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9章

海上升明帝-第49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给李遇春的兵额编制一共是一千四百二十九名官兵,马骡四百头,共岁支折色银二万四千三百八十四两,本色米五千四十石。
  马兵的月银一两五,米三斗,步兵月银一两,米三斗,马骡每匹月支银九钱。
  这个标准从军官到士兵,其实都非常低,远不及明朝关宁军的军饷,但问题是这些也只不过是好看的,因为清军根本没怎么给过他们军饷银粮,全靠自己想办法自筹。
  李遇春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就只能劝捐了,说是劝捐,其实就是直接抢,有明抢也是暗抢,明抢自然就是公然纵兵抢劫,暗抢嘛就如眼下,把一个富有的村镇栽赃为通匪或是乱兵据点,然后直接抢,抢完了还杀良冒充明军或是贼匪去请功。
  清军只给了李遇春这个副总兵一千五百兵额不到,实际上他却有五千人马,多数都是沿途裹胁来以壮声势的,清军也不管这些,有钱就给个三瓜两枣打发一些,没钱就自己想办法。
  而李遇春等人为了维持自身地位,也是绝舍不得轻易削减部下,只会想尽办法维持,甚至不断的扩充兵马。
  连士兵的军粮都得自筹大部份,李遇春所部的军纪可想而知,从泗州抢到扬州,从扬州抢到南京,再到杭州,李遇春和他的手下打仗没什么用,但抢劫起来却猛如虎。
  在杭州只了一段时间,有博洛在旁边盯着,不敢过于乱来,那几千人马早按捺不住了,这次好不容易掏银子才求来这个职事,自然就是要来好好抢劫的。
  至于什么郑继武还是朱大纲这些,他并不在意,区区一个海宁卫城,一群乱民能反了天不成?
  只是这次被博洛非派了五百八旗跟随,这让李遇春等非常头疼,以往抢劫虽然也得孝敬上司,甚至还得特别给清帅一份,但也没现在这么多啊。
  被拿走七成啊。
  “你说咱们要不要想办法坑一下这些满州大人?若是他们中了叛军埋伏,被全歼了?”
  几名军官非常大胆的说道。
  李遇春吓了一跳,压低声音喝骂道,“你们他娘的吃了熊心豹子胆?这样的念头也敢往外冒?在这鬼地方,哪来的叛军有这么大本事能把五百满州大人埋伏歼灭?再说,真有这么厉害的人,咱们怎么幸存下来的?这要是追究起来事泄,咱们上天入地都逃不脱。”
  “可是这些家伙也太贪婪了,七成都被他们拿走了,咱们怎么办?弟兄们可是好久没分银子了,一个个都非常不满呢。”
  李遇春咬牙,“那等过了硖石镇,多奏报几股叛匪,多抢几处便是。”
  “到时把那些大户抓起来,严刑拷掠,不把他们的藏银都逼出来,绝不轻饶,他娘的,老子还打算这次出来,再招些兵马,扩充到一万人呢,没银子还说个屁!”
  “嘉兴可是个好地方,养咱们一万兵马应当绰绰有余的。”
  “就是就是,那些该死的乡绅地主,不狠点他们就不肯认真掏银子。”
  “要不咱们下一步先不去海盐去桐乡如何?嘉兴富庶,桐乡更甚,听说富的流油,遍地名门豪族,咱们随便抢一个家,不也能弄个万八千两银子?抢上十家八家,这银子就够养兵一年了,若是咱们把桐乡整个抢了,别说扩编一万,就是养两万兵都有余啊,咱们个个都能分他们十万五万银子的。”参将李元善一脸贪婪道。
  李遇春也很心动,“我记得弘光的左都御史唐世济那个老家伙好像就是桐乡的,此人可是当初第一个力劝弘光投降的,后来又跟钱谦益等是第一批献南京而降的,据说一直都是豫亲王多铎的座上宾,还听说要去北京当尚书。”
  “不会吧,我听说那老家伙都快八十岁了,还没死呢?”
  “这种老不死的哪这么容易死,祸害遗千年嘛。”
  “那也没事,大不了到时派兵守着唐家不动便是,桐乡那么多名门大族,总有还没降清的吧?”
