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50章

海上升明帝-第450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12章 立太子
  南阳北,百重山中。
  各路兵马陆续离开,奔赴各省驻扎。
  南阳倒是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没了那些喧闹,今天皇帝特带了两位皇子来射猎。
  弘甲弘椮的骑术都已经练的不错,各骑一匹青海龙驹奔驰,身边是内四卫和他们的随从伙伴。
  休的一声。
  秦王在马上开弓射箭,中正一只慌不择路冲到面前的鹿。
  “白鹿,一只白鹿!”
  朱弘甲兴奋的看着随从把那只受伤倒地的鹿捕获,他们把白鹿提到秦王面前,那只鹿还在挣扎着。朱弘甲拔出短刀,给白鹿补了一刀,结束了它的痛苦。
  大群侍卫拥着皇帝过来。
  朱弘甲把白鹿献于皇帝马前。
  朱以海看着这只白鹿,觉得有些可惜。随驾的湖北巡抚孙嘉绩觉得这应当是一只神农白鹿,湖北武当山到大巴山一带的房县等几县边缘地带,便是地理独特的神农架。
  在这里存在着一群独特的神农白鹿群。
  与外面偶尔出现的一两只白鹿相比,神农架却有不少成群结伙的白鹿,是一个稀有品种。
  在古代,白鹿算是祥瑞。
  年轻的秦王射杀了难得出现的白鹿,这并不是件好事,甚至有些不讨好,不过朱以海只是单纯的觉得这只鹿挺难得,倒不觉得是什么坏兆头。
  “秦王好箭术!”
  “咱们继续射猎,看天黑前谁的猎物多!”
  朱以海哈哈大笑着,纵马继续却追逐猎物。
  大群猎物被侍卫们从山里驱赶出来,四处乱窜。
  王桑榆一身戎装,纵马疾驰,在马上端起骑兵鸟枪,砰的一声将一只鹿射倒。另一边的阿奴则毫不示弱,甚至直接站到了马背上,弯弓搭箭也一箭将另一只鹿射翻。
  朱以海纵马上前,奋起直追。
  他锁定了一只二大王。
  南阳伏牛山里有老虎,还有金钱豹子,老虎被称山大王,这豹子自然就是二大王。
  平时在山林里也很惬意的二大王,此时被侍卫、亲军们驱赶的无处可逃,只得到处逃窜。
  皇帝纵马直追,既没提火枪也没张弓,而是直接提一支长枪,追到二大王身后,一枪刺落,向来敏捷的豹子也没逃过这一击。
  丛林里若是单打独斗,它是王者,可被赶到平地,却是威风尽失。
  一声惨叫,豹子被皇帝挑起。
  这在后世那绝对是牢底坐穿兽,整个伏牛山里估计也就几十只,但是在此时,老虎都很泛滥,更别说这二大王。
  这次皇帝带兵来打猎,也不完全就是来游玩的,而是特意针对虎豹犲狼这些凶兽恶兽,除掉一些,免的伤害百姓捕食牛马等。
  虽然南阳这里没有像川北那样老虎都成群那样泛滥,但在大乱里,却也迅速繁衍增长,形成危害。
  众侍卫叫好,纷纷大声喝彩。
  皇帝一枪刺豹,这神武值得随驾的学士们都赶紧想几篇好诗称赞了。
  突然远处一声虎吼。
  一头老虎被侍卫们赶了出来。
  一只斑斓大虫。
  大群侍卫看到勐虎,都纷纷围到皇帝面前,护卫天子。
  “杀虎者,赐虎枪一把,虎衣一件。”朱以海笑着喊道。
  参将刘肇勷手持铁枪纵马就争先冲上,这位乃是新任江西御营提督刘穆之子,他父亲刘穆本就是武状元,他打小学习刘家刀法,后来又拜江洋大盗毕昆阳习得毕家枪,是个武功高手,积功为禁卫参将。
