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吉,不是弟弟们在打仗。”
“那是怎么了,骑羊摔着了,还是被小牛顶痛了?”
“不是,不是。”
“那是怎么了,叫你额布格阿布去。”
姑娘被母亲打断数次,赶紧道,“是远处来了好多人,许多穿盔甲骑马的兵。”
妇人停下手里的活,这时毡房外面已经传来号角声,十分急促,这是警讯。
妇人慌乱的跑出毡房,就看到让她惊骇万分的场面,一支威武雄壮的骑兵出现在远处,他们的铠甲不是蒙古式样,也不是满清式样,但看着那模样还有那旗帜,她猜测到了几分。
是中原汉族大军。
营地不少老人妇人都开始慌乱的在呼儿唤女,还有人去牵马。这些年草原上也不太平,一直很动荡,经常发生部落间的冲突、劫掠,甚至是战争。
甚至这处营地,本来也不是这群苏尼特人的,他们也是不久前才随头人袭击赶跑了另一个部落的人,才抢占了这块水草丰美的牧场,在此安营的,甚至现在他们营地里,都还有不少其它部落的奴隶。
突然,远处的骑兵如大雁展翅。
红色的骑兵两翼包抄过来,他们越跑越快,营地都在震动。
妇人慌了,愣在当地,但她却没跑,她眼里满含泪水。
“额吉!”
几个孩子围了过来,满脸慌乱。
这时一个瘸腿的老人过来,他是孩子们的爷爷,“带上孩子,背上锅,快走!”
妇人却没动。
“我的族人来接我来了。”妇人说出了陌生的话语。
瘸腿蒙古老头没听懂,这不是蒙古话。
“额吉?”大点的女孩迷惑的望着母亲。
“额吉的族人来接我回去了,”妇人笑的满面泪痕。
老头似乎也才终于记起来,这个儿媳妇,其实不是蒙古女人,而是他儿子十几年前南下抄边抢回来的汉人女子,在草原上十几年了,为他们家生了七个孩子,夭折了两个。
她似乎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地道的蒙古女人,不仅是身上的蒙古袍子,还是生活习惯上,甚至一口蒙古话也说的很好,这些都让老头都已经忘记她其实是个抢来的汉人女子。
老头一犹豫的功夫,红色的骑兵已经围住了营地。
就连在远处放牧的男人们也都被赶了回来。
女人笑着哭了,哭着又笑了。
她把五个孩子抱到一起,笑着对他们说,“娘是中原汉人,家乡在辽西,那些不是敌人,他们是娘家乡的族人,你可以喊他们舅舅。”
她用汉话说了一遍,又用蒙古话说了一遍,孩子们似懂非懂。
女人的丈夫回来了,十分狼狈一脸慌张。
很快,明骑兵对这处营地完成了包围,一个蒙古人也没逃掉。
营地里的蒙古人在头人们的呼唤下聚拢起来,他们拿起了弓箭长矛弯刀,男人们骑上了战马,可面对着那些胸甲锃亮提着火枪的明军,他们紧张而又惶恐,不知所措。
女人拿一根绳子把五个孩子跟她绑成一串,“一会不管发生什么事,不要乱跑,紧跟着娘,不会有事的。”
男人被首领叫到前面去了,他目光复杂的回头看着妻子做着这些,瘸腿的老人也提起了一张弓,还在匆忙间翻出了自己的那件旧皮甲披上。
妇人却没理会他们,始终很镇定。
只是她的手却一直颤抖着。
大的女孩问母亲,“额吉,阿布不是说咱们苏尼特归附中原大明皇帝,现在跟中原关系很好吗?前不久阿布才赶着奴隶、牛羊、皮毛、蘑菇这些去东口,换回来好多中原东西,怎么现在却要打仗?”
“不会有事的,有额吉在。”
黑风河畔。
这处蒙古营地里,面对突然前来并将他们围住的明军骑兵,台吉乌班岱、多尔济思喀布、蟒悟思、额尔密克、石达五人骑马上前。
“尊贵的客人,不知道你们因何事到访?”
