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如今也已经有指挥官的格局了。
“郑遵谦和刘穆、刘光世三位都是统领一镇御营的提督,个个战功赫赫,这些他们肯定比我们清楚的,肯定是会围三阙一,甚至提前放些风声,故意透漏尼堪、吴三桂过来的消息的,很大概率勒克德浑他们,城一破,还是会丢下老弱突围的,所以这场仗不仅是攻城战,也肯定会有巷战,但也还是攻心战和追击战。不管怎么说,都得赶在吴三桂他们出关前,拿下颍州,不能节外生枝。”
“拿下颍州,咱们还得顺势进军南阳,鞑子想拼,那咱们就用实力彻底粉碎他们的幻想。”朱忠义如今手里是一万五千人马的河南行营,步骑炮工兵齐全,尤其是那一个重炮营两个野炮营,让他是自信十足,有股子神挡杀神佛挡灭佛的霸气。
颍州的鞑子,现在都不放在他眼里了。他现在就打算早点收拾掉颍州这群困饿残兵,然后好几镇御营一起杀到南阳,来个南阳大会战,到时一举歼灭吴三桂、尼堪、巴思哈、王光恩、尚善这些汉奸、鞑虏,再顺势平推收复南阳、荆襄、郧阳武昌等,这可是个天大的功劳。
“岳阳的朱二哥也要来,还有李赤心高一功袁宗第他们也估计动身了,这次可是大会战,咱们河南新营虽是新成立,但论装备、兵员,可是还在他们之上。”
“走吧,郑提督他们特意给咱们留位置,咱们可不能摆架子。”
第684章 瓜熟
六月,皇帝出奉天,移驾济南。
大张旗鼓,毫不掩饰,一路公开喊出进军北京的口号。御卫第一镇驻济南,第二镇驻德州,第三镇驻徐州,第四镇驻大名,第五镇驻开封,第六镇驻洛阳。
六支整编的新镇御营,由东向西推进。郑遵谦、刘光世、刘穆、刘世勋四镇则在江北整编为第七、第八镇,围颍州。
新编第十八镇的河南行营,则也从归德汝宁一带南下至颍水、汝水一线。
而整编为省营第一镇的土国宝直隶镇,省营第二镇的马国柱山西第二镇,省营第三镇山东李化鲸镇,省营第四镇河南许定国镇,加上团练第一镇梁敏镇,第二镇丁启光镇,第三镇丁维岳镇,第四镇郑隆芳镇第五镇李际遇等,皆兵马齐渡黄河,聚集到真定府一带。
马国柱还出兵连取井陉的固关、娘子关,兵进山西,被皇帝特旨加封为山西总督。
太行一带于是省营、团练号称九镇齐聚,十万人马。兵慑太原,威胁北京。
……黄淮总督兼河南巡抚陈潜夫赶到颍州城外,立起总督旗号,前来督战。
江北巡抚钱肃乐也是早早赶来。此时颍州已新从江北划入河南,交换一个光州府,可此战重要,皇帝特组建了中原行营,河南江北甚至湖北三省都划入其中,抽调了御营第七第八和第十八镇主攻,地方团练等全力配合。
颍州之战的总指挥权,皇帝交给了第七镇的提督郑遵谦,对这位义兴郡公信赖有加,授行营都督,第八镇提督刘穆和第十八镇提督朱忠义,各加行营副都督衔。
黄淮总督陈潜夫,江北巡抚钱肃乐协助作战,兼理粮饷。没有让陈潜夫做为战区主帅,也是皇帝打破明代旧传统,不再用文臣统兵,陈潜夫主要负责统筹粮饷,顶多再监督军事,却没有战役指挥权。
此战也没有太监来监军。颍州城外,围困近两年,壕沟重重。行辕门外,如枪如林,官兵无数。
两杆大旗在辕门立着,一面绣着中原行营,一面绣着三镇都督。几声炮响,辕门大开。
文官武将陆续进入,分文武两面排坐。郑遵谦与陈潜夫等互相见礼,然后各自落座。
陈潜夫虽为两省总督,但在军营中,郑遵谦却是主帅,所以他落座主位,陈潜夫则坐到了文官上首。
刘穆朱忠义刘世光刘世郧几员大将也领着一群武将坐在对面。郑遵谦的身后还立着一排人,一名中军游击捧着把尚方宝剑,另一名中军捧着他的都督帅印,还有一名军官捧着征虏左将军印。
