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51章

海上升明帝-第51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过是个副将,军门那是总督、巡抚的称谓,你莫乱叫。”张名扬对杨伯兴道,他对杨伯兴其实是有些不满的,杨只是个队总,更是自己属下,但他因为是监国的亲兵队长,所以对自己这个副将明显不是那么听从。
  可张名扬又得顾忌他是殿下亲信,还不能拿他怎么样,明明仅是个队总,自己这副将却几乎跟他平起平坐,说心里没点不舒服也是不可能的。
  “咱们初来乍到,得小心谨慎,先收集情报,然后再行动。这姓徐的咱们得打掉,他那个徐家营也得端掉,端掉徐家营,正好可以把这徐家的钱粮充做军费,发展壮大我们旗手营。”
  旗手营和勇卫做为监国直属的两支禁卫军,现在总共只有四个营头,但王相已经是副将衔,他也是副将,所以比一般的部队级别高,一开始就是做好了以后继续扩编的准备的。
  正常一般的营军官不过是守备,往上还有都司、游击、参将,这意味着旗手和勇卫两营,今后的兵马会很多,一个大营可能得有一两万人,下面还有中营、小营,由参将游击等统领。
  张名扬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只要好好干,不会比他大哥差,但前提也是得干好了。
  “这次是我们旗手营第一次离开殿下办差,大家都得小心谨慎了,别给我拉稀摆带。老七,你带几个兄弟暗中盯紧点这村子,可别让人偷偷出去报信,把咱们卖了,现在咱们是孤军深入敌后,得特别小心。”
  完了,他又对杨伯兴道,“杨队总是殿下心腹卫士,前途无量,如今暂居张某之下,委屈了,希望咱们能一起办好这差事,不辜负殿下信任。”
  “将军言重,属下不敢担。”
  “好了,大家各去休息吧,既来之则安之,有些事急也急不来的。”
  “将军,属下请求今晚带一什兄弟去徐园侦察。”杨伯兴请求。
  “找两个信的过的村民带路,先不要打草惊蛇,咱们尽量摸清对方的底细,若有必要,我会派人去召咱们旗手营其它弟兄过来助阵。”
  杨伯兴却很自信,“咱们这虽才一百来人,可却装备精良,老兵多,新兵也都打过几场仗不是生兵蛋子,只要咱们突其不备,那徐扒皮所谓的徐家营,我看也根本不用担心。”
  “小心些总是好的,翻船了咱们自己倒霉是小,但耽误了殿下的安排,可就罪大了。”张名扬提醒。
  “是属下莽撞了,将军教训的是,属下一定牢记。”
  ……
  “这个打柴佬,太过狂妄了,居然不把总镇放眼里。”阮七望着杨伯兴的背影冷声道。
  张名扬却瞪了他一眼,“我刚教训过杨队总不要乱称呼,你他娘的当我放屁?还有,咱们现在是一支队伍里的,是同袍弟兄,要团结。杨队总虽然以前是打柴的没错,可深得殿下信任,不仅统领着殿下亲卫,还经常能得到殿下耳提面命,那哪能是一般人?别看现在只是个队总,将来升游击升参将,甚至授总兵,那也是早晚的事。”
  “你小子若是识趣聪明,就别跟他总过不去,而是当结交好关系。你这方面就不如你哥阮进了,你哥不仅船操的好,海上炮打的准,这见风使舵的本事也是极强的,你好好学学。”
  “我跟我哥虽是一娘肚里出来的,可性格却完全不同,让我学他那般圆滑世故我做不到,我就是个直脾气,有啥说啥。可不管怎么说,我跟着将军你这么久,可是掏心掏肺的,我是觉得这打柴佬不尊重将军才生气的。”
  “有什么可气的,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你今晚上,也带几个老兄弟去探一探徐园,接应着点杨队总,万一他失手,你也得给我把他接回来,这可是殿下心腹,若是就这么折在外面,我们都没法交差。”
  “属下明白,将军,咱们真要打这徐敏?”
