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279章

海上升明帝-第279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胖子是许定国的心腹旧部,许定国一回到河南,立马就召他过去,一番推心置腹后,许定国提拔王胖子为游击将军,还给了他三千兵额。
  但是也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抓紧招满三千兵,然后要准备战斗。
  许定国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是要联合刘泽清,一起镇压归德府隔黄河相望的兖州府的城武县合义集震天大王于光斗的三十六楼土塞,以及嘉祥县满家洞掣天大王宫文彩这两个大土寨。
  满家洞土寨势力拥众二万余; 占据着原来采石磨的洞穴一百多个; 以石工为主,他们以前跟大顺关系密切; 处于黄河边,又是在朱以海的老家兖州境内,所以河道总督杨方兴一直上书朝廷,认为要先把兖州的土寨扫平,防止他们跟朱以海暗里勾结做乱。
  于光斗在城武县合义集有三十六座碉楼,修建坞堡,以前不管官匪都不敢来惹,楼高五六丈,各楼用狭窄的走廊连接,易守难攻,也是拥众万余。
  另外,与满家洞相邻的羊山,孙继洪也拥有四个寨子,五千余众。
  嘉祥县的狼山集,有十六个土寨联盟,万余众。
  旁边的巨野县,李家楼、侯家楼等十二个土寨联盟,众一万二千余。
  这些上万人的土寨势力很多,在河道总督杨方兴的筹划下,他们计划两省联合围剿,先把兖州府运河与黄河之间的这片地区先剿了,这里的土寨势力最强。
  以往处于两省边境,极不易剿。
  当然,朝廷要先剿宫文彩、于光斗也还是因为他们既称大王,又聚众贼,还违抗朝廷,抗税拒役,并私拥武器,甚至公然与官府做对等。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土寨势力很强,虽然在崇祯以来,并不是最强的那一拔,可却是能撑到如今的最强的那一批,在河南屹立多年不倒,积聚了许多兵器、钱粮。
  满家洞、合义集都是拥有起码两万余人,储粮数万石的土寨,对于现在急缺钱粮的清军来说,这就是藏粮丰富的老鼠洞啊,当然得掏。
  自从明末动荡以来,河南山东甚至山西等地,到处都是结寨自守,这些寨子也分为好几类,比如有士绅们建立的寨子,直接以他们的地主庄园为主,以宗族子弟和佃户等来防守,甚至一些寨主以前是朝廷官员等,通过官方渠道还能弄来火炮火铳等助守,一般的官、匪都不敢碰他们。
  再有一类就是一些普通百姓建起来的寨子,主要是以饥民等为主建立,他们在一些山区险要之地,甚至是一些矿洞里建起寨子,也没有田地、粮食等自给,只能是靠抢掠,也一些也垦荒种地。
  另外一种则纯粹就是山贼响马捻匪等组成的寨子,这种就是贼寨。
  经历了十几年动乱,尤其是河南的土寨也是变化极大,比如崇祯末年几大土寨首领,刘洪起、李际遇等都是号称占有一二十个县,拥有一二十万众,数百个寨子的大首领。
  甚至连明朝和顺军都争相要拉拢招抚的。
  比如刘洪起,就曾经连弘光都要拉拢授他总兵,刘洪起就是被如今朱以海的御前大臣陈潜夫招安的,不过后来被李自成大将袁宗第击败,只得败走湖广投了左良玉,在去年回到河南时,被清军围歼。
  另一个大首领李际遇,是个年少时不愿意读书,一心学拳脚武艺的私盐贩子,年轻时带着兄弟们贩盐,结交道上,明末时便也招揽人马,结寨登封,后来还突袭少林,抢夺了少林的钱财粮食。
  在去年他被迫向清军归附,当时自称率部二十五万归附。
  不过这人归附后并不怎么老实,一直不肯离开豫西,本来清廷计划是今年要弄死李际遇的,结果现在出了这么大动荡。
  清廷只好加封李际遇为河南团练总兵官,甚至许诺将来划封寿州给他开藩永镇,封他寿国公,让李际遇率领本部土兵整编为河南团练,随同进剿满家洞等。
  这十几年来,河南出了无数的土寨,往往一个县里,大小土寨二三百个之多。事实上,现在河南其实除了那些府州县城,也就剩下这些土寨还存续着。
  其它的乡村基本上就没有能撑下来的。
  这遍地的土寨,有些曾归附过顺军,有些则接受朝廷招安,帮着打顺军的,也有不少在清军南下后,马上归附清廷的,也有一些仍然保持自立的,甚至有些直接自称大王等的。
  还没算上那些流动性的贼匪了。
  土寨与流匪两股势力,一个在于守土结寨,一个在于流窜。
  王胖子加封为游击,升官了,还得了三千游击营兵额,可问题是他现在就几十个能打的家丁,还有百来个混子,连他原来的守备营都不满,现在要拉起三千人来,还要马上去兖州围剿土贼,这不要命吗?
