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40章

海上升明帝-第440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去南阳。”
  尼堪很绝望,现在去南阳又有何用?没了吴三桂兵团,加上关中反叛,此时整个湖北和南阳都已经被切断包围了。
  之前还能通过关中与山西相连。
  现在被彻底切割包围起来了。
  去南阳,也只是被包饺子,去襄阳,包的更紧。
  绝望。
  吴三桂的背叛,让尼堪彻底绝望了。
  本来是九死一生的计划,现在彻底绝望。
  “去找吴三桂谈,他想要什么,都给他。”
  孟乔芳提醒尼堪,“没有的,吴三桂此人,既然反了,肯定是已经算计清楚了。”
  沉默,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尼堪叹气一声,打开地图,看了许久。
  朱以海亲提御营到了洛阳,陕州也有御营,这几乎堵死了湖广一带清军自陕州撤离的可能,陕州背扼黄河,朱以海还有许多铳炮,想过河难如登天。
  该死的吴三桂又据关中而叛,他们现在彻底没有出路。
  “我们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还占据武关。武关西面地势平坦,出关东行沿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现在北面陕、洛有朱以海亲自拦截封锁,东面开封汝宁又皆其精锐御营,我们只能往关中打,才有一线生机。”
  尼堪咬牙,“赶紧给南阳郧襄荆州武昌诸地传令,让他们赶紧北上来汇合,一起往关中去,一定要快,迟了就来不及了。”
  “湖广呢?南阳呢,都不要了吗?”
  尼堪也是久经战阵的鞑子宗室大将名王,跟着打蒙古征朝鲜攻大明,吴三桂不反,依托关中还有一战可能,吴三桂一反,这已经是死棋了,只能趁早突围,能逃出多少是多少,起码还能保存几分元气。
  “朱以海主力都到了中原,我们何不南下,在武昌一带汇合,然后看情况,若情况不可为,到时再顺江而下?避实就虚,流动起来?”孟乔芳认为吴三桂的五万人马,不好打。现在他肯放他们离开,已是难得。
  若回身去战,到时不免腹背受敌。
  可尼堪却认为南下更是死路一条,他们八旗缺船少炮,到时沿江行动,更不是明军对手。
  “吴三桂既然现在愿意让路,那我们到时就杀回关中向他借路回山西,若是不让他,就杀一条血路突围,吴三桂这贼不想折了兵马损了实力,那到时他未必会真跟我们硬拼!”
  尼堪一拳砸塌桌子,“赶紧去传令,快,一定要在朱以海的大部队围住南阳前,都撤到武关来,来晚了,老子可不等人!”


第698章 驱虎吞狼
  洛阳。
  朱以海在接到吴三桂的降表之后,便迅速做了调整。
  他亲自领一镇坐镇洛阳,派金攻玉领一镇驻陕州,张全一镇驻汝州。拿下颍州的三镇人马,朱忠义驻守驻马店,郑遵谦驻信阳,刘穆驻许州。
  皇帝在豫西、南的部署,是设了两道防线,前一道以伏牛山、大别山为依托,后一道则是以陕洛黄河为界。
  两道防线目的明确,就是把荆襄南阳的东面、北面都给彻底堵上,逼迫他们只能往关中去。
  “吴三桂想的倒是美,想要坐拥关中,坐山观虎斗,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朱以海一眼就看透了吴三桂的心思。
  仍是想着拥兵自重,既不想再跟着鞑子,却又不愿出力,甚至还想割据。仗着手里现在还有五万人马,这想法倒是真好。
  “吴三桂并无诚心,连个儿子都不送来,何显诚意?”
