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288章

海上升明帝-第288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称小尉迟的张定国不缺勇猛凶悍,甚至也不缺斗争经验,毕竟十岁从军,到如今已经征战十六年了,除了勇悍外,能活到现在还有机敏以及几分运气。
  张大鹏的善意确实让人怀疑。
  但是对于此时的张定国来说,这又成了难以拒绝的诱惑。
  思虑再三后; 张定国打听起张大鹏这人来; 最后收集到的信息也十分有限,仅知道这人以前名不见经传,但是朱天子身边近侍出身,据说原也只是个短工出身,也才二十来岁,甚至论年纪比他张定国还年轻一些。
  “这人先前入川时才是个营官?”
  “嗯,据说他刚到重庆,就被派去汉中给贺珍传旨,结果半路遇摇黄贼,他就带了三个人,硬是在川北山里连灭了数十股贼人,解救了许多川民,最后还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然后在朝天关遇到骁骑营刘进忠,他们结拜了把子……”
  消息不多,甚至有些很矛盾甚至离奇的地方。
  张定国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伪; 但仅从这些消息来看; 这个张大鹏确实非常传奇了; 这样的人居然成了大明御营陕甘行营的提督,刘进忠这样的骁将,唐镇邦这样有名的土司,以及贺弘器这样原来顺营悍将,居然都成了他的部属。
  更离奇的是,这样一个提督,居然主动提出让道给他们过,甚至还说出要给他们钱粮器械支援的话来。
  而他说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只要是打鞑子的,他张大鹏和陕甘行营都要帮帮场子。
  听起来毫无问题。
  可事实上,就算是以前大明朝廷的官军,都还讲究个本地兵马和援剿客军之分,哪怕都是援剿客军,又都还要分出是边军精锐,还是西南土兵、狼兵,又或内地卫所兵等等。
  反正门户之见,哪都充斥着。
  那些年与大明的战争里,张定国也见识过许多官军故意对友军的见死不救等。
  很难相信,这位张大鹏提督,居然能有这等豪情。
  可实在是难以拒绝啊。
  真要强攻硬打; 这玉垒关太难打了。
  西军被堵在阳平关外,几十万人挤在保宁,现在已经岌岌可危,再找不到突破,大西就要彻底崩灭了。
  “替我给张提督写封信,邀他来桥头一见。”
  这是最后的试探,如果张大鹏敢单刀赴会,那么也就没什么好再怀疑的,如果他不敢,那么所谓的只要打鞑子就帮场子的话,肯定也是谎言无疑。
  为了表明诚意。
  当信送出后。
  张定国便对营中做了些安排,然后仅带了十骑来到桥头等候张大鹏前来会面。
  信使打着白旗骑马过桥来到玉垒关城,送上信件。
  “这张定国是登鼻上脸了!”
  “太过份了。”
  “不能去,这小子说不定憋着坏。”
  “既然要会面,那就让张定国来关里拜见提督。”
  诸将都不信张定国,其实张大鹏说出要借道后,反对声音就一直没停止过,但在这件事情上,张大鹏态度却一反往常出奇的强硬。
  这还是他头一次直接拿提督的官衔压人。
  “张定国有所担忧甚至怀疑也是正常的,这种猜疑想一下子化解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他提出桥头会面,也不过份,我去会上一会。”
  “提督不可!”
  “切莫相信西贼!”
  “诸位且勿再说,万一我误信张定国,被他擒了或杀了,那么行营便交由文都监暂代提督之职,还请刘副提督和唐将军、贺将军等都要齐心协助。
  还有,就算我真不幸被宰了,你们也别急着给我报仇什么的,最好是退到铁炉寨和临江关,让张定国经过,只要不让他往阶州去便可。”
  “诸位,陛下再三强调,我们的首要大敌是鞑子,所以别急着先内斗,别便宜了鞑子!”