  而且他连粮都没有。
  回来的路上,他就已经想好了,现在唯有去找不久前刚拜的结义兄弟赵忠义了。
  他跟赵忠义接触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个小老弟是个能相处的,懂礼数知进退,没少孝敬他银子,他也知道赵忠义在大丘集拉了支红枪会,弄了许多百姓入会练枪,甚至暗里偷偷去贩私盐卖布等等,这些王守备知道,但收了银子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真要去缉私围剿,他未必是对手。
  喝了几次酒后,越发觉得这小老弟对胃口。
  之前也拉着他成立了永城团练营,还带着他设卡征税,剿过一支流窜入境的捻贼,合作的不错。
  那些红枪队挺有战斗力的。
  他现在就打算把赵忠义这支人马收编过来,直接就可以换上永城游击营的旗号了。到时拉着到兖州剿匪,还能立功挣脸。
  “赵忠义肯吗?”
  家丁队正问道。
  赵忠义的红枪会,跟普通的土寨有些区别,已经不局限于一村一寨了,而是在许多村寨里都有,甚至在一些别的土寨里都有发展。
  他们主要是以普通乡村青壮为主,打着练枪的旗号开坛传播,以自卫为主,也暗里干点走私的买卖。
  “我打算给赵忠义请个守备官职,你说他愿意吗?”
  乱世之时,有刀枪人马就能讨官职。
  赵忠义虽是个白身,但这永城红枪会人马不少,一个五品守备也不是不行的,本来清军在各个府州,都会设一个守备,管理当地的绿营。
  比如王胖子其实原来是归德守备,因为归德后来设了个总兵,是河南三镇之一,所以他移驻永城。
  “忠义是我义弟,许提督是我义父,忠义自然也就是许提督的义儿了,他带着红枪会人马来,我义父授他个守备不是应当吗?”王胖子觉得赵忠义肯定能答应。
  这年头能拉起人马来搞什么秘密会社的,肯定是有所野心的,甚至比那些搞土寨的野心还大,所以之前给他弄个永城团练,他不就挺乐意吗。
  现在给他弄个守备,他肯定更乐意。
  现在清廷让许定国回河南,就是要让他重新建立一支乡兵,然后清剿土寨,管他什么寨,都要散寨归农,这样八旗和绿营才能安心在前方跟明军作战。
  同时,也是想从这些土寨手里榨出钱粮来,缓解如今急困的军需钱粮问题。
  许定国去年在归德府,杀高杰降清之前,就已经把境内的不少土寨扫荡过了,战绩不错,基本上没有哪个土寨挡的住他,宁陵官军反抗,都被他击败后掠夺全城。
  许定国在归德那是杀出威名来了,土寨闻听到此人名字,都要发抖,小儿闻名止啼。
  他去年入京后,已入汉军镶白旗,授一等子,这次直接封他庐国公,也知清廷也是势穷无奈了,让他提督河南,却无兵无饷。
  许定国到了河南后,也只能先签署了一堆委任状,原来的旧部都加官晋级,一些曾经被他招降的土寨首领,也都各授官职,让他们赶紧集结人马,与他汇合。
  “这次不仅得找忠义老弟拉人马,还得找他借点钱粮才行!”王胖子着急忙慌,“一个五品守备,忠义老弟应当能满意吧?”


