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292章

海上升明帝-第292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给的两月粮草用完了,还在德州呢,被催的没办法; 这才出了山东地界到了北直的吴桥。
  然后刚出山东就出事了。
  说是抢了只鸡被士绅逼的哗变,士绅哪有这么大本事。
  说到底,不过是孔有德等不肯去辽西救关宁军而已,拿着朝廷的饷,呆在登莱勉强还行,让他们去辽东为关宁军卖命,不可能。
  李九成父子又贪了朝廷拔下来买马的钱,这时更怕事发,干脆就借机鼓噪哗变了。孔有德说是被挟迫的,可他一叛乱,耿仲明就在登州反了接应,甚至毛大在辽东海上立即率部渡海来援,这根本就是东江毛系的全体叛明。
  刘泽清当年就是辽东将领,后来在平登莱之乱中也是立下功,然后仕途高升的。
  他老家山东曹县,行伍出身,在辽东的宁远做到守备,后来加参将; 在崇祯三年因与后金恶战有功,连升两级当了副总兵。
  后来平登莱有功; 再升总兵。
  在崇祯年间; 刘泽清也多次被弹劾、降职,但他会钻营。舍的下本贿赂朝廷大员,比如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入阁,他计算着周延儒从老家宜兴北上的行程,特别半路等候,一路护送,还送上两万两黄金。
  事后周也没亏待他,为他复职总兵。
  崇祯末年,刘泽清坐镇山东,拥兵甚众,却已经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了,连北京沦陷前,崇祯诏他勤王,他都谎称坠马不行。
  在那几年,刘泽清纵兵抢掠,拥兵不前,谎报战功,甚至把路过防区曾弹劾过他的御史给杀了。而等到弘光称帝后,他成为四镇之一,封伯开藩,就更加跋扈了。
  可这个家伙在清军南下时,却一箭不发的直接降清了,麾下近十万兵马齐解甲。
  只是降清后他的待遇并不好,一直被恩养在京,说是恩养,其实就是闲置甚至软禁了,连他麾下的大将们都差不多待遇。
  在北京闲置一年多,刘泽清一直都在后悔中,尤其是听说南方出了个朱以海,如何如何了得,怎么怎么中兴后,越发后悔了。
  虽然刘泽清当年没救援兖州,导致鲁王府被清军攻破,鲁王朱以派被杀,朱以海受伤等,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厚脸皮的以绍天帝老乡自居。
  “叔父真决定了?”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啊。”刘泽清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
  这个家伙从来就是个没有半点底线的人。
  想当年在拥立新君这件事情上,他见东林党势大,便附和支持东林拥立潞王,结果最后黄得功、高杰、刘良佐三镇,联合马士英要拥福王称帝,他见势头不对,立马见风使舵,改也拥福王。
  后来还以拥立成功,成为江北四镇之一,甚至还获得了最富庶的淮扬一带驻防。
  在淮安当了不到一年的土皇帝,过足了瘾,结果清军一来,他带着近十万人直接又降了。
  只是本来以为降清后能得到王爷当,毕竟吴三桂不就由大明平西伯加封为大清平西王嘛,他这个大明伯爵也当封王嘛,当年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渡海而逃的孔有德等,降清后不也封王。
  甚至清廷怎么也得嫁个公主格格给他。
  只是他没想到,降清后啥也没有。
  被弄到北京恩养,最后是闲置,甚至多尔衮还弄了两婢女给他做妾,这让他觉得十分恶心,不嫁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你好歹嫁个格格,郡主啥的,你把两个婢女给我做妾,这太瞧不起人。
  落差太大。
  不仅不能跟弘光朝时在淮安土皇帝时的待遇相比,连他在崇祯末在山东时都不如。
  在北京也经常听到谁谁谁又反清投明了。
  包括曾经是四镇之一的花马刘刘良佐,还有如高杰的部将李成栋,以及吴胜兆、土国宝、李遇春、张天禄等人,再加上江西反正的金声桓,汉中的贺珍等,这让他越发痒痒。
  还没出京,就已经在暗里谋划着如何再反清附明了。
  在得到多尔衮授他山东提督任命,加封他曹国公时,其实刘泽清早已经成功的跟南明搭上了线了。
  他派人到处去联络大明,派了家人秘密去绍兴、去南京等,这般动作甚至一度让大明这边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故意来诈降的。
  后来几番试探后,得出结论,这个家伙是真不讲究。
  反复无常,毫无节操,他是真不想跟鞑子们玩,要归附大明了。
  对于这种人,朱以海很厌恶,但却亲自指示要接纳他归附。
  终于等到大明这边派来了密使接头联络后,刘泽清十分兴奋,所以就算鞑子终于封了曹国公,授他山东提督了,他也毫不在意了。
  他早已经看透了,鞑子也就这般,入关也是有很大的运气成份的,不过是占了个巧而已。
  现在闯顺灭亡了,西营也快没了,可大明不但没亡,还更强了,鞑子在几千里的东西防线上都被明军打的左右难支,这他还跟鞑子玩什么,反正鞑子也不会重用他。
  “叔,现在咱怎么做?”
