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271章

海上升明帝-第271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耿仲明其实骁勇彪悍不输孔有德。
  后来毛文龙死,他和孔有德投登莱巡抚孙元化,但最后又因孔有德援辽半路兵士哗变而跟着响应叛乱,割据登莱失败后,只得渡海降后金。
  当初孔有德、毛承禄等要降后金时,其实耿仲明是不愿意的,因为他本来就是先降再反的,但后来走投无路还是降了,而皇太极对他也确实很好,不仅既往不咎; 后来还赐封为王。
  不过能够反复降叛,也足以说明其实耿仲明这人,骨子里也不是什么忠心的人。
  他当初从东江到登莱后,也还一直暗里跟后金走私,崇祯五年,东江总兵黄龙截获的两条走私船,就有一条是他的。另一条船虽是抚标中军王廷臣的大哥的,但两条船的货其实都是耿仲明的。
  因为黄龙查扣了耿仲明的走私船,捕了他的心腹李梅,耿仲明就让他弟弟耿仲裕鼓噪军士哗变,把黄龙围住打了半死,后来还是尚可喜发兵镇压了乱兵。
  就算耿仲明后来降了后金,也深得皇太极重用,甚至封王。
  但耿仲明也并不是真就对后金忠心耿耿了,比如投降后金不久,孔有德尚可喜二人的部将就都弹劾耿仲明侵夺他们的部众。
  在崇祯十五年,耿仲明自己的部将石明雄就弹劾他私自藏匿松山、杏山的人口。耿仲明甚至还私自包庇藏匿那些八旗的包衣奴才等,甚至一些逃人被依法处死后,他还给他们收尸并祭祀等。
  在第二年,耿仲明知道了石明雄秘密弹劾自己的事,便打算暗里搞死他。然后石明雄知晓后,便与另几员将领宋国辅、潘孝等一起密谋先下手为强,杀死耿仲明。
  不过最后还是耿仲明棋高一招,把这几员忠于后金却不肯忠于他的部将全杀了,然后上报朝廷说他们密谋叛乱投明。
  其实耿仲明投降后金后,其实经常干侵夺其它将领部众,甚至隐匿人户,违规接受投献等等不法之事,也暗里向朝鲜、明朝走私。
  所图的当然是利益,是稳固增强自己的实力。
  去年随军入关,跟着阿济格多铎等一路攻城掠地,耿仲明功劳立的不多,但率部劫掠却最积极,抢了许多人口牲畜钱粮等。
  班师后却还受到嘉奖,赉貂裘、蟒服、良马、黄金百两、白金万两貂裘、蟒服、良马、黄金百两、白金万两。
  而去年后来再奉旨出兵山东,结果尚可喜兵败,他却见死不救,坐看他最后被围自尽。
  可事后清廷却还不敢责罚他,反而予以奖赏,给他儿子封了昂邦章京世职。
  “当年在东江,毛帅麾下四大将,如今却只剩下我一人了。”
  耿仲明感慨着。
  他所说的四将,除了后来降清的三顺王外,还有一个毛承禄。毛承禄是毛文龙本族侄子,收为养子,位列毛文龙诸义子义孙之首,金人号称毛大。
  毛文龙死后,毛承禄留用,领皮岛军一协,驻广鹿岛。
  耿二和孔有德在登莱造反,毛承禄那是二话不说,立马就率岛兵七千响应,赶赴登州登陆,是当时登州叛军五大首领之一。
  这毛大极为凶悍骁勇,登州被围时,虽坐困愁城,却依然屡败明军,最后屠杀百姓食人为粮,都不肯降,后来出海去投后金,毛大在双岛被黄龙尚可喜等击溃,被俘,献俘阕下,最后凌迟处死。
  毛大是最猛的,却也是死的最早的,甚至他其实就是死在尚可喜手里。
  去年,他见死不救害死尚可喜,也算是报了世仇,同时为毛大报了仇。
  但想不到孔有德居然也死了。
  东江四将,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了。
  耿仲明明显极受震动。
  尤其他跟孔有德向来关系极好,情同手足,十几年的兄弟呢。
  “如今局面,倒是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和老孔、毛大等人在这里反明时的旧事了,”他感叹着道,“莱州城池远不如登州,当年我们在登莱坚守了几个月,可最终还是败了。”
  “现在看来,比当年的情况还要坏。”
  当年,他们被困登莱,最后也只能食人为粮,却仍不免兵败,最后只能溃走海上。但是现在,明军是从海上来,他们完全掌控海上。
  现在莱州四面被围,想逃出海都不可能。
  城中粮食也不多了。
  “我们派出了多路求援兵出去,援兵应当很快赶来了。”徐有功道。
  耿仲明却摇头。
  “不会有援兵的,或者说援兵到不了莱州城下的。”
  “这绍天帝既然能这般绕后,登陆山东,突袭登莱,又岂会没半点安排。而且你我去年在兖州城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们难道还不清楚现在徐淮那边的情况?都在等着刚熟的小麦充饥呢!”
