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02章

海上升明帝-第402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新朝新气象下,参与走私的官吏、士兵、胥吏也会少许多,毕竟查的严格。
  在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就会变少。
  正经盐商的成本是税和运输,而走私盐商他们的成本除了运输,还有打通关节,以及违法的成本。
  官盐都是精制盐,还仅卖几文钱一斤了,私盐还怎么卖?
  现在朝廷一边是收盐税,一边也有官营的运输行、盐店铺,还有皇家经营的运盐行、盐仓盐栈盐铺等,这里面也有不少利。
  更别说如今向鞑子占领区贩私盐利润更高。
  盐价降低了许多,盐税却提升了几倍。


第642章 落马
  王夫之昨天还跟来京的堵胤锡见面吃了饭,他说起今年朝廷收入挺高,全国变价卖地卖了上千万块银元,收盐税、卖盐加走私盐也进项千万块银元。
  当时他听到时,可是惊的不敢相信。
  不说卖地卖千万,就说这盐居然能进项千万?
  两宋盐税收入极高,但两宋的盐价多高啊,几百文钱一斤盐啊。
  大明现在才卖几文,十几文,最高都不超过二十文,四川以井盐矿盐为主,也会进些青海盐、淮盐等补充,盐价也就二十来文,贵州也差不多这般,盐价是以前十分之一。
  堵胤锡说他开始也不相信,但这已经是公开的数据了。
  主要还是因为卖的多,如今大明控制着几乎全国各地所有盐场,其盐产量很高,私盐现在很少,所以别看盐价便宜了,但这收税兼卖盐加走私,还是赚了许多。
  堵胤锡还说以后光复全国,可能这收益还会下降,因为朝廷官方走私盐到北地去,占比可不小。
  但以后一年七八百万块银元,甚至达到千万也是极有可能的。
  堵胤锡还说这是皇帝仁慈,体恤百姓,说盐与粮是百姓必需之物,一日不可缺,所以价格不能太高,否则百姓如果连盐都吃不起,朝廷就算征两千万三千万盐税,也失去民心。
  皇帝的态度还是很坚决的,今年其实各地打击私盐的专项行动一直没停过,东厂、锦衣卫,甚至是御营的侦缉所等都是通力合作,对那些走私的可是毫不留情。
  对于走私一石以下私盐的,仅私一罚十,但对于一石以上的,都是直接抄家,十石以上的,就是走私者处死,其家人全都流放台湾。
  还有乱加价的,掺假的,都是处罚极重。
  原先的那些官盐商人,如今全都跌落神坛了,再也不能坐发其财,要想继续干这行,只能跟所有人一起竞争,无法再垄断了。
  有些盐商还试图按老规矩行贿官员,搞不当竞争,结果被揪出来,直接就砍了十几个大盐商,抄了几百家,流放上千家。又顺藤摸瓜抓了一群贪官污吏,罪加一等处置。
  皇帝抄这些盐商、官吏,都抄了上千万两银子。
  台湾新设三府,现在还极缺人去垦荒屯守呢,更别说朝廷养兵打仗,也极需军费,谁这个时候还撞枪口,那还跟他们客气?
  堵胤锡昨天吃饭时还跟他聊起朝廷要给地方增加财政分享,地丁银,地方六朝廷四,其它好几项税收,都是中央四地方六的分成。
  虽然如盐烟茶酒糖参,矿产资源、厘金、关税这几项还都全归中央,可地方上一年能增加起码两千万的税收,这几乎是崇祯年间地方留存的几倍。
  不用附加不用各种加征,不用各种火耗浮收,都比原来想尽办法弄到的钱粮多了。
  唐朝收盐税时,斗盐价十钱,加税百文,十倍税于盐价,而到了两宋,盐价就更不得了,一斤盐都不止百钱了,盐成了两宋国家财收里极大比例。
  有明一代,各种盐法,却始终收不上盐来,百姓都吃私盐,仅肥了一群盐商、贪官。
  而如今从盐丁灶户,到盐商盐贩,朝廷全放开了管教,反而盐政立起来了,收益增起来了。
  
  这不得不让王夫之感叹,同样是日月旗,怎么绍天朝却能做到这些?