  交待完,张大鹏便带了张显等几位敢死队老兵过桥前往会面。
  湍急奔流的白龙江上,两崖上架起一道阴平桥梁。
  张定国就带着二十骑在桥头等候,两万西营兵马,在十余里外等候。
  “你们说他会来吗?”
  “我觉得不会。”
  “他肯定就是骗我们的,哪里会肯来。”
  张定国瞧着这险山峭壁,湍急河流,还有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阴平桥和玉垒关,却是莫名的自信,“我有预感,他会来!”
  “官军就没有说话算话的。”
  “这人不一样,虽然没见过,可仅听到的关于他的那些只言片语,让我觉得这人不一般,甚至见面后,应当能跟我很谈的来的。”
  张定国跟家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虽然脸上很平静,甚至有点云淡风轻的感觉,但实际上却是在打鼓。
  他很希望张大鹏是个可交的朋友,能够说话算话,就冲他先前能在朝天关下跟骁骑营的刘进忠结义,还能让刘进忠做他的副提督,都说明这个年轻人应当很不一般的。
  现在的他,必须得从这里借路经过。
  “来了!”
  “他来了!”
  桥对面,来了一支人马。
  却仅仅数骑。
  张定国眯起眼睛细细打量,数了下,一共才九骑。
  他带了二十骑,对面才带了八骑。
  对方还在桥那头下马,直接给马上了脚绊子,让他们在那边吃草,然后就这样步行过桥来。
  这份淡定从容,让张定国不由的动容。
  十岁开始加入义军,南征北战,修罗地狱里爬了十六年,如今才二十六的他,其实经历过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场面。
  等他们近了,张定国收回心神,神情严肃起来。
  他整理了下衣甲,摘下头盔,甚至把佩剑取下。
  终于,两人见面了。
  张定国直接提着剑往张大鹏去。
  独臂张显有些紧张,想要让张大鹏退后,可张大鹏却很镇定的站在那,甚至向着张定国微笑着。
  “大西张定国,久仰张提督威名!”
  张定国笑道。
  “我也久闻张将军大名。”
  张定国把剑提起,张大鹏站立如松,没有丝毫慌乱。
  他把剑拿起,双手捧起来,送到张大鹏面前,“这把剑,是我在襄阳所得,一口削金断玉的绝世宝剑,就当是见面礼,送给张提督。”
  张大鹏也不客气,接过来拔出剑看了看,望向张定国,张定国也淡定的站在那。
  “确实好剑,谢了。”
  张大鹏也取下自己的刀递上,“这把刀我从军起就带着,还赔将军。”
  “谢提督割爱。”
  “张提督说要借道给我们打鞑子,不知真假?”
  张大鹏看着张定国,两人惺惺相惜,觉得很是对脾气。
  “我先前奉万岁旨意,自南京御前西入川中,成为御营川陕行营的营官,之后本要往川北,后来意外拉起了一支队伍,再后来得令来阶州收整人马,建立陕甘行营,如果不是我消息闭塞的话,我记得先前张献忠向朝廷上表归附,被万岁爷赐封为云南王?张将军等四义子,好像也俱赐封侯爵?”
  “我好像没听说有什么变动吧,那么就是说,张献忠仍是大明的藩王,张将军也是大明的将军,你这两万人马,也还是朝廷所有的兵马。
  虽然我有些不解,你们按说应当是南下去云南平定土司沙定洲的叛乱的,怎么却反而北上要去汉中打鞑子,
  但是,
  只要你们仍是朝廷名下兵马将士,且是北上去打鞑子建虏的,那我便会全力支持,这是理所当然的。”
  张定国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几岁的提督,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总不能说我义父虽没公然再打起反明旗号,但实际上等于是撕破了请降招安的协议,毁弃成都出川,也只是为了另寻出路而已吧。
  他心里也清楚,对方肯定也知道现在的实情,可对方以西军没公然反明来说事,这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也为借路提供了便利。
  “张将军,我张大鹏和陕甘行营现在能力有限,能帮的忙不多,但是多多少少这场子是一定要帮一帮的,我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五千石粮,外加一些箭矢。”
  “还望不要嫌弃。”
  “另外,若是你们到了汉中,需要增援,随时可以派人来叫,能帮我一定帮。”
  “万一,形势不利,你们也可以放心的往我这里退,我定会接应!”
