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船飞一般的驶近,一条条绳钩已经抛了上来,士兵口中衔刀攀绳而上。
炮弹落在河中溅起高高的水花,击中船只,则轰起无数碎屑。
眼前突然出现的这些明军,正是土国宝一营人马,他们在沿海登陆,袭击了几个盐场后,又大肆招兵买马,一路拉上了许多盐贩、盐丁、灶户等,还收编了几支人马,此时居然拉起了几千人在此埋伏。
乌拉拉的冲出一大片,河堤上,运河中,到处是人马。
大船小船围上来。
刚刚还在跟洪承畴谈笑附和的一群幕僚们,还指点军事,此刻却被吓的大惊失色,纷纷腿软。
洪承畴的家丁由曾启贤指挥,他以前得过明威将军印,可现在手里就几十个家丁,如何敌的住这无数突袭人马。
虽然他提刀在甲板上指挥,但明军仍然如蚂蚁一样的上了船。
洪承畴也鼓起勇气,提剑上了甲板,“杀贼!”
可登上船的明军越来越多。
“活捉洪承畴!”有人高喊。
一名家丁中箭,倒在洪承畴的脚下,温热的鲜血溅了他一脸。
“洪公安好!”
突然一员彪形壮汉挥刀杀到前面,冲他大喊。
洪承畴望去,惊讶不已。
“土国宝?”
“正是某也,洪公,还请下令停止抵抗!”说着,土国宝挥刀又砍倒一名家丁。
洪承畴看着披甲执刀的土国宝带人在船上乱砍,此时十条大商船,已经基本上都被明军控制住,再看四面,到处都是围攻的人马。
当下不由的羞愤万分,还想着如何安定三省,却不料都还没能抵达大名府,正式开府治事,结果半路就被围了。
眼看着就要被生擒活捉,气的洪承畴转身就往河里跳下。
圣母皇太后的满心期待,少年天子的重托,三位摄政王的信任,此时在脑中一一闪过,他想起了崇祯皇帝,也想起了曾经并肩战斗过的那些大明文臣武将们。
他无法想象自己被擒后,将如何面对明天子朱以海,如何面对南朝的那些官员,那里有许多是他熟悉的面孔。
也许自己当初在松锦大战兵败时就该死了,若是那时死了,或许还能全一世名节。
扑通一声,水花四溅。
“大人跳水了,快救洪大人!”有人高呼,那是洪承畴的家丁和幕僚。
“洪贼跳水跑了,快抓!”那是明军。
一个接一个兵跳入河中,有去救的,更多是去抓的,洪承畴是福建人,水性还是可以的,但他跳水后并没逃,而是放弃挣扎想自尽。
可还是被拖回了船上。
“洪大人,你这是何必呢。”土国宝上前,看着紧闭着双眼的洪承畴,伸手试了下他的鼻息,发现他还活着。
第488章 一锅端
运河西岸。
沧州州城长芦。
城内,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王文渊正在花厅内准备宴席。
今天,内秘书院大学士、三省总督洪承畴将路过沧州,王文渊这位运使自然得好好款待,身为从三品的盐运使,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掌长芦盐政。
虽然局势紧张,北直沿海已有数处盐场被袭; 但王文渊却仍然忙着为洪承畴接风。请帖也早早发出,出席的都是沧州这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张御史到了没?”
