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56章

海上升明帝-第456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以海在床边坐下,伸手去抓她的手,她一把甩开。
  朱以海继续伸手去抓,并用力抓住不放,张皇后身体颤抖起来。
  “朕先给你赔个不是,今天大上元佳节,宫中嫔妃和宫外诰命妇前来给你请安行礼,你也没见,大家都很担心。”
  “臣妾死了才好,才不是别人的阻碍。”
  “说的什么话。”
  “陛下不是要废后吗,那便直接下旨废后便是,若是还嫌不够,再下道旨赐臣妾三尺白绫或一杯毒酒都可以。”
  朱以海听她语气里仍然满是怨气,甚至非常严重,叹了声气,“你好些天不愿见朕,今天朕都来了,你还不见吗?”
  以前他觉得张皇后是个温柔的江南小女子,知书达礼又温柔,就算感情不深,但却给人似水般的温柔体贴,也大度宽容,但此时他却觉得她蛮不讲理,甚至钻牛角尖了。
  他也知道因立储这事,让皇后极为不满,但他还是希望她能理解,也给了她时间,并不止一次前来,也道歉给台阶,但她并不能接受。
  这事成了过不去的坎。
  “太子还那么年少,你又何必总针对他呢?”
  “我恨他,他抢了九皇子的储位。”
  “弘甲叫你母后,你不能这么无情。”
  “我现在想想以前我还心疼可怜他,还让他叫我母后,现在想想就恶心。”
  ……
  话不投机半句多。
  不管朱以海如何安慰劝说,但张皇后却连脸都不肯转过来,这让朱以海觉得非常无趣,甚至恼火。
  朱以海起身,看了眼已经拿被子把头都蒙起来的张皇后,嫉恨让她变的面目全非,十分陌生了。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相处,这件事已经成了她过不去的坎,他们曾经也还有过温馨甜蜜的时刻,甚至一起有了一儿二女,但现在却感觉缘份已尽,甚至有几分仇人的感觉了。
  “你好好休养吧,起码看在三个孩子的份上,他们还那么小。”
  皇后在被子里呜呜的哭起来,肩膀抽动。
  朱以海心里难受,直接出去了。
  太子仍有些紧张不安的坐在那,看到他来赶紧起身,“母后还不肯见儿臣吗?”
  “最近下雪天寒,她染了风寒,也不适合见面,回吧,下次再来。”
  父子俩一前一后离开,都很沉默着。
  朱弘甲虽年轻,但也已经加冠成人,现在是十四岁了,他很清楚为何皇后如此憎恶他。
  他现在也不再是一个人,父皇给他设立了东宫官属,除了兼职东宫职的大臣们只是偶尔来指导,东宫里也陆续有了一些全职属官,虽然年轻,品级低些,但他们对太子是全心力意的。
  很多事情他没想到,他们会提醒他教导他。
  就如太子洗马董志宁告诉他的,从皇帝临轩册封他为皇太子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单纯的自己了,他是重生的大明王朝的储君,他是大明的未来。
  他不能辜负皇帝的期待,更不能辜负天下所有人的期待,他只能挑起这担子,并做到最好。
  所以皇后再不高兴,也不能跟皇帝说什么不当太子这种话。
  太子没有让的。
  既然选择了你,你就得做好,甚至得争,谁敢来夺,就要反击。
  现在九皇子还小,张皇后的不满,大家也还能忍受,但也会有个期限,如果张皇后自己不能明白过来,并正确对待太子,那么东宫不会一直容忍张皇后的,早晚要启动废后的程序。
  朱弘甲明白这些,不是完全明白,但不妨碍他能听懂,只是他一时也还无法接受这些。
  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权力,是东宫官员们的要求和教导。
  他想做一个优秀的太子,这样才不辜负父皇的期待。
  其实他也还那么年轻,只是在关外六年,让他变的更加坚韧了。
  朱以海把儿子手牵起,拉着他并肩走在殿外雪地里,白雪茫茫,今冬雪大天寒,明年虫害会少。
