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光时曾授王祥挂征讨将军印,王祥勇悍,但也十分跋扈,完全把遵义当成私人地盘,之前就不怎么听经略之令。
这次文安之也是不客气的把他由提督降为总兵,还是王应熊的标兵,等于两人才剩下三千战兵兵额。
要知道,这王祥之前在遵义那就是个军阀; 他到处招兵买马,甚至招募那些贼匪等; 连摇黄贼土暴子都去招揽,他还给招来的这些贼匪、军头等授总兵、挂印; 麾下号称三十六挂印总兵官。
挂印总兵在早前; 那是只有公侯伯们才能担任的重臣大将,虽说明末时不值钱了,但那也是顶级武将名衔,结果王祥自己原是弘光朝的挂印总兵,现在自己私下任命了三十六个总兵,还俱挂印。
这事文安之当然知道,也屡次让他改过,但没当回事。
这次文安之直接就把王祥贬为总督标营总兵,他麾下的那些乱七八糟三十六挂印总兵,被文安之全部罢撤,要求解散归农。
紧接着,文安之也把樊一蘅斥责,记过,并将其督标削为三千,其麾下倚重的大将甘良臣贬去提督衔,降为督标总兵。侯天锡、屠龙、马应试,皆贬为副将。
忠勇镇总兵官秦翼明升四川提督,游击马万春升提标参将,兵额三千,驻宜宾。
原石柱总兵马万年改为忠勇镇总兵,兵额三千,驻石柱。
松潘副将朱化龙升为松潘总兵,兵额三千,驻松潘。
原云南提督杨展,调为统领五省经略提标营五千人马,驻奉节。
原忠孝军的曹勋升建昌镇总兵官,兵三千,驻建昌。
四川巡按御史兼五省监军御史张岱被文安之授为四川巡抚。
李乾德为云南巡抚。
范文光仍为贵州总督。
……
原来川中有几大主要势力,分别是总督王应熊和王祥,他们驻遵义。
然后是巡抚马乾和总兵曾英、于大海、李茂春等,他们在川东一带。
还有总督樊一蘅,以及总兵甘良甘,副将侯天锡、屠龙、马应试等,另外还有如范文光、曹勋、杨展、谭弘谭诣谭文等部明军。
上次的整编,各部都没有怎么遵守,如王祥甚至公然私自任命了三十六挂印总兵等。
这次文安之决心借机大力整顿,把最不听话的巡抚马乾送去南京,然后削夺诸将的兵额,重划驻地。
王应熊、王祥诸部,总共保留三千兵马,驻遵守。
樊一蘅、甘良臣等也只保留三千兵马,驻地更是直接划到昆明,现在四川,属于客军。
马乾被踢出局后,曾英部削减为三千兵,驻防顺庆。
原范文光的部将刘道贞和黎神武,则都编为范文光的标营中,随他调去贵州。
贵州最大军头皮熊,这次也只给了三千兵额,与总督同驻贵阳。
原范文光大将曹勋,升授建昌总兵,杨展和朱化龙原来都是小军头,与王应熊樊一蘅马乾关系一般,之前也较尊奉文安之的命令。
这次也都升职,朱化龙升松潘镇总兵,杨展仍为提督衔,统经略标兵。
一番调整后。
四川实际保留了四镇省营,分别是松潘总兵朱化龙、建昌忠孝镇总兵曹勋、顺庆总兵曾英和石柱忠勇镇总兵马万年,皆是各三千兵。
然后秦翼明的四川提督标营,五千兵。
五省经略文安之的经标,五千,提督杨展统领,
总统秦良玉的统标,五千,总兵秦拱明统领。
四川总督王应熊督标三千,总兵王祥统领。
就剩下这些番号兵额。
樊一蘅是云南总督,甘良臣是他的督标总兵,他们的三千人在四川属于客军,同样范文光是贵州总督,刘道贞是他的督标总兵,黎神武是副将。
至于皮熊,是贵州提督,三千提标,也属于客军。
另外御营川贵行营五千,驻重庆,这不在地方军序列。
四川的省营一万二,加提标五千,总共才剩下一万七的战兵,以秦翼明为首。
经略、总督、巡抚们的标营,不在提督统领之列,但都在文安之指挥序列。