  “进了山东,那就是咱的地界了,不过要想以后成势,那还得凭本事,得有人马有地盘才行。”
  刘泽清抚须,自信十足。
  “李化鲸,你先回曹州,那是俺们老家大本营,你就以俺提标参将的身份过去,名义上是招募乡党入伍从军,暗里你联络运河以西的各路义军、土寨。”
  “姚文昌、郑隆芳,你们二人也以俺提标参将的身份去运河西的兖州、徐州一带联络各路义军、土寨,还有明军。”
  “我和之干去济南,到时咱们一起举兵起义,夺回山东,那时统领个十万大军,据有山东之地,绍天皇帝还不得好好重用俺们?”
  “叔父说的有在理。”
  “咱们得赶在多铎南下济南前举事,若等多铎到济南了,那时可就不好办了,得快。”
  李化鲸拍着胸脯道,“大帅放心,这山东多少人马都是咱们的旧部,只要到时旗子一举,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以大帅的威望,那必然是应者云集。”
  “防着点河南的许定国,这家伙心黑着哩。”刘泽清跟许定国同时授提督,一个提督河南一个提督山东,都是崇祯年间在中原厮混的军头,手底下都是有些真本事,在两地也都是各有不小的威望的。
  “不过有个好消息,河南登封的李际遇已经暗里归附大明了,到时咱们一举旗,他也会在那边举兵,许定国到时后院起火,自顾不暇。”
  “大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哈哈哈!”
  刘泽清笑的很得意,很有一种龙归大海的畅快感。
  ……
  沧州境内,运河上。
  往日繁忙的运河,因为南方漕运断绝,显得格外的冷清,又因近来海寇的袭扰沿海,侵入内地,让各地更是风声鹤唳。
  沧州产盐,也是武术之乡。
  不过沧州盐场之前遭受南明海寇袭击,人心惶惶。
  运河畔的芦苇荡中。
  有一群人正躲藏其中,正是之前从海上来,袭击了几处盐场的一群人。
  此时为首一人不是别人,却是原大清江宁巡抚的土国宝,此时他却领着一群人藏身芦苇荡中,紧盯着运河,明显又在打着什么主意。
  “洪承畴的船今天就会从这经过,随行的约有十来条船,都是从北京出来的商船,结伴同行,洪承畴是搭乘他们的船,不是坐的兵船,他船上大约有三十多个随行家丁,还有约二十几个幕僚和书吏随从。”
  “咱们行踪还没暴露,没人知道咱们到了这里,咱们可以很轻松的拦截他们,并把鞑子新任命的这个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兼山东巡抚给一举擒拿。”
  说话的是土国宝的外甥杨国海,这家伙以前贩卖私盐,对沧州这边的盐场盐户也很熟,这次登陆袭扰,都是他带路。
  “洪相公是我的老上司,也是我恩公,我不能看着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得拉他一把啊。”土国宝提着刀,“一会除了洪相公,其余的一个不留!”