  “区区一个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而已,就算招了群无赖,可不过土鸡瓦狗罢了,你啊,以后多领会领会下殿下的心思,咱们这些武夫,终究只是刀剑,而不是那握刀的人,明白么?”张名扬拍了拍阮七的肩膀,“先去休息吧,好好养精蓄锐,今晚摸清楚点,搞清了底细,我们就得先动了,这可是咱们北渡后的首战,必须得干的漂亮,可不能让其它营哨给比下去了!”
  阮七拍着胸脯砰砰响,“我阮小七也是纵横四海的好汉,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第79章 土豪
  南北湖畔的徐园,是一座修建的很有味道的江南园林。
  澉浦徐氏是海盐徐氏分支,在此立足也好几百年,历代经营,使的这座园林非常气派,徐园前立着十几道牌坊,是徐家历代费尽心思求来的。
  有贞洁牌坊,也有进士及第的牌坊,其中一座最大的上面则雕刻着尚书第三字。
  这意味着澉浦徐氏出过一位尚书高官。
  虽然当代家主徐敏在崇祯朝仅当到七品的兵科给事,但明朝的科道制度的特殊,使的七品给事虽官卑,但却权极重,可是号称对与六部尚书对柄大权的,朝廷事务经六部尚书处理,上呈内阁票拟,然后司礼监批红,最后再发回六部依批处置。
  可实际上,六科给事中们是拥有驳回大权的。
  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这是一个几乎大的没边的权力,也充分体现了明朝政治的一大特色,以小制大。
  自朱元璋杀掉宰相,废除宰相之后,六部尚书辅佐皇帝执掌政务,后来皇帝设立了内阁学士,这些内阁学士不过五品官职,后来却协助皇帝权柄不断提升,一步步的制衡着尚书,甚至后来盖过尚书,居于其上。
  六科给事中也是这么类似的一个东西,甚至给事中不仅能够稽查六部百官之失,另外诸如充当各级考试参与官,廷议、廷推这些只有各部堂上官才能参加的活动,也要有这些只有七品的官员参加,可见其职权之重。
  在地方上,大明后来也设立了巡按,同样由七品的监察御史们充任,却能成为与巡抚并驾齐驱的一省大员。
  本质上来说,明朝的六科其实除了品级低以外,他更类似于隋唐时的门下省,是一个拥有宰相权柄的中枢机构,握有极高权柄,只是明朝特色,把他们的品级定的很低。
  徐敏虽然只是兵科给事中,这个职务有好几个人,而且他上面还有兵科左右给事中,和兵科都给事中,但当年他在朝中,仍然也是个手握实权的要人。
  后来在党争中落败夺职归乡,在乡里也没安份过。
  “老爷,宁波那边有消息了。”
  一名徐家师爷进来,“陈梧在松浦被斩首,其部下皆被鲁监国所吞并,还有王朝先在舟山被黄斌卿袭击,部下皆被吞并,王朝先跳海逃脱,仅以身免,如今已经改投鲁监国了。”
  徐敏此时约摸六十出头,保养的还很好,满面红光,带些微胖。
  一副胡须保养的非常好,看上去非常儒雅,配上他身上这套名贵的丝绢长袍,更添风度。
  他捋着胡须,“有几分出人意料了,这鲁监国来势汹汹啊。”
  师爷笑道,“相比义阳王监国,终究相差太大,就靠宁绍台那点兵马士绅,难成大事。”
  徐敏摇了摇头,“你难道还没看出来吗,义阳王更非雄主啊。原以为有众多文臣武将拥立,说不定有机会再立朝廷,可你看到现在为止,弄出半点水花来了吗?”
  “这王朝先、陈梧、黄斌卿皆是拥立的协谋元从,可现在却内讧起来,当初的拥立八总兵,一下子折了两个,这还看不出来吗?”
  他手一摆,折扇展开,轻轻的摇摆着,“这大明啊,终究还是气数尽了,无力回天了。”
  “老爷,那咱们是不是也得早做准备才行?”
