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88章

海上升明帝-第188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就是在平原上打,得场面大,好运动。
  而在这山上,跑不起来,更没法冲撞,迂回包抄也难。
  朱胜利选的结阵位置,还是相对较陡的一段,盾墙再一立,那就跟一堵城墙一样挡在骑兵前面。
  炮架在后面高处居高临下的轰,铳兵弓手也在盾墙后的高地上放箭。
  骑兵被堵着过不去。
  许尔显率兵三却三进,盾阵如山,岿然不动。
  三千骑兵慢慢的全挤到阵前了,这个时候山上号令连连,张名斌统金吾骑兵自山下俯冲而下,从两翼包夹清骑。
  等金吾骑兵加入战斗后,朱胜利也主动的打开了盾墙。
  清骑既然已经停下来了堵成一堵,那就不用惧怕了,勇卫镇步兵跳荡而出,俯冲猛扑清骑。
  三人一伍。
  一人执盾掩护两名战友,然后另两人,一个砍马,一个砍人。
  清军被迫下马步战,跟之前那一千人处境一样,冲又冲不过去,绕又没法绕,被挤成一团,在那不平的山坡上,还有许多灌木树丛等碍手碍脚。
  也只能下马步战。
  张弓放箭,骑枪挥刺。
  可骑兵真下马步战,尤其是在这种地形,那还不如步兵。
  眼看战斗已经彻底成了混战,最后一道防线的士兵,以及刚才退后的第一道防线刘穆的勇士镇,也都大声呐喊着包围过来,加入战团。
  于是乎,西凫山上,两万多人展开混战。
  双方是互相大喊,裹做一堆的厮杀。
  炮兵还在助阵发威。
  混战了近一个时辰,清军骑兵已经被分割成一股又一股,此时的许尔显也早就后悔万分,但陷入混战后想脱离却难了。
  他虽一遍遍的下令突围,可骑兵们连马都上不去。
  漫山遍野都是明军,他们被五倍的明军包围着。
  尤其是第一路千骑溃败伤亡太快太重,他们实际就是三千骑在打,但被分割包围后被迫混入近战,骑兵之威完全无法发挥。
  铳炮矢石,犹如雨下。
  清军只能且战且退,尽力往山下突,可每一步都要倒下无数人马。
  凫山虽不高,但边战边逃,却又增添许多难度,混战一个多时辰后,清军已经彻底溃散,各自争相逃命去,最后沦为明军追杀清军的收割战。
  清骑士兵找不到长官,骑士寻不见坐骑,各自奔命,自相踩踏而死,以及淹河填沟而死者都不计其数。
  好不容易逃下山,但金吾骑兵一队队的追击,仍让他们无处可逃。
  等跑的精疲力尽,鲁桥镇中的辅兵却又杀出拦住去路,辅兵们都能很轻松的打倒这些疲惫的无马清军,将他们捆绑擒拿。
  明军四处搜捕。
  四千清骑,最后一个都没能逃脱,甚至连鲁桥镇的一些饥民们最后也都参与了搜捕追逃,还真抓到了几十个。
  清骑主将许尔显易装成小兵藏在山里,最后还是被搜了出来。
  张名斌等原也没想过,能赢的这么彻底,本想能够利用清军轻敌,歼灭他们一部份就满足了,居然全胜。
  四千清骑,哪怕是汉军旗骑兵,可毕竟也不是一般绿营。
  何况是整整四千之数。
  许尔显还是个总兵官。
  缴获也非常不错,清军被全歼,他们的坐骑、铠甲、武器等基本上都落入明军之手。
  这些清军骑兵一人双骑,除死掉、伤残没用的外,其余的都被寻了回来,有六千多匹。
  仅是绵甲就四千套。
  虽然这些甲是蓝色镶着红边的鞑子甲,但参与战斗的几镇人马,早就对战利品做好了分配,他们几镇拿走一半,剩下的一半上缴给监国。
  四镇分了两千套绵甲,一家五百套。
  刘穆和朱胜利有些不满,认为他们出力最多,而金吾骑兵和水师出力不多,但张名斌却坚持认为应当四家平分,毕竟大家都是一起做战,但也同意就武器等多分些给他们两镇。
  然后张名斌又用自己那份的武器等,换了一些战马回来。
  总体来说,四镇都各自还是很满意的。
  一家五百套绵甲八百多匹战马,还有各式武器,这都够又武装一个标营精锐了。
  “这些鞑子如何处置?”朱成功问。
  “我觉得不如全砍了,这些都是辽东来的鞑子,不是一般绿营,不可能招降留用。”张名斌道。
  沈文忠却有些犹豫。
  “我初步审问了下,确实大多是辽东汉军旗,有些甚至还是早前从东江过去的,但是我觉得就这么砍了也不合适。这些人,都是骑兵,而且挺精锐。”
  “精锐个毛,四千精骑怎么还打不过我们?”
