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29章

海上升明帝-第429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累焉了。
  当天朱以海便没让她们回宫,而是直接就安置到行宫,还叫来了王桑榆,又把曾英的羌族妻子董琼英也叫了来,董琼英那也是有名的土司女,勇猛能战,带过女营,救过曾英,后来结为夫妻,仍领一个蛮族女营,协助曾英打张献忠,如今也随曾英在京。
  朱以海早前也有过计划,练一些女兵,这样取代些太监,太监阉割那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女兵们也可以跟宫女一样,服役几年也能出宫嫁人生子。
  晚上。朱以海特意把阿奴叫到他房间。阿奴有些无精打采,十分疲惫的样子。
  “坐,朕听说当初你父亲车臣汗曾与巴图尔珲台吉指腹为婚,当时两人妻子都有孕在身,后来生下的便是你和僧格?”
  “陛下会说蒙古话?”阿奴有些意外。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朕尚年少为鲁藩镇国将军时,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兵法战策外,也学过蒙古、后金、朝鲜、倭国甚至是西班牙、英国等语言、文字。起源于你们瓦喇的《江格尔》这部英雄史诗,我就很喜欢,这史诗里的部落首领江格尔、红色雄狮洪古尔,智多星阿坦策基这些草原英雄,我非常喜欢。阿奴当然也学过江格尔,这可是起源于卫拉特的英雄史诗,几百年来几乎传遍了整个蒙古。讲述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十二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做为说唱叙事诗在卫拉特蒙古人中流传数百年时间,最后传遍所有蒙古部落,到此时,其内容更是不断增加,已经充盈到将近十万行。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人几十年前远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时,也把这史诗带到了里海北岸,传往欧洲。这部史诗对于蒙古人,尤其是卫拉特蒙古人来说,就好似中原的三国演义或是史记,深受喜欢。阿奴打小就喜欢里面的那些勇士们的故事。朱以海见她好像不信,便用蒙古话跟她聊起了江格尔里的故事,他确实很熟,而且他跟阿奴讲的时候,还用上了点单田芳老师讲隋唐的那种语气节奏,熟悉的故事,不同的讲述方式,阿奴在这异国他乡都听哭了。听着听着,她也忍不住站起来开始吟唱,还开始跳舞。江格尔是草原史诗,传播方式本就是吟唱,没有具体的文字,就是口口相传,甚至据说因为太长,所以很少有人能够演唱完。阿奴的嗓音很好。
  “没有衰败,没有死亡,一切万古长青,那里的人们永远像二十五岁的青年那样健壮。在宝木巴,寒冬像春天一样温暖,炎夏像秋天一样凉爽。孤独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人丁兴旺,贫穷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富庶隆昌。在宝木巴这个地方,人们的财富均衡了,贫富的界线消亡了……”史诗里的宝木巴是个理想国,一个蒙古人心中的乌托邦。
  朱以海也跟着和唱起来。阿奴唱着跳着,最后伸手把朱以海一把拉起,一起跳了起来。
  自来到中原几个月后,虽然这里有堂妹,还有其它卫拉特的族人,甚至有自己部落带来的侍女奴婢,可这里与草原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尤其是被关在那狭小的宫里,更让她憋的难受。
  她每天都思念家乡,怀念草原。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可是今晚,她却头一次觉得那个陌生的皇帝丈夫,原来陌生却又让人熟悉。
  唱着跳着,情到浓时,阿奴主动的抱住朱以海,并吻上了他。……夏日清晨的阳光直接透过窗子照进房间,朱以海醒来,发现阿奴正手支着脑袋在炯炯有神的打量着他。
  “你早就醒了?”
  “嗯,你熟睡的样子像个婴儿一样。”
  “昨晚跟你又唱又跳,最后又折腾许久,确实有些累了。”朱以海佩服阿奴的好体力。
  朱以海要起身,阿奴却一把抱住他,
  “你就是我的江格尔。”
  “朕再不起来,可就要误了早朝了。”朱以海虽然早就把早朝时间,从早上五六点改到了八点,免的朝参大臣们每天得半夜就起床上朝,他自己也不想起那么早。
  可现在看太阳,这要是再耽误,辰正(八点)的早朝都要赶不上了。
  “朕先去早朝,你一会有空可以给你父亲鄂尔齐图车臣汗写封信,告诉他朕之前是答应售给他的鸟铳、火药、火炮,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是需要自提。你问下他,是他到青海旁的西宁来提取,还是我们给他送到甘肃的嘉裕关去?”
