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372章

海上升明帝-第372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迹挂涌淮味骺啤
  等明春会试考完后,所有获得举人功名的举子,不论今科还是往科,只要是在大明朝科举中取得的举人功名,不管是万历还是天启、崇祯,还是绍天朝的,无须再参与科试,可以直接进京参加恩科会试。
  乡试副榜,也有资格参加恩科考试。”
  顾咸受告诉高韦等人,你们如今虽然被革除了功名了,但以前都有过举人功名,现在呢,皇帝开恩,特许你们参加明年会试后的恩科。
  也不需要再参加三级考试了,直接参加会试。
  只要考中了,那就是进士了。
  就算考不中进士,但只要成绩较好,就能获得特旨恢复举人身份。
  高韦等都愣住,这个少年得意的才子,自被在河间俘虏,然后在奉天东京‘学习’了一段时间,被革除功名,再遣返回乡后,彻底颓废了,整天以酒浇愁。
  现在突然听说能够重新获得功名,眼睛都亮了。
  许多地方士族名门,都是靠考科举来维持地位,甚至提升地位的。
  若没了科举这条路,他们还真不知道要怎么走。
  “那举人以下的呢?”十六岁的王士祯问,他仅有秀才功名。
  “除谋反、叛乱等大罪不赦外,其余被革除功名的,就算这次恩科没考上进士或恢复举人身份的,也都获得恩许,可以继续参加科举,但是得从童生开始考起了,举人以下的也是一样,得从童生考起。”
  皇帝这道恩旨,其实就是为这些士绅们量身定做的。
  大量地方士绅被革除功名,本身也是为震慑他们,特别是打击投降派。
  革除功名,然后抄没家产,或者罚银、勒令补缴欠缴,清理侵占、寄名、投献等等问题,革除功名,就是庶人了,处理起来就会非常方便。
  当然,等一切都清理干净了,也不能一直就按着压着,打完一棒子,该给颗枣还是得给颗枣,这叫统战。
  先揍,是要揍服他,要立威。
  然后再示恩。
  恩威并济,方能得行。
  如果仅有恩,没有威,那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
  打完了,清理清楚了,再该拉拢拉拢,该安慰安慰。还是得把他们拉拢过来,而不能将他们彻底的推到对立面上去的。
  这也是朱以海的行事特点,他才不会一上来就无底限的包容妥协退让,甚至是讨好。
  该打板子还得打。
  不打就不知痛。
  功名对于这个时代的士绅来说,无比重要,因为这是立族根本,也是立身根本,有了功名,才能出仕做官。
  当然,朱以海现在不仅是靠科举一条出仕路,还能当兵打仗。
  所以皇帝对士绅们的恩赏,除了让举人参加恩科外,也准许他们重新开始参加科举资格。另外,还给了那些地方极有名望,又表现好的士绅一个国子监名额。
  现在又加一个军校生名额,不过这是最底层的步兵学校,受训毕业也是从最基础的士官做起,在校两三年,其实就相当于是士兵服役几年了,不过能进军校,本来已经算是好苗子,培训过后,与一般的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上限更高,前途更远。
  挑一些地方名门士族大户子弟进军校训练,既是把这些阶层统战团结起来,也是挑选一些读书识字又年轻的好苗子入军中培养,将来输入军中,也能成为优秀骨干。
  国子监名额、步兵士官学校名额、书院名额、官学名额,甚至是恩科资格、恢复科举资格,这些,对于朝廷来说,不用额外花费什么。
  但对于这些地方豪强来说,却是他们极度渴望的。
  朱以海也并没有恢复他们被革除的功名,他们仍然得再考一次,可就算如此,这些人也完全兴奋了。
  对天子直接就忍不住感恩戴德起来。
  当年唐太宗一句开科举,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道破了许多天机。
  而今朱以海也是先夺再给,获得士绅感恩戴德。
  所谓帝王术,不过如此。


第601章 济南
  “大王,明军前锋已经占了章丘。”一等公、固山额真图赖脚步匆匆赶到济南城头,对着扶城垛远眺的和硕端重辅政亲王博洛禀报。
  “章丘绿营城守营,直接就降了,跟淄川、邹平各县一样,毫无抵抗。”图赖极为愤怒。
  博洛极目远眺,似乎想要直接望到明军。
  “绣江河以东,如今尽为明军所据了,这次明军看来是要动真格的了,早两年,我们想与他们战而不得,他们总是避实就虚,一击便走,让我们追之不及。可仅仅两年,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这般排山倒海而来的实力了。”
  “你说,为何会这样?”