  徐敏拿起桌上的几封信,这些信有嘉兴鞑子委任的知府送来的招抚信,有降清的澉浦守备给他的示好信,也有他徐敏一些亲朋好友来信,他们都已投清,不少人还获得重用。
  当然,也有海宁卫的郑继武朱大纲给他的来信,约他一起反清复明共抗鞑虏的。
  甚至还有已经被杀的陈梧给他的来信,陈梧是以浙闽总督的身份给他写信的,让他率领徐家营听令行事。
  看着这些信,徐敏呵呵一笑。
  “钱师爷,你替我给嘉兴赵知府回信,跟他好好谈谈。”
  “老爷想要什么条件?”
  “我在崇祯朝那也是做过兵科给事中的,不说再进科道为官,起码在地方上也得安排一个知府或是巡按之类的吧,何况我手上还有一营人马呢?”
  “小的明白,这就去写。”
  “记得吩咐刘管家,从银库里取些银子出来,给徐家营的弟兄们发赏,普通弟兄每人一两银子,军官按级提高。现在是特殊时候,得好好笼络下这些人。还有,让杀两头猪,给兄弟们提高下伙食,再弄些酒犒赏犒赏下弟兄们。”
  徐敏深知乱世之时,没有兵马刀枪,是保护不了自己的。
  先前鞑子抢劫徐家,甚至奸淫了他儿媳的时候,他就彻底明白了,所以他狠心掏了许多银子,到处招揽‘侠士好汉’们,其实他也清楚这些人不过是些无赖流氓。
  但是他仍认为,只要自己有银子,就能够控制住这些人为自己所用。
  自从他立起徐家营后,虽然花了不少银子养这些人,但他很快就派这些人四处筹饷劝捐,不仅保住了自家的安全和财产,更趁机敛收了许多钱财,细算一算,他不仅没亏,还赚了许多。
  这就是头脑啊。
  这年头,没刀枪没人马,还怎么混。
  现在,他手头握着这么一千多人,又能是一笔不错的筹码,拿来跟北朝好好谈一谈招抚之事,总得要个好价钱。
  “等谈的差不多时,你让徐家营再下乡去拉些壮丁,怎么也得凑个三五千人,到时北朝的人过来点验,这才更显得咱们实力雄厚嘛。”
  “老爷高明。”
  “哈哈哈。”徐敏一脸得意。
  “老爷,崇明那边,还有之前已经答应海宁卫郑继武的带兵共同抗虏的事情?”
  徐敏不屑的道,“崇明的义阳王啊,那不过是一个纨绔而已,还有那些什么协谋元从勋臣,其实也全是些怯战怕死的逃兵败将,在崇明拥个宗室,举个旗号,然后趁机好征粮募捐,名正言顺的捞钱要好处,这么久了,你看这些号称二十万大军的家伙,干出了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没,是收复了常州还是苏州还是松江啊?”
  “以后也就别提那些丢人现眼的玩意了,至于郑继武朱大纲,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蛮种罢了,懒得理会。”
  钱师爷点头哈腰,满口称赞老爷高明,心里却暗暗鄙夷这个家伙,这老不死的就是个喜欢投机的墙头草。
  就如同他当年在北京做官时一样,在东林和阉党中两边倒,一会依附这个,一会奉承那个,结果最后两边没讨到好,被夺官罢职回家了。
  在家也是没半点底限,一把年纪了还纳了许多房妾侍,好多比他孙女都还小,六十娶十六,甚至还纳十三四的。
  不过鄙夷虽鄙夷,面上去没显露半点,老家伙虽然卑鄙无耻下流了一些,但对他这个老伙计还是很大方的,每年给的辛苦银子可不少,就冲这,钱师爷也愿意再想些新词夸赞夸赞徐老爷。
  钱师爷办事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当天就文采斐然的为徐敏给嘉兴知府回了封信,然后马不停蹄的跟管家取了银子到徐家营发赏银。
  “老爷说辛苦大家了,眼下老爷正要给大家谋个富贵,寻个长远出身,事情若成,到时各位都能升官发财。”
  屋里,一群袒胸露腹的壮汉望着银子哈哈大笑。
  “徐老爷大方,咱们自然也是懂事的,请钱管家转告徐老爷,弟兄们不白拿银子的。”
  “赵老大,老爷说这些天还要辛苦下大家,往乡下再跑跑,多拉些粮食回来,这夏收也过了,顺便就再拉些壮丁回来,最好是能把徐家营凑个五千人。”
  “五千?要这么多人?”