  甚至绍天朝的官和崇祯朝的官,其实还是那么一批人,比如阮大铖马士英杨文骢刘孔昭朱大典这些人以前都被称为贪官奸臣,怎么现在却全成了能臣治吏?
  但王夫之从湖广经江西、安徽到江苏、山东,一路走来,那是确确实实的感受着这世道不一样了,东京朝廷的气氛也完全不同了。
  连钱谦益、刘宗周、黄道宗、祁彪佳这些过去的东林党人,如今似乎也没什么心思去斗争铲除奸臣们。
  曾经有名贪官的朱大典,据说现在有名的清廉,连去总理处议事,都是自己带茶叶去,在食堂吃饭,还主动付钱。
  堵胤锡甚至也说,这次各地朝集使入京朝集,在各衙门办事的时候,也都要自己掏餐费、茶水费,倒也不多,一顿简餐四菜一汤,也就几十文钱,茶水费也就十钱。但这种还要自掏餐费茶钱的事,以前还真没经历过。
  连总督巡抚们都要掏。
  也不是说京里衙门供不起一顿饭一杯茶,而是尽量节俭,避免公费招待大吃大喝浪费铺张。
  这事情很新鲜,不过回头细思量,却又觉得倒是开个好头。
  毕竟京师部院衙门都是这样,这些督抚布按们回到各省地方,也肯定要注意这方面,以后也不敢在公费招待这块乱来。
  他不相信朝廷是小气。
  因为各地官员入京朝集,朝廷是额外给他们一笔朝集银的,相当于进京车马餐饮住宿的开销,都有报销,只不过报销有标准。
  每个官员按相应品级只能带多少随从,享受什么车马待遇等都有规定,到京也都是住各个进奏院。
  今年有许多改变,不仅是第一次朝集制开始,也有许多新规矩,比如地方督抚等来朝集,按以前惯例,肯定要到各个京衙打点,冰敬炭敬要给,三节两敬年礼也少不得的。
  但是今年,所有衙门所有官员,都不收外官的礼敬了。
  要是弄急眼了,他们还会直接让人去谏院、察院喊人来,有好些人就弄的最后下不来台,不仅礼没送出去,关系没处好,最后还落的挨通报批评,甚至罚俸、降级的。
  有一个巡按因为偷偷的给吏部官员送土特产熏鸡,结果里面还塞上小黄鱼,最后闹了个夺职免官的严厉处罚,还上报纸。
  因为吏部不敢收他金子,主动上报后,引来都察院、谏院的联合调查,最终发现这个巡按在地方上任职仅一年,可没少违法。
  本来广东巡抚张煌言已经向朝廷上报广东巡按王化澄有问题,请求朝廷调查,朝廷也是秘密调查了许久,这次不动声色的召他入京朝集,本就是要来收他的。
  他还敢送小黄鱼。
  直接抓起来,三司会审,各种证据摆出,结果王化澄也无法反驳,甚至还因此牵连出一大群广东官员。
  最终审出的结果是王化澄虽在广东任巡按不到一年,但却贪污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跟前两广总督丁魁楚有的一批,丁魁楚当初贪了八十多万。
  先前局势未稳,皇帝对丁魁楚处置的还算客气,把他的赃银没收对外称是捐献,然后让他致仕了,也算安稳两广地方官员。
  但现在王化澄就倒霉了,身为巡按御史,却敢如此恶贪,尤其现在还是绍天三年底了,所以结果就是先是夺职通报,然后又追究罪责,处以午门斩首,抄没家产,全家流放台湾。
  午门斩首啊,皇帝钦定在新年的正月十六日午门公开斩首,所有朝集官员一起观刑。
  选在这么个地方斩首,皇帝亲自在午门上监刑,百官观刑。
  虽然王化澄并不是因为送京礼而被斩,可这事一通报,无疑把所有朝集使们都吓了一跳,原本可能还没怎么在意,礼尚往来嘛,可现在谁敢还乱送礼?