  图赖也说不清楚了,形势就是这般不断败坏的。
  这两年,他们就好像被困住了手脚一样,虽然也一直在挣扎,可明军就跟苍蝇一样在他们面前飞来飞去,叮来咬去,让他们就是没法摆脱困境,一直被困在这里。
  强攻攻不下,偷袭又偷不到。
  日子一天比一天坏。
  虽然他们为了安稳军心,把驻防八旗的家卷都全接过来了,还在济南、徐州、颍州等要城,城中筑了满城,又跑马圈地,接受投充,让八旗能够安心驻防。
  但圈来的土地,却没人耕种,没有人愿意投充,被圈掉土地的汉人,想尽办法逃亡,也不愿意给他们做庄丁,甚至包衣都不愿意做,不识抬举。
  济南这样的要地,城外居然就是大片大片荒芜,地里都长出灌木丛了。
  黄河决堤,更是让大清河沿线八百里都成黄泛区,一年要遭几次水灾,逃的连个鬼影都没了。
  就连济南城外,都是这般荒凉。
  清军也根本无力却修河固堤,只能眼看着一下点大雨,就泛滥成灾。
  地方的税赋、漕运体系彻底的崩坏了,他们现在只能分驻于一些大城,那些离核心城远点的县城,只能让绿营去驻防。
  至于乡镇,只能是绿营里的城守营、汛塘兵分防,但是,这些兵只能起个警讯作用而已。
  没有税赋上缴,朝廷也无法运输供应。
  只能他们想办法,下乡去抢。
  甚至抓汉人为奴,戴着镣铐在他们圈下来的田地里耕种。
  今年山东的地方官员,巡抚都换了三个了,都是在任上自杀的,因为到任后无法完成朝廷的考成、催科,赔又赔不起,逼急了只能一死了之。
  死了起码不牵连家人,否则得赔的倾家荡产。
  而地方的守道、知府、县令等官,更是没有几个能当满一年的,不是被催的自杀,就是弃官逃跑,甚至投明,要么就是请辞,或者还有胆大的,这种时候都还敢想办法贪污,然后被捕的。
  也有因办事不力被夺职的,贬降的。
  反正现在山东没有几个人愿来了,来了也呆不满三个月。
  那些文官们跑马灯似的变换。
  可博洛、谭泰、图赖这些八旗将兵,却已经没法离开了,他们的家卷都已经全迁来了。
  城在人在,城破家亡。
  北京朝廷给他们把家卷迁来,让他们跑马圈地,把圈占土地上的汉人收为庄户奴才等等,但也给了他们死命令,守土有责。
  潜意思就是失地有罪。
  “青城、齐东、新城、长山、高苑、邹平、淄川、章丘,大清河以南,济南以东,八县尽失啊。”博洛长叹,他堂堂宗室名王,辅政亲王,可面对这局势也只能说无能为力。
  当明军发起大举反攻的时候,他甚至已经不敢派八旗出击了。
  反而只能下令城外八旗的田庄里的人口牲畜物资等,都尽量赶紧撤回济南城。
  无他,无力可战了。
  说来奇怪,当年他们在关外的时候,面对大明,那是完全占据上风,可以百般攻打,都不用怎么考虑防守。
  明军似乎也只会修关宁锦防线,不断的修城,然后缩在这些城堡里,后金甚至可以从容的长期围城,一边围城还能一边就在明军城堡外搞军屯。
  当年那仗打的多痛快啊。
  现在,他终于能明白当年明军是什么感受了,因为他们现在就是被围着打,却无能为力的那一方了。
  他只能眼看着明军一城一城的占领,却无能为力。
  不是他怕,是确实没这能力了。
  明军不仅是夺了济南城东、大清河南的这八县,济南府大清河北的利津、蒲台、沾化、海丰、阳信、滨州、武定州、乐陵八县也已经被拿下了。
  也就还剩下齐河、德州等北面九县还在了。
  济南已经快成一座孤城了。
  明军甚至还从猩州方向出兵,把泰山南面的泰安、新泰、来芜、肥城也给拿下了。
  他们新设泰安府。
  屯兵泰山下,还切断了济南经泰山与兖州的联系通道。
