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八旗能战肯战喜欢战。
巴牙喇战死一兵给二百两银子,马甲步甲给一百五十两银子,披甲包衣都给百两,绿营马兵给七十两,步兵给五十两。
咱们的阵亡抚恤才五十,可也不过是他们最低绿营步兵标准。
不是我们大明的战士打不过鞑子,不是天生比他们弱,想当年我们明军也曾经犁庭扫穴,横扫建州女真人,为何如今不行了?
战士们缺少训练,甲械不精,粮饷不足,如何能战?
“朕还是那句话,一镇人马少则战辅六千八,多则一万零八,平均一兵粮饷一年也就五十两左右,加上衣甲训练抚恤消耗等,要不了一百两。十二万御营,一年按一千二百万算,就能保证出一支精锐能战敢战之兵,不值吗?”
“如今我们一年弄不到一千二百万两银子吗?是弄的到的,甚至就算是两千万一年我们努力一下,都还是能够咬牙挤出来的。”
“现在我们勒紧裤腰带,咬咬牙,都是值得的。”
朱以海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不要幻想着议和,想着划江之治,这是不可能的。鞑子现在仍然占据上风,他们正在调兵遣将,征集粮草,一旦他们缓过来,会是更凌厉的攻势。
所以一刻也不能停歇,必须马不停蹄的继续进攻,继续发展。
“争取三年之内,把长江以南的清军全都歼灭,或都赶到长江以北去,五年之内,把他们赶过秦岭、淮河。”
朱以海的这番话,大家很受鼓舞,但真信的不多。
毕竟清军之前入关后,席卷天下的那股气势太猛了,如今虽受挫,但仍不是一场真正主力会战打来的,而是各种游击、奔袭来的,甚至不是打的清军主力。
眼下朱以海有在江宁这里,打一场大会战的意图,但大家还是很担忧。
他们多数认为皇帝要在江宁跟清军会战是假,可能还是会如之前一样,调动清军,然后再找机会绕兵偷袭,避实就虚什么的,或者仅是趁空扫荡一下糜烂的苏松、安徽等地就会收兵。
所以三年平定江南,五年复秦淮,明显只是一个口号。
当然,这口号还是很提气的。
而且大家觉得起码比袁崇祯的五年平辽要靠谱些。
江宁御营中军集团,苏松御营右厢集团,安徽御营左厢集团,加上浙东京营集团,这四大方面军集团要是真能立起来并稳固,不敢说三年平江南五年复秦淮,起码也能挡住清军的南下了吧?
第356章 义子、行营
南京,孝陵。
朱以海召见了朱胜利和朱成功两个赐国姓,面对着这两个年轻人,朱以海很是亲切,一手挽一个。
“朕孝陵登基正位,然如今膝下未有一子,实是遗憾。朕此前三子,皆遇不幸,如今喜爱二卿,欲收为义子,不知二卿可愿意?”
两个年轻人都是一时俊杰,尤其是在朱以海这边御营后,深得重用,更是大显才能,风头极盛,一个是水师新秀,一个是骑兵才俊。
早就有传闻说朱以海打算选朱成功做女婿,虽然这事如今没什么后续,但二人确实是十分让朱以海刮目相看的。
“你们愿意否?”