  但凡值点钱的土特产,都不敢送了。
  王夫之一点不心疼王化澄,王化澄是江西人,崇祯七年进士,初授蒙城知县,时蝗灾遍地,盗贼逼城,百姓饥饿,年轻的王化澄多方救援,士民感激。后来调池州青阳知县,叛军南下,围城,王化澄也还能晓以大义,叛军解围而去。
  正因为有这些政绩官声,所以朱以海称帝后,也对这个年轻俊杰予以重用,先后担任给事中、御史等职,张煌言任广东巡抚,便以原广西巡按就近接任广东巡按。
  谁知道这个家伙还敢这么贪财。
  王夫之厌恶此人,则是因为他先前在湖南时,他父兄等族人因叛军劫掠家乡而逃到桂林避乱,当时王在广西任官,就已经显露出贪婪面目,还勒索过王夫之家人,王夫之知晓后向朝廷检举,没想到如今落马,居然贪了这么多。
  这个人能力还有,就是喜欢攀附权贵,比如之前就攀总督丁魁楚,还认丁魁楚的女婿为义兄,丁魁楚当初能贪那么多银子,王化澄也是有一份功劳的。
  如今才落马,也是他不知收敛,若是他能迷途知返,特殊时期,以前的错,说不定天子就原谅了。
  可他去了广东,还敢在张煌言眼皮底下继续恶贪,这不找死么。
  王夫之非常不耻这种人,大好前途不要,非要贪恋那点银子,朝廷不给俸禄吗,给的还少吗?
  巡按可是绍天朝的要职,前途无量啊。
  明天就是绍天四年正月初一了,再过不久,会试也便开始,王夫之对自己很有把握,他离开湖南,就是要走一条堂堂正正的光明仕途,要以进士正途出身,就算从知县、主事做起,他也立志要做个辅左圣皇重开太平的济世贤臣,要在将来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中怀着的并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安民济世,治国平天下!


第643章 把酒话功成
  雪花纷飞。
  又是一年除夕。
  东京满城烟花焰火,爆竹声声,都在除旧岁迎新年。
  户户家家都贴上了大红的福字春联,驱逐年兽。
  朱以海端起水中的酒杯,“来,举杯!”
  宋之普、陈函辉、柯夏卿、虞大复等纷纷起身一同举杯。
  另外王相王安王忠源爷三,王之仁王鸣谦父子,张名振张名扬张名斌张名甲兄弟四个,张煌言钱肃乐两连襟加小舅子董志宁,刘穆父子,吴凯父子、郑遵谦兄弟、张鹏翼兄弟等一群武将也都起身举杯。
  沉文忠、杨伯兴也在。
  “干!”
  众人一饮而尽。
  蓬来宫中小海的冰面船上,皇帝在此宴请一众浙东起兵元从们。
  一杯饮尽。
  朱成功、朱胜利、朱忠义、朱鹏飞、朱定国五位皇帝义子赐国姓爷,上来为大家再倒上酒。
  朱以海笑着让一边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去倒酒。
  大皇子秦王弘甲,三皇子汉王弘椮,以及皇侄孙中山郡王朱慈炯,衡山郡王朱慈炤,闻旨捧壶跟着倒酒。
  去年此时,皇帝还无子嗣,当时甚至还想着万一将来无后,立崇祯一子为皇太孙。谁能想到,如今皇帝不仅找回了两位兖州被掳的皇子,甚至还又添了五位皇子。
  除了陈、张、黄三妃生的晋王、唐王、宋王,在年前又有丽嫔生的八皇子和皇后生的九皇子。
  皇帝现在有七位皇儿,五位义子。
  大皇子十三岁,三皇子十二,经过这段时间调养,如今也是精气神不错,尤其是气质上已经大变样,此时皇帝招待一群浙东元从勋臣,他们兄弟俩表现的也落落大方。
  “今日大雪纷飞,满天焰火,普天同庆,朕却还清楚记得,当初闰六月,夏日炎炎,噩耗不断,北使尼哈欺到台州,孤愤然起兵之时。
  犹记当日王卿带着几十勇卫老兵在紫阳宫前大战鞑子,当时的我们是忍无可忍退无可退,那时也不曾想过能有今日!”