  济南东面的东昌府城,虽然被清军从山东贼军手里夺回,但东平州又失,济南从东面原运河一线,与济宁、兖州的联系,已经被四面截断了。
  不仅济南成了孤城,兖州、济宁也被四面围困。
  而更南面的徐州,同样被切断包围。
  清军现在山东,就跟汪洋大海里的几座孤岛一样。
  孤立无援,互不相通。
  粮草器械也紧缺,更要命的是士气,八旗的士气从来没有这样的低落过。
  好像到处都是明军,每个方向都是明军,每个据点外,都已经遍布明军。
  就如现在,他们只能眼看着明军从四面八方向济南合围过来。
  明军动作并不算快,但却有条不紊,不断推进。
  “明军几路合围,要不咱们也拼了,管他几路来,咱们集结精锐,只一路去?一个个攻破?”图赖是员久经战阵的老将,军伍经验丰富,作战也非常勇勐,凭军功升到一等公。
  博洛已经把济南周边的八旗都撤到了济南,现在八旗还有一万来人,其中八旗满洲有五千左右,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约八千。
  城外还有几营绿营,几千人马。
  不过博洛不信任这些绿营,而且这些绿营很久没有发过饷了,也没补充过装备,现在既无士气,也无战斗力,更难保证忠心。
  “真要打,我建议留蒙古人守城,汉军旗驻城外,咱们只带满洲,甲兵不足,可以把家卷的余丁带上,甚至可以把咱们八旗的旗下包衣,户下庄丁奴才中强壮者给披甲随从,
  汉人不可信,尤其是此时。”
  满人到现在,还能相信的汉人也就那几个了,吴三桂、范文程、乔孟芳、宁完我几人而已。
  余者,徐勇张勇等算几个。
  别人,他们现在都信不过。
  谁知道哪个降官又是洪承畴、严我公、钱谦益,哪个武将又是耿仲明、土国宝、贺珍、金声桓、王永强、姜瓖、李成栋、吴胜兆?
  这个时候,只有满人可信。
  蒙古人也勉强能信,但汉人绝不可信。
  “召集诸将议事。”
  博洛召集了满蒙军官议事,独没叫上汉军旗和绿营的。
  哪怕汉军旗名义上也是入旗的旗人,但博洛和图赖一样,已经不敢信任他们了。
  明军横扫济南外围二十个县,基本上没什么战斗,那里驻扎的城守营、团练,没有一个为大清死战、坚守的。
  连那些地方文官,本地乡绅也是一样,毫无血性。
  “章丘那边,我派轻骑详查过了,目前是金攻玉率领的明御营神策镇一镇人马驻扎,他们的兵分成了三部。沿章丘城西的绣江河东岸扎营,一部驻章丘城居中,分出两翼,左翼驻于北面长白山下,右翼驻于泰山长城岭下,”
  说话的是前锋统领拜音岱。
  “南朝御营一镇是五千人吧?”护军统领杜尔德问。
  “原是八千,现在是五千,但五千只是战兵,他们一镇还有一千八辅兵,但不是民夫,也是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兵,只是平时主要充当运输辎重、工兵开路、修营守营等任务而已。
  另外,这次神策镇驻章丘,还有不少新占之地组建的团练营跟随而来,比如高苑贼谢迁,他的人马就编成了一支团练马营。
  百盟书
  这样的团练营好像有不少,加起来也得有几千人马。”
  固山额真图赖一拳砸在桉板上,“就算加上团练,那五千战兵一千八辅兵,加几千团练,也顶多万人。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打,济南至章丘不过八十里路,现在秋高气爽,就算绣江河也没什么水,并不会阻碍我们纵马过江。
  八十里路,半夜出发,天亮前就能杀到明营,他分三路驻防,那咱们正好各个击破,集中一万满兵奇袭,以骑兵冲营,步甲掩杀,必破明贼!”