  吴三桂只派了个游击过来送降表,然后送了四满妇来。
  这四满妇是当初他降清后,多尔衮赏赐给他的四个满人贵族女子,不管他镇守辽东还是行军在外,都是寸步不离的跟在身边的。
  说是赏赐的妾室,但更像是清廷安排在他身边的几个耳目。吴三桂自然也是清楚,如今一股脑的全送朱以海这里来了。
  也算表了点诚意,可这在朱以海看来还远远不够。
  想坐山观虎斗,甚至还想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哪里可能。
  朱以海调整部署,主动把南阳外的围兵撤回来,布下两道防线后,却反而收回拳头,不急着打了。
  不过朱以海并不是不打,只是北线不打。
  “传旨给汉中的陕甘总督虞大复,让他们解开褒城镇李国翰的包围,同时把鳌拜的围也解了。”
  朱以海看着地图。
  李国翰被围的山穷水尽,已经眼看着要围死了,满州第一勇士鳌拜却被隔离在秦岭山中,也是朝不保夕。
  现在朱以海让解开一面围困,放他们由褒斜道返回关中。
  “陛下是欲驱虎吞狼?”黄淮总督陈潜夫问。
  “吴三桂既然说痛改前非,反正归明,那总得拿出些表现来。四个满女,朕稀罕吗?”
  “就是,他吴三桂真要想表诚意,那把长子吴应熊送来,就算送妾,那也当送陈圆圆吧?”江北巡抚钱肃乐笑言。
  朱以海摆摆手,“朕岂是那种夺人妻妾之人,当年吴三桂自己卖国降虏,却非要以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做借口,说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可笑。”
  钱肃乐也收起玩笑,“陛下,李国翰在褒城镇已经快被围死,现在放了,是否放虎归山?”
  “还有那鳌拜,号称两黄旗第一勇士。”
  “汉中那边,李国翰虽被困许久,但也还有一战之力,继续围也是耗费不小,强攻的话更添伤亡,倒不如放他们去关中。”李国翰和鳌拜都是满清死忠走狗,解围后,他们肯定会急着离开,到时要经过吴三桂地盘。
  吴三桂也未必让他们轻易离开。
  换言之,就算吴三桂放他们离开,他们也愿意直接离开,也不全是坏事。
  李国翰等经关中撤离,吴三桂能有几分信任?两边互相猜忌,很容易擦枪走火的,何况现在尼堪已经要打回关中,李国翰等人极有可能也会跟着一起讨伐吴三桂。
  哪怕吴三桂真有本事把这些人安抚好,给他们借路离开,对朱以海来说也不是坏事。
  “一步步来,贪多嚼不烂。”
  秦良玉的突然去世,也是朝廷的巨大损失,尤其是在川陕一带。
  如今前次辅祁彪佳为四川总督,虞大复为陕甘总督,朱以海需要好好的整顿川陕。
  汉中和兴安仍归陕西,阶州归甘肃。
  郧、襄仍归湖北。
  放走李国翰、鳌拜回关中,让吴三桂头痛去,明军可以以少量兵马屯守秦岭诸关,可以腾出手来继续整编陕甘云贵川兵马,整顿地方吏治等。
  “朱大鹏、朱定国几镇人马顺汉江而下,汇合高必正、贺珍等人马,进攻郧阳,威慑下游的襄阳。”
  “张世鹏、马万年、秦翼明等撤回四川,抽调一批兵马沿长江而下,汇合夷陵李赤心,以及袁宗第等围荆州,威慑武昌。”
  “告诉他们,别着急,各镇集结精锐,多张旗号,声势搞大点,但行军不用太快,尽量要驱赶,而不要包围,更尽量不要攻坚。”
  下游的江西江东,也各出一些兵沿江而上,要封锁长江,防止湖广鞑子狗急跳墙顺江而下。”
  皇帝在地图上圈划。
  战略意图非常明显,是要把湖广南阳等地被包围起来的这支清军赶走。
  好不容易包围起来了,为何却要放走。
  关中!