  连得成听其语气,惊讶的道,“那王爷想反正?可是大明天子真能接纳我们?”
  “我觉得绍天帝是个雄才伟略之主,绝不会比清太宗差。”
  当年清太宗皇太极都能接纳他这个降而复叛的明将势穷来归,朱以海如今来招降应当是很有诚意的,毕竟大明现在中原都丢了。
  “可绍天帝只肯封公而已。”陈绍宗道。
  耿二哈哈大笑。
  “乱世里的王公,不是这么比的。”
  “末将觉得王爷总比国公强。”
  耿仲明摇了摇头,“大清开国,归附汉将不过封三王,但是你看现在朝廷封了多少个汉将为王,又封了多少汉将为公侯?”
  以前只有三个,显得挺值钱,但是现在北京不停的封王封公,一封一大把,开出的空头封爵倒是挺诱人的,说是划省开藩,但问题是你得先自己去打回来。
  可如今他耿仲明被围在这莱州城,危在旦夕。
  就算是大清,现在形势也很不乐观啊。
  运气好,也许能维持的住南北分治,运气不好,说不定要被一波推回关外老家去。这东西还真说不准,就如当初谁能想到闯贼李自成,曾被朝廷围剿的只剩十八骑入商洛,结果后来却能很快席卷中原,最终一路打入北京。
  而谁又能想到,清军趁机发兵,吴三桂会开山海关带路打进北京?
  大顺朝居然一下子就亡了?
  老实说,耿仲明现在也完全看不懂这天下形势了,但他知道,不管这天下大势将来如何分合,但首先他得活着。
  否则,一切休谈。
  孔有德、尚可喜宁死也不愿降明,但他耿仲明不一样。
  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况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就怕咱们现在降了,两头不落好啊,到时两边都不信任咱,里外不是人。”
  “事在人为。”耿仲明叹气,当年东江四将,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了,他可不想也倒下了。
  “派兄弟悄悄出城给绍天帝回个信吧。”
  耿仲明愿意谈,但有条件。
  “我愿意反正归明,重新为大明效力,但我与麾下将士们不愿意留在山东,希望陛下能够让我率部出海,前往皮岛,重开东江镇,我与麾下将士们愿为朝廷在辽东后方开辟一个新战场!”
  耿二的这打算一说出来,三员大将都怔住。
  离开山东,去皮岛?
  重开东江?