游击将军孙得胜策马出列,缓缓上前。
“本将乃奉大明皇帝陛下旨意前来,是大明帝都皇家骑兵学院游击将军孙得胜,谁是乌班岱?”
长的魁梧粗壮满脸大胡子甚至还有点秃顶的乌班岱上前,“尊贵的孙将军,在下便是圣可汗所册封四等台吉、县子乌班岱。”
“你便是乌班岱?”孙得胜在马上打量了他几眼,又望了望他后面的营地,再看了他身后那几百名战士,“乌班岱,你可知罪?”
乌班岱虽是台吉,但在苏尼特其实也不起眼,毕竟明末时蒙古各部一盘散沙,林丹汗在时也号令不了各部,所以实力大点的部落首领纷纷自称济农甚至称汗,其它称诺颜或是珲台吉的多的是,如外喀尔喀三部,都是根本不承认林丹汗为共主,都自称可汗。
台吉也是遍地走。
“不知我们何罪之有?”
孙得胜直接指着脚下,“这是哪里?”
“我们的牧场?”
“你们的牧场?据本将所知,圣人洪恩,将你们南迁至水草丰美之地,紧邻坝上草原,但却也不在坝上,圣人也早给你们划好界线,再三要求你们不得越界游牧,更不许劫掠他部。
而这里,原是朝廷划给翁牛特部的牧场,你们不仅越界游牧,还袭击翁牛特部,抢掠他们牲畜,掳掠他们人口为奴,胆大包天,罪大恶极!”
“现在,本将奉圣人旨意,将你们统统带往多伦御前,你们亲自给圣人与诸位蒙古王公们解释,听侯发落吧。”
乌班岱脸色大变,可却不肯前去。
孙得胜拔出马刀,向前一指。
“去,或者死!”
乌班岱身后的石达等四位台吉都惊怒交加,他们都是苏尼特王公子弟,论辈份都是腾机思的族兄或族侄,这两年,扯着虎皮做大旗,打着大明的旗号,也是到处攻打劫掠其它部落,趁机壮大。
当年腾机思兄弟北迁内附喀尔喀时,才带走几千人,而如今他们却早不止万人,乌班岱等五个台吉,也是跟着到处抢掠,如今各统百余帐,现在聚在一起,并为一个千户,迁来这片新抢来的牧场,要在这里发展。
“放下武器,随我们去御前请罪!”
乌班岱拒绝,退后到阵前,麾下蒙古部众也都举起了武器。
孙得胜不屑的看着他们,就跟看一群死人一样。
他转头与左右军官对视,然后毫不犹豫的挥起马刀,“杀!”
帝都皇家骑兵学院,是大明如今骑兵的摇篮,而且这里还有一支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面对这个自称苏尼特新编鄂托克黑风河千户的蒙古营地,骑军毫不犹豫的发起攻击。
两翼雁翅展开。
胸甲骑兵们如同一堵墙一样展开冲锋,隔一段距离又是一排。
一排接一排,犹如浪潮。
草原在震动,蒙古人在匆忙的拉弓上弦,策马拔刀,准备骑战。
距离还很远,皇家骑兵却已经举起骑兵火铳,对着前面正在加速的蒙古人就是一排火枪。
硝烟弥漫,铳声四起。
战场嘶鸣。
一排枪放完,却没结束,后面还不断有铳响起。
蒙古人的阵中不断有人落马。
马上的皇家骑兵放完一枪,马上又换了一支铳又来了一铳,两铳放完,他们已经距离蒙古人很近,但却没拔刀马,而是骑术精湛的往左右分开,然后调头跑回去,跑回一段距离后,停下,整理队伍,然后再次开始装填两支火铳,装填完毕后,继续发起冲锋。
抵近再两发火枪,再返回,重新装填。
远处,还有一队骑兵拉着小炮,迅速的构起炮兵阵地,对着蒙古人就发起速发连射。
蒙古人不断的落马,他们也以弓箭还击,还有投枪扔斧头的,有一些皇家骑兵中箭,但有胸甲头盔防住要害,多数只是轻伤,甚至有些直接被甲弹开的,只有少数倒霉的落马或重伤、战死。
皇家骑兵不知疲倦的反复冲锋、射击,回转,再射击,乌班岱他们试图靠近明骑,与他们近身博杀,或是想游走骑射,结果却反而始终被明骑不断的轰落马下。
午后,日上中天。
铳停炮息。
乌班岱、石达二台吉被明骑射杀马下,蒙古人终于被击溃,剩下的人选择了投降。
俘虏三名台吉,俘获一百五十二名蒙古战士,另缴获马四千四百三十四匹,骆驼五百三十二峰,牛三千九百五十四头,羊五万六千七百多只,其余老弱妇孺以及奴隶三千余人。
斩首九百三十七级。
这支由五位台吉抢掠掳夺而新建的苏尼特黑风河鄂托克,号称精骑过千,便就这样被攻灭。
明骑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这场战斗胜的很轻松,明军伤亡不过十几人。
这些蒙古人都没多少机会靠近明军。
打扫战场时,孙得胜见到一名自称是汉女的蒙古妇女,她还带着五个孩子。
“你老家哪的,哪一年到的草原,怎么来的?”