  “朕建议是他到西宁来提取,最近叶尔羌汗国不太平,我大明原关西七卫的哈密卫等地一直在打仗,先前就有大明商人出关后在关西被劫,这些火器怕不好通过,还是经青海来西宁提取较好。”朱以海说的叶尔羌汗国,建立者赛义德苏丹是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满速汗的三弟,因其首府在叶尔羌(莎车),故名。
  这是个蒙古人建立的新月教政权,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辖地原是喀什六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苏、乌什,但全盛时也包括吐鲁番、焉耆和纳尔干纳,实力还是挺强的。
  在几十年前,他们还曾击败过准噶尔部,夺回了伊犁河谷和巴尔喀什湖一带,只不过后来又被卫拉特给击败,如今主要就是控制着天山以南地区,还统治着塔什干和费尔干纳。
  他们还吞并了吐鲁番汗国。而在嘉裕关和吐鲁番之间,明初还设立过关西七卫,即哈密卫等七个卫,不过这七卫其实是羁縻卫,都是招抚的蒙古王公,关西七卫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朝廷不派军不派官,不征税,只是名义上隶属大明朝。
  后来随着察合台汗国的复兴,关西七卫更是失控。最终关西七卫先是被吐鲁番汗国侵占,然后吐鲁番汗国又被叶尔羌吞并。
  七卫许多人东迁,到了平凉等一带安家。嘉裕关以西,便不复为明有,沙州敦煌,瓜州,玉门等这些汉唐旧疆,都绿了。
  朱以海此时跟阿奴提叶尔羌,其实并不是随口一提。在漠西卫拉特四部都主动来朝贡的时候,叶尔羌居然不来朝贡,甚至还在关西劫掠明出关商队、货物。
  河西那边的米喇印、丁国栋派人去出使叶尔羌汗国,结果派去的使者居然被杀了!
  河西本就是米喇印、丁国栋等外镇统领,他们是回部土官,曾降过顺又投过清,后来反正归明,跟叶尔羌汗国也是一直有往来的,现在叶尔羌却拦截商路,袭杀商人,甚至斩杀使者,说到底,主要还是因为卫拉特漠西蒙古跟大明往来,展开贸易。
  而叶尔羌立国百余年,跟卫拉特就打了百来年,现在伊犁那边,还又被准噶尔抢了,叶尔羌很不满,尤其听说卫拉特还从明朝这边采购火器后越发不满,于是派兵拦截关西。
  卫拉特和叶尔羌之间的争斗朱以海本来管不着,可他们却连大明都一起搞,那朱以海自然不能忍。
  只是现在他连河西甘肃都还不算正式控制,米喇印等也只是外镇藩镇,所以朱以海打算借刀杀人,利用贸易和军火为饵,让卫拉特的和硕特、准噶尔等部联合起来,再让河西的米喇印等也适当配合,跟叶尔羌干一架。
  打的好的话,到时就可以把关西七卫给收回来,打不好,也没多大损失,挑起卫拉特与叶尔羌之战,两强邻开战,也还可以坐山观虎斗,削弱他们的实力。


第683章 急了
  陈十二回到驻马店,与小别半年的妻子袁氏刚重逢,看着妻子高高隆起即将临盆的肚子,高兴的上前把脑袋贴在肚皮上聆听。
  “哟,这小子踢我,劲这么大,一定是个大胖小子,将来当将军的料。”陈十二哈哈大笑,十分高兴的对妻子说着。
  袁氏看着年轻而又健壮的丈夫,此时哪有半点五品将军的样子,
  “你在京城这么久,没有在那养别宅妇吧?”