三位捧剑印的中军游击后面,是八名旗牌官,各捧一副王命旗牌。明末时,王命旗牌泛滥,从经略督师,到总督巡抚,甚至兵备道分守都有旗牌,总兵参将,直到济南守备也有。
到如今,皇帝也是对旗牌制订予以整顿,王命旗牌最高为八副,文官里只有总督、巡抚、巡按、分巡、监军御史可有,武将里则是都督、提督、总兵方得授。
总督、都督都是八副,巡抚、提督是六副,巡按四副,分巡、总兵两副,监军御史一副。
王命旗牌其实就是军事权,以前督抚是要加兵部尚书或侍郎衔的,才有节制军事的权力,不过如今朱以海直接给督抚分巡甚至巡按的职责里,明确了有监军,甚至紧急时候调动省营的军事权,所以统一不再加兼衔。
不兼兵部衔,但军事职权还在,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这王命旗牌。旗牌请用时,叫恭请王命,故称王命旗牌,每副旗牌都有不同的编号,甚至盖有印章的。
这种旗牌,本身就是以前虎符的演变转化。旗牌的最大作用,就是提督军务,军前得便宜斩杀。
临阵督军,必赖旗牌。尤其是文官,不论是总督陈潜夫还是巡抚钱肃乐,又或战区的各分巡,甚至两省的巡按们,没有旗牌,在军中就没有半点军权。
郑遵谦一上来,三位中军捧着尚方剑、都督印、征虏左将军印,这就是他行营统帅的权威所在。
而再来八副旗牌,更是提醒所有人,他这都督不光有剑印,也还有旗牌,凭这八面旗牌,军中没有旗牌的,他都可以先斩后奏。
“诸位,坐!”郑遵谦往那一座,身后剑印旗牌环练,威严自生。他人高马大,虽然也不过三十来岁,可打小任侠豪气,自以义社起兵立义兴军以来,也是军功赫赫。
一身铁甲,外面斜披一件飞鱼袍,红脸长髯卧蚕眉,倒好似关羽复生,岳飞再现。
郑遵谦没急着开口,而是坐了好一会,才又起身,带大家向济南方向行礼,然后才拿出一份皇帝诏令,向大家宣读。
宣读完。
“本都督受圣人赏识信任,委以重任,统领中原行营,势必破城灭贼,不敢辜负君恩。诸公或世受国恩,或为今上所识拔于草莽,均应同心戮力,以报陛下。”
“本都督统兵,最重军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陛下厚饷供军,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颍州围了快两年了,陛下爱惜将士们的性命,不愿意拿人命去填壕,宁愿多花时间和钱粮,但咱们是军人,该拼命的时候便不能怕死,否则对不起这粮饷,更对不起圣皇。”
“围两年了,城里的勒克德浑虽然顽强,但早有线报,鞑子也早断粮了,他们被我们围的水泄不通,早就没了援助。粮没了,吃马,马没了吃老鼠鸟雀,最后草根村皮都吃光了,他们吃人。可他们就是不降,如今颍州犹如一座鬼城,听不到半点声音,那是因为他们把除了满城里的鞑子外,其余人都几乎吃光了。”郑遵谦的训话也很简单直接。
“鞑子派了辅政王尼堪南下关中,去请吴三桂孟桥芳等,准备再拼一次,集结陕西湖北的兵先救南阳,再来颍州,我们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吗?”
“三天,我只给大家三天时间,如今诸军齐聚,是时候拿下颍州了。”
“御营的还有几镇人马正往这边来,赶往徐州、开封、洛阳,总不能他们从山东远道而来,咱们连个颍州两年都还拿不下吧?还得等他们来帮忙,甚至是让吴三桂他们来颍州?那咱们的脸面呢?”
