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78章

海上升明帝-第178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谦益假装推辞了几下,最后一脸无奈的样子应下,似乎很不愿意南下的样子。
  多尔衮好言安抚几句,还特意给他加官礼部汉尚书。
  “钱卿是我大清议和使者,送弘光帝还浙东,明国必不敢加害也,且放心南下,待事毕功成,孤定当重赏厚谢!”


第305章 花马刘反
  扬州。
  “殿下,淮安的刘良佐派人送来了贺礼。”
  “贺礼?什么贺礼?”朱以海倒有些意外。
  “来人说是九九重阳节的贺礼,顺便补上中秋节礼。”杨伯兴把礼单呈给朱以海,刘良佐送的贺礼还不少,黄金一千两,白银两万两,又其它各色珍珠珊瑚等许多,还给他送来了一对扬州瘦马。
  “殿下,这花马刘是想投降反正吗?”杨伯兴忍不住问。
  “那倒也未必,这家伙只是想保住现在的地位而已。”朱以海对刘良佐这类人早看透了,心中早没有什么国家社稷、忠义廉耻,他们有的只是想在乱世里保全实力保全富贵,至于效忠谁,那不过是看谁更强。
  眼下巴巴的送来贺礼,明显有几分求饶的意思,不想朱以海打到淮安去,不想朱以海把他灭了。
  “这里还有一封副启。”
  明人书信有个习惯,喜欢一次寄两封信,正信反而只是寒喧客套,反而重要内容放在副信里。
  刘良佐副信中告诉朱以海,说清征南大将军谭泰与何洛会及三顺王所领三万精锐援兵,已由济南至兖州府,谭泰在山东的济南、东昌、兖州、青州、登莱诸府不仅大肆征集粮草,征召民夫运粮,而且杀到兖州后,还对朱以海展开抱负,挖鲁藩历代先祖的坟,把朱以海祖父父亲兄长等扒出来,挫骨扬灰。
  甚至在当地大肆屠杀。
  鲁藩原所在的兖州滋阳更是被谭泰屠城,屠光了滋阳城中百姓后,谭泰还把原兖州城中鲁王府,改成了驻扎八旗的满城,把鲁藩的坟地平成了军马牧场。
  兖州府四州二十三县,被彻底的扫了一遍。
  鲁藩封镇兖州,历二百余年,总共分封过十八个郡王国,共计有过郡王七十余人,明末战乱时,虽然鲁藩宗室大多南下,但也仍有一些鲁藩宗室未能南下,大多是一些传的较远的中尉们,这些人平时日子就不好过,甚至饥寒交迫,又不能从事四业,无法离开封地。
  顺军清军先后占据山东,他们连逃难的能力都没有,只能留下来。
  原先清军对这些遗留地方的明宗室,表面假意优抚,按品级规定了相应的俸禄,但现在谭泰举起屠刀,大肆搜捕追杀这些宗室。
  鲁藩鲁王府以及各郡王、将军、中尉,甚至是鲁藩家女婿、姻亲家也被抄家搜捕,鲁藩宗室所拥有的那些王庄、矿产、商铺等,被彻底的没收,无数跟鲁藩沾亲带故的也被处置。
  很明显,谭泰因粮草供应不足,三万大军无法迅速南下,可山东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没有漕粮北运,仅山东这一地,哪还有多少余粮。
  只能搜刮百姓,但这两年,清军明军顺军反复的争夺,洗了一遍又一遍,到处都是荒芜的田地,百姓大量逃亡,十室九空,清军一时间也无法从民间搜集到粮草,谭泰也只得向山东富户们开刀。
  不仅是兖州的鲁藩,其它好几个宗藩也是如此下场。
  几大宗藩封镇山东近三百年,各地但凡有点身份的大户谁不跟他们沾点亲带点故?