新巡抚张岱暂时没有直属标营,观军容使赵靖也没有自己的直属标营,都只暂时领一队亲兵。
各分巡,也都暂时没给直属标营,原因很简单,现在四川兵太乱。
必须彻底理顺清楚。
文安之的经标驻夔州府,秦良玉的统标则将来驻成都府,秦翼明的提标驻宜宾,王应熊督标驻遵义。
其它客军都随标营行动,
至于说那些更小的军头如三谭等,这次全都要整编进四川四镇省营,或是各标营中去,不再额外给予番号编制。
划分驻地,重设编制兵额,且再次重申禁止截留税赋,不许私立关卡收税,不许私自加派,所有军饷钱粮器械,皆由经略行营调拔。
总督、巡抚没权直接调省营兵,省提督没权直接调督抚标兵,督抚、巡按、分巡们提督军务的权力,被经略文安之削夺许多。
“实兵,实饷,实练,实战!”
文安之借着拿下马乾之威,毫不客气的警告诸将,立即执行新的军令,超编的立即裁汰遣散,严禁私自超编,更不许私截地方税赋,私自征派等。
“若是谁阳奉阴违,那本经略查明,必将他立即夺职逮讯,严者直接斩立决。”
“胡乱扩编,弄些乌合之众,除了虚张声势还有什么作用?打仗的时候一触即溃,空耗粮饷,平时骚扰百姓,加重负担。
御营精兵优训,你们却反而污蔑,还有脸吗?”
生起气来的文安之,也是再不顾忌半点形像了。
大战在即,本不该这般大刀阔斧的改,但现实让他明白,再不改,他就要步朱大典高斗枢之后,又将遭遇一次惨败。
所以宁愿冒着出乱的风险,也得改。
况且这次他也不是毫无准备,有秦良玉,有御营支持,甚至袁宗第这个偏沅提督,还带来了一支兵马,巴东的忠贞营也随时能入川支援。
宁愿主动挑破脓包,也不能再忍受下去了。
曾英、王祥、甘良臣、皮熊这些原提督衔的大将,一个个都面色难看到了极点,他们都没想到,这次文安之的反击如此壮大,这么彻底。
不仅把一个四川巡抚给拿下赶走,甚至还对他们穷追到底。
这几个以前都是统兵好几万人马的大军头,在蜀中,那是共分四川,现在却只给他们三千兵。
王祥和甘良臣甚至都成了督标总兵,连曹勋、朱化龙这些原来的小军头都比不过了。
更别说石柱秦家马家的那几个年轻家伙,现在也居然是提督、总兵了。
他们服秦良玉,可却不会服那几个家伙。
几个心里都憋着一肚子火,但看着那一排旗牌官捧着的王命旗牌和尚方宝剑,他们没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
可明显,也不会有谁就真的会遵从文经略的这些疯狂的命令。
当文安之宣布散会的时候,诸将全都黑着脸低头便走,匆匆离去了。
最后只剩下了六人。
经略文安之、总统秦良玉、五省监军御史兼四川巡抚张岱,观军容使赵靖,以及御营川贵行营提督张世鹏,和偏沅提督袁宗第,
“王祥、曾英、甘良臣等皆不服气,回去后,定会生事!”秦良玉直言。
文安之抚须,“我又岂看不出来,不过这脓包不挑不行了,我今天就是要激他们生事,正好一劳永逸!”
赵靖很担忧的道,“咱家来蜀前,陛下曾仔细交待过,相忍为国,大局为重,切不可外患未平,又生内乱,经不起啊。”
“赵观军放心,本经略自有分寸,陛下一番苦心本经略都明白,否则刚才就直接砍了马乾了。”
“甚至王祥等皆可直接杀了。”
这话惊的赵靖这老猫是手都微微颤抖不停,“文相勿急切了。”
文安之却直接望向秦良玉、张世鹏和袁宗第,“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本经略只能指望你们三位了!”
