此事不是什么秘密,朝中知晓者很多,也有许多人反对,如今趁着这罢考案,明显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朱弘甲直接对沈文忠道,
“孤数次向圣人上奏,希望陛下就此事给予批示,只是陛下一直没有回复,让孤自行处置。”
“这是陛下对殿下的信任。”
“这事很大,孤有些拿不准。”
“殿下只要做对的事便行。”
“何为对的事?”
“圣人定策,绝不会错。”话有几分绝对,但这却似乎正合太子心意,终于让他下定决心。
“沈卿,如果孤要杀几个人,你觉得可行?”
“如果罪有应得,就当杀。”
“那如果孤要杀的是前朝的内阁大学士,是总督、尚书,甚至是东林大佬、复社公子呢?”沈文忠暗暗惊讶,
“只要罪证确凿,可杀一儆百,臣建议可杀丁氏,这一门不忠不孝不义,丁魁楚贪婪,丁启睿不忠,丁启光不义,丁启相不法,可杀鸡儆猴,至于如侯恂侯方域、郑三俊等人,可让有司调查。”朱弘甲佩服沈文忠完全明白他心意,
“先将罢官带头者范逊、丁启相斩立决,其余闹事者收监,对丁魁楚丁启睿丁启光郑三俊侯恂侯方域等展开调查。”
“臣建议让刑部尚书刘宗周、右都御史钱谦益、左谏议大夫王永祚,还有厂卫联合调查审理。”
“不用让堵学士他们牵头吗?”
“让钱谦益刘宗周他们负责就好。”
“可如果他们偏袒循私?”
“那到时再让堵学士他们出手。”朱弘甲点了点头,
“关于陈总督所奏的官绅一体当差修河这个事你怎么看?”
“臣觉得陈总督是个办实事的人,有困难,想办法,虽有些瑕疵,但总比什么都不干强。而且按亩出丁修河,也是关乎百姓自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只要不是再额外的征收修河银子,也没在里面上下贪污,那么就算百姓要承担些劳动,或是工钱上一些损失,但这也是为了自己做事,这是应当一起齐心协力去做的,而不是只等着朝廷拔款,等朝廷帮他们修好河,那样等靠望是不行的。”
“朝廷应当支持陈总督,甚至其它省也可以按此例,以后这种关乎民生的利民大工程,不能一味等靠,河南的办法值得借鉴。”朱弘甲下了决心,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和纠结中,各方意见交织,而却等不来皇帝的决定。
只是让他处理。内心里他更倾向于堵胤锡他们,可心里也不免有些犹豫。
现在终于下定决心,诚如沈文忠所说,坚持沿着皇帝制订的政策而行便好。
谁挡路,那就灭了谁。他给沈文忠倒了杯宁波平水珠茶,茶叶在玻璃杯中绽放舒展开来。
“延平郡公率舰队已经登陆了对马岛,跟德川幕府开战,水师控制了严原港,正在围攻对马藩宗氏的严原城,国姓发来的战报说一切顺利,你觉得此时对倭开战,能赢吗?”
“殿下,对马岛比舟山岛也就大一点而已,处于朝鲜与倭国之间的海峡中,地小民寡,在德川三百藩中,也不过是个一万石高的小藩,只是因地处位置重要,所以享受十万石待遇而已,国姓爷直接进攻对马,臣觉得稳准狠,既然已经控制了严原港,那么拿下严原城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殿下不必担忧。”沈文忠也曾是提着火铳北伐冲锋的彪悍书生,对于战争他并不畏惧,朱成功的本事他也是知晓的,朱成功之前经营济州港,接着迅速出兵攻取了五岛藩的五岛列岛和大村藩的大村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了这两个江户幕府小藩的藩厅老巢,以巨舰大炮轰开这两小藩大门,将他们俘虏,逼迫两藩投降臣服。
朱成功占据两藩,控制了两个藩城和港口后,也没再深入湾,围住了严原城。
朱成功是打着护侨的名义出兵的,支持平户藩主松浦家招募浪人倒德川幕府,松浦家在九州岛攻城掠地,朱成功就把外围的这小藩收拾了。
“孤主要还是担忧倭国战事一起,这对倭贸易会大受影响,朝廷近年对倭贸易额还是很大的。”
“放心,打仗归打仗,但现在平户港的贸易仍在继续,甚至并不比之前规模小。”
“广西驻防御营出兵进入安南莫氏的高平,郑氏集结大军,朝廷是否要增兵,会否引起与郑氏的大战?”太子又问。
高平莫氏,是安南莫氏王朝的残余势力,靠大明朝才能偏居一隅,失去升龙,退守高平的莫氏残余势力,到如今也维持了快六十年了。
明朝当初宣布承认后黎朝政权,但明神宗封黎世宗为安南都统使赐银印同时,也同样封莫氏为安南都统使,实施以莫抑黎策略,所谓帝王之于夷狄,以不治治之,夷狄相攻,中国之利也。
后黎朝中兴,却也名不符实,黎氏为皇,但权归郑氏,而南部却又有阮氏割据,加之北部还有个宣光武氏,所以后黎朝其实一直是割据状态。
朱以海称帝后,后黎朝也来请求册封国王,但朱以海不予理会,而是主动派人招莫氏、武氏、阮氏一起朝贡,最后是分赐他们都统使、宣抚司等职,仍然实行分化安南政策。