  “那也是因为他们轻敌大意,主要是将领犯错,那些骑兵不也还给我们造成不小伤亡吗?”
  这一战,明军两万战兵,打四千清骑,最后死了五百多,伤亡更多。
  清军战死一千八,余皆俘虏,但那战死一千八,有不少却是逃跑时被杀的,或者就是投降或俘虏后被杀的。
  直接战死的大约就千把人。
  “还是押回淮安,交给监国处置吧,如果能够改造招降,为我所用,也还是不错的。”
  一个优秀的骑兵,可不是三五年能练成的。
  “各镇阵亡残疾的缺额,可先由本镇辅兵中拣选补充。”
  “那咱们就这样撤了?”
  没有回答。
  刚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此时见好就收也是正常,可他们却又还有些意犹未尽。
  “你说,咱们既然全歼了这些骑兵,那后面的鞑子也就还不知道这骑兵没了。咱们又缴获了他们的盔甲旗帜等,那咱们换上他们的衣甲冒充这些骑兵,退回鱼台,或者就干脆在这里设伏,再打尚可喜剩下的四千步营车营,应当有很大机会吧?”
  阵亡八百,伤残千余,明军实力仍在。
  朱胜利的这个提议,让在座的人都有些砰然心动!


第322章 两蹶名王威震天
  “鞑子原来也不过如此,”
  “不堪一击!”
  战后,鲁桥镇又热闹了起来,原本逃散的百姓又回了来了,他们是闻着粥棚的香味来的。
  明军再次恢复放赈施粥。
  大家喝着粥一边还评论着那些正在做苦力的清军俘虏们,那些倒霉的家伙现在被迫在掩埋尸体、清洗铠甲、屠宰分割死马等。
  因为死了不少马,连灾民们的粥里都还有了点马油马肉,让今天的粥格外的香。
  “可惜咱们不是官军,要不然咱们也能领到不少赏银了。斩杀一个鞑子居然有十两赏银,是真的如数给啊,这监国的御营可真是待遇丰厚啊。连俘虏一个都赏银十两呢,缴获战马和铠甲武器等,也各赏则很厚的了。”
  赵福喝完了粥,还在舔着嘴唇回味着,一边感叹,“咱们今天也俘虏了一个鞑子,又抓回两匹马,还背回好些盔甲武器,要是按御营兵这赏赐,咱们都发了。”
  赵贵却只是慢慢的喝着粥,没想太多。
  人得知足,在昨天他还以为自己一家人会饿死在这秋天的旷野中,或者是在那早霜的寒冷夜晚冻死,一睡不起。
  是明军的军粮赈济让他活了命,让他一家活了命。
  所以当明军跟清军在此交战,赵福喊他赶紧跑远点时,他并没有跑,而是留在附近,甚至在战后,还拉上赵福一起去帮忙抓俘虏抓马,帮着抬伤员等。
  说话间,一名军官过来。
  “军爷好。”赵福赶紧站起身来点头哈腰,他认出这个军官,是之前他们送俘虏马匹过去接收的那个粮台官员。
  军官对他们点头,“是这样的,之前很感激你们能够帮忙抓俘虏抓马,又抬伤员等,我们之前也忙个不停,现在终于能够缓一下了,咱上头的沈都监有令,说要赏赐你们这些义民。”
  “可是监国身边的那位沈都监?”赵福好打听,短短时间也知晓如今这鲁桥镇明军虽是几镇人马,各有总兵等,但却还有位沈都监沈文忠,原来曾是宁波的落魄秀才甚至成了乞丐,但人家遇到监国,于是成了从龙功臣。
  如今已经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御营都监军,了不得的真正大人物。
  “不过呢你们不是御营士兵,所以这赏赐是没法跟御营一样的,你们抓了一个俘虏又抓回两匹马,还交了一些武器等,又帮着运了伤兵。都监亲自定赏,给你们每人五两赏银,再给你们两斗米,你们可愿意?”