  这一轮浩劫,除了那些家族降清的外,基本上都涉及了。
  “鞑子都沦落到开始挖坟了么。”朱以海听了,只是冷笑。
  鞑子初入关的时候,还打的是为崇祯向闯贼报仇的旗号,假惺惺的还祭奠崇祯,又下诏优待明宗室,对原大明官员,一律原衔任用。
  甚至对各地士绅也是优待的。
  但现在他们开始彻底撕下伪装,不是不需要了,而是伪装不下去了,战争持续不决,拖延日久,鞑子现在也是自顾不暇了,江南湖广两大粮仓糜烂,运河堵塞,各地战事并不顺利,军费开支、伤亡赏赐抚恤等都是节节高升。
  鞑子手里拿不出钱来了,甚至战局有反复的风险,这个时候他们可就顾不得什么优待明室、士绅,什么脸面这些了。
  鞑子已经打急眼了。
  这算是好事吧。
  “殿下节哀,臣立誓将来必将这谭泰碎尸万段,挖心剖肝祭祀殿下历代祖先族人。”
  朱以海对鲁藩被挖坟的那些先辈们也没太多特殊感情,他们若是知晓如今大明成这个样子,在地下估计也是睡不踏实要掀棺材板出来的。
  “这个谭泰是个狠人,估计会比我们预计的提前南下。”
  靠烧杀抢掠,谭泰能马上筹集到一大批钱粮,加快南下速度,朱以海也不能在扬州久呆了。
  “既然花马刘对咱们这么客气,都给我们送节礼了,那礼尚往来,咱们也得回去拜访一下。传令全军,全速赶往淮安府。”
  花马刘又是送礼又是报信,可不全是好心,这明显有几分威胁朱以海的意思,告诉谭泰已经来了,让他就不要再去淮安打扰他了。
  但朱以海不愿意放过淮安。
  淮安做为原大明漕运总督驻地,又是两淮盐业的一个中转重地,必须得强拆了。
  ……
  淮安府,山阳城。
  派去扬州的使者返回,刘良佐问,“东西都收下了吗?见到人没?”
  “回父亲,东西都收下了,儿子也见到了鲁监国。”
  被刘良佐派去送礼的是他的儿子刘泽涵,但却是冒名为中军千总身份去的,刘泽涵这次冒险南下,就是为了看看明军的声势,更要瞧一瞧这领军北伐的是否如明军宣扬的那样,是鲁监国亲提御营。
  “真是鲁监国?”
  “不会有错的,当初鲁王南奔,与福王等六王俱至淮安,儿子曾见过。”
  “他认出你没?”
  “没有,儿子没敢表露身份,儿子认识鲁王,鲁王却不认的儿子。”
  “鲁监国真如外间传闻那般英勇果决?”
  刘泽涵点头,“儿子亲眼看到鲁王在扬州城下斩杀三百八旗俘虏,甚至还亲手提剑斩杀一人,并剖心取肝祭奠史阁部等扬州死难军民百姓。他先一剑就砍掉那名八旗佐领的脑袋,动作利落,脸无惧色,然后从容的取刀把那佐领开膛破肚,取出心肝,从始至终,面色从容淡定。”
  刘良佐听的都不由的惊骇,一个宗藩大王,居然有这等狠辣,这种剖心取肝的事情,就算一些老兵都未必能从容做到。
  “还有,监国的御营确实军容整肃,虽然披甲率不到三成,但那股士气十分高昂,那些兵将身上有一股难得的锐意,甚至完全不弱于当年黄得功的勇卫营。”
  “而且他们的船很多,那大鸟船上配有许多大炮。”
  刘良佐点头,“陈泰败的倒不冤了。”
  “父亲,还有一事,儿子前脚刚动身离开,监国后脚便已经挥兵北上了,眼下,就在后面不远,随时可至淮安城下。”
  刘良佐大惊,“你没跟他说谭泰与三顺王领兵三万正杀来?”
  “说了,但鲁监国却仍然来了。”
  嘶!
  刘良佐惊骇。
  “这可怎么办,谭泰领兵三万杀来,这鲁监国又亲提御营六师北上,咱们爷俩夹在这中间,岂不要成炮灰?”