孙得胜连问了不少问题,女子一一回答。
“老家辽西朝阳三座塔的,十三年前先是被喀喇沁部人掳走,然后又被苏尼特人抢来,在这里生过七个孩子,还剩下五个。”
妇人的汉话说的有些结巴。
不过孙得胜仔细观察,发现妇人虽着蒙古袍子,留的也是蒙古发式,但细看还是能看出这确实是汉女。
妇人的丈夫已经死在刚才的战斗里,家里还有个瘸腿的公公。
“这里还有其它汉人吗?”
“有一些很早以前掳来或买来的汉族女子,也在这里生了孩子,之前还有一些近年买来或从别部抢来的汉人人口,但之前都已经按苏尼特汗的命令,送去汗那里,然后听说送回中原关内了。”
孙得胜让人给妇人和她的孩子们区分对待,不用捆绑,还给了她们马骑,“跟我们先去多伦御前,到时再听朝廷安排吧,不过你放心,从今往后,你肯定自由了。”
第778章 插标卖首
孙得胜打量着正在迁移的人群。
这本来是个新兴的部落,一个以黑风河流域组成的鄂托克,编了百、千户。
拥有一千帐的鄂托克,已经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蒙古虽说占地极广,但四分五散,常年乱战,此时的人口还不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的部落时代,现在整个蒙古人口也就二百多万。
对于拥有过亿人口的大明帝国来说,草原上的什么鄂托克、爱玛克什么的还真不值一提,但通过数年的征讨掳掠,好不容易组起这个千户鄂多克,对已经被斩杀的乌班岱他们来说,这曾经是他们梦的起点。
却已经嘎然而碎了。
参军朱容松在马上做着统计。
“朱参军,这些俘虏说什么鄂托克、爱玛克是啥意思?”