  刘肇勷上前,其它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扑出。
  要说皇帝身边也是网罗了大量江湖高手。
  比如刘肇勷的老师毕昆阳,毕的好友花枪武士卿,以及四平枪褚复宝,还有山西傅山,另外还有崇祯朝时退伍参将石敬岩,八十多岁年纪,但他的枪法却是极其了得。
  毕昆阳、褚复宝、武士卿、吴文虎这些用枪高手,都不及他,而这老爷子也了得,八十多岁,居然还能凭一杆枪独自搏杀老虎。
  他现在是皇帝身边的御营教头兼御前侍卫。
  老爷子此时就提着杆枪健步如飞,一点不落人后。
  其它诸如曹兰亭、赵英,以及少林武僧洪纪、洪信,江南内家高手王征南、黄百家,还有老爷子的门生吴殳、夏君宣、夏玉如、梅花枪陆桴亭等也都是纷纷奔上去。
  来自江阴的出家秀才煎海僧,扛一把八十斤大铁刀也冲了上去。
  来自吴锡的三山和尚提禅杖跟上。
  女侍卫磁州李赛儿执九连环与兄长李甲,宁国刘千斤,三贤道人,普涛和尚,神枪手吕尚义等全扑了过去。
  虎落平阳。
  这群江湖高手,随便一人都可以搏杀勐虎,结果遇到几十个顶尖高手,只来的及发一声惨叫,便被打死。
  却是刘肇勷抢先一步,赶在众人之前,一支铁枪把老虎刺死,其它人扑了个空,只能对着其它驱赶出来的豹子、野猪、犲狼等下手,顷刻间,来不及逃跑的野兽便倒了一地。
  这些人有擅使各种枪的,有擅使各种刀剑的,还有不少擅使内家拳的,也有擅使鸟枪,以及一些奇门兵器诸如九连环的。
  好几个用大刀、铁鞭、铁锏、铜锤的,都是大力士,如那位煎海僧,弄把八十斤大刀做武器,朱以海都为他累的慌。
  而李赛儿用九个大铁环做武器,既可投掷,还可连环成鞭,又可套在臂上使用,变化无穷。
  刘肇勷夺得头筹,其它人也不甘落后,继续漫山驱赶野兽,到处捕杀勐兽,什么虎豹犲狼,今天也是遭殃。
  平时一声大吼,能够让百姓躲避,今天却尽碰上些高手硬茬。
  一天下来,朱以海他们收获满满,老虎都捕了七只,豹子捕了六十多只,其它狼、野猪、鹿等各种加起来上千。
  小动物诸如兔子一天射杀了三千多只,猴子都捕杀了一百多。
  二十头熊,九十六头狼,三百多只野猪。
  朱以海收获也很丰富,新手刺杀了一头老虎,两只花豹,一只猴子,六头狼,还有三只野猪,十只兔子,三十几只野鸡和鸟。
  秦王汉王也都射了几只鹿和不少兔子野鸡。
  大获丰收。
  虽说出动许多禁军、侍卫,赶山驱逐,可这种收获还是很值得称赞的,尤其是皇帝的弓马枪铳,更是武艺了得,连两位少年皇子的表现,也是让大臣们开眼。
  都说皇子勇武。
  朱以海现在对两皇子也越来越满意,他们回来后一直被他带在身边,既增近感情,也是亲自教导。
  一开始,父子还比较疏远陌生,但时间处久了,也是越来越亲。
  弘甲做为兄长,本来性格就要坚毅成熟一些,如今也是越发有皇长子的稳重,朱以海对这个儿子也越发满意。
  曾经他想过给弘甲封王,将来划地封藩镇守边疆,可如今他的表现,却让朱以海有直接立他为太子的冲动。
  相比起还在吃奶的皇后所生九皇子,弘甲虽被掳为奴六年,但如今的表现很好,懂事,稳重,更加坚毅。
  晚上,在百重山下安营,与臣子们一起用了百兽宴后,他让弘甲哥俩跟他继续读资治通鉴。
  “弘甲,你想做太子吗?”