二人都很意外。
收养义子义子这事,终明一朝都不稀罕,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有义子二十余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平安、朱文刚、朱文进、金刚奴、买驴等等。
就说朱元璋为何收这么多义子,其实原因很多,一来是将帅们培植亲信力量的重要方式,或是因连年战乱动荡,出现许多孤儿,有些是亲戚骨肉,有些是战死同袍遗孤,也有一些是可怜的孤儿等,怜悯不舍而收养。
朱元璋的那些义子都成为他的心腹,早期是心腹侍卫,后来派出去领兵打仗,甚至镇守一方,都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
朱元璋还经常每打下一块地盘,就让一个义子留下做监军。
比如沐英与汤和曾同守镇江,徐司马助常遇春守婺州,朱文刚与耿再成同守处州,金刚奴与也先共同监守衢州等。
用义子监视、驾驭诸将,也是严峻且变化莫测的战争形势使然,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种作法。
现在朱以海要收朱成功和朱胜利做义子,也是大有深意。
毕竟二人可不是什么普通人,朱胜利原本是李过的养子,一个战争孤儿,当初李过归附鲁监国,被赐名李赤心,统领忠贞营,他来朝见,走时留下养子李来亨侍卫,实则也是表忠心送人质。
李来亨年轻有才能干,得到朱以海赏赐,赐国姓,也算是与李赤心结束了养父子关系,但毕竟他是原顺营出来的,跟忠贞镇关系更紧密。
现在朱以海要收他做义子,当然不简单。
两个年轻人都很激动,给皇帝当义子,这可是难得的荣耀,没理由拒绝。
“愿意的话,就给朕磕头敬茶!”
两个年轻人于是正式拜朱以海为义父。
“御营中军两步两水一骑一炮,六镇四万八战兵,加一万八辅兵,留守江宁、镇江一带兵力很充沛,所以朕打算组建御营湖广行营和闽粤行营,两行营各从六镇中抽调一千战兵,三百六辅兵,共两千步兵,两千水师,一千骑兵一千炮兵,加两千一百六辅兵,”
“胜利你提督御营湖广行营,水陆马步战辅共八千一百六十人,置十二营,你沿长江而上,去长沙驻防。清军如今已经弃守长沙,屯聚武昌,分兵驻防荆州、襄阳,全力修复两城,并分兵驻岳州,湖广依然糜烂,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喘过气来,朱督师目前还在衡州、桂林等地围剿忠武、忠勇、忠义三镇叛军,你过去后主要任务就是要牵制湖广清军,不要让他们能够安心恢复。”
“这个担子你能负担起来吗?”
直接授封提督衔,尤其还提督的是御营,朱胜利十分激动。
这份信任非常了得。
湖广在崩溃后,忠武忠勇忠义大半不是降就是叛,如今江汉平原几乎都丢失了,退守山区,又要防鞑子进剿又要去清剿叛军,两面作战,还得面对摇摆不定的地方土司们,朱大典也非常不容易,哪怕两江提督张名振也带兵过去增援,但那边偏远落后,围剿并不容易。
这个脓包不挑干净,那根本没法在湖广跟清军争雄。
当然,对朱以海来说,湖广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那里的各路人马,现在并不可靠。
已经叛乱、投降的三忠就算清理掉,剩下的忠开忠贞也未必就能真正完全可信,这些都是地方军阀,尤其是如忠贞镇,那是顺营。
有了之前的教训,现在朱以海还是最相信自己的御营。
这次派顺营里根正苗红的小老虎朱胜利回去,一来也不容易让忠贞营的李赤心高必正他们有太大反应,毕竟朱胜利是李赤心的养子,就算现在不是这关系了,但还是有这么层渊源在。
朱以海现在既需要派自己的中央军到湖广去,又不能太刺激那边的地方军,尤其是顺营出身的忠贞营,朱胜利这个身份便挺不错。
八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哪怕现在新扩编过,但也已经是一支打了许多胜仗,甚至重创过鞑子的御营王师部队,不论是士气还是哪方面,都很强。