  正惊惶间。
  亲兵报告,说征南大将军谭泰派一名旗牌官已到。
  刘良佐称病,让自己的中军先去接待。
  半个时辰后,中军来禀,这位旗牌官是来宣读北京朝廷命令的,摄政王下旨,以刘良佐弃城失地论罪,夺职,让他交出兵权,立即回京待罪。
  听到这消息。
  刘良佐面色阴晴不定。
  “就给我几千老弱,我如何能守的住扬州?陈泰不是向称勇猛吗,可他带几千人不还是没守住扬州?”
  刘良佐站在厅中转来转去,越说越气,“当初老子带十万人归附,结果鞑子是如何对待我的?夺我兵马,将我闲置,如今因这事还要论我罪,真是岂有此理。”
  刘泽涵也劝说刘良佐不要回北京。
  而他的侄子刘泽洪却力劝他回北京。
  刘泽涵怒视堂兄,“你是担心会影响到你们父子前途,才不顾我父子死活吧?”
  刘泽洪在刘良佐麾下任副将,他父亲刘良臣原是祖大寿麾下游击,大凌河战败后,在崇祯四年随祖大寿投降,入关后为宁武关副总兵,刚升为甘肃总兵。
  刘良佐比他兄弟晚了十几年才降清,降清后也与他兄弟一样都入汉军镶黄旗。
  相比起他兄弟刘良臣在清军中较得重用,刘良佐降清后地位就比较尴尬,虽然表面上清军保留了他广昌伯爵之位,但实际上明朝的爵位在清朝并没什么用,这伯爵还不如一个世职。
  曾经做为江北四镇之一,如今沦落到这般地步,落差巨大。
  花马刘也是心里直骂娘。
  之前随多铎征江南时,他就一直被闲置,现在再回了北京,只怕就跟刘泽清一样,得被留在京城坐吃等死了。
  刘良佐并不甘心,否则也不会让儿子去扬州给鲁监国送礼了。
  “既然鞑子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刘良佐咬牙切齿,直接把满州大人骂鞑子了。
  “伯父三思啊,”刘泽洪大声劝说。
  “泽涵,你赶紧再出城南下去见鲁监国,见了面直接道明身份,就说我已率部据淮安城反正,请监国前来接收。”
  说完,又叫来家丁,让人把侄子刘泽洪先关起来,然后戒严淮安,宣布倒戈起义!


第306章 剪辫出迎
  朱以海没打算跟谭泰硬碰硬,但还是想抢先他一步把淮安拆了。
  兵分两路而进,一路走运河水陆而进,一路先沿长江出海,再沿海岸北上,加上先前已经进驻洪泽湖和高邮湖,以及黄河口庙湾的几支人马,这次朱以海也算是精锐尽出了。
  甚至还有在江北组建的乡团义勇们,沿东面运盐河北上。
  在旁人看来,监国这是因谭泰扒坟侮辱先祖的激烈反应,是要去报仇雪恨的。
  瓜洲到淮安的运河称为里运河,古称邗沟,俗名里河,长约三百余里。大明时对运河十分重视,多次疏浚,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修筑东堤,进行湖漕分离工程。
  也因为这条运河,使的两岸兴起了许多漕运城镇,因漕运的粮盐大兴,甚至手工商业发展很快,不过在崇祯末年,运河两岸也遭遇战火,兴也因运河,败也因运河。
  兵过如匪,来来往往,运河两岸也饱经战火,备受摧残。
  运河不算宽,宽约五到十丈,水也不算深,但因为朝廷几乎年年疏浚,以保证漕运,所以就算到此时,里运河上行船,仍十分便捷。
  甚至因为战乱原因,原本经常排队堵塞的运河上,现在十分宽畅。
  朱以海的水师舰队非常方便的行驶在河上,连最新式的大鸟船三层炮舰,都毫不受影响。
  不过相比起在长江中,在运河里的水师还是不够安全,河面距岸上太近,如果有敌人埋伏两岸,直接用火箭就能攻击到河里的船,若是在上下游拦截,更是瓮中捉鳖。
  好在朱以海这次还把金吾镇骑兵也带上了,他们在岸上随行,前出侦察警戒,策应安全。
  花马刘上次跑到淮安后就没再南下过,陈泰来了后