  说着,皇帝伸过酒杯,让皇叔南阳王朱聿键给自己又倒了杯酒。
  他走到王相面前,“闯子,这杯朕要敬你,当日是你站出来替朕打败了欺上门之鞑虏,你是起义首功元勋!”
  如今爵封世袭靖国公,加左都督衔,散官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的王闯子赶紧站了起来,双手捧着酒杯,请秦王为他倒满一杯绍兴女儿红。
  “臣当初不过一溃军败兵,有如惶惶丧家之犬,陛下让我等打鞑子,让迷茫的臣,一下子就豁然开朗,重新找到方向。
  这几年来,臣统的兵越来越多,斩杀的鞑子也越来越多,杀死的鞑子左领参领甚至是护军统领梅勒章京固山额真也有好几个,但当年杀的尼哈,却是臣最难忘的。”
  朱以海跟王相碰杯。
  当年台州临海,谁又知道这创业如此成功呢,虽说天下还未尽复,可已经能说一句成功了。
  朱以海也没辜负亏待王闯子,如今他是御营左军大都督,爵位更是承袭黄得功的靖国公,散官也是到了武臣之顶。
  还有一千二百户实封食邑。
  几年来得到的赏赐也更不计其数。
  他两个义子,王忠源和王安,如今也各是总兵官,封伯爵。他也重娶妻纳妾安家生子,短短几年有了五子六女,这人生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这几年王相虽然大多时间没跟皇帝在一起,但他却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忠诚和职责,坚定的拥护皇帝,皇帝如今的功业,也少不了他的大力支持。
  当年勇卫营老兵里,如今也出了御营第二镇提督张全这样的大将,其它没死的,混再差也起码是个游击了。
  这就叫从龙之功,叫元勋义从。
  虽说如今官制大变,散官复唐朝之制,甚至爵位也基本上是复唐朝之制,相对比原来大明的爵位待遇,是大有不如。
  可再不如,那也是堂堂国公爵不是?
  世降一等,从国公降到庶民,也得传好八九代。况且,王闯子是什么出身?辽东军户出身,说白点,那是明末最苦的一群人,把脑袋夹在裤腰带上卖命的。他从芜湖溃败到台州时,真的就是个溃兵,丧家之犬不是夸张。
  除了还剩下一条烂命,他什么都没了,故乡老家,甚至祖坟都让鞑子占了,也没有妻子儿女,就剩下光棍一条,和几个同病相怜的溃兵兄弟,还有两个军中义子。
  如今呢,朝廷重建五军都督府,统领御营五军,他王闯子是左军大都督,去年皇帝纳了次辅祁彪佳的女儿入宫,王闯子也娶了祁次辅女儿做侧室,还成了连襟呢。
  功成名就啊。
  他对现在是非常满意的。
  一角,几名宫廷副师正在迅速的绘画,要把今日这场面画下来,不仅有南京以前的宫廷画师,也有从澳门等地来的西洋画师,各有技法。
  王闯子一口闷,酒没喝多少,整个脸庞红扑扑的。
  王安王忠源张全几个,都是勇卫营出来的,都是王闯老兄弟,此时也都站起来向皇帝敬酒,大口干了。
  “吴卿!”
  朱以海摸出几张银票来,“当初朕至海门,深为卿一句世受国恩所感动,卿后来还借给朕一万两银了,当初说好三年后还本付息,三分利,当初借条写的是到期总共两万零八百两,过了今晚,就是绍天四年了,这借条也快到期了,朕呢,今天提前还了,这是两万零八的银票,大明皇家银行的票,你随时可以支取兑换。”
  海门吴凯起身,看着皇帝递来的银票,犹豫了。
  当初借出那一万两时,确实是心疼好久,也只当是捐献了,没曾想过皇帝会还。这一晃快三年,还真把这事快忘记了。
  在从龙元勋诸将里,吴凯论打仗本事其实应当是最差的,也没怎么打过什么仗,这几年一直在后方镇守,不过吴凯虽打仗不行,但其实八面玲珑,带兵留守什么的还是挺在行的。
  也很好的完成了镇守的任务,甚至协助地方征税征兵之类的都不错,他几个儿子也都是总兵副将,当初他海门营三千人,就一百二十个家丁,如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