  以前明军跟他们离的远,他们想集中兵力奔袭,可总是半路就被暴露行踪,明军早早龟缩入城堡,让他们难以得手。
  这次神策镇已经到了他们济南附近八十里而已,尤其是这一路过去一马平川,两个时辰不要就能杀到。
  “明军其它人马呢?”博洛问。
  “现在大清河北面有一镇,泰山南面还有一镇,在青州又有一镇后续赶来,在猩州也还驻有一镇,在西面的兖、徐、曹一带,也还有不少明军。”
  明军各镇次第围拢,相距都不远。
  就如神策镇驻章丘,在他北边南面还有后面都还各有一镇,相距也就几十里路,最多一天路程。
  “我有个预感,章丘的这神策镇,总像是朱以海给我们抛出的诱饵,就等着把我们钓出济南城。”博洛看着地图,拿着几颗金豆子在上面摆来摆去,最后皱眉说道。
  一等公图赖已经有几分不耐烦了。
  他大声嚷嚷,“就算神策镇是朱以海抛出来的饵,咱们也得咬,必须得主动出击,逐个击破,否则真就让他们这样围到济南城下,那咱们可就真没有半分胜算了。”


第602章 承诺
  金秋十月。
  齐鲁大地上,日月旗高举,明军多路齐进,包围了徐、兖、东昌、济宁、济南几城。
  这次战斗,御营本部五军,除前军驻于辽东辽西的四镇外,其余四军加上京营中的两镇,基本上都调动了起来。
  连皇帝也悄无声息的抵达了淄川这座铁城。
  皇帝让京营奉天镇留守东京,他率金吾、羽林、千牛进驻淄川,在其北面还有勇卫镇,南面有忠肃镇。
  朱以海进入淄川后,御营三镇便迅速的封锁了四面。
  皇帝倒是挺从容的,这场秋季攻势,是绍天朝酝酿两年的一次战略反攻,不过准备了这么久,该准备的也都准备好了,前期推进也非常漂亮,鞑子山东守军基本上不敢应战,一退再退,明显是一副要据守坚城顽抗到底的攻防围城战了。
  朱以海还召见了本地的士绅、百姓,以及工商代表等,特意参观了般阳书院。淄川城之前在复兴报的头条报道下,一下子全国有名,京报等各大报纸随后跟进,倒是把这里宣扬成了义乡善地。
  不过亲自转了一圈后,发现这里确实还是搞的很不错,地方安宁,一片祥和,工商都还挺有活力。
  说四民乐业不为过。
  就算大军过境、进驻,也没有扰乱地方秩序和破坏百姓生活,尤其是物价比较平稳,供应也挺充足。
  般阳书院里还有一千多号学生。
  城里十字大街很热闹,官道、码头上商人往来不断,官仓里有刚收进来的田赋本色,银库里有征收来的丁银折色。
  县乡的粮站里,是统购上来的粮食。
  各乡还都新建了义仓,顾咸受虽是东林党,还喜欢搞党争,但务实能力也还有,或者说跟他一起从奉天来的这个县衙团队还不错。朱以海在年初下令废除了官吏们自己招募任用师爷幕僚的这么一个传统。
  而是在各级衙门,设立了新的吏职,以取代这些师爷,由私人幕僚,转为国家公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