  寒冷的冬天对百姓来说,是他们既期盼的,又是难熬的,可只有熬过这寒冷的冬天,明年才会春雨多,病虫少,才会有丰收。
  “走吧,去张巡抚府上做客,朕给你安排了个亲事,张苍水的女儿,那位报纸上诗赋、、剧本三绝的才女,你去看看。”
  出了宫,朱以海与太子去了东城张煌言的府上。
  张煌言也早就在门口等候,一看到金吾开路,羽林侍卫,还有内四卫的近卫护从,便立马让人大开中门。
  钱肃乐、董志宁,还有杨赵等张家的姻亲也都来了。
  今天的家宴还是很隆重的,请的是宁波的厨子,准备的菜也是海鲜为主。
  大厨手艺不错,鲜咸合一,有蒸有烤有炖,鲜嫩软滑、原汁原味,色泽浓郁。
  菜不是很多,但每道都很精致,色香味俱全。
  如腐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鲜笋,以及酒酿圆、蟹粉小笼包等。
  虽然宁波菜里的一个特色的臭,这次没用,他们的臭苋菜杆没上,但还是非常显本领的。
  配上几壶绍兴黄酒,这饭吃的挺高兴。
  大过年的,朱以海也喝了两杯黄酒,脸上满是笑容,刚才在宫里的不快都隐藏心底。
  饭后,还给几家的孩子发了红包。
  红包里装着金银铜钱,还是铸币局特制的‘压岁钱币’,得到压岁赏钱的孩子们都十分高兴的给皇帝磕头,太子也给比自己小的几家孩子发了压岁钱,宴席上表现的都还挺不错。
  孩子们拜完年后,张煌言妻子董夫人便也领着一群女卷和姑娘们过来拜见皇帝和太子。
  张煌言和钱肃乐两连襟在旁边替皇帝介绍着。
  潇湘居士张景徽出来时,张煌言还有些紧张,不过张姑娘倒是落落大方,十分有礼,并不害羞。
  朱以海甚至还请她做了首庆贺新年的诗,她也是信手拈来,还十分上乘。她甚至还请太子也做一首,结果朱弘甲在关外六年放牛牧马耽误了读书,回来一年辛苦补课,但也落下不少,想了许久勉强做了首,也顶多就是初学者水平,能够对仗押韵,平仄相间都是非常不易了。
  张景徽笑着当场修改了几处,居然让这首诗更加工整了。
  “太子殿下这首诗虽不够工整,但立意很高,且极有筋骨。”她还给了个不错的评价。
  张景徽落落大方,太子倒有些害羞了,聊了几句后,张景徽便与母亲姐妹等告退了。
  “怎么样,看你眼神,挺满意张巡抚的千金。”
  太子有几份少年郎情窦初开的腼腆,“父皇,张姑娘很优秀。”
  “怎么,患得患失起来?是怕她不愿意?父皇倒觉得她刚才对你也挺满意的,虽然你诗做的不如她,但这没什么关系,诗词不过小道。”
  张煌言借故有事出去了会,好久才回来。
  朱以海知道肯定是去见夫人和女儿,问她们的意思了。
  看他满脸通红,一脸笑意的模样,朱以海知道,这事估计能成。
  “陛下。”
  “如何?”朱以海笑问。
  张煌言压低声音,“小女对太子殿下评价很高,只是她说她才十三,还不想这么早谈婚论嫁,想多读读书。”
  这话让朱以海意外,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没想到却听到了明显是拒绝的结果。
  一边早竖起耳朵听的太子也听到了,神色立马暗澹了不少。
  朱以海当着张煌言的面,直接拍了拍太子,“年轻人,振作点,一点挫折怕什么。张巡抚的千金也没直接拒绝嘛,而且她对你印象也还不错,现在考验你能力的时候到了,
  她还没答应,那你就想办法打动她,让她答应。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父皇支持你大胆去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张煌言也在一边赶紧笑着道,“臣回头再与拙荆好好跟小女谈谈。”
  “苍水,小儿女们的事,就让小儿女们自己解决,咱们只负责牵线搭桥,至于其它,由他们自己缘份。卿的千金这么优秀,朕的儿子也很不错,朕相信好事能成的。”
  “太子啊,这是朕给你的第一个任务,一定要好好表现啊。”