  读完今天的书,朱以海放下书,突然问长子。
  “儿臣是庶出,没有资格,我大明向来是嫡长制,儿臣虽是长子,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朱弘甲回答的很平静。
  朱以海今天也是特意把话挑开了说。
  “可以前大张皇后无出,大夫说不能生育,特把你过继到她名下,你就成了正妻嫡出,之前我尚为镇国将军时,便已上奏朝廷立你为长子。后来你被掳走,我承袭鲁王,以为你没了,向朝廷请追赠你为鲁世子,朕继位初,还追封你为太子。
  如今小张皇后虽生下九皇子,但你仍是嫡长。”
  大明是立嫡制度,而儿子的嫡庶是根据母亲的身份来的,正妻之子是嫡子,续弦再娶所生也是嫡子,还有侧室如果扶正,她的儿子也就成了嫡子。当然,如果正妻被废,那她原来的嫡子,也就同样废为庶子。
  儿子身份是跟着母亲身份转变的。
  大明以前的宗藩,还实行待嫡制度,假如王妃正室没有儿子,那么也不立其它庶子为世子,要等到王妃病逝或是等她五十岁还没生,这时才能立庶长为世子。
  而皇帝家虽然没这种待嫡制度,但在早先有个隐秘的传统,就是太子妃或皇后若婚后还没让育,其它妃嫔是没资格生育的。
  除非是婚后多年没生,才会放开其它妃嫔的生育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长子是嫡长。
  当然到了中后期,这个传统也早被打破了。
  朱以海以前仅是镇国将军,连郡王都不是,所以不用遵守待嫡制度,也没有说正妻没生其它不能生。元配张氏一直没生育,所以他的侧室妾室给他生了儿女,因为张氏情况特殊,是后来检查说不能生了,所以便直接把庶长子过继到她名下,并由她亲自抚养的。
  因此朱弘甲确实是嫡长子身份。
  而九皇子的生母小张皇后,也是皇后,他自然也是嫡子。
  但有朱弘甲在,他就只是嫡次子。
  如果朱弘甲能力不行,那他的嫡长子身份自然也是可以有操作空间的,但现在他表现这般好,朱以海倒觉得这太子应当立他。
  “父皇,儿臣不是真正的嫡长。”
  朱以海笑着拍打着他的肩膀,“你是我儿子,又是元配亲自抚养的,怎么就不是嫡长?
  朕对你很满意,等今年过年,朕将在正旦大朝会上,正式册封你为皇太子!”
  朱弘甲愣愣出神。
  “你既为嫡长又贤,朕自当立你,好好跟着朕学习,将来这江山便要交由你统领。”
  太子是国本,朱以海这么急着立太子,也是明白朱弘甲和皇九子有这个继承隐患,早立早绝后患。
  而且早立太子,还可以提前开始安排,为太子培养班子,这样有助于将来太子登基继承后,能够掌握朝政。


第713章 大捷
  “陛下,大捷,太原光复!”
  一大早,朱以海还没醒来,通政使沉文忠便满面红光的赶来报喜。
  “太原?”朱以海昨天晚上跟长子弘甲聊到快天亮,这会还睡意未消,“什么,太原光复?”他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有些不敢置信。
  “河北的八镇不是在打保定吗,怎么收复太原了?”
  事情说来倒也有些奇幻,朱以海西巡中原,把山东河南的那些牛鬼蛇神各路兵马,全都赶到河北去了,最后一道旨意,把进入河北的各路兵马整编成了山西、河北两镇省营加上六个团练镇,归由土国宝和马国柱两个总督统领。
  他在中原用兵,剑指湖广。
  让河北那边虚张声势,牵制些鞑子兵马,并没有让他们动真格的。可马国柱和土国宝手里这么多兵,不管强不强,起码数量是很多,号称十来万人马呢。
  加之如今大明各地形势大好,于是乎河北山西的许多官员将领,也纷纷或直接反正,或是暗里联络,总之没几个跟鞑子死心踏地的。
  偏偏辽东的耿仲明、朝鲜李氏等也不甘寂寞,都在痛打落水狗,趁他病要他命,耿仲明和朝鲜新军此时都无比的勇勐,反正鞑子在关外已经不成气候,哪顶的住如狼似虎的他们,他们说是为大明征讨鞑子,其实就是在关外到处抢劫屠杀。
  这种便宜他们可不会放过,就算皇帝说关外放缓点,别急,慢慢来。