“刚到。”
相比起三品的运盐使,沧州还有个巡盐御史。巡盐御史的品级较低,仅为正七品。沧州巡盐御史的衙门设在北京,位于宣武门外,但在天津、沧州、山东还设有行馆。
王文渊与张宣的关系,其实是七品的张宣管三品的王文渊。本来明初设巡盐御史时; 其职责仅是专巡私贩; 纠察奸弊; 并不管理具体盐务。
在明中期以后,巡盐开始介入盐务管理,盐区事务虽仍由都转运盐使司总领,但却要受巡盐御史之政令了。
除了是因为御史是都察院派出的中央官员外,也因为中期开始,长芦巡盐御史还兼理河道,长芦巡盐御史兼管通州直抵济宁州一带河道,并提督所属军卫有司,禁治豪强,革除奸弊,督收钱钞,点视驿站,缉捕盗贼,盘检马船等。
可以说,虽然巡盐仅是七品,可实际上的权柄,却不下于巡抚。
他兼管北河; 实际可以说就是北河总督了。
既管盐又管河,还管钞关、军卫,可以说是个见官大一级的。
王文渊的三品跟人家的七品一比,提鞋都不配,他这三品往上升,顶多去做个按察使甚至是副使,或是参政、布政使,人家那巡盐,往上走必然是巡按等实权要职。
来到门口亲自迎接张宣,恭敬请入花厅。
“王大人,洪阁老马上到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吧?”
张宣见面直言。
“沧州别的东西没有,就是盐多。船和盐都已经准备好了,另外长芦的盐商也都召过来了。”
面对比自己年轻的多的张宣,王文渊丝毫不敢大意。
洪承畴出京之前,就已经传来命令,要长芦这边准备盐。
长芦盐场,管的不仅是长芦镇的盐场; 是整个北直甚至包括山东的盐场; 都归长芦盐场管; 长芦巡盐御史也是兼管山东盐法的。
现在清廷钱粮紧缺,洪承畴出京总督三省,目光直接就瞄准了长芦盐。
在北京的时候,就已经向朝廷讨要了许多盐引,向北京的盐商们弄到了大笔银子,然后来沧州,又要直接来提走大量盐下山东,用以充做军饷。
洪承畴并不在意增发盐引,对盐商的困扰伤害,也不会在意他过来提盐其实会让盐商们有引无盐。
王文渊和张宣当然也不会管这些。
张宣甚至还是洪承畴的学生。
老师的要求,他自然要全力满足。
洪承畴除了要盐,还要钱、粮,以及兵。
他从北京出来,就带了几十个家丁,要在沧州调一批绿营充做自己的标兵。张宣手底下有兵,他兼理北河,从通州到山东济宁的这千里北运河,都归他管,沿河的原卫所军丁、运丁,也都是在他管辖下。
“那些盐商们都交待过了吧?一会可别当着洪阁老的面哭穷说没银子啊,那样可不光是丢你我的脸面。”
“请大人放心,我已经找他们亲自交待过了,这些人也都清楚,要是不肯掏银了的后果,谁敢不掏银子,以后就休想从长芦拿到一粒银,不管他手里有多少盐引,都不管用。”
张宣满意的点头。
“时局艰难,大家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如今两淮、两浙盐场落于明贼之手,这长芦盐场越发重要,这些盐商们想要继续赚银子,就得听话。”
一名家丁进来。
“大人,洪阁老的船从河上过来了。”
张宣立马道,“赶紧出城迎接!”
王文渊随他来到外面花厅,那里已经聚了一堆官员,外面的廊下,还聚着更多丝绸华服的盐商们。
“诸位,洪相公的船到了,随本官一同前往迎接!”
于是乎,沧州城里的一众文武官吏,以及受召而来的盐商、本地豪强士绅,都赶往沧州码头。
大小官吏们挤满码头,翘首相盼。
望着远远驶来的船队,所有人都对那位洪阁老充满敬畏和仰慕。
能够纵横明清两朝,出将入相的传奇人物啊,特别是民间流传野史,说这位跟圣母皇太后还曾经嘴渡参汤,更是引的无数人惊叹好评。
哪怕去年在湖广失利,遭受一段时间冷遇,可如今再次起复,还直接封侯。
充分证明,洪阁老那是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啊。
总督三省,连两辅政亲王都要受其节制,这权势已经无出其右,官场之上的人,谁不想好好巴结一下。
就如站在人群前面的那位绿袍巡盐御史张宣,人家就是洪经略的门生,去年在湖广其幕下,还做了武昌县令,后来随洪一起返京。
洪承畴一起复,这在京侯缺的张宣就得了巡盐一职,先一步出京到沧州打前站了。
一个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北河,那是一般巡抚都未必愿换的肥差啊,又是盐又是钞关又是漕运河道的,这里面过手的银子跟流水一样,随便弄点,都不得了。
运河上的船队靠近。
为首一条船上打着洪字旗。
船越驶越近,王文渊已经招手让叫来的乐班开始吹弹迎接,虽然说他这三品官不如七品巡盐,但管着盐的总是肥差,所以他也还是很满足,可不敢得罪了洪承畴,万一把这肥差丢了,到哪再找补去?