第721章 金刚
  北京收复给了鞑子最沉重的一击,也让所有人都看清了满鞑的虚实,他们已经不是早些年那支让人恐惧的精骑擅射的关外强军,他们现在连土国宝马国柱这些绍天帝麾下的杂牌都打不过了。
  曾经号称满万不可敌,威震蒙古横扫朝鲜威压大明的女真人,现在已经穷途末日。
  朝廷早在几年前就拥明反清,而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也在前两年已经开始进贡九白,称臣纳贡。
  而今年,朝贡的蒙古人里又增加了漠南蒙古,甚至是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
  去秋,一开始也只是鄂尔多斯的六旗上表,派使团来京朝贡,等年末明军收宣大北京,横扫关内,尽复长城以内时,漠南蒙古诸部都坐不住了。
  林丹汗的儿子,察哈尔亲王阿布奈就不顾妻子皇太极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的劝阻,亲自带着儿女从辽西义州到山海关叩拜请归附,不仅送来许多牛羊马匹,还请求让他前来东京朝贡。
  顾不得天寒地冻,一路急赶,赶在年前抵达,参与了正旦大朝会。
  察哈尔本是蒙古本部,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就是统领着察哈尔的,他曾联明抗金,只是最后众叛亲离病死青海,其妻、子率部众返回河套,又被满清远征,兵败后投降归附。
  最终皇太极兄弟等娶了林丹汗的妻妾,甚至收养了他的女儿,让林丹汗儿子额哲统领察哈尔移牧于辽西义州一带。
  察哈尔部的苏尼特、乌珠穆沁、浩齐特、克什克腾、敖汉、奈曼等分部,则全都分出另立旗,另会盟。
  曾经蒙古大汗亲领的本部,也经此凋零,不过鞑子当初为了安抚蒙古,对察哈尔还是给予了一些优待的,察哈尔归附后虽迁至辽西放牧,但他们的地位介于内属总管旗和札萨克旗之间。
  察哈尔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且部落首领是亲王,而如鄂尔多斯六旗的盟长仅是郡王。
  察哈尔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阿布奈是林丹汗死后的遗腹子,他大哥七年前去世,阿布奈受命袭爵主管察哈尔事务,后依蒙古习俗,娶嫂子皇太极第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为妻,去年,晋封亲王。
  当年清征服察哈尔,将他们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封额哲为察哈尔亲王,并把次女嫁给他。
  当初林丹汗的八大福晋归顺后,皇太极娶窦土门福晋和囊囊福晋为妃,济尔哈朗娶大福晋苏泰太后(额哲之母),囊囊福晋后生下林丹汗的遗腹子阿布奈。
  额哲死后,便由阿布奈袭爵,并把嫂子马喀塔也娶了。
  本来这个关系还算挺亲密,但其实从额哲再到阿布奈,他们都一直满怀对后金的仇恨,他们自诩黄金家族正统,后金征服漠南蒙古,还害死他们父亲,抢他们母亲,这种仇自然不是这种封赏能够化解的了的。
  历史上到了康熙时,阿布奈的儿子当亲王时,见中原三藩叛乱,也是立即率察哈尔部响应,只可惜最后败了而已。
  阿布奈不仅亲自前来东京朝贡,还把阿喀塔也送来了,连阿喀塔跟他哥生的两孩子,跟他生的两孩子都全一并带来了,直接就都打包送给皇帝了。
  阿布奈是林丹汗的遗腹子,还没生下来他爹就死了,此时也不过十六岁,但这位少年却极为仇恨满清,他甚至在拜见朱以海时直言,若是皇帝允许,他可以亲手把阿喀塔和她给他们兄弟生的四个孩子全杀了。
  他不承认被女真人污染了的血统。
  阿布奈给他的感觉,是有些偏激,但却非常识时务。
  他也急于摆脱女真人的控制,甚至希望能够借助大明的力量,以重振黄金家族的威名,重新号令蒙古诸部。