  吴三桂的归附,还有他归附后的表现,让朱以海对吴三桂非常不信任,所以这次主要用兵对象不是尼堪,而是针对吴三桂。
  能够驱虎吞狼,让吴三桂跟尼堪打起来最好,打不起来,也要把湖广清军赶进关中,让他们乱起来。
  如果吴三桂敢给清军借路,朱以海正好以追击清军之名进入关中。
  吴三桂若是敢闭关不纳,那朱以海就可以挟新收复湖广之威,把调集起来的各镇精锐,一举杀入关中,直接把吴三桂彻底干翻。
  对于尼堪等湖广陕西的那点残困之兵,朱以海并不放在眼里,只要他们肯老实的离开,朱以海不战而下湖广南阳诸地,还是很划算的。
  否则他在这边跟鞑子打仗,要把围住的这些清军彻底歼灭,到时也得伤亡不小,甚至消耗大量钱粮物资等,打完这仗,一时半会也没余力再进关中,还有可能被吴三桂这狗崽子背后偷袭的可能。
  这种人,什么事都是做的出来的。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尼堪等放弃湖广南阳等地,杀奔关中,然后跟吴三桂咬起来,打个两败俱伤,朱以海再趁机而入,到时把尼堪等灭了,再敲打敲打吴三桂,把他的兵马整编了,把他召入朝中先供起来。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
  朱以海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臣倒有个建议。”陈潜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后,提了个蔫坏的主意。“不如挑几支骑兵,换上吴三桂部的装束,打起他的旗号,然后袭击鞑子兵,”
  “吴三桂明摆着不想跟鞑子们打,那咱们就想办法让他们打起来!”
  朱以海知道陈潜夫虽也是个读书人出身,但不是普通读书人,有胆有识,他曾为他负责情报数年,鬼点子多。
  “这个主意不错,具体的陈卿拟个详细计划来。”
  钱肃乐也提议,可以大肆宣扬一下吴三桂已经归附朝廷一事,他把四个满妇送给皇帝,也要好好宣扬一下,甚至可以对外宣称他把儿子也送到御前为侍卫了。
  “兴安府郧阳府的高必正刘体纯他们也可以派兵假装是吴三桂从商洛出来的兵马,去袭击郧阳的王光恩,我们在陕州的兵马,可以冒充吴三桂潼关的兵马去袭击南阳或过黄河袭击山西的清军,还可以直接在南阳、襄阳一带袭扰,尽量把水搅浑便是。”
  “虚虚实实,到时这些鞑子又哪里搞的清楚,吴三桂就算有一百张嘴,只怕也说不清的。”
  朱以海又召见了随驾的总理大臣、内阁大学士们,开始商议湖广收复后,如何能尽快的派遣官吏,驻军、赈济等情况。
  文安之建议,是吏部现在就开始铨选湖广包括南阳地区所需要的全部官吏,铨选好后,先把他们派到湖广周边的府县协助此次战争后勤,等湖广一收复,就能最快到任。
  湖北省将划设十个府,武昌、汉阳、黄州、荆州、德安、安陆、襄阳、宜昌、施州、郧阳,分为三个道,江汉道、襄阳道、荆南道。
  相比起军事上,朱以海此时倒更是操心湖北收复后的问题。
  这里打了几年仗了,被鞑子彻底的吸干了血,无数百姓破产,人口大量流失。
  许多田地荒芜。
  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收复后得大量输血才行。
  好在湖北的上下游如今都是明军控制,尤其是下游的两江地区现在是稳定的粮仓,还有长江黄金水道。
  这几年朝廷统购粮食,各地建立粮站粮仓,在交通枢纽上还设立大型转运仓,手里粮食不少,这算是朝廷的一点底气了。
  “文先生说的对,治理地方先要选好官吏,提前派到周边府县先适应一下,既协助地方官吏做好战争后勤,也可以等收复后第一时间就能到任。朕还有个建议,可以让湖北周边的府县,跟湖北先结个姐妹,到时对口支援,争取最快的稳定湖北。”
  “官吏先选好,派到旁边府县随时待命就位。”
  “然后就是物资,粮食、盐、布匹,这些都要调动起来。”
  绍天朝的官员们对这些倒也算是很有经验了,一切都有经验,有详细的方桉。