多少人盯着这肥差啊,特别是两淮两浙盐场为明军所控制后,他这差事就越发让人眼红了。
船驶近码头。
船上先跳下来一队甲兵。
背着鸟铳、弓箭,提着刀枪,十分彪悍。
王文渊还在那里拍着马屁,对张宣道,“洪阁老这标兵真是雄壮威武啊,这气势,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百战之兵,一个能顶寻常绿营十个啊。”
说话间,从船上下来更多的甲兵,他们跑步过来,列队。
迟迟不见洪承畴。
而下船上码头的兵越来越多。
“洪阁老带了这么多标兵吗?”王文渊有些疑惑。
张宣也感觉到了一些不太对劲,他是拜在洪承畴名下的学生,关系是很近的,去年还随洪承畴南下安抚江南,再移镇经略湖广六省,之前还陪着洪承畴在北京坐冷板凳,他知道洪承畴身边有些老家丁,但没多少。
出京时,朝廷肯定会拔些满人侍卫等,但不会有多少。
现在怎么突然这么多威武甲兵?
真要有这么多精锐,也用不着让他在沧州给他调兵,河道上的那些兵,多是些原卫所军丁,非常一般。
疑惑间,船上又下来了人,却是土国宝。
“大家好呀!”
土国宝跳下船,对着众人问好,然后一挥手,“拿下!”
码头上列阵的甲兵迅速把迎接的官吏士绅们给包围了起来,所有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而张宣望着那张熟悉的面孔,惊的说不出话来,好久才手指颤抖着指向他,“土国宝,你怎么来了?”
“怎么?不欢迎我?”
“张大人,又见面了,上次相见,还是在南京城时吧,听说你现在是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北河,发达了啊。”
张宣望着土国宝跟见了鬼一样。
土国宝原也是洪承畴心腹,洪去年安抚江南时,保举他先任了江南按察使,再保他江宁巡抚,后来洪去了湖广没带他走,后来他听说土国宝数失苏州,最后叛清降明了。
想不到再见,居然是在这里。
“你这是?”
“实不相瞒,我现在又是大明臣子了,这次是奉皇帝陛下旨意,北伐沧州。”
“你把洪阁老怎么样了?”
“洪阁老挺好,就是落水后有些着凉,现在船舱里休养呢,”土国宝挥动手中刀,“算了,先不说这些,咱们还是不要都站在码头,先进城再说吧。”
码头上一片鸡飞狗跳。
出来迎接洪阁老,结果遇到土国宝,被一锅端了。
土国宝劫了众人,直接进沧州,此时沧州城上的守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一头雾水中,就被土国宝部前锋抢入了城中。
洪承畴是被用轿子抬进沧州城的,他坐在轿中一直黑着脸。
实在是没脸露面。
谁能想到他半生纵横,最后居然阴沟里翻船。
沧州城中,土国宝劫了城中官吏士绅,突入城中,部下很快就控制了全城,沧州的守兵好多都没弄明白出了什么事,许多人糊里糊涂的就降了,也有些反抗的,被乱箭射死。
“洪相公,大家都在外面花厅里等候呢,请出去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土国宝来到洪承畴面前。
洪承畴低头垂坐,一言不发。
“洪公,你对我土国宝有知遇之恩,以前对我多有照顾,我一直牢记在心。”
“既然如此,那你还恩将仇报?”