  桐乡在硖石镇的西北方向,海宁卫却在东南方向,为了抢劫,李遇春很随意的就修改了作战计划,什么海宁卫海盐县的,哪有抢银子来的重要。
  李遇春冷笑几声,“派人把镇上的大户再狠狠拷掠一遍,我就不信再榨不出点银子来,这么点银子,打发叫花子么?”
  “还有,把镇上所有的粮食、牲畜全都带走。”
  “这个不用军门提醒,弟兄们绝对不会放过一针一线的。”
  “告诉下面那些家伙,抢到的东西,二八分,八成上缴,二成自留,谁要是敢私藏多贪,老子发现一个砍一个。”
  “天色也不早了,今晚就在硖石镇休息了,让他们给老子找几个年轻小娘们来,找没嫁人的黄花大闺女,别跟上次一样,找几个生过孩子的老娘们来糊弄老子。”李遇春骂骂咧咧。


第76章 引蛇
  门山岛上。
  朱以海正跟他新拜的第九位内阁大学士沈宸荃烤鱼吃,岛上条件有限,朱以海又不是讲究人,所以直接烧一堆火,拿树枝把钓到的鱼穿起来插在火边上烤便是,虽然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烤出来的鱼不够受热均匀,有的地方烤的乌黑结炭,有些地方还有些生,但丝毫不妨碍君臣吃鱼。
  “夜不收回报,李遇春纵兵劫掠了硖石镇后,正往桐乡而去。”
  “桐乡?”朱以海对桐乡的了解,限于知道桐乡后世有个乌镇,互联网大佬们华山论贱的地方,据说江南水乡小镇,景色风色很美,还出美女。
  “会不会是虚晃一枪,声东击西?”
  海盐在南,桐乡在北,李遇春这伙汉奸的行军路线有些奇怪。
  沈宸荃倒是觉得不奇怪,“那些根本就不是什么军队,就是一群降虏的强盗,他们在硖石镇大肆推动,污蔑当地几个乡绅是叛匪,将他们抄家抢掠,还砍了几百个无辜百姓的首级冒功,把整个镇子洗劫一空。现在去桐乡,不过是因为那里富庶。”
  桐乡出了名的富裕,嘉兴盛产帛,而嘉兴十帛七出桐乡。此外桐乡还是有名的进士之乡,从两宋到明朝,出了无数的进士举人,大量的桐乡人入朝为官,致仕后买田置地修庄园立书院,又带动桐乡更加富裕。
  相比起来,海盐县虽也是海宁卫驻地,这里从先秦时就以盛产海盐得名,但是论富裕自是远不如桐乡这进士之乡,更别说现在海盐还被郑继武他们占据,所以李遇春等不急着却啃这块没肉骨头也属正常。
  “殿下,我们要不要调整一下部署?要不要救桐乡?”
  “此处离桐乡也只百里之遥。”
  朱以海皱眉道,“杭州距离桐乡也不过百来里,更何况,四面的湖州、嘉兴、崇德诸地现在也还有降虏兵马驻扎,我们现在隐匿在海岛上,就是为了突其不意攻其不备,若是百余里救援桐乡,很难保证机密,反会陷入四面之围中。”
  “可就这样见死不救了吗?”
  “孤要救天下,桐乡能救自然也要救,但眼下情况来看,我们救援桐乡不现实。眼下敌强我弱,我们孤军渡海,只能靠运动歼敌,杀敌更还得保存自身。否则一次拼光了,那就没有然后了。”
  沈宸荃叹气,手里的烤鱼也吃不下去了。
  刚眉山打了一场胜仗,才振奋了没两天,可现实情况依然如此的不乐观。
  “那我们就在这里等着?”
  朱以海沉默着。
  原计划是埋伏在此,派出夜不收上岸收集军情,等掌握李遇春去攻打海宁的路线后,再率军上岸埋伏袭击,一举吃掉这支人马。
  可是现在看来计划赶不上变化。
  继续守株待兔?
