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赖觉得这是因为朱以海得到了后方增援,“浙东、福建、两广以及赣南,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战乱,不比中原北方,各地都打成一锅粥,这方面咱们吃亏。”
博洛思索着,“就算他现在手里有些粮,可朱以海难道就不需要休养生息,不需要重新整合南方各省?他凭什么就这么急着北上,凭什么军心就稳,凭什么不用担心后方?”
“也许是因为他很能打吧!”图赖以为。
博洛也只能如此认为,“其实我觉得摄政睿亲王的打算是没有错的,咱们先前入关,太过顺利,本以为能够一战灭明速取天下。可如今遇挫,咱们的短处也显现出来了,咱们满州人口太少,之前归附的那些汉军又不可靠,唯有八旗满蒙汉军才可信,但人太少了。”
“不能速胜,就得从长计议,若是能够与明和议,划江而治,给咱们时间,不用多,三五年便好,有三五年时间,便能把中原北方吸收,到时不论是战争储备的粮草军械,还是作战的军士,实力都能翻上几翻,那个时候再渡江,一定十拿九稳。
现在打,实在是勉强了些。”
“话虽如此,可咱们在北方休养,这不也正给了残明喘息之机?这战事一停,到时八旗满州将士们,有几个还愿意打仗?占了半个中原花花世界,八旗在北方跑马圈地,接纳汉人投献,这日子再不复关外之苦,有个几年时间,就不堪战不愿战了。”图赖道。
“哎!”博洛叹气,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说到底,还是这朱以海太能打了,这他娘的横空出世,硬是把鲸吞速灭明国的大业给毁了。
“这朱以海这次又杀咱们一个措手不及,王爷,咱们如何应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如今我们毫无积储,这仗难打,”博洛叹气连连,“我觉得倒不如干脆分守诸城不出,任他们来。”
“这岂不是要当缩头乌龟?”图赖不满。
“攻守易势尔,西线现在战况不错,随时能杀进四川,咱们这边若能拖住朱以海的主力,便已经足够了。让朱以海先得意一阵子,反正现在外面一片焦土,就算他大军深入,又能得到什么?”
“说不得等他得意轻狂之时,我们还能找到可乘之机呢。”
图赖不吭声,他是南征副将,对这个计划不满,博洛只好劝说他,“当年咱们还在关外的时候,跟明军在辽西打了多少年,明军不就是用这种龟缩战术,硬是把我们挡在关外多年吗?咱们现学现用,有什么不行?”
“只要最终能赢,就是好计。”
图赖无奈道,“好吧,都听你的。”
第436章 汉将封江南,满州封江北
博洛独自登上徐州城楼鼓楼。
蓝天白云,天气晴好。
夏风徐徐,这本来是一片祥和景象,可偏偏远处几缕狼烟直冲天际,烽烟由南而北传递而来。
因为这几缕狼烟,徐州城开始乱了起来。
图赖正亲自调派军官封锁诸门,全城戒严; 严防奸细,又派骑兵出城去侦察巡逻,本就十分萧瑟的徐州城,人心惶惶,阵阵鸡飞狗跳。
许多人拖家带口的想逃出城,结果被清军拦住,他们拿刀柄、矛杆凶狠的往百姓身上砸去; 命令他们立即退回。
极目远眺。
泗水在北方蜿蜒而来,在徐州城的东北角与夺汴而来的黄河合流,上一次南征时,博洛曾经泛舟夜游泗水,听名妓吹箫饮酒,乘月而归。
如今景色依旧,却已经没有了那种风雅,有的只是兵慌马乱人心惶惶。
徐州向来是东南重镇。
朱棣迁都北京后,大运河成为黄金水道,东南地区的粮食经运河输入京师,由于淮安、徐州、德州、临清水路畅达,故漕粮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
徐州四地都于运河沿途设立转运站,是国家四大漕运粮仓。
淮安设常盈仓,徐州设广运仓。
徐州城内还有永福仓、永城库、预备仓,城外有常平仓、徐州卫屯仓和广运仓等; 仅广运仓,就能储粮一百万石。