“战斗的任务部署,已经定下了,各镇各协标,都接到任务,按任务完成就是,谁要是玩忽军令,作战不力,本都督有剑印旗牌在,所有总兵以下,皆可先斩后奏,总兵以上也要严劾治罪,绝不宽贷。”
“打仗是我们武人的职责,但粮饷后勤这块,军中虽有专人负责,但也需要地方上的协助配合,还请陈总督和钱巡抚等全力协助支持!”陈潜夫站起身来,也拱手回了一礼。
“这个请郑都督放心,颍州围了两年,我与钱公虽刚上任,但先前的巡抚等也做的很好,这颍州城外就有城堡军仓,我也刚巡察过,粮草充足,军械也完备,至于饷银、赏钱这些,郑都督也不用担心。”陈潜夫对于行营大权在郑遵谦手里,并没什么不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行营本就不在督抚的管辖内,而江北河南的省营现在要么被整编进新编御营,要么就和团练跑到河北去了。
他们麾下并没有能直接统领的军队,只有些二线的团练民勇。颍州其实已经是熟透的瓜,现在就是来摘瓜的,郑遵谦特意等大家都到齐才一起动手,也是有意分功大家,他白捡个功劳,当然也还得念陈潜夫的人情。
会议结束,各自回营。郑遵谦特留了刘穆和朱忠义,又对作战计划聊了会,做为主力的三镇人马,都是已经完成整编的新编御营,一镇一万五千人马,各有一个炮标,营属火炮也得到增强,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就算是新合并整编的,真正满编战斗力还得些时间磨合等,但此时三镇已经是原先六镇的战斗力都不止。
“这仗可是无比富裕,四万五千御营精锐,光重炮营就三个,十二磅炮就有八十一门,加上此前陛下直接在这里设了一个铸炮厂,还调来了炮兵学院的兵,在这里直接铸二十四磅攻城炮,这仗那就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的事,咱别说三天拿下,就是打的稍有不好看,伤亡稍多些,都是严重的失职。”郑遵谦的新编第七镇,负责南面主攻,刘穆的第八镇负责东、北两面合围佯攻,支援策应。
朱忠义的新编第十八镇,则负责在西郊伏击拦截。围三阙一。重炮集中到南面。
郑遵谦他们早就在南城这边挖好了地道,甚至壕沟挖到南城前,还建起了不少炮台,架上了许多攻城炮,只要总攻令一下,就可以地道爆破加上炮台猛轰,把南城轰开。
所以这边是主攻。另两个方向也挖了下地下坑道,但不多,那边主要打掩护牵制。
郑遵谦还是比较希望留下西面缺口,到时勒克德浑能够弃城出逃,那样就避免在城里打巷战,那种巷战会增加许多伤亡,可如果出城,一支溃逃之兵,沿途伏击就好打的多,也伤亡小的多。
“请都督放心,我们第十八镇虽是团练整编而来,但我们保证完成拦截伏击任务,绝不让一个出城的鞑子能够逃走!”朱忠义向郑遵谦拍着胸脯表示。
“这个我绝对相信,陛下五大义子,那可都是虎贲之将。你们第十八镇的重炮营给我打城,其余炮留着。放心,我不白用你的炮,我和刘提督两镇的那两个骑标,一共六个骑营都借给你拦截伏击。”一个重炮营,换六个骑兵营,这买卖当然划算,朱忠义痛快的应下了。
第685章 封禅
朱以海移驾济南,宣称要御驾亲征,直攻北京。
不过他到达济南后,却是没再往北去,而是往西南行,皇帝经泰山过泰安府,然后前往老家兖州。
济南…泰安…兖州是山东的一条要道,沟通两地的便捷近道,虽要穿越泰山河谷孔道,却是齐鲁要交通要道,兖州做为上古九州之一,也向来是齐鲁咽喉。
明代山东驿道主要有三条,德州到徐州,全是平原。其二是德州经济南、长清到兖州,其三是济南青州登州的驿站。
济南到泰安虽是要道,却并没有驿站。在古代,驿站路线,其实就相当于高速线或国道线了,对于交通和信息传递、货物运输等都非常重用。
朱以海去年开始重建驿路,驿馆、递铺分开,从奉天东京开始重建,第一条驿路就是登州到莱州然后青岛、海州、淮安、扬州、南京。
第二条是从莱州到青州、济南然后经泰安到兖州、徐州、归德、开封、洛阳、陕州。