三人都明白这话中之意。
赵靖很慌,“真要到这般地步吗?”
文安之望向天空,“本经略给过他们很多机会,可惜他们根本无视,既然如此,那也只能如此了。”
一代文学大家的张岱,已是年近半百,但此时仍被这些话惊的说不出话来。
好半天,他才说出来一句话,“能控制吗?”
既要有不掀桌子的修养,但更得有随时掀桌子的能力,也还得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如果这一切都有了,那该掀还是掀吧!
第435章 狼烟起
初夏时节,野山烂漫。
可黄淮一线却人烟稀少,田地大片荒芜,这天一大早,烽烟一站站向北急传。
“报,烽烟告急,南明军已经大举北上。”
山东; 徐州城中,端重亲王博洛闻报,眉头皱起,“来的好快!”
博洛的面前,坐着一群清军大将,闻报也都是面带忧色。
“明军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 还能大规模出兵北上,这是怎么做到的?”上次南征的搭档固山额真图赖不解的问。
博洛在去年南征有功; 事后得到重赏,进封郡王,更在不久后清廷的内部激烈争斗中,进封为和硕端重亲王,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更进封为八大辅政亲王之一,仅次于三位摄政王。
清廷内部派系在那位突然崛起的明帝朱以海的威胁下,最终达成妥协,并迅速的做出调整。
由辅政亲王博洛加征南大将军,接替谭泰南征。
博洛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又调来了曹存性、李应宗、于永绶、张应梦、贺胤昌、范绍祖、王之纲、苏见乐、冯用等两万余汉军随同南征。
同时图赖、杜尔德、赵布泰等一众之前随他南征的满州大将也同行,谭泰、何洛会、孔有德、耿仲明等皆隶他统领,许戴罪立功。
从北京赶到山东后,向谭泰等宣旨,给予斥责后,重新调整部署,集结起来的四万余满汉兵马; 分别部署于登莱、徐州、淮安、凤阳等; 博洛亲自坐镇徐州。
谭泰守淮安; 何洛会守凤阳; 而孔有德与耿仲明守登莱。
从去年冬到今夏,清军在东线调动,但却一直不顺利,归根到底还是钱粮问题,徐淮山东河南之地,本来在清军入关前,就已经是明军跟农民军的主战场,早打烂了。清军南下时,虽然弘光江北四镇不堪一击,并没有打什么大仗,但清军夺取这些地方后,却也大肆抢掠,尤其是扬州十日。
去年明军北上,搞拆迁,更是让清军雪上加霜。
湖广的粮,江南的税,还有扬州的盐,这些都断了,甚至去年运河被堵塞了大半年,地方上供应谭泰孔有德他们那两万人马,都已经非常困难了,还要承担造船,甚至向北京供粮输饷任务。
谭泰因为兵败,对北京派下来的任务,也不敢反驳,只能下死命令往下压。
下面人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是各种搜刮,先从小老百姓抢起,抢光了后开始抢士绅地主,这个时候可没有人在管你是秀才举人,还是致仕官员,抢起来的时候,就算你已经是归附我大清的在任官员,他们都不会管,照抢不误。
可就算是这样竭泽而渔,其实也依然不够。
开春后,博洛又弄来两万多人马,驻防山东和淮南,两个残破的地方要养五万多人马,还要造船,恢复漕运等,完全就是把百姓往死里逼。
这结果自然就是现在山东徐淮等地饥民四起,到处都是饥民起义,百姓只能往湖泽山林里钻,士绅们也活不下去了,反了。
又有南面大明派来的人联络组织,更是搞的动荡不已。
兄弟会在江北遍地开花,到处开坛立社,甚至有许多新的组织,比如小刀会、红枪会、大刀会、斧头帮、船帮、糟帮、马帮、白枪会、弓箭社、忠义拳、忠义社、忠孝堂、忠武门、红花会、天地会等等,各种各样的名目,遍及乡里。