仓夫一千,斗级一百八。
山东、河南全熟之时,漕粮、预备本色全征上仓; 明徐州漕运异常繁忙,每年经由徐州北上的船只超过一万两千多只,调运粮食无数。
不过天启四年,黄河决堤,徐州广运仓被埋。
曾经运河繁忙,为了争航,斗殴时常发生,可是如今,徐州却如一座死城。
外城墙上还有许多段是颜色完全不同的补丁,那都是上次朱以海攻入徐州后拆毁的,明军走后,清军征调大量人力,耗费许多物力才把这些缺口补上。
但新旧不同颜色,让这座大城显得很难看。
其实现在这座徐州城,是一座新城。
明洪武初,徐州城是在元末战火后的残垣断壁上重新修建的,周长达九里,可在天启四年,黄河在奎山决堤,大水灌城,这座繁华的大城,城中积水一丈三,徐州城被大水浸泡了整整三年多,积沙一丈多。
直到崇祯元年,兵备道唐焕修复旧城,与洪武城雷同且重合,形成了叠城奇观。
地面上是崇祯新城,而地下却还有一座一模一样的洪武地下城。
虽然朝廷派户部郎中陈嘉胤掌管徐州仓,修复仓城,可运河堵塞,无粮可入仓,徐州以前运河繁忙的景象也不再见,以前为争航时常堵船、斗殴,现在运河上却看不到一条船。
仓库空空如也,老鼠都呆不住。
再看看徐州城外四面,也就州城外面田地有耕种,再远一点,就大片大片的长满了草,百姓大量逃亡,使的现在一片荒凉。
就这种情况,让博洛怎么跟朱以海打?
徐州广运仓全盛时,满仓粮食,可供山东河南百姓食用三个月,景泰年间,河南山东大水,朝廷以广运仓之粮,救济灾民五十五万余家,帮助五千五百余破产人家复业,安顿流民数万。
但是现在就算博洛派兵到各处去征粮,也征不上来。
派兵下乡强征来的粮,还不够那些兵在外的口粮,而每夺走一家人的口粮,必然又逼反了几个饥民为盗匪。
他南下时,多尔衮还希望他能够从山东淮南等地弄些粮食到北京去。
博洛一路南来,发觉与他去年往返时已经大变样,之前还只是略显残破,如今却是已经快要百里无鸡鸣了。
他觉得现在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招返百姓还乡还耕,重新恢复生产,甚至让驻军也就地屯田,可朱以海明显不给他们这机会。
从北京来的博洛很清楚现在京里王公们也内斗的厉害,大家都知道多尔衮想当皇帝,顺治帝不过是个摆设傀儡。
大家都不甘心让多尔衮当皇帝,这些争斗让满清战斗力大削。
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南明不是出了个朱以海,其实斗也没关系,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哪一个不都是一路斗过来的,努尔哈赤跟他兄弟斗,皇太极一样跟他的兄弟们斗。
多尔衮要把长江以南诸省分封给汉将,让他们自己招兵买马自筹钱粮去打地盘,可现在除了吴三桂很积极的在进军汉中,杀向四川外,其余人根本过不了江。
被封为河南王的孔有德,现在也只能先去驻守登州,分封广西的耿仲明也只能守莱州。
利用汉人去攻南明,驱虎吞狼是个好计划,可问题是现在他们过不去,反而明军杀过江来了。
他听北京家人来信说多尔衮最近有意要把湖北、汉中、淮南全都弃守,要分封给汉将,甚至还打算要扶立一个朱家王爷或是一位汉将,封他为汉天子。
这些传闻博洛觉得太过骇人听闻,但仔细想想,如今这糜烂的局势下,先前所说的分封江南也是难以实行,徐淮湖北等地也成前线,把这些烂地给汉将,以封王甚至称帝为诱,让他们拼命,为大清抵挡明军进攻,让大清可以在后方安心休养几年,这确实也是可行的。
只是这种事情毕竟太过惊人,多尔衮就算是为了大清着想,可一提出来,肯定是要被济尔哈朗和代善这两大摄政王以及京中留守辅政王他们反对的。
没打下来的福建两广云贵川等地分封给汉将,让他们自己去打,还说的过去,可这已经在大清控制下的淮南湖北汉中这些地方,如何能让。
你让给汉人,为什么不封给满人?