  张定国怔怔出神。
  五千石粮,对他们这两万人马来说,都对起码供军半月了。况且,这可是阶州,七百里阴平栈道多难,只怕这些粮食对玉垒关的明军来说,也是相当珍贵的存粮。
  现在他们却肯给他,这份信任,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什么也不用说了,都是为了抵御外虏入侵,为了恢复中华,要不是我不得军令不能擅自出兵,我也要与你一同前往汉中并肩杀虏的。”
  张定国心情复杂。
  “请提督受我一拜!”
  “张将军不可,我可比你还年幼些,不敢当。”
  “提督若不嫌弃,今日你我二人,不如在此阴平桥头义结金兰如何?我与提督甚觉投缘,恕唐突!”
  “将军此议甚好,便在此结义吧。”
  两人年纪相差也不大,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当下便在双方亲兵的见证下,跪在江边桥头,撮土为香,对天起誓,义结金兰。
  张定国把携带的水袋取来,拿短刀割破手掌,把血滴入水中,张大鹏也用刀划破手掌滴血入水。
  两人以水代酒,歃血为盟!
  誓毕,共饮血酒。
  两人相拥,都感觉很痛快。
  甚至因为这结拜,而让两支人马的统帅,建立起了信任。
  “请大哥率部过桥!”
  “谢二弟!”


第481章 分家
  两万西营顺利渡过阴平桥,首尾相接数里蜿蜒如龙。
  而他们曾经打了十几年的死对头,大明官军却在桥头送行,还拿出了宝贵的五千石粮食相赠,还有许多箭矢等。
  “二弟情义,我等西营将士皆会牢记在心,谢了!”张定国看到全军渡过阴平桥; 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也尽去,对张大鹏这个义弟更是感激不已。
  “祝义兄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多替我们杀几个鞑子!”张大鹏递上一碗送行酒。
  “好,”张定国接过碗一口饮尽,“有缘再会!”
  ……
  西营完全消失在群山之间,玉垒关上,诸将也是表情各异。
  谁也没想到,这事是这样的结果。
  “五千石粮,十万支箭呢,”贺弘器还在忍不住心疼。
  张大鹏收回目光,“诸位,不要舍不得这点家当,只要这两万人马能够绕到阳平关后打鞑子,就值!”
  “现在的粮价多贵啊,有银子都买不到粮啊,好些地方都斗米二两银子了,五千石粮,能值十万两银子呢。还有这箭,咱们现在自己都还不够用!”
  张大鹏却笑道,“一个鞑子首级能值三十两银,三千来个鞑子就值十万两银子了。而鞑子一个马甲战死的抚恤是二百两银子,步甲也有一百五,哪怕是包衣奴才披甲上阵战死也有百两,绿营也有七十两; 所以斩杀一个鞑子马甲,这里外里起码值二百两; 十万两银也顶多就是五百个鞑子首级,你说张定国如此猛将,堂堂小尉迟,率两万人绕道鞑子背后,还斩不了五百?”