第467章 夏
  绍天二年,夏。
  整个局势变的更加扑朔迷离起来,随着绍天帝的亲征北伐,明军以攻代守,全线反击,东起登莱,西至川陕; 到处都在发起进攻。
  甚至后方的云南、台岛等地,也开始在打仗。
  黔国公沐天波丢失昆明逃往永昌,昆明、蒙化、大理先后失守,分守副使杨畏知、推官王运开坚守楚雄,死战不屈。
  皇帝闻报后特旨云南,进杨畏知为云南巡抚; 李乾德仍为云南总督。
  云南总兵官、黔国公沐天波许戴罪立功,授云南提督,并调四川建昌总兵曹勋,贵州提督皮熊率部南下,
  调广西提督、平蛮将军陈邦傅,桂林镇总兵焦琏领广西兵西进云南,
  协同进攻沙定洲,收复昆明、大理等地。
  又下旨加封石屏土司,悍将龙在田为副提督衔、临安镇总兵官。
  嶍峨土司王扬祖、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各授副将、参将等,令他们征召土兵协剿叛乱。
  虽然云南偏远,鞭长莫及,但皇帝仍然还是在御驾亲征山东的同时,关注着云南,并在四川局势有所稳定后,立马从四川和贵、广西抽调兵马过去平乱。
  沙定洲在占领昆明,夺取武定、姚安、大理、蒙化诸州府后,胁迫俘虏的云南巡抚吴兆元、在籍大学士禄丰人王锡衮向朱以海上疏; 反称沐天波反; 他沙定洲讨平之; 宜以代镇云南。
  想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取代沐氏。
  对于这种无理要求; 朱以海自然不能答应,沙定洲是土司,之前被沐天波征召协助讨平叛乱土司,事后却在昆明兵变发难,夺取省城,然后攻掠云南,若是承认沙定洲代镇云南,那还得了。
  好在云南局势虽坏,也没坏到底,沐天波年轻,没有本事,只能一逃再逃,逃到了永昌府保山去了,但云南也不是没人了,如杨畏之,本来只是分守道,一介文官,但却能够据守楚雄这座小城; 硬是抗住了沙定洲叛军围攻。
  叛军攻下了大理蒙化; 却攻不下就在昆明旁边的楚雄。
  此外如石屏土司龙在田; 是一员猛将,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率领土兵出头,之后多次受朝廷征召率土兵参与平定叛乱、围剿农民军等战斗,崇祯年间在熊文灿麾下,还曾经奉命监视受招安的张献忠部,张献忠对龙在田都十分佩服,还主动拜他为义父。
  之前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发动叛乱,沐天波就是召集龙在田、沙定洲等土司出兵平定,将其击败生擒。
  只是后来沙定洲又趁机做乱,龙在田却也是坚决反对,如今保沐天波退守永昌。
  云南的其它不少土司,也多数并不服沙定洲,虽然有一些如今见其势大,依附于他,但大明在云南三百年天下,仍然有很强的威望,就算是沐家在云南,依然号召力很强。
  这也是朱以海虽然很生气沐天波无能,但最终还是仍加他云南提督的原因所在,沐氏在云南,就等同于大明朝廷,还是需要这个牌子的。
  四川、贵州、广西省,援兵入滇,也是形势所迫,若放任云南继续乱下去,就会威胁到四川贵州广西三省,甚至还会引发西南各省的其它土司们的叛乱,必须镇压。
  说来也是可笑,之前张献忠入川,沐天波怕西营入滇,于是派兵北上驻营防守,结果与武定的土司激发矛盾,引发叛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却反而又要四川出兵来协剿镇压。
  南京朝廷无法给云南转运钱粮,也只能做些居间调度,至于钱粮兵械等,就由他们自筹了,反正就是打烂仗。
  但条件再差也得打,不能任由沙定洲糜烂云南。