  “怎么可能,我们天天在讲武堂里读书上课训练,学院门都没怎么出过。而且你不知道,这东京城里虽热闹,但啥啥都贵的很,这新年前后,京城到处挤满了人。那饭店酒楼茶馆,抢钱似的,结果还坐无虚席。一桌好点的席面,要几块银元呢,我的个天,咱御营一个兵月饷才多少哩,咱哪舍的花那个钱。”
  “你们一群军官在京,就没一起去喝花酒打茶围?我可不信呢。”袁氏的曾祖父那可是睢阳的袁可立,大明兵部尚书,东林大佬。
  她祖父也是名士高官,父亲如今也是一省参政。她虽说是婢女所庶出,打小地位较低,后来又遇战乱,遗留河南,可毕竟名门大户出身,见识还是有的。
  陈十二赶紧牵着妻子的手,讨好笑道,
  “去过两回,一回是咱国姓爷坐东请客,请其它几位国姓爷,咱是中军,能不去吗?不过咱也就是鞍前马后侍候,过去招呼接待,他们喝酒抽烟吃点心闲聊,虽也叫了几个名妓,其实也就是应酬,没喝花酒。”
  “后来我们同学喊着去了回,碍于面子,总不能不去,我很老实的,啥也没干。”
  “那青楼楚馆真去不得,随便逛逛,那都至少得花十块银元了,点个曲儿都得五块起步了。就算那一般的想宿一晚,那也得十块起。年前有位富商赎了位新近扬名的姑娘,据说三千块银元呢。”别看陈十二在永城老家来了个回衣锦还乡,大宴乡亲宾朋,特意弄八大碗宴请乡亲,一顿饭就花了一百多银元,但那可是几十桌,而且难得一回。
  出身贫苦的陈十二平时可是很抠门的,就算如今是五品武职,还是提督中军心腹,一月下来小百块银元收入,但平时也绝舍不得随便乱花一文钱。
  袁氏仔细的打量观察了他一会,发现丈夫还是老样子,倒是松口气。
  “该应酬的时候还是得应酬的,也不能光去蹭吃蹭喝,以后也得礼尚往来回请,这做官不比当兵,得维持好关系,你也别怕花银子。”
  “可不敢乱送礼。”
  “又没让你行贿受贿,但平时正常点的人情往来却是不能少的,这是礼数,礼多不怪,但礼数不周可是不行的,这里面学问深着呢。”夫妻小别重逢,倒是都很高兴。
  “我这回在奉天见到岳丈了,岳丈与叔父还请我吃饭,对了,岳父从广西参政任上,留京挂职,任太仆寺卿。岳父仕途正热前途无量啊,他由南宁知府升广西参政还不到一年,这又留京挂职三品太仆寺卿,估计不出两年,就能升侍郎了。一任侍郎满,到时起码也是外放一省巡抚啊。”去年底,大量京官下放挂职,如有名的四公子,都以三品六科掌印都给事中之要职,下放到台湾去当五品的府司马。
  还有四品官外放做县丞的。袁赋诚三十来岁,也仅是崇祯十七年的拔贡,拔贡本身就是地方大臣推选优秀的廪生入国子监,说白了还是秀才。
  不过袁赋诚做为袁可立的长立,家世好,他父亲袁枢也是任过户部郎中督饷辽东,崇祯十七年任河南参政分巡大梁道。
  所以在崇祯末年,袁赋诚也以贡出授知县。朱以海监国后,在浙东的袁赋诚积极参加抗清,先授御史,再授南宁知府,在那边做了三年知府,虽是特殊时期特殊提拔,但安民征税政绩还不错,所以升参政。
  转眼又上挂太仆寺卿。别人都是要下放去锻炼,袁赋诚也是挂职,却是上挂中央,还是三品,虽说太仆寺卿不是什么要职,可毕竟是中央卿员。
  有这个太仆寺卿过渡,下次不管是升侍郎还是大理寺卿,甚至是下去再做一任布政使之类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袁氏当初嫁给陈十二,也是当时兵荒马乱,与家人分散,流落乡下,能遇到陈十二这个红枪会的军官,也算是不错了。
  要知道多少名门千金大家闺秀在那乱世里,早碾落成泥了,甚至许多沦落青楼的。