  刘进忠此时也是完全支持二弟的这个决定,“咱们放西营过去,也算是祸水东引,要不然,张定国肯定是要跟咱们在这里硬拼到底的,咱们虽有五千人马在此,但新整编之军,缺械少练,真要跟他们硬拼,最后也是两败俱伤,只会便宜了鞑子而已。”
  “现在放他们过去,还能去打鞑子不说,也同样能替我们挡住北面鞑子的来犯。”
  这么一说,倒也确实是这么一个理。
  但贺弘器他们还是觉得没必要送他们粮; 给他们借路就不错了。
  “鞑虏入侵中原,我等身为汉人,都当团结对外; 区区一点粮草就算再值钱那又算什么,我们给的不过是粮,人家拼的却是命。”
  “诸位,现在西营过去了,咱们也要抓紧整编,地方上这些投降汉奸该清的得抓紧清,那些流贼土寇该剿的也抓紧剿,抓紧清理好后方,咱们也得往成县、两当、徽县这一带移动,我跟张将军说并肩打鞑子,可不是说着玩的,必要的时候,咱们也得撸袖子下场干鞑子。”
  郭君镇旧事重提,说现在缺少军械,尤其是铠甲,也缺粮饷。
  张大鹏对此倒不太担忧,虽说大乱饥荒,巩昌府也比较偏僻落后,可也正因偏僻落后,其实这边受战乱影响反倒要小些,巩昌府从地理上来说,虽属陕西,但其实因为明初把甘肃并入陕西后,一直没有恢复甘肃。
  但是后来还是设了陕西行都司管理河西地区,而甘南地区仍归陕西管,不过在地理上,巩昌府也就是陇南地区,其实与汉中和关中,都是完全不同的地理单元。
  高山险阻分隔,相对独立。
  陇南没有汉中的沃土,也没有关中的八百里秦川,但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
  地理形势复杂,甚至拥有许多羌氐等土著势力,总体上是交通不便,人口相对较少,经济比较落后,但这种地方,在大明末年的大动荡中,反而相对比中原人口密集区受冲击较小。
  那些山沟河谷里,还散落着许多部落以及村落等,既耕且牧。
  这里还有较好的药材、木材、矿石、皮毛等,需要的是盐、茶、布匹、铁器等,换言之,这里其实是能养的起行营的,甚至只要能跟四川那边打通联系,恢复贸易,把盐茶等运过来,交换牛马羊粮,行营不仅不会缺粮,甚至还能很富有。
  而明朝的巩昌府其实非常大,不仅包含后世的陇南地区,甚至包含渭河边的天水,以及北边的定西。
  巩昌府的首府在渭河畔的陇西城,其最北的定西,已经直抵兰州门口,其中部的天水则在陇西的渭河下游,与凤翔府沿渭水大路相通。
  其南北长达一千二百余里,可以说是非常变态的一个府。
  当然,现在陕甘行营其实也仅占据着巩昌府渭河东南部份地区,可就算只占有陇南这一带,潜力也很大。
  地形势要,交通不便,反而在眼下适合防守发展。
  明军收复成都后,阶州的陕甘行营便能跟成都、松潘联络上,到时更不担心了。
  与诸将商议许久,最后张大鹏在刘进忠和唐镇邦、文协吉三兄弟的支持下,决定留下一千人马守玉垒关,其余人马向成县一带转移,进入嘉陵江的支流犀牛江一带,随时准备策应张定国部。
  其实贺弘器等几员从西安败回来的将领,是不想跟着张定国后面行动的,他们建议此时趁张定国去汉中,到时吸引清军注意,他们正好可以声东击西,出兵进入渭河一线,取天水、陇西,也不往关中去了。
  而是就留在陇右发展,专心的趁机把兰州、洮州、岷州,甚至是西宁给拿下,尽取甘肃之地,把清军堵在陇山之东。
  若有机会,还可以去取宁夏,再接应回平凉固原的武大定等。
  这个建议其实没错,避实就虚,闷声发大财嘛。
  上次贺弘器等在陇右举义,就很迅速的震动关陇,清军此时在甘肃一带,其实还没什么实质力量,大多都是新降归附的原顺军、明军等,统治并不牢固。
  只是张大鹏却没想着说此时去趁机占地盘什么的,他坚持认为应当先联合西营一起打鞑子,不能任由鞑子把西营给干趴下了,否则,西营趴下了,那下一个就是明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