  在皇帝任命的这些重臣大将里,其实真正可靠的没几个,比如陈邦傅,这人是绍兴人,出身富豪之家,能说会道还会迎合,当年就是靠着贿赂考官,才得到武举的功名,后来也是靠着贿赂,一路做到了柳州参将。
  在之前靖江王朱亨嘉叛乱时,他的心腹是陈邦傅的亲家,来拉他起兵,结果陈邦傅却早看出靖江王不能成事,于是听命于瞿式耜、丁魁楚,明面上打着迎驾的旗号去迎靖江王,暗里却借机接近,突袭靖江王的营地,一举立功。
  甚至心狠的直接把亲家给溺死江中以请功,事后也确实凭平灭叛藩之功,授封伯爵,晋广西提督,加平蛮将军印。
  而另一个在桂林城中为内应,倒戈的大将焦琏,也凭击杀上司原广西总兵杨国威之功得升桂林镇总兵官。
  但陈邦傅自恃功高,却居然敢向朝廷请求世镇广西,甚至自称粤西世守,之前他跟丁魁楚就是结党拉山头,把广西当成自留地,任意私扩军队,截留税赋等,相当于土皇帝。
  要不是瞿式耜压制,更无法无天。
  焦琏是员悍将,十分能打,就是也有跋扈的臭毛病,瞿式耜在陈、焦二将间制造矛盾,相互制约,勉强维持了平衡。
  但这两人都不是什么好鸟,一派军阀做风。
  这次皇帝也是特意调这二将去云南协剿平乱,也是来个调虎离山,好让两广总督瞿式耜好趁机整顿一下广西。
  另外也是借机削弱下二将。
  贵州提督皮熊情况也差不多,之前还曾打算拥立宗藩。
  新总督李乾德和建昌总兵曹勋,也都不是浙东朝廷的人,属于四川军头之一,好在他们之前在文安之的整顿下,属于能够听从朝廷的,这次也是朱以海比较寄以希望的。
  希望有李乾德和曹勋入滇,能够重新整顿滇中局势。
  但说到底,还是各路神仙打架,皇帝也是鞭长莫及,最后能打出个什么结果来,也是未知。
  对于文安之在四川的整顿,甚至引发了一场大哗变,南京朝堂引发了大争论,不少人认为文安之这是误国。
  有人认为大敌当前,文安之的表现说明他不足担任五省经略一职。
  各种争议传到皇帝耳中。
  朱以海对外界的这些争论不加理会,对于川中的情况,他其实一直都很清楚,虽然消息有些滞后,但不妨碍他的判断。
  他早有意整顿川中各路军头们,但鞭长莫及,所以后来建立川陕行营,后来还把曾经在御营呆过一段时间的袁宗第派去。
  都是为了帮文安之树立权威。
  文安之的表现,其实已经超出朱以海的预料了,他做的比他期望的还好,川中出了点乱子,但现在这个结果很好。
  马乾、王应熊、樊一蘅三位督抚被送去南京,王祥、曾英、甘良臣等这些原来的军头们也都被拿下,押往南京。
  之前混乱的川中局面打破,文安之这个经略,也算是真正能够号令指挥川中,重整川军。
  朝堂上很多人说文安之逼反了数镇川军,搞的川中动荡,朱以海看到的却是不破不立,重树格局。
  要处置的不是文安之,而是王应熊、王祥这些人。
  只是时局如此,他也不可能跟崇祯一样动不动就杀督抚总兵大将,所以也只能压抑着怒火,最后下旨,给马乾王应熊以及王祥曾英等人,全都调到御前来。
  给他们都加阶晋衔,算是安抚,但只给了虚衔散阶,不授实职,且放在御前,加以管控,实际上还是支持文安之。
  这其实也是朱以海穿越者的福利,他知道未来走势,知道历史大势,所以好些事情,别人看是扑朔迷离,他却能一眼看穿本质,他处置起来,就会简单的多。
  不过说来也是文安之确实有能力,别看是一介书生,但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取得秦良玉的全力支持,再凭借着新入川御营军官们建立的行营,能拉拢杨展、曹勋等一些小军头,对这些大军头来了一次诱而歼之的大行动,还十分成功,这可就非常不易。
  这种事情,操作不好就要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