  那时的她甚至都不知道父亲还在世呢。等到婚后才知晓原来父亲还在世,还在岭南为官,不过袁氏倒也不后悔,陈十二也给了她踏实的依靠,要不然,她早饿死了。
  “父亲能认可你是好事。”袁氏笑着道。父亲回京为三品官她很高兴,但更高兴的是乱世里选的丈夫如今也步步高升为五品了。
  相聚虽喜,可饭都还没来的及吃。一名士兵就过来。朱忠义听说他回来了,让他立即回营报道。
  “国姓爷正要出兵去打颍州,你这回来的刚好。”
  “去吧。”袁氏倒是比较体贴,
  “出门在外,保护好自己。”说着,她又转身却取来一个香囊,里面放着一枚平安符。
  “我替你求来的,你好好带着,我和孩子等你回来。”陈十二万分不舍,可军令如山,最终也只得跟妻子珍重道别,都来不及吃口饭便赶去军营报道。
  “颍州围了这么久,要发动最后一击了,郑提督、刘提督他们围了那么久城,壕都挖了好几道,还建起了许座大营寨,又立起了几座棱堡炮台,现在壕沟都直接挖到了城墙下,甚至地道都挖通几条。时机已经成熟,徐刘两位提督特意给咱们这新建河南行营留了分功机会,让咱们赶紧过去分杯羹,去晚上颍州可就拿下了。”颍州城下也有他们归德镇的兵,也参与围城和工事。
  “怎么突然这么急了?”
  “据说是上面得了准确情报,鞑子现在急了,正调关中的吴三桂和湖北的巴思哈,勋阳的王光恩,要一起救援南阳,鞑子还派了辅政亲王尼堪亲自赶去关中见吴三桂,所以这次可能吴三桂会率兵出关打南阳,我们必须得提前拿下颍州了,不能再等了。”朱忠义跟他解释道。
  本来颍州要镇,勒克德浑也是宗室名王,城中又有不少八旗精锐,抵抗意志激烈,尤其是城中有满城,有不少驻防八旗的家眷。
  在济南、兖州和德州的八旗满城被屠后,现在鞑子十分顽抗。跑又跑不掉,那就抱定顽抗之心死守。
  皇帝朱以海再三强调,不要强攻硬打,得尽量避免伤亡,哪怕多围些时间都不要紧,先包围封锁,围城打援,围困死守军。
  一边围困,一边挖壕铸炮,甚至还可以一边屯田练兵,总之慢慢来。尤其是山东河南先后收复后,朝廷更加没了后顾之忧,皇帝更不愿意在颍州坚城下凭白伤亡了。
  几镇人马围了一年多时间,各部把颍州当成训练场,练挖壕,练筑堡,甚至屯田、铸炮、扎营,反正就是长期围困封锁,连打边练。
  勒克德浑相反击、想突围都不行,颍州城外一重又一重的壕沟、土墙,营寨、城堡都已经非常坚固,出来也讨不到半分好处,特别是颍州那里都直接建起了好多个兵工厂,铸炮、造炮车,甚至有造火药炮弹等的,时不时的发动一次攻势,步炮协同演练,又是各种攻城武器试验。
  驻武昌的巴思哈、驻南阳的尚善,两位多罗贝勒也曾试图救援,可都半路被袭击,最后只得撤退,要说两人也是宗室子弟,还挺勇武,巴思哈是代善长子的儿子,尚善则是舒尔哈齐之子费扬武之子,他也是济尔哈朗的侄子。
  可连勒克德浑这辅政王都困在颍州,他们两人兵力微薄又有什么用,最后不仅没救出勒克德浑,反而尚善自己的南阳也被围了。
  鞑子现在让尼堪南下督战,要集结陕西、湖北之兵,再拼一次。皇帝下旨让颍州这边提前收网。
  “围了这么久,城中早已困饿,咱们壕沟、地道也挖的差不多了,大炮、火药也到位了,总攻号角一响,攻入城中倒不难,但是这些困兽要在城中打巷战,拼死顽抗,只怕会给我们造成很大麻烦。”陈十二在讲武堂上了三个月课,也不是白上的,如今也已经有指挥官的格局了。
  “郑遵谦和刘穆、刘光世三位都是统领一镇御营的提督,个个战功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