  赵福一听这赏赐,忙不迭的点头,“愿意愿意,我们愿意。”
  赵贵也很意外,上前感谢。
  他们这是自发行为,而且就算是朝廷征召的民夫,一般这种情况下,也不会有赏,就算有,也是随便给三瓜两枣打发的。但现在却一人给了五两银,和二斗米。
  尤其是这二斗米,现在这个时候,二斗米估计比这五两银子还值钱,饥荒之地,有银子都没地弄粮去。
  粮台官员于是叫了二人去城里办手续领银粮。
  “有个事我问下你们,就是之前我们歼灭了四千鞑子,但也有不少伤亡,需要从辅兵中挑选一千多补充进战兵营,这样一来辅兵也空缺了一千多位子,本来也是可以等回去后再补充辅兵,不过我看你们也都不错,如果你们要是愿意进辅兵营吃粮,我倒是可以帮你们说话,大概是可以成的。”
  “辅兵待遇还不错,一天一钱银子饷,一月就是三两,目前是平时发一半饷,年节时再会补发一些,军服啊口粮这些都是军中供应,一人当兵,全家吃粮,挺好的。”
  “离开浙东出省作战,每天还加二分银行粮补贴。”
  赵福心动起来。
  “我倒是很愿意的,我以前在家也是学过拳脚的,甚至还练过弓箭,也进过学识的些字,就是识的不多。倒是我这同村,论起辈分来是我族弟,但以前读书不错的,是个童生,差点就中了秀才的,能书会写,以前还自己做些小买卖,有经营头脑。”
  粮台官员听了,“哦,想不到倒还有这本事,那当个辅兵有些委屈了,不如来我们粮台?我们粮台最需要的就是这头脑精明,能写会算的,毕竟我们管着全军的粮草饷钱装备等,粮台待遇可比辅兵好多了,甚至若是干的好,还能升授吏员,那可是半个官了。
  假如以后干的好升为官,就更不得了。
  你看我,以前也只是个穷秀才,如今在粮台也是从九品,一个月九两银子,另外年节赏赐等还有些些银子,总之比以前一个县太爷明面上还高不少呢。
  你能写会算,进了粮台,起码也相当于一个一等兵了,一个月至少四两半银子。”
  赵贵听了也是很心动。
  赵福却是缠着这位粮台主事东拉西扯,又问御营娶妻之事,说自己有三个女儿,愿意嫁给监国的御营亲军将士做妻。
  “这是好事啊,咱们御营将士你也看到了,都是年轻健壮的小伙,饷银丰厚,一个月几两银子,相当于长工干一年的收入,这平时打仗等还有赏赐,嫁给他们那以后就享福了。”
  “还不用你们出陪嫁,这彩礼收了都不用贴出去。”
  赵福欣喜道,“可不是,如今这山东乱成这样,我们有家也是不能回了,以后想去南方生活,还想多找几个依靠呢。”
  领赏的时候,粮台的张主事告诉他们,因为现在是在前线,军中也不可能带太多银子,所以赏银呢,每人先给一两,也就是一块龙银,剩下的记在账上,等回去了一并给,也可以领银龙兑换券,凭票即兑。
  二斗粮食现在就给。
  赵福希望加入粮台,他没赵贵那样的童生身份,也没那么能写会算,但起码也是识字的,粮台也还是需要这样的人的,待遇上比辅兵稍好点,相当于三等兵,一天一钱三银子,加一分行粮补贴。
  张主事现场考量了下赵贵的计算本事,发现确实很不错,于是就当场做主录用他了,至于职位等,得由粮台的上司来安排,他这样的就算最差也相当于上等兵收入了。
  一人领到手一块龙银,又背了二斗米,高兴的回去了,张主事还给了两人一人一块临时腰牌,凭此可以把家小接到镇上来住,这样更安全,晚上也不用吹冷风了。