第455章 跪见
  莱州城下。
  皇帝亲临,围城的将士们士气大增,甚至就连在御前参谋赞画的一众反正降将也都摩拳擦掌主动请缨想要一试身手。
  花马刘刘良佐、李成栋、土国宝、吴胜兆、张国柱、高进忠、杨承祖、李遇春等都请求出战。
  神机镇的炮兵们都兴奋起来,硬是调动火炮,对着莱州城就是一通猛轰,把城垛都轰掉好多。
  搞的城里的耿二还以为他提的条件让大明天子恼怒了,赶紧冒着炮火; 又派了一个亲信出城来送上第二封密信,口气恭敬的多。
  朱以海带着诸将观看了半天攻城战,步炮协同,打的还有模有样,但因为攻城器械不足,所以也是点到为止而已; 鼓噪一阵,也就结束了。
  虽然莱州城还远不如登州城险要坚固; 而且莱州城上也缺乏火炮等; 但里面有上万人守着,尤其是耿仲明和孔有德的部下,在明末那都算是精锐之兵。
  当年他们在登莱叛乱就是以辽东兵为主,再加上后来毛大的东江兵等,投后金后,以辽东汉人补充,不论装备还是训练这块,其实都已经是远超大明的兵了。
  城外还在加紧打造攻城器械,不过要攻这样的坚城,攻城器械得打造很多,主要还是各种云梯、冲车等,不是简单的长梯子,而是更复杂更安全的一些大器械。
  古代围城不动几个月甚至几年,光是造攻城器械就得很长时间; 甚至在一些险要偏远的地区,甚至还会直接用铜料过去铸炮; 而不是把炮运过去。
  巡视一遍; 回到军帐中。
  见过了耿二的第二个密使后; 朱以海跟几位御前大臣们讨论。
  “耿贼毫无诚意!”沈廷扬直言。
  “臣倒觉得耿仲明既然肯一而再的派人来谈,那说明还是有些想法的,可以争取。”持此意见的是严我公。
  这位最擅长统战工作,对于那些降将的心理路程更了解一些。
  朱以海听大家说完看法后,笑着道,“看来孔有德的死,对耿仲明的震动还是很大的,他也不愿意跟咱们硬拼。”
  “臣以为没必要理踩耿贼,最多半个月,就能攻下莱州。”总兵金攻玉道。
  “朕倒觉得,耿二还是值得分化拉拢的,如果他愿意让出莱州,这是好事。”
  “可如果他只是想借此拖延时间?”
  “让耿仲明亲自来见朕吧,如果他真有诚意的话,当面谈。”
  ……
  “当面谈?”
  莱州城中,耿仲明听完信使回复,陷入沉思。
  “当心有诈!”徐得功提醒。
  耿仲明考试了许久; 不是打算秘密出城去拜见朱以海。
  刚才明军的百炮齐鸣,让耿仲明心中再无半点安全感; 如果明军真的不顾一切来攻城; 他觉得就算城中现在他有一万人,可也绝对守不住几天,根本等不到援军到来,而且他认为,博洛的援军本来也不太可能过的来。
  一没粮草,二来明军在南边也还有兵马拖着。
  再三考虑后,耿仲明带上了陈绍宗,留下徐得功和连得成二总兵辅佐儿子耿继茂守城,万一朱以海言而无信,诱他出城捕杀,到时他们就坚守到底。
  做了一番安排后,耿仲明和陈绍宗都换上了家丁队的衣甲,然后悄然出城来。
  出城没多远,便碰上明军巡骑。
  说是信使后就被带进大营。
  “这不是耿二爷吗?”
  营门口,突然一个声音叫住他。
  耿仲明抬头一看,居然是花马刘刘良佐,弘光朝的江北四镇之一。
  “刘将军也在这?”
  “嗯,我去年献徐淮归附陛下,如今在御前行走,耿二爷这是也要反正了?”花马刘笑道。
  看到这个家伙,耿仲明有些不屑,不过转念一想,如今自己不也是到这地步了,谁也别笑话谁了。
  “我来拜见陛下。”
  “我带你过去。”花马刘在营里闲着也是无事,便干脆带着过去,边走边聊。
  耿二跟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一路,倒也有些收复,他发现这家伙好像对现在的处境挺满足。
  他献徐淮反正有功,所以授封伯爵,还加了提督衔,虽没直接统兵,但能在御前行走,随侍驾前,也还不错。
  起码没被找理由清算了什么的。
  到了内营门口,花马刘道,“我就陪你到这了,等你面圣完,一起喝酒。”
  “好。”
  门口等了会,有御前侍卫来领人。
  经过搜身后,最后被带到了皇帝面前。
  耿仲明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位如今天下扬名的绍天帝,觉得他实在太过年轻了些。
  “唐太宗十六岁便起兵打天下,二十七岁即位为帝,一生立下不世功业,开创大唐盛世,朕二十七岁才举兵,相差甚远了!”