  “人多声势壮嘛,一千人,你赵老大是个守备,要是三千人,你赵老大到时就是个游击,若是你弄来五千人,咱老爷到时说不定能给你谋个参将,你觉得划不划的来呢?”
  姓赵的壮汉哈哈一笑,“这自然要的,若是我拉来一万人,徐老爷还不得给我弄个总兵来当当。”
  “澉浦这么个小地方,你哪弄来一万人,真弄来了,也养不起啊。”
  “哈哈,开个玩笑,不过三五千人,倒是没问题,那些乡下泥腿子,多拉点来就是,也不用担心养不起,一天两顿饭总供的起,实在不行,到时咱把人拉到周边去抢几个村镇,也就养的起了。”
  “赵老大这事得抓紧了,事情谈的顺利,可能很快就会有人过来点验兵马了。”
  “放心。”
  赵老大也是个雷历风行的,他早年是个私盐贩子,凭着胆大心黑,在道上也是混出过一点名堂的,虽然后来道上火并失败,被迫逃进山里做了一段时间山大王,可这天下一乱,他便又趁机出山,依靠上徐老爷后,如今也是手下千多号弟兄的徐把总了。
  当然,他是不满足这个把总的,乱世出英雄嘛,他凭什么就不能混个守备或游击当当。
  没几天,赵老大就树起招兵旗,广发英雄贴,遍邀请江湖道上的好汉们前来入伙,又派手下兄弟到乡下去拉壮丁,反正得凑起五千人马来。
  南湖村。
  此时这个小村子里已经是军民一家亲,鱼水情深了,因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格实行,特别是向村民按价采购物资后,村民都很欢迎他们。
  几天时间里,还有好多年轻的村民积极请求入伍参军,也想挣丰厚的军饷,吃香喷喷的军中伙食。
  张名扬一直按兵不动,每天派出夜不收化装出去收集军情,对于附近的徐园和徐家营也是掌握的越来越清楚。
  而在他们潜伏的时间里,海中门岛上的朱以海也终于按捺不住,在昨天带着二百长夫辅兵也登陆上岸,来到了南湖村。
  “徐家营总共是一千零几十人,多是无赖流氓,还有一些败军逃兵和卫所军户,有十来件盔甲,百来把刀弓,其余的就是一些粗糙的自制木枪长矛和盾牌了,还有几杆鸟枪,装备很差,基本上就是群乌合之众。”
  杨伯兴向朱以海做着军情介绍,“经过我们这些天的侦察,我们发现徐扒皮正在跟嘉兴的伪知府商议投降之事,而且听说已经快谈好了,徐扒皮现在正忙着扩编他的徐家营,听说要扩充到五千人,好壮声势跟北虏要价。那徐家营的头领赵大原是个私盐贩,后来进山落草为寇,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人,最近正到处招聚无赖,还派人下乡四处强拉壮丁,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带些弟兄去徐家营应招入伙。”
  “到时来个里应外合,一鼓歼灭这些祸害。”
  朱以海认真的倾听着,他来到南湖村后,深入走访了一下村子,发现村民们跟旗手营这队人相处的确实挺不错,不少年轻小伙也是主动加入旗手营,而不是被拉了壮丁,他们在这里这些天,也没有伤害惊扰百姓,这点来看,是非常不错,甚至很不容易的。
  可能也因为这队人马是他最亲信的旗手营家丁和营部人马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变化都是按着他计划进行的。
  张名扬这个时候也补充道,“现在南湖和附近不少村子都接到了徐家园的通知,说要各村出丁入伍,还说有丰厚粮饷之类的,臣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