虽然满州制度,世封的是佐领,也就是牛录。
满州真正的分封,不是王公侯伯爵位,而是旗和牛录两级,八旗的旗主、小旗主,和各牛录的佐领,就这两级。
现在八旗,两黄旗是天子亲领,所以顺治是旗主,没有小旗主。
而两白旗是多尔衮当旗主,阿济格拥有部份镶白旗的牛录,他是小旗主。
原来镶白旗主多铎,转而当了正蓝旗的旗主,而博洛的父亲阿巴泰拥有正蓝旗三个牛录,他是小旗主。
在博洛刚离京不久,三月,他父亲阿巴泰病逝,朝廷让其子岳东袭爵,他世管的六个牛录,由岳东和博洛兄弟两分,博洛因为是辅政亲王,所以分了四个牛录,岳东分了两个。
别看博洛就分了四个牛录,可就算四个牛录那也是小旗主,就算一个牛录都是小旗主。
旗主、佐领们对于旗下、牛录里的旗人,管理权力是极大的,简单的说,牛录里的旗人对本牛录佐领要自称奴才的,从这牛录出去,你就算是当再大的官封再大的爵,但你面对佐领时依然还是奴才。
而拥有多个牛录,甚至全旗所有牛录的旗主,那自然就是地位更高。
所以满清对那些宗室也好臣子也罢,真正值钱的赏赐,其实就是世管佐领,宗室诸王们比拼权力大小,也看谁掌握的旗牛录多。
多尔衮现在一人握有两旗,自然权力极大,代善和他的儿子们掌着两红旗,也是实力很强,济尔哈朗控制着镶蓝旗,自然也是实力派。
豪格以前本来是掌正蓝旗,结果被多尔衮找机会夺了给兄弟多铎,然后多铎把镶白旗给多尔衮。
其它那些功臣,能够世管一个牛录,也就是以后代代为这个牛录佐领,那就很不错了。
鞑子的那些牛录,有许多还是几姓轮管一个牛录的,就是以前有些部落来投奔,数量不够,几个部落凑一个牛录,于是佐领一职就由这几家首领轮流当。
当然,也有一些公中佐领,就是这些佐领不设世袭,而是皇帝授命,不能传给后代。
也有管半个牛录的。
实力强的家族,一般能管两三个,这就是真正立身根本,其它的什么一等公三等侯的,都是虚的。
所谓八旗汉军旗勋贵,也不是看爵位,而是看世管的牛录数量。
管一个牛录,那就意味着世代管着这三百旗丁及他们后面的家小,甚至等人口繁衍增多,还能一个牛录变两个,仍是你家管。
博洛堂堂辅政亲王,也就四个牛录,但却也是小旗主,他兄弟岳东就两个牛录,也是小旗主,但他们管的牛录太少,跟多铎一人管几十牛录相比,相差太远,所以在正蓝旗的事务里,多铎才是真正说话算话的。
当然,其实旗主管的不仅仅是满州牛录,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也都是由旗主一起管理的,因为只有八旗满州设旗主,其它不设旗主,只有固山额真,但这只是官职,不是主子。
现在因为多尔衮兄弟管了三个旗,甚至还代管了天子的两黄旗,所以大家忌惮多尔衮,有人就趁现在这机会,提出要给满州也搞分封制。
把黄河以南这些说守不住不好守的地方,拿出来分封给有功的满州宗室、将领们,牛录归牛录,封地归封地嘛。
原来的旗主、佐领分封不变,只是把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这几地拿来封,封地连同上面的汉人,一起分封给大家。
这些地上的汉人,自然不属于八旗汉军,他们甚至不属于八旗包衣佐领的。
但满州的归满州,汉地的归汉地嘛,八旗制度在直接占领区不变,在这些地方,则如汉人以前王朝的分封诸侯一样,连地带人一起封,最后封地收益,诸侯跟朝廷对半分。
比如博洛是正蓝旗小旗主,却仅有四个世管牛录,明显与他的功绩和他辅政亲王地位不匹配,那直接把徐州府分封给博洛,博洛封号改成徐王,以后徐州府就世代归他博洛家所有,他正蓝旗小旗主地位不变,那四个牛录也仍是他家世管。
这不挺好吗?