  耿仲没想到自己的心思全被看破,更加心中佩服,赶紧跪下大礼参拜,“罪臣耿仲明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以海打量着耿仲明,长的很高大魁梧,脸很黑,可那双手却特别白的显眼。
  而且这人语气语速都拿捏的挺好,不愧有狡诈如狐之名。
  “耿卿说想率部重开东江?”
  耿仲明接上话头,说愿意献出莱州城,然后去皮岛重开东江,甚至恢复广鹿、石城等辽东诸岛。
  说的还挺激昂,却只字不提他不想留在这里替朱以海卖命打仗的事实。
  朱以海也说破,而是先问了一些莱州城中的情况,以及耿仲明在辽东家里的情况,以及他麾下将士们的一些基本情况。
  耿仲明也没说谎,有一说一。
  莱州城里现在有兵一万,当然有不少是刚拉的壮丁新兵。他自己有五千人马,孔有德部将孙龙有两千人,然后就是拉了三千的壮丁新兵,凑了一万人。
  兵虽不少,但城中粮草不足,已经只够半个多月的了,而且军心士气很不稳定,甚至莱州城中的士绅百姓们大多蠢蠢欲动。
  “耿将军若是现在开城投降,并移镇东江,只怕鞑子不会放过你们辽阳的家人。”
  “忠孝难两全!”耿仲明无奈叹气道。
  “朕倒还有一个两全之策,”朱以海笑着道,“朕可以安排一下,到时半夜放你们出城,假装是你们突围出城,然后在莱州湾浮海去辽东,你们可以先回辽东海州接回你们的家眷等,然后再出海,往皮岛重开东江镇,带着家眷等在那边驻防。”
  “这样一来,鞑子一时也不知实情,这样你们的家人可一时无忧,甚至你们还能一路顺利的回到辽东。等接到家眷了,再杀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夺他海州、辽阳,劫他钱粮物资,然后出海去东江,这样既接回了家人,一家团聚,又能有开镇的物资钱粮等,岂不两全齐美?”
  “若是你们船只不够,朕还可以安排水师派船过去接应,直接到辽东湾等候,还可以在盖州附近的连云岛或是复州边的长生岛先建立转运营地,临时安置,然后转运往皮岛、鹿岛、石城岛等,如何?”
  朱以海拿出地图,把旅顺以东的长山列岛以及鸭绿江口的皮岛、身弥岛,都划给耿仲明。
  看着皇帝亲自在地图上划出的那条线,耿仲明心动了。
  他之前提出撤出莱州去皮岛重开东江,其实也并不全是真的,虚虚实实而已。
  反正进退都有余地。
  先离开莱州这个死地再说,等退回到辽东后,到时再骑墙观望,若清军形势好,完全可以说是突围出来的,若是明军形势好,那再考虑去东江也不迟。
  他甚至也没想过,这个提议大明就会答应,反正就是先提个条件,成不成再说,还可以讨价还价嘛。
  能不用为大明打仗是最好的,实在不行那也只能再考虑。
  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可是现在皇帝这态度,让他心动了。
  这安排确实不错,若是有皇帝替他们演戏配合,那他确实很有机会撤回辽东海州老家,甚至接回他和麾下将士们在那的家眷们。
  而若真把长山列岛和皮岛等都划给他们重开江东镇,这也非常不错,中原现在打成这样,一时半会估计也不会有结果,他们这时跑到皮岛去,那可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
  当年在那里从军十年,后来他也还与清军一起打下了皮岛。
  皮岛处于中朝之间的海中,现在来说,那就是后方了,甚至若是背靠登莱的明军,那就等于是处于三方之间,搞搞贸易什么的,那绝对能恢复当年毛文龙时的东江盛况了。
  十分诱人的计划。
  “罪臣全听陛下安排!”
  “耿仲明听旨!”
  “朕赐封尔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