  沈宸荃的话让朱以海无法淡定,手中握着一万人马,就这样任由鞑子和汉奸肆无忌惮的劫掠屠杀百姓?
  “召张总镇过来。”
  几条烤鱼没吃完,张名振来了,通政使虞大复、旗手营副将张名扬等几人也一起到来。
  朱以海长话短说,把情况说明,“沈公说的是,孤手握万军,无法就这样坐视不理。”
  张名振连忙劝谏,“殿下,我军虽有万人,但这是一支新军,眉山一战后也折损不小,虽又补充了些新兵,现在实际上全军万人,战兵不过八千,其中老兵只有四之一。北上增援海宁,本已是十分冒险,可好歹临近海边,进可攻退可守,但要是百余里驰援桐乡,这是自投死地。”
  “臣坚决反对救援桐乡!”
  虞大复以前做过台州兵备,也算知些兵,也出声反对出兵桐乡,这么一支孤军,还是新军,这样深入敌后,那不是自投死路吗。
  张名扬这时站出来,“臣愿意率领一支人马驰援桐乡。”
  “你去?你带多少人去?带少了你未必打的过李遇春那贼,带多了,更是有去无回。”张名振对兄弟很不客气的训道。
  朱以海沉默着看着面前的浙直地图,杭州湾北面的湖嘉湖地区,基本上算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又是水网交错,交通便捷,这其实是对占有主场优势的鞑子有利,而不利于现在孤军北上的这支明军的。
  这样的地形,很难有转寰余地。
  原计划里依托海岸,利用海上运兵机动,沿海地区出奇不意登陆,是要立足于不深入内陆,以及主动出击,打了就走这种思路的。
  现在要是深入内陆,确实偏离计划。
  “既然不能出兵驰援桐乡,我看只能搞出点动静来,吸引他们重回正轨。”朱以海皱眉说道,“我们不能就坐视不理,得想办法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回到我们的计划中来。”
  “可李贼已经率部北上了。”
  “那就把动静搞大一点。”
  “殿下有什么好办法?”张名振好奇问。“难道要提前增援海宁?”
  朱以海却摇头,“海宁先不去,那是最后一步。我们先搞点其它动静!”
  他拿起地图,给大家详细讲解起想法来,其实也简单,还是打游击战那套,只是这次既要调动李遇春调头南下,还不能过于打草惊蛇,所以不能暴露自己的真正身份。
  “各营化整为零,最好是打出义军或乡团的旗号,进入海盐县海宁县沿海各乡镇,现在收集来的情报看来,鞑子在占领浙西后,主力尽在杭州,而嘉兴湖州虽也有驻兵,但主要驻于几座府城中,县城中兵不多,乡镇就更是顾不及,眼下地方很混乱,虽然许多乡绅带头降清,可因为鞑子如今颁剃发令,又开始征三饷,征地丁银等,百姓沸腾,这是一个好机会。”
  本以为鞑子来了有好日子,可实际上现在浙西百姓发现,鞑子来了并没好日子过,税还得缴,三饷都一样不少,更别说许多投虏的官吏们更是趁机鱼肉百姓,还有许多地痞流氓等趁机而起,打着各种旗号招兵买马,实际上就是趁现在明清统治力都在底层空虚时,抢点地盘,借机征粮抢钱。
  百姓们的负担更重了,被各方势力肆意压迫,连找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心中的怒火在不断的增加。
  许多人开始怀念起大明的统治来了,大明朝廷虽然这些年也没干什么正经人事,但起码不会如现在这般混乱啊。
  何况,鞑子还要他们剃发易服。
  人心思汉。
  朱以海也冷静下来,此时去桐乡确实过于莽撞。
  所以不如学习下伟人,咱们农村包围城市,先在鞑子力量薄弱的地区,清理清理一下那些乡村的地痞恶霸劣绅,打击一下那些投降的汉奸们,恢复下百姓的安宁。
  顺带还能筹措些军费粮草。
  还能把李遇春给诱过来,到时再聚而歼之。
  计划就是这么一个计划,听起来确实很简单,不过是把现在这十个营头一万人马,化整为零,在海盐县沿海登陆,就在沿海二三十里地内活动,专门在乡下活动,各营保持一定距离,能够联络增援。
  先拿乡下趁机做乱的地痞恶霸们开刀,再打击一下那些投降的乡绅地主们,打出各种义勇乡团的名号来。
  “这样能行吗?”