有这八千人打底子,就能让朱以海的这天子权威真正的在那边建立起来。
再有朱大典、堵胤锡、徐启元等督抚,就能改变湖广脱离中央控制,甚至在这种战争中,形成尾大不掉地方军阀的可能性。
南明几个皇帝失败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天子空有皇帝之名而已,地方上基本上沦为军阀们割据控制了。
之前湖广大溃,原因很多,但重要一条,还是这五忠虽然人马众多,但成份复杂,全是些拥兵的草头王,并没有几个肯听从朝廷或朝廷派去的督师巡抚们的指挥。
这个亏吃的太大了,当时没办法,现在必须得改。
御营湖广行营先建起来,八千人在那边站稳脚后,到时就可以继续对地方军队整编。
比如在湖广整编出五六镇总兵来,控制兵马数量,保证朝廷对他们的控制力,而不是到处是总兵副将,兵贼不分。
“你这个行营提督到了那边,要好好配合朱督师和几位巡抚、提督,一起把湖广稳固好。”
朱以海用的是配合这个词,而不是听从督师巡抚调派这个词,因为朱胜利是御营行营提督,而御营是连内阁和兵部都没资格指挥的,直接隶属于皇帝。
督师巡抚们兼理军务指的是地方省镇营兵、乡勇团练这些。
这也是朱以海特意设御营湖广行营,而不是授朱胜利湖广提督之类的官职原因。
湖广想要控制起来,首先就得号令统一,但如今的情况不容易,朱大典这位督师,连一支自己真正能控制的阁标都没有,湖广、偏沅、郧阳三位巡抚的情况也差不多,而忠开、忠贞保留的兵马太多,随意扩编。
还有不少其它的将领,也基本上都是些独立的军头。
湖广御营行营立起来后,就是一督三抚加三位提督以及几位兵备道为体系,建立起一支真正的标兵部队,这些部队将是能够听从皇帝旨意的新军。
而原来的忠贞、忠开以及忠义部份等各路人马,则将规范化,比如忠贞将保留一个镇,顶多五千战兵十营的编制,其余的人马,则转为辅兵,或是转为地方团练,或干脆遣散,就地安置,保留保甲民兵的编制而已。
必须主干弱枝,否则权威难行。
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这第一步必须得迈。
八千余人的湖广行营就是第一步,朱胜利将以皇帝义子赐国姓身份,前往提督行营。
“成功啊!”
朱以海把朱成功拉过来,轻拍着他的胳膊道,“你在水师这块算是有家传渊源,对马步陆战也很有研究,在我亲自教授的这些年轻人中,你和胜利都是佼佼者。”
“我打算让你也带八千来人去福建组建行营。”
朱成功有些沉默,相比起朱胜利的高兴有些不同,朱胜利很愿意回湖广,特别是以行营提督的身份回去。
可朱成功却沉默着,他其实已经猜到皇帝的意图。
从十八年前,郑芝龙率军攻陷厦门,总兵俞咨皋败逃,许心素被杀后,郑芝龙就占领厦门,并以厦门、金门、安海等地做为自己的大本营。
经过十八年的经营,尤其是趁着大明崩塌之机,郑芝龙更是把福建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
之前已经不止一次跟巡抚张肯堂爆发冲突,张肯堂随何腾蛟二次南下重返福建后,这冲突更是越来越激烈,张肯堂甚至被郑芝龙挤到了台湾岛去了。
听说张肯堂在台湾很不顺利,荷兰人在台湾有几十年的经营,拥有一个由城堡为中心配合多个炮台、半圆堡、木栅、壕沟等组成的十分完备的防御工事。
虽然荷兰兵力只有两千来人,但城城和外面的棱堡等各种大炮加起来上百门,而且他们还有远超中国水师的风帆战舰。
甚至能从巴达维雅增援过来。
郑芝龙接受朱以海的旨意,组建部队去征讨台湾,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岛上的岛番,而是占据大员一带的荷兰人。
郑很清楚这些荷兰人的实力,甚至一直跟荷兰人有贸易往来,却故意安排张肯堂带他的抚标去攻打,就是想借刀杀人。
张肯堂的抚标也是新招募起来的,多数是原福建地方明军,不少还是卫所兵,战斗力极弱。
“闽粤行营南下后,先驻福宁,然后下澎湖,在那里重新修建城堡、港口等,再进军台湾,击败荷兰人,收复大员。”
第357章 郑氏
“驻福宁,攻大员?”