再加上一条,博洛身为徐王有守卫封地之责,如果丢失封地,则封爵收回。这样一来,博洛就得为自己的封地而战,朝廷也可以减少笔开支嘛。
总比把这些地封给那些汉将强百倍吗?
听到这些的时候,其实博洛也很心动啊,堂堂大清皇帝子孙,凭什么他就只有两个牛录?堂堂辅政亲王,还是铁帽子王,分封徐州,也不过份啊。
汉将封江南,满将封江北嘛!
第437章 朝鲜船队
海上。
“皇爷,前锋舰队派快艇回报,在东海上发现了一支船队,自东边来。”
刘朝登上甲板,向朱以海禀报。
朱以海此时手里拿一支单筒千里镜在看鸟,虽然这玩意明末时早已经传入中国,甚至是海商海贼们必备神器; 把这玩意吹的天上有地上没的,特取名千里镜。
不过朱以海觉得这玩意虽然卖的死贵死贵,但其实效果一般般,他为这个高价有些不值,甚至想着应当不难仿照,可以在舟山或温州又或义乌那边组织一些匠人仿照。到时不管是装备给军官,还是拿出来民用售卖; 总是很赚钱的。
总不能老让洋人割咱韭菜不是。
据说在四十多年前,伽利略造出天文望远镜后,消息就传到了中国,而在二十年前,汤若望还率先翻译了望远镜一书,介绍了望远镜的使用、原理、构造和制作方法,这玩意据说三十年前就进贡到了明朝皇宫里了。
“皇爷?”
“嗯,”朱以海收起望远镜,“有什么特别的吗?”
“那支船队是从朝鲜来的,往登州去。”刘朝禀报。
朝鲜。
这个名字对大明来说,并不陌生。
元末时,红巾军北伐,曾经征战辽东,甚至一度攻入朝鲜地区,当时的朝鲜还是高丽王朝; 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儿子李成桂为高丽王作战,与红巾军作战过程中积累了威名; 掌握了军队; 最后自立为王。
等到大明洪武二十五年; 大明如日当空,李成桂派使者朝贡,请求册封。
礼部以明太祖圣旨答复,三韩臣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虽然,自今以后慎守封疆,毋生谲诈,福愈增焉。尔礼部以示朕意。
李成桂得此圣旨,乃派使专赴南京谢恩,并献马六十匹。
又向明太祖请赐国号,说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箕子所建古国名朝鲜,与李成桂诞生之地和宁等号进呈,闻达天听,伏望圣裁。
朱元璋最后选了朝鲜二字。
于是朝鲜这个国号得到大明批准,正式取代高丽王朝。
朝鲜这个名字比较特殊,因为这是商朝灭亡后其宗室箕子东迁,最后在三韩北部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一直从周朝延续到西汉初。
西汉初,燕王卢绾反叛汉朝,卢绾兵败逃到匈奴地区,其大将卫满流亡在外,向东投奔了箕子朝鲜国,得到立足之地的卫满,后来羽翼丰满了却发动兵变,夺取王城,自立为王,称为卫满朝鲜。
不过卫满兵变篡位后,王位传到其孙时,因其杀害大汉辽东百姓,于是被汉武帝发兵灭亡。
汉代时,在半岛设立四郡,而在汉末,辽东的扶余人南下建立了高句丽王朝,经过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为东北一霸,隋唐两朝连续发兵,最终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