  对这位年轻的察哈尔亲王,朱以海一眼看穿他的野心。
  不过对于朱以海来说,这小年轻人掩饰不住的野心,对大明有帮助,更好利用。所以他很痛快的接收了皇太极的二女儿。
  也接受了察哈尔的归附,朱以海还授封他为察哈尔汗和大明松漠郡王,松漠都护府都护。
  唐朝时曾经在契丹人的地盘设立松漠都督府,赐契丹汗李姓,并和亲嫁公主,设都督府。
  朱以海也在赤峰以北的沙拉木伦河流域设这个松漠都护府,大有深意。
  当年林丹汗继位之初,就是在沙拉木伦河以北的阿巴嘎哈喇乌拉山修建了瓦齐尔图·察罕浩特城,汉名金刚白城,还修建了金顶白寺。
  以此做为都城,让蒙古各部首领定期到察罕浩特朝会,既加强各部联系,也增加大汗威望。
  这座金刚白城坐落在大兴安岭的南麓,为丘陵草原地带,那是块风水宝地。
  城南有河,还有察干花山等多座山峰,城北是广袤的草原,再向北还有阿巴嘎山等,城东的一道山谷成为蒙古高原通往松辽平原的天然通道,在对外活动时有天然优势。
  从白城往北可心快速的通达漠北,保证对漠北蒙古的控制,使其有一个稳定后方,还可以控制呼伦贝尔、科尔沁等大面积的天然优良牧场,有利于游牧的蒙古部落发展壮大。
  从白城向西,有与蒙古右翼之间的巴林、克什克腾等地做为战略缓冲,对林丹汗来说又是对蒙古右翼用兵的桥头堡。
  白城的位置向南到明朝边境,与向西到后金边境距离相当,有利于他对明朝勒索般的贡市同时,又能够随时调兵对后金形成军事威胁。
  只不过后金崛起太快,实力太强,林丹汗并没能在白城呆多久,面对着不服号令的蒙古诸部,以及威胁严重的后金,林丹汗最终只得西迁去征服右翼蒙古,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柿子挑软的先捏,先去攻打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同时也便于在宣府化与明贡市。
  想法也没错,但在这种明金蒙三国争霸的时候,他不想着如何安抚联合蒙古诸部,反而是西迁攻打右翼蒙古,结果虽然军事上胜利了,但右翼更加离心离德,而留守的辽东一带的左翼诸部,却又被后金趁机征服、拉拢,脱离察哈尔。
  所以林丹汗做的越多,败的越惨,最终病死青海。
  阿布奈没去过白城,但很小时就听家臣们说过白城的美丽,说起那里的富饶,比他们南迁后呆的宣府外,甚至后来的归化城、青海等地都漂亮的多,也更水草丰美,适合放牧。
  他想回白城。
  而朱以海便给他画了这个饼。
  松漠都护府都护,等一起击败建虏,到时便让他们返回察罕浩特故地游牧。
  虽然没能得到朱以海直接册封他为蒙古大汗,但察哈尔汗和松漠郡王、松漠都护的册封已经很让他满意。
  何况,他献出了妻子后,朱以海也给了他一位公主。
  虽然皇帝直接告诉他,这位顺义公主是义女,但阿布奈并不在意,她是位大明公主就足够了。
  因这桩婚事,皇帝也赐阿布奈驸马都尉。
  朱以海之前接受了清廷送来的两个林丹汗的女儿入宫,算起来也是阿布奈的姐夫,现在却又把义女嫁给他为王妃,但阿布奈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他们蒙古人婚俗本就与中原不同,甚至还一直实行收继婚制,父亲、兄长的妻妾,只要不是自己生母,都是可以继娶的。
  这是皆大欢喜的一桩和亲联姻,与察哈尔同样进贡联姻的还有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
  额璘臣送女入宫,遣子为质,朱以海投桃报李,加封他为鄂尔多斯济农,九原郡王、九原都护府都护,也下嫁一个义女怀化公主,授他驸马都尉。
  鄂尔多斯部六旗,改为鄂尔多斯六都督府,六旗首领封都督。
  察哈尔左右两翼,则改为察哈尔八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