过泰山的时候,朱以海还特别登上泰山祭祀社稷。历代帝王有大功德者,封禅泰山。
但自从宋真宗也腆着脸皮去封禅泰山后,后代就算有作为的君王,也不愿意再去封了。
以前封泰山者,秦皇汉武,那是何等人物,就算后来的唐高宗、唐玄宗,也代表着大唐最辉煌盛大之时。
泰山封禅那是沟通天地,向天报告功劳。甚至在秦始皇之前就有这种仪式了。
刘桓公称霸后,便打算封禅,管仲就告诉他,说以前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封禅也有十二。
其中诸如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
其它颛顼、帝喾、尧、舜、禹、周成王等,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所以秦皇汉武之前,三皇五帝就封禅过,齐桓公称霸后,也想封禅可管仲几次劝阻了,唐太宗李世民也很想封禅,也被魏征等数次劝止。
人家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北逐匈奴,全是响当当的人物,没点功绩,你好意思打扰上天?
你给人家报什么功?宋真宗和辽人缔结澶渊之盟,给人家纳贡,却还有脸跑泰山封禅,他这一封,别的皇帝再也耻于封禅了。
朱以海路过泰山,钱谦益居然提议皇帝封禅泰山。对着朱以海拍了一通彩虹票。
朱以海对这个家伙的无耻也是增加了几分见识,断然拒绝了。若是将来天下恢复一统,甚至能够开拓海外,把沙俄赶出西伯利亚,把蒙古降臣,甚至重新让南洋诸地称臣进贡等等,朱以海还有可能说到泰山封禅,向天报功。
现在报什么功?路过祭祀一下便算了。在中国来说,封禅类似于朝圣,还是最高规格等级的,一般人还没这资格。
大明从洪武朝开始,到万历朝止,在泰山举行过二十八次祭祀活动,不包括地方官员举行的祭祀。
明代祭祀泰山,帝王不亲临,只派大臣前往,祭祀次数增多,很频繁,反倒使的祭祀的规格和影响力下降。
朱以海倒没搞什么隆重仪式,亲自登山,还背了一包土到泰山顶,聚土筑圆台,增泰山之高,还写了一篇祭文,告诉上天如今天下动荡,而他立场恢复天下安定,复兴华夏文明,使百姓乐业安居等等。
下山后,又在泰山脚下的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虽然皇帝没搞什么隆重仪式,但泰安府济南府的许多百姓都闻讯而来,这天,居然聚集了有十几万的百姓在泰山脚下。
他们朝拜皇帝,也跟着向泰山祭祀祈福,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甚至还有来求子的。
这祭祀活动倒是搞的非常接地气,本来只是路过的朱以海,见百姓这么热情,也不得不暂停。
接见了地方四民各业的代表,接见了一些官吏,和学校的生员,甚至是一些商贾代表等,还特地见了一些老人,一些泰安府籍的御营烈士家人等。
百姓热情万分,就算没资格见皇帝,也想远远一瞻天颜。在这热闹中,居然还有人来告御状打官司的,让随驾和地方官员都有些措手不及,有人还想隐瞒甚至把人抓走,朱以海却是不以为奇。
历朝历代,甚至就算到后世,这种事情都不会根绝。出事不可怕,怕的就是这种以大化小以小化了,隐瞒。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甚至根据出现的问题,再好好调查,总结教训经验,杜微防渐。
可有些官员却想的是如何隐瞒,甚至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绍天朝的吏治,风气整体是越来越好,但仍架不住还是有很大一部份官吏,仍然还是旧思维。
朱以海特地让随驾的都察院、谏院还有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