“这个是他们的组织,鞑建子征服蒙古各部后,是给他们设立了盟旗,但这也是根据蒙古传统设立的。
远在宋金时期,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什么乞颜部啊塔塔儿部啊,克烈部啊乃蛮部等等,这些部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后来成吉思汗一统草原,才结束了这种情况。成吉思汗把原来的部族拆分,逢十进一,把部民编成了百户、千户封给家人和功臣管理。
后来元代一统江山,草原老家成了岭北行省,岭北跟中原各省不同,岭北省下边不设路府州县,而是由一个个王公贵族们的领地爱玛克组成,爱玛克下面再设置十户、百户、千户。
爱玛克是世袭相传的领地,头领也是世袭罔替的,上下关系严密,到后来,爱玛克就形成游牧于同一个地区的同族阿寅勒(牧民)团,是部落的分支,属于近亲家族的结合,爱玛克必须要有共同的牧地,否则就不能称为爱玛克。
爱玛克既得是在同一块地方放牧,且必须同属一家族,都是元代时那些世袭贵族们领地和家族为核心的。
再后来啊,蒙古人被咱们太祖高皇帝赶回了漠北,汗庭衰弱,内讧不断,许多王公贵族们,兵强马壮,一人控制着好多个爱玛克,组成鄂托克。
同样都是黄金家族后裔的王公贵族们谁也不服谁,互相打来打去。甚至原本领附于大汗的林中百姓瓦剌也开始跟蒙古本部争夺,直到后来正德年间,黄金家族里出了一个人物,巴图孟克,咱们大明官方记录他叫小王子。
这小王子打跑了瓦剌人,再次统一蒙古各部,被蒙古人称为大元中兴,人称达延汗,就是林丹汗的七世祖,苏尼特汗腾机思的六世祖。
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废除了长期被瓦剌人占据的太师一职,设立了济农(翻译汉话就是晋王),由大汗的嫡子或兄弟担任,强化汗庭权威。
他还重新编制了蒙古各部,把蒙古各部主体分成左右翼六个万户,万户总理旗下鄂托克,左翼三万户:察哈尔部、兀哈良部、喀尔喀部;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察哈尔万户为大汗直辖,鄂尔多斯万户为济农直辖,其他各部的头领也都由达延汗的儿子担任。
只是达延汗的中兴很短暂,他死后,蒙古各部又重新陷入分裂混战,说到底也是因为达廷汗的集权不够彻底,大汗也只直领察哈尔万户,其它各部首领实力很强,虽然他让自己的儿子担任各万户首领,但时间一长,关系疏远,就跟当年咱们中原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样,诸侯国跟汉天子关系疏远,便难以号召。
而且当初他死的早,也没能把瓦剌统一在他的体系里,蒙古一些较小的部族也没整合进来,比如现在实力很强,仍然死忠着满鞑子的科尔沁部。”
朱参军对蒙古历史挺有研究,从名字就知道他是大明皇亲,楚藩后人,如今虽早出五服,也没有授宗室爵位等,但他毕竟以前也是楚藩嫡系不是一般穷困宗藩,受的教育不错,后来投身军伍,在皇帝内四卫的亲卫当差,又进讲武堂,然后到了骑兵学院,现在也是个五品军官。
孙得胜跟这位朱参军关系不算亲近,总觉得他是皇家的人,不能走的太近,而且他身上总是一副皇家尊贵的派头,平时皮靴都总是擦的锃亮,衣服永远是干净整洁,说话斯斯文文,这让是江南马夫儿子出身的孙得胜很不喜欢。
孙得胜喜欢讲粗口,但打起仗来也非常勇猛彪悍,平时对待士兵也是比较直接,做不好就骂,有时甚至会抽鞭子,朱参军就总喜欢批评他,越发让他不喜欢朱参军。
不过他在一边听着,倒也听明白了,原来他们刚灭掉的这伙蒙古人还居然算挺强的。
也听明白了爱玛克是游牧于同一地区的同族阿寅勒集团,是部落分支,是近亲家族的结合,而鄂托克则只以地缘关系为基础,阿寅勒之间不一定存在亲族关系。
爱玛克有大有小,可以相差悬殊。有时一个爱玛克就是一个鄂托克,甚至是一个兀鲁思(部落),但有时几个爱玛克才构成一个鄂托克。
被他们攻灭的这些蒙古人,就是一个鄂托克,由乌班岱等五位台吉家族的爱玛克组成的,可以集结一千名战士,他们抢夺了这块黑风河牧场,所以可以称为黑风河鄂托克,他们都隶属于苏尼特这个兀鲁思。
苏尼特部虽然说历史久远,传说在成思吉汗以前,他们就游牧在贝加尔湖南面一带了,但是做为曾经察哈尔的一部,他们也只是察哈尔万户下的八个鄂托克的一个。
腾机思叛清北投喀尔喀时,也仅带着三千余人,但这几年因为反清早,特别是得到大明支持后,腾机思兄弟那是到处抢掠吞并其它部落,到现在已经对外称拥有万户。
上次得到朱以海册封为苏尼特汗后,更是野心勃勃。
乌班岱他们也正是在腾机思兄弟的授意下,抢夺了这片肥美牧场,组建了一个新的鄂托克。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