  两人出城,赶紧把家小叫来,然后就又进了镇上,找了个地方安置好,立即生火做饭。
  “多放点水,煮稠点的粥,不要煮干饭。”赵贵交待妻子。
  刚刚饿久了,虽然吃了几顿稀粥,但现在还是不能马上就吃太干的饭,肠胃受不了。
  “这点粮藏好。”
  虽然进了城,但现在在灾区,赵贵还是不敢大意,这粮食不可外露,否则跟孩子拿着金砖在市场上逛一样危险。
  交待好后,赵贵赵福又去找张主事去了,他们打算赶紧开始干活,一来也是报效朝廷,二来说不定还能在那边先混上饭,这样也能给家里省下些。
  张主事对二人这么快回来,倒也欢迎,很快安排了活。
  忙碌半天,开饭时叫上两人,米饭配马肉,虽然肉不多,但对二人来说,这简直是难得的美味。
  赵贵只吃了一点马肉,饭也只吃了一点,剩下的拿干荷叶包起来留着带给妻儿们吃。
  趁饭后休息时,他赶紧跑回去一趟送饭菜,看着妻儿们一人分了一点点,高兴的吃着,赵贵觉得生活依然还充满希望。
  只要这战乱过去,他相信凭自己的本事,仍然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然后再买田置地。
  没敢多呆,又赶回去。
  “有任务,紧急出动,咱们也得跟着行动,收拾一下,现在就走。”
  “去哪?”
  “这是军事机密,不能乱问,跟着行动就是了。”
  赵贵有些担忧,“那我的妻儿他们?”
  “放心吧,留在这镇上没事的,这里还会有人留守,咱们粮台得跟着行动。”
  赵贵虽然心中千万不舍,也知道军营之中万事不由已,也只得请求道,“能不能让我去跟家人交待一下?”
  “好吧,但是不能多耽误,更别犯傻跑了,你现要是御营粮台的人,也是个兵,你知道若是当逃兵的下场的。”
  “请张主事放心,我不会跑的,我只是跟他们交待一下。”
  等赵贵赶回来,金吾骑兵已经率先出城,只是这一次,骑兵数量特别多,甚至还有好些都换上了之前那些清军的衣甲旗号。
  读过不少书的赵贵心里想到了些什么。
  粮台跟随在后行动,全军急行,最后连夜赶到了二十里外的泗河口,驻于师家庄中。
  这是个无人的空庄,人都逃难去了,之前赵贵他们逃难也经过这里,还在里面住了一夜。
  “抓紧休息吧,今晚应当无事,不过也要多打起几分精神来。”张主事提醒他。
  赵贵这一夜很紧张,半睡半醒,却一夜无事。
  直到中午时分,才远远的有一支清军出现,师家庄内气氛立时变化,庄墙上清军旗帜摇动,一队骑兵出城做出迎接阵势。
  是尚可喜的车营和步营四千人马到了,他们隔着泗河看到师家庄这里的旗帜,知晓是自己的前锋骑兵。
  队伍开始渡泗水河。
  当步营半数过河,还有半数步营和车营在对岸时,师家庄的骑兵开始汇聚向岸边来。
  他们开始缓慢骑行,似乎要来列队迎接。
  然后缓慢加速,最后全军冲锋。
  庄墙上,也吹响了战斗号角。
  赵贵跟张主事一起握了把长矛登上了庄墙,加入了守卫序列,他看着超过五千骑明军冲向泗水河岸的清军。
  前面的骑兵打着清军旗号,穿着蓝色镶红边棉甲,却发出了战斗冲锋。后面还有身着明军衣甲,举着黄龙吞金乌旗的金吾镇骑兵随后杀出。
  雷霆一击!
  泗水河岸这边的两千余步营慌了手脚,岸那边的车步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