朱成功有些意外,本以为这行营是要直接进驻福州的,不料却是驻福宁。福宁在福州北面,是福建浙江沿海交界之处。
行营选在这里驻扎,明显大有深意。
毕竟福建最紧要当是首府福州,其次贸易最兴盛之地是郑家大本营的厦门一带。
驻福宁大有几分防郑家北上之意,可攻大员又是何意?
“陛下,大员的荷兰人苦心经营数十年,在那里修建的城堡、棱堡等防御工事十分坚固,而且他们的风帆战舰既高大炮还多,新建的行营八千人去攻打,未必能打的下来。”
“这个朕也心里有数,打台湾只是御营带头,还会有闽粤督师何腾蛟、提督张名扬以及福建巡抚张肯堂,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丁魁楚,甚至是广西巡抚瞿式耜他们的标营、狼兵等,再加上你父亲福建总督郑芝龙和你叔父福建提督郑鸿逵的兵,兵力是很充沛的。”
“朕早跟你父亲说过,打下福建,到时朕封他国公,如黔国公沐家镇云南例,世封永镇。
本来打福建得要由你父亲挂帅,不过朕对你父亲另有重要,要召他北上,入阁拜相,加封内阁大学士,并担任朕的御营总督。朕如今日理万机,再分身总督御营,也确实分身乏术,希望由你父亲来替我总督御营。”
“朕也知道你父亲对海上贸易这块也非常了解,所以北上后,还将负责海贸、海关等。”
说着,朱以海拿出一道圣旨来。
“晋封南安侯郑芝龙为平国公,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授东阁大学士,总督御营,世袭罔替,永镇台湾。”
“晋郑鸿逵为定西侯,加福建总督。”
“晋郑芝豹为澄济伯,加福建提督。”
……
郑芝龙入阁,总督御营,虽然按例他新入阁,阁名是最后的东阁大学士,但这不过是按顺序升迁,重要的是总督御营,当然,他的宫保衔加的也很高,这些都表明皇帝的重用。
而朱以海召郑芝龙入阁,仍让他的两个兄弟接任总督、提督之职,还晋级爵位,也还是表明不是明升暗降抢地盘,福建仍还是郑家管。
但是这个时候朱成功带八千御营回去,说是协助打台湾,可他岂看不出这是一着伏棋呢。
父亲入京,他南下。
“成功啊,你可是有什么顾虑?”
朱成功无法回答,总不能说皇帝义父你这是不是想抢我亲爹的地盘吧?
“台湾虽是个岛,但据朕了解,其地不比福建小,甚至地利更比福建肥沃,从北方、中原接收的难民,可以安置到那边去垦荒种地,使之成为一个鱼粮之乡,成为东南粮仓。”
除此外,朱以海这个时候让朱成功南下去打台湾,也是要开始夺回福建的控制权,调走郑芝龙,安插御营过去,然后借打台湾为理由,就可以让三省督师何腾蛟、广东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等都带兵进福建,到时福建就是攻打台湾的前沿基地。
只要兵进去了,请神容易送神难,郑家想再完全把持福建就难了。
而等三省明军攻下大员,赶走荷兰人,还能改变现在海上贸易的现在局面和利益分配,不管是郑氏还是荷兰人,都得接受海上贸易的新规则,而这个新规则,是由朱以海来制订的。
三省军队过去了,御营来了,那么福建的市舶司、海关、海贸等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只要郑氏配合,朱以海暂时也会给郑氏留有余地的,但局势肯定得有所改变的。
朱成功明显也是懂得其中利害。
御营南下只是个开端,收复台湾也不过是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还是福建郑氏。
御营中军四万八战兵,抽调走一万二,还有三万六,对朱以海来说,实力依然不弱。
他这个时候分兵去湖广、福建,也是考虑长远。
郑家财力雄厚,垄断海贸,这事严重影响着他的开放贸易的计划,也影响着朝廷的财政收入,更别说郑家把持着福建,不想让朝廷插手的行为,更是严重威胁着朝廷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