  朱以海自信满满。
  “当然能行,绝对能行。”这可是伟人当年致胜法宝啊,想当初朱以海中学时因为爱读书,可小说因为被认定为不务正业的闲书被父亲全收缴后,学习无聊之余,只能翻爷爷的毛选,虽然当时这本书看起来很无趣,但每天睡前翻一翻,也算是熟读于心。
  后来翻毛选倒成了他睡前习惯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累知,对这套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书,也不断有新的认知。
  “我们要中兴大明,恢复天下,首先就要搞清楚,这天下是什么。在孤看来,这江山社稷或说天下,并非我朱明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所有中原百姓之天下。若是抛开这些百姓,那一切都是空洞的,任何事情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沙之城堡。”
  “连唐太宗都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孤思索我大明二百八十余年天下,如今到这崩塌的局面,说来正是忽略了百姓。”
  “我们现在要抗虏,要中兴,就离不开百姓,百姓虽弱,但离开了他们,我们做的一切,就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必须得动员百姓,得联合百姓,才能真正实行中兴大业。”
  “就从现在开始,从此地开始,但愿还未晚。”
  一番话,张名振张名扬兄弟几个武将听的满头疑惑,可大学士沈宸荃却如醍醐灌顶似当头棒喝,一下子就感觉开窍了。
  是啊,抗虏复明,不是朱家人的事,也不仅是那些文臣武将士大夫们的事,更是整个天下百姓的事,离开了他们,何谈其它?
  “诸位,我们既要抗虏,更要爱护百姓,如今三吴大地,百姓陷于水火,我们自号王师,便当救他们于水火。”
  “现在我们来商议一下,各营如何行动,以及登陆沿岸后,该注意哪些事情。”朱以海此时心头振奋,感觉终于又拔开了一缕迷雾,看到了前方的一丝光明!


第77章 军规
  徐园战斗打响前不久,杨伯兴刚带着兄弟们来到南北湖畔的一个渔村。
  做为旗手营的亲兵队,也是营中预备队,还是总兵官朱武的亲兵,他们本来是不会出现在第一线的。
  不过这次不同。
  朱以海提出了引蛇出洞的作战方案,还提出了打人民战争的设想,要把一万北伐军化整为零的派到海盐沿海乡下行动,要他们去发动群众,打击流氓匪徒和汉奸劣绅们。
  张名扬和沈宸荃这些随驾的大臣虽然同意了,但最后却坚决反对朱以海一起行动。
  任凭这次鲁监国怎么说,他们就是不肯,最后没办法,朱以海只好先妥协一步,说让各营先行动,等在沿岸落下脚后,他再跟第二批的辅兵营上岸。
  杨伯兴这一队亲兵听说这个消息,本来还叹气说只能留守岛上钓鱼了,结果朱以海却过来跟他们一起吃了顿饭,然后让他们第一批出发。
  朱以海的原话是我在岛上又没危险,你们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能留在这浪费了。
  杨伯兴等自然十分兴奋,虽然也提出监国在哪他们就在哪,但最后还是架不住立功心切,最终奉旨出发。
  他们随旗手左营一起行动,第一批八百人在海盐县最西南的凤凰山脚登陆,上岸后全营又很快一分为五,前后左右四哨分开行动,而副将张名扬则带着营部和家丁队一起行动。
  他们登陆不远处便是海宁卫的澉浦所,不过他们此行目的不是那个澉浦所城,而是乡里村庄。
  南北湖是凤凰山东面的一个湖泊,因为中间有东西两山深入,湖便有如南北各一个湖相连故名。
  他们登陆后,营部与家丁队总共约百人来到了南湖村。
  南湖是个百多户的小村子,以渔民为主,对这支突然到来的部队有些惊慌,虽然他们没有剃头,可百姓依然吓的到处乱跑,呼儿唤女的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