“洪公错矣,我这是帮你重归大明,是挽救你,回头是岸,犹未晚也,否则你在这错误的路上走下去,是没好结果的,不仅性命难保,将来还得上贰臣传的,现在悔悟反正,仍不失为从龙中兴之功臣也。”
第489章 拉人头
洪承畴进了沧州城,开始绝食。
他不再理会土国宝,不跟他再说一句话,也不再进食,一副要为大清殉节尽忠的样子,土国宝见状,也懒得多费口舌; 只是嘱咐亲兵看紧了。
拿下洪承畴,是此次登陆后的第一大收获,但搂草打兔子闲着也是闲着,沧州城拿下也是意外之喜,这么一座大城,还是运河和芦盐重镇; 可不能白来。
“阿舅; 洪承畴不肯降么?”
土国宝摸了把胡了,“估计是没脸面吧; 或许一时间还转换不过来,先由着他,晾他几天再说。这趟收获如何?”
“发了,发大财了,刚讯问了王文渊和张宣,洪承畴出京前就派旗牌官来传令,让这边准备盐粮,还特意让召来了那些长芦盐商,要他们捐银子呢,张宣又调了不少河道兵和运丁,要不是咱们打了洪承畴的旗号来,想拿下沧州城还真不太可能。”
土国宝一听登时来了精神。
“那赶紧的吧,此地不宜久留!”
他们只有五百人从海边登陆,这段时间东奔西窜,招徕了不少盐贩贼匪以及义军、饥民等,说是几千号人了; 可实际上真要遇到八旗精锐,甚至是强一点的绿营,都有可能被包围歼灭。
土国宝这趟出来,为向绍天皇帝表忠心是第一,但前提也得保证自己性命,可不是来送死的。
衙门花厅。
一众半天前还冠冕堂皇的沧州文武官吏、士绅豪强、盐商大贾,此时却都十分狼狈而惶恐的挤在里头,一个个甚至连帽子都被摘去。
土国宝杀人诛心,直接就把他们的辫子给剪了,此时一个个披头散发,如丧考妣,身上的禽兽补子官袍也被脱掉,只穿着个白色中衣,倒是跟在厅里哭丧守灵一样。
门口站着提枪执刀的甲兵,虎视眈眈。
厅里的人惶恐,也不敢胡乱说话,都在等待着茫然的未知。
“皇明总督天津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土大人到!”
亲兵突然在外高声喊道。
厅里死气沉沉的一众人立即跟被火烧了尾巴一样纷纷站起,不安的望向门口。
门打开。
土国宝带着麾下将领、亲兵们进来。
“各位好,坐,坐!”
众人惶恐的看着土国宝; 这里面还有些以前是认识土国宝的,比如巡盐张宣,以及洪的几个幕僚。
看着这个以前私盐贩起家,后来太湖做水寇,被洪承畴招安后,从军入伍,一路做到副将,后又受洪招降投清,随军南征做到了江宁巡抚的家伙。
此时一身绵甲,腰悬大刀,得意洋洋。
“在座的各位,有些认识土某,也有些不认识,我呢就做个正式的自我介绍吧,本人土国宝,山西人,贩过盐,也落过草,受过招安,入过军伍,也跟大家一样走过一段弯路,降过满人,但后来迷途知返,回头是岸,重新反正归明,也幸得万岁爷不计前嫌,圣明仁厚,仍委以重任,此次率部为北伐先遣,也是特来接应老恩公洪公祖的。”
“诸位或许不知,其实洪公祖当初辽东松锦兵败被俘后,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没有真正降过鞑子,只不过是暂时委身事贼而已。”
“去年洪公祖安抚江南,接着经略湖广,你们道为何恰好去年江南、湖广先后糜烂,彻底败坏?”
“实不相瞒,皆因不仅江南出了个严我公,还因为洪公祖也早就暗里通明,所以鞑子在江南、湖广的部署全盘落入万岁爷手里,才会处处落败,棋差一着啊。”
“你们以为我为何能这么恰好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