  但耿仲明和朝鲜人表面答应的好好的,实际上却反而越发是倾城而出。
  这导致鞑子是处处着火,顾此失彼。
  土国宝这直隶总督兵围保定,然后御营还在海上袭扰天津和山海关,济尔哈朗忙着把把清廷从北京迁往关外承德。
  这一迁都,带来一个极大的坏处,便是鞑子的士气彻底崩了,尤其是直隶、山西的降将们,这鞑子都迁都了,这还玩个屁。
  人人自危,都在寻找出路,都在想办法将功赎罪。
  要说土国宝和马国柱这两家伙也确实是比较有本事的,在鞑子那边就是总督巡抚,也都是悍将。如今更是风声水起,把虚张声势、招降策反这些招术用的炉火纯青。
  土国宝虚张声势十万大军围攻保定,结果那边马国柱却带着他麾下的人马悄悄的进了山西。
  因为张集、边大绶和石廷柱这些汉奸,也早没安好心,暗里一直跟这边做走私贸易,为了避免被来山西的济尔哈朗两年轻儿子发现走私之事,他们还直接把娘子关和故关都给让给明军了。
  本来约定这两关让给明军,只为方便走私买卖,但马国柱这个曾经的鞑子宣大山西总督可不是那么守信用的。
  土国宝在保定虚张声势围城,御营水师在羊攻天津和山海关。
  马国柱偷偷的带兵过了娘子关,然后一路突袭到了太原城下,等太原这边发现时,已经被包围了。
  此时太原城中并没多少兵,因为先前土国宝大张旗鼓的进攻保定,那边明军又羊攻天津,搞的保定的三位鞑子总督着急忙慌四处求援。
  但此时北京没兵,安亲王岳乐却要守京津,总督马光辉和河道总督杨方兴、漕运总督王文奎以及巡抚郎廷左几个一番商议,保定不能弃,京津又不能来援,只能从宣大山西求援。
  山西巡抚石廷柱反对出兵救援保定,但济尔哈朗的儿子济度和勒度执掌山西军政大权,山西总督祖大寿一直在京,此时也跟着迁往承德,这两年轻的亲王坚持要出兵救援,石廷柱也没办法。
  最后干脆任这两少年亲王把山西八旗精锐带走了。
  他们从太原北上,经平型关进入灵丘,翻越太行过紫荆关,进入保定府的易州,正好到保定的后方。
  石廷柱等本来想着,反正也拦不住他们,干脆让他们去,这样还方便他们做走私买卖。
  谁料到马国柱会突然就兵出井陉杀到太原城下呢。
  马国柱围了太原,却也不急着攻城,兵马休整了两天,然后一面开始劝降,一面派兵扫荡太原外围。
  马国柱还对石廷柱用上了套路。
  他每天晚上把一部份兵马悄悄的从城下撤离,然后白天再大张旗鼓的到来,于是每过一天,城下的营帐又多了一批,各路兵马旗帜云集。
  他又让人故意散布各种消息。
  一会是辽东明军已经攻破沉阳,一会是河北明军破了保定,一会是水师破了天津。
  等明天又是皇帝在南阳斩了尼堪,后天是吴三桂在关中反正杀了鳌拜李国翰,再又是孟乔芳投降。
  总之各种消息满天飞。
  太原城里一日数惊,人心惶惶。
  马国柱派人射箭书入城招安劝降,那边山西布政使张集本就是个贪官儿,看着明军云集城下,连营十里,早吓的脸色发白。
  一番思忖,便悄悄派人出城去见马国柱。
  对张集这个老朋友,马国柱也不陌生,双方你来我往的密信往来,很快太原城里的底细就被马国柱知晓的一清二楚了。
  张集也得了马国柱的保证,说只要他反正,太原光复后必不追究他罪责,还要为他请功。
  张集对当不当官已经不感兴趣,他现在在意的是能保住性命,和他这两年在山西攒下的这大笔财产。
  得了承诺,张集也是四下活动,太原知府边大绶是曾经挖了李自成祖坟的人,也早就跟张集一起暗里搞走私的,两人很快就达成一致。
  几天时间,张边二人的投降派就拉拢了一大批太原的官吏将校和士绅大贾,他们还数次去劝说石廷柱。
  连石廷柱身边的人都被他们买通了。
  石廷柱也不是傻子,太原城的形势哪看不懂,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让张集替他出面跟马国柱谈判,争取一些反正好的待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