  “要是洪承畴不识好歹,不肯跟咱走?”
  “打晕了,或绑起来带走。”土国宝不客气道。
  “若他誓死抵抗?”
  土国宝不耐烦道,“只要劫了船,他还能插翅而飞吗?尽量生擒活捉,活着的洪相公,肯定比死了更值钱!”


第487章 活捉洪承畴
  商船行驶在运河之中。
  洪承畴在船舱里写信,这次出京复出,他深感任务艰巨。
  临出京前,他向天子陛辞,圣母皇太后在帘后多加抚慰,期盼他为朝廷安定中原。而随后三摄政王也一起召见他,特授他南安侯爵; 为一等侯,授议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复内秘书院大学士。
  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赐蟒袍玉带。
  朝廷对他的恩赏甚至超出了三朝元老的范文程,一个降清汉臣,居然能得封侯爵,这放在刚入关时; 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朝廷终究还是知道大人的忠心耿耿和雄才伟略,这次复出; 大人可就坐稳第一汉人文臣之位了。”洪承畴的幕僚高兴的说道。
  洪承畴停下笔,摸了摸大胡子,脸上却并没有什么高兴之色。
  确实,朝廷给出的恩赏超出常例,可这些也不过是因为形势实在烂到底,就有如当初崇祯在即将守不住北京时,一口气给吴三桂等好几个武将封伯爵一样。
  大清是首崇满州,然后最重军功,他一个汉人降臣,还是文臣,能封侯,这绝不是好事。
  去年他先是安抚江南,然后经略湖广,但最终却以惨败收场,被夺职入京,甚至遭到部院联合调查。
  此次再出京复出; 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省; 兼巡抚山东; 他感觉压力更大了。
  “钱谦益去拜见明皇议和,你觉得这事有几分希望?”洪承畴问。
  周师忠直言,“希望渺茫,如今形势,虽然大清仍然更强,可实际上南明自从岁在朱以海的统领下发起连番反攻,全线都占有优势,现在朱以海更是亲提兵马攻夺登莱,声势正锐,岂肯议和?”
  “之前朝廷也跟朱以海谈议和,但结果朱以海不过是借议和拖延时间罢了。”
  周师忠是洪承畴心腹幕僚,但此人并不是一般的绍兴师爷,他也是一位明朝进士,还曾做过知府,不过降清后因事革职,最后到了洪承畴身边做事,本事还是不错的。
  这次洪承畴南下; 就带了不少幕僚,有一些是他之前在江南、湖广的旧幕; 也有一些是在京时新招的,这些人有个特色,大多都是明朝的进士、官员,有些以前是御史,有些是知府,甚至还有人曾做过弘光的巡抚等。
  比如在崇祯官至兵部员外郎,在去年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的赵开心,他却觉得议和还是有机会的,“我倒觉得朱以海虽然能打,但明清之间实力差距仍然很大,朱以海的强势,其实只是其一个策略,他肯定还是愿意议和的,只不过得有个前提,就是大清能够遏制住他的攻势。
  等他攻不动了,那他必然愿意议和休战,以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这朱以海堪称大明三百年来最了得的皇帝了,如今势头之猛,谁能遏制?”另一位幕僚廖连生说道。“靠博洛还是多铎,又或是刘泽清、许定国等人?”