大家积极入社入会,结社后相互救济,相互自保,练刀练枪练拳,不仅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小贩,漕运力工等下层百姓加入,就算是一些书吏皂役,绿营军兵,士绅地主们,也一样开始秘密入会结社。
可以说,整个山东淮南地区,现在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下,早先弘光初立,还勉强有个官府在,但自清军南下,弘光亡后,地方上的官吏们或逃或降,已经严重缺人。
清军还没来的及恢复地方官府,结果朱以海北伐来了,一通强拆加南迁后,降虏的官员们被杀的杀,俘的俘,许多则见机的快跑了。
一直到现在,也没能恢复过来,缺官少吏,一片混乱。
没有了官府的管理和权威,大家只能自求安保,各方势力都冒了出来,争抢这权力的空当,兄弟会在这种时机下出现,比当年白莲教传播的还快。
这各式各样的会社,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南明不同情报部门组织起来的,有锦衣卫弄起来的,有东厂扶持的,也有兵部职方司、御营采编所、侦缉处,参谋司等等情报部门参与的结果。
有不少还是拉拢招安一些地方势力后形成的。
所以总体上就呈现一种遍地开花,但却十分松散的状态,可就算如此,他们的遍地开花,却也加剧了如今黄淮地区的混乱。
就算辅政亲王博洛亲自到了徐州坐镇,但也没好半分。
博洛也听说了现在出现的这些秘密会社,还试图想要招安为已用,可实际上根本不现实。
他这边一团乱麻理不清,明军却已经杀过来了。
之前也有一些情报显示,明军正在集结御营,准备北伐,甚至听说还会是兵分数路,起御营十余万大军北伐。
但曾经一路打到杭州,还在杭州呆了几个月的博洛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因为他不相信朱以海能在短短半年整合好江南地区,就算他去年很了得的夺取了江南,用了许多卑鄙手段,但也没这么快消化的了。
尤其眼下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清军现在都没能力集结出动,明军哪来这能力?
可现在烽烟告急,明军真的来了。
“派去江宁议和的使团已经失败了吗?”博洛叹气。
图赖是后金开国五大臣费英东第七子,正黄旗的猛将,当初曾想拥立豪格为帝,后来跟博洛一样,也是跟多尔衮缓和了关系,如今身为博洛副将,是一等公。
“那朱以海狡诈无比,先前斩了陈洪范,可后来却又说愿意谈,结果摄政睿亲王派使团南下,他们却各种无礼条件,枉那佟养甲还不停奏报说和谈进展顺利,有望达成划江而治的结果。
他娘的完全被朱以海骗了!
他把佟养甲当猴耍呢,佟昨天还有使者经过徐州去北京,说和谈正好,结果今天烽烟就传到徐州来了,你说这家伙该杀吗?”
论冲锋陷阵,博洛、图赖、谭泰、拜音图、阿山这些人那都是满州有名的悍将,但现在他们面对黄淮的烂局势,和狡诈无比的明帝朱以海,都有些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图赖心里更是对多尔衮有怨气,他们这次南下,可多尔衮却还非要再三强调,要稳,甚至让他们不要先挑起事端,只要明军不进犯,他们绝不放第一箭。
还要他们配合佟养甲的江宁和谈。
这现在看来就是扯淡啊。
不仅佟养甲被朱以海耍,摄政睿亲王也被耍的团团转,这睿亲王一点也配不上睿这个字。
博洛很痛快的承认自己是误判了,“我小瞧了朱以海,小瞧了南明的组织恢复能力啊,我们这里将士们还饥一顿饱一顿,他却有能力出动十余万精锐北上了,”
图赖觉得这是因为朱以海得到了后方增援,“浙东、福建、两广以及赣南,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战乱,不比中原北方,各地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