郑氏出兵莫氏的高平,也跟大明跟莫氏往来密切有关,边关互市,甚至出售给他们军火,帮他们训练士兵,鼓励他们联合武氏反攻郑氏,配合南边的阮氏北伐。
郑主出兵反击,莫氏向大明求救,广西御营立马就派了一个协进入高平。
高平本就紧邻大明边境,与大明广西的镇安、太平两府交界,左江上游支流直抵高平,广西御营的将领们甚至放出了话,左江上游源头,那都是大明之地,要以左江上游的分水岭为界,向东向北流的河流两岸,都归大明直辖所属。
那里的百姓,也一直都是我华夏子民,如今郑氏权臣篡谋黎氏朝政,还公然出兵攻击大明所册封的莫氏,郑兵还劫掠危害大明子民,大明自然要出兵护民。
平而江的上游谅山奇穹河和北江,水口河的上游高平滨江,都已经被广西御营宣布由他们正式接管,郑氏敢踏过分水岭一步,就誓将他们掩埋在山北。
而高平的莫氏也直接宣称他们是大明皇帝臣子,是大明土司,感谢王师为他们防御郑氏。
西南一时也是风起云涌。
“殿下,臣以为以分水岭划界,向来也是惯例,而且莫氏本来就是我大明册封土司,郑氏只是我大明册封的安南黎氏土司一篡权奸臣,安敢犯我天威,广西御营将士既有此决心和信心,那不妨让他们去打。”朱成功在打倭国,还扶持平户藩松浦党号召浪人倒幕,这边广西提督曾英又开始出兵高平,安南四方势力开始混战。
“曾英可靠吗?”太子问。广西御营提督原是杨伯兴,跟沈文忠一起在宁波码头从龙,原是樵夫,早期一直是皇帝心腹禁卫统领。
他现在已入朝是南北衙二十位禁军提督一员,为内九门提督。
“曾英原是四川将领,也是书生组织义军抵抗张献忠,有勇有谋,只是先前不服文首辅,带兵哗变结果被拿下,在京学习了几年,陛下对他还算满意,才将他外放广西。他虽有几分桀骜不驯,但这带兵本事是没的说的。广西与四川各方面也差不多,去那边守边挺不错。”
“那就好。”朱弘甲又跟沈文忠聊了会,然后让刘朝召堵胤锡、张名振以及刘宗周来。
三位大臣到来。朱弘甲亲自替他们倒了杯茶。
“孤决定处死范逊、丁启相,”刘宗周似乎有些意外。
“孤还打算杀了丁启睿、丁魁楚、丁启光,并将商丘丁氏一族尽数流放绥远。”
“殿下?”刘宗周忍不住出声,才十五岁的太子,居然就有这等杀伐,他觉得并非好事。
张名振却直接道,
“臣马上传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让他们解除丁启光兵权,将他召回朝。”堵胤锡道,
“丁魁楚、丁启睿叔侄,确实不知收敛,该杀。”
“殿下,还请慎重。”太子望向刘宗周,
“丁启相和范逊带着罢考闹事,必须立即处死,其余人可仔细甄别审问,容后再定罪,但这两人必须马上杀。”
“丁启睿叔侄三人,孤便交由刘尚书领衔诸法司调查审理,看看国法律令,该不该杀。还有侯恂、郑三俊、侯方域,也交由刘尚书一并调查审理。”
“孤相信刘尚书定能秉公执法。”太子说完,起身离开了。刘宗周坐在那里许久才起身,长叹一声,望着空荡荡的殿门,心中五味杂陈,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居然已有几分绍天大帝的性子,杀伐果决,甚至有几分狠,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第806章 河西
皇帝西巡。
亲征为名,巡狩西北。
浩荡的御营随驾,经居庸入宣府,出张家口至多伦,一路浩浩荡荡,甚至有人觉得皇帝是在巡游,可他们却并不知道,皇帝一路设府置县,留兵屯驻。
从多伦到围场,从集宁到凉城,从归化到武川,从包头到天德,从临河到磴口,就连鄂尔多斯汗都料不到,皇帝这西行一路,就跟下蛋一样。
御营一营又一营的人马被留驻各地,开始筑城屯兵,还要移民填充。
“大汗,皇帝这样做,我们就眼睁睁看着?”
一群蒙古左翼王公们望着额璘臣。
多伦会盟后,漠南蒙古诸部除还追随着建虏的科尔沁等部,其余被整合成了左中右三路,左翼十二部,以鄂尔多斯原七旗为主,主要就游在鄂尔多斯、前后套和狼山外、贺兰山外等地。
各部先皇帝回来,按盟约开始整合,迁移到新牧场,皇帝随后而来,先是把归化城在内的前套都划为朝廷直辖,还把左部划到绥远省内,这还不算,前套平原被朝廷尽数划走,甚至在山北设了个武川镇,在黄河南又设了胜州府。
然后没完没了了,东套的后套平原,也被朝廷见缝插针的设了天德、九原县,并驻军移民,皇帝沿河而行,又在宁夏平原与后套平原之间,又设了临河、磴口、乌海三县。
磴口县处于河套平原西部,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在黄河西岸。
这原本是鄂尔多斯的地盘,由额璘臣的弟弟额璘沁统领部落游牧,甚至河西大片地区,都是他率部游牧,虽然之前没别设旗,但他实际是分出自立的。
可现在皇帝在中间设磴口县驻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