  洪承畴听着这些话,陷入沉思。
  这次奉旨出京,洪承畴一路上都在谋划着要如何着手。
  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相比起前两次安抚江南和经略湖广,这次清廷给洪承畴的官职虽然要低些,仅是总督三省,但权力却给的不小。
  授予他的敕书上直接写的是,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具疏报闻。
  三省的巡抚、提督以及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悉听节制,所行之事,若系必切机务,任尔便宜。
  这个便宜之权,包括朝野内外文武百官任用‘军前及地方’的调动权,所辖范围内三省文武官员的升、转、补、调的行政大权,文官五品以下,武官副将以下有违命可以先斩后奏的刑事权。
  凡有关军前之事,所欲用人员,兵、吏二部不得掣肘,应用的钱粮须立即解予,户部不得稽迟。
  集军政刑财于一身。
  最重要的还在于三摄政王直接言明,征南大将军辅政端重亲王博洛、扬威大将军辅政叔德豫亲王多铎这两位辅政王大将军,凡在三省境内的满汉兵马,虽各有统领,但都要同洪承畴调遣约束,军事上进止机宜,与洪承畴参酌施行。
  也就是说那两位统兵的辅政王,在三省内还得听洪承畴节制。
  想当初洪承畴安抚江南,军事上就得与郡王勒克德浑商量,到了湖广,也一样没有全权。
  而这次虽只授三省总督,但清廷为了统一调度,充分施行用人不疑这条,给予洪承畴无上限的权力。
  戎节之重,一时无出左右。
  但洪承畴的压力也更大了。
  还未出京,洪承畴就已经重招旧幕,又招揽了许多新幕僚,比如曾被崇祯授予明威将军的曾启贤,原来是何腾蛟部将,去年在湖广时为他招降。
  邹卓明,东林党邹元标之孙,为人机略,善谋策划。
  以及周应遇等等,出京时已经有一支不小的幕僚队伍,而他一路上,还在不断的对外写信,到处招揽以前的旧部,或是一些较有才名的人来加入。
  “大人,议和的事情,先不要抱什么期望,让钱谦益去办便是,成与不成,都暂时不用管。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调动博洛、多铎二大王,统率满汉大兵,先守住济南,再夺回登莱,务必得把朱以海赶出山东,否则,难谈其它。”邹卓明直言。
  邹是江西吉水人,他祖父邹元标是东林党人,当年也是骗廷杖的猛人,朝野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割不死的韭菜兜,打不死的邹元标。
  邹卓明一家三代都是进士,但这却不是个只知八股的书呆子,而是个很有头脑的人。
  船舱里,一群幕僚纷纷出谋划策。
  总结起来主要有几条,首先还是得以武服人,得先动用兵马,从军事上击败朱以海,起码也得迫他离开山东。
  然后是收缩战线,撤守淮北,拒明于江淮后,再专心剿灭中原的土寨,重新恢复秩序,安稳民生。
  特别是河南与山东二省,这二省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烂下去了,不仅得守住,还得加紧稳固恢复。
  否则,大清无法与南明战下去。
  “守淮北,战登莱,剿运河沿线,抚中原各寨。”
  集中兵力打登莱朱以海这支人马,其余方面以守为主。对山东河南两省的土寨,则重点先围剿运河边的一些大寨子,尤其是兖州境内的,而对其它地区的土寨,则尽量招抚,剿抚并用,尽快安定。
  对河南山东的士绅,要尽量安抚,利用洪承畴现在手中大权,多征召他们入幕,或授予他们官职。
  正议论间,忽然听到一声炮响。
  然后船就猛烈的摇晃了起来。
  “发生何事?”
  一名幕僚惊呼。
  然后更多炮响起来。
  洪承畴等摔的东倒西歪,这时船上下来一名护卫家丁,“明贼,明贼来袭!”
  “哪来的明贼,这可是沧州!”周遇吉大喊。
  不管他们如何怀疑,可此时运河上,突然驶出十几条小船,虽然船小,可疾驰而来,船上的甲兵对着船上就是铳箭连发不停。
  而在河岸上,还有埋伏的炮手,正操纵着小炮对着船队猛轰。
  那些船都是商船,虽船上有家丁护卫,可毕竟是商船,洪承畴的家丁也不过数十人而已,一时被围在河上。
  小船飞一般的驶近,一条条绳钩已经抛了上来,士兵口中衔刀攀绳而上。
  炮弹落在河中溅起高高的水花,击中船只,则轰起无数碎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