  湖广在明末的时候,早成了天下粮仓。
  曾经的太湖粮仓,早因为发展工商而得依靠外面的粮食输入,湖广的粮就成了运输方便成本低的商品粮。
  这些年湖广被李自成张献忠鞑子等轮番蹂躏,基本废了,一切都要重新恢复发展。
  “大家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相关经验,朕唯一的要求,就是这次要速度快,官、吏、钱、粮、盐,以及军队、耕牛、种子等等,要提前准备好,收复一地,就要立马恢复一地。
  恢复安定是第一,放粮赈济救民活命后,便是要招安饥民流寇,接着要清理田地,恢复工商市易等等,要快,不能等赶跑了鞑子,善后安民去跟不上。
  现在虽还是夏天,可冬天很快就会到来。”
  湖北收复后,那么整个南方都可以安心发展,成为了大后方。尤其是云贵川湘楚赣淮诸省,能够放开手脚,深入改革,整编兵马,整顿吏治,再无后顾之忧。


第699章 悔不当初
  武关。
  关下,清晨的白雾中,钻出一骑。
  守关的八旗立即查看,却是一名疲惫的女真老妇人,她见到八旗,拿出一封信来。
  尼堪赶到时,那老妇人却自尽了。
  她一家人都在颍州被杀,就剩下她一人,这次被带来送信,信到,她也不想再活了。
  从关外到关内,从北京到颍州,这一路来,曾经有过兴奋欣喜,也经历了煎熬绝望,如今终于解脱了。
  生命消逝的最后一刻,她眼角流下泪水,如果能够选择,死也不会让家人入关的。
  “将她安葬吧。”
  尼堪接过信,仔细的看过,是大明天子给他的信。
  天子重提之前女真人请降求和一事,还说女真人不守信用,说好的岁币也没给,撤兵也没撤。
  但大明天子仁厚,愿意再给女真人一个机会,现在放开南阳武关通道,让他们撤离。但限期一个月撤离,且禁止掳掠汉人百姓撤离,也不许掳掠牲畜牛羊,抢掠百姓粮草钱财等,否则这条撤离通道将会被立即封锁。
  一个月后还留在武关外的清军,将都会被攻击和歼灭。
  看完,尼堪沉默了。
  “朱以海这是何意?”
  尼堪捋捋鼠须,似有所明白。
  “估计朱以海也信不过吴三桂,所以想来个祸水东引,让我们跟吴三桂打起来,然后他好坐收渔人之利。”
  这是阳谋,尼堪明知,却也无力。甚至心里还得感谢朱以海的网开一面,此时明军各路精锐围逼过来,他们要是再不撤,就彻底的要葬送在这。
  此时就算知道被赶去关中,是要借刀杀人,却也顾不得这些。
  “赶紧派人给荆襄各处传令,赶紧撤来武关,不要掳掠人口、牲畜,带上金银、粮食就行了,要快。”
  ……
  “报,大王,白河城失守!”
  郧阳城中,一名家丁飞奔进来禀报,白河县城失守了。
  “他们来的好快!”
  郧阳王王光恩焦躁不安起身踱步。
  “大王,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数名部将一起劝说。
  可王光恩却犹豫不决,他本是关中饥民,为了求活而造反,后来见官军十面围剿,便转接受招安,为大明坚守郧阳数年,绍天称帝,他也得了嘉奖封赏,封侯爵拜提督,镇守郧襄一带,可以说极大的满足了他。
  只是后来朝廷的整编裁军引发他极度不满,最终在鞑子的封王诱惑下他改投清廷,得封郧阳王,仍领郧阳提督等。
  他守住了自己的地盘。
  乱世之时,他一直紧守一个理念,那就是必须得有兵有地盘,其它都是虚的。谁要动他的兵和地盘,那谁就是要他的命。
  他就可以翻脸。
  只是谁又能想到,这几年间,局势已经到这地步了。
  “尼堪和巴思哈他们怎么能跑,他们现在一撤,这山南岂再属大清?”
  王光恩不想撤,多年乱战,好不容易有了这块地盘,他早视为禁脔私土,现在撤了,哪还有他立足之处?
  “大王,吴三桂反正归明了,要不,咱们也再反正?”房县协镇参将高士清提议。
  厅中沉默。
  诸将都没反对,这些将领有部份是随王光恩在郧阳战斗多年的,也有些是降清后派来的,平时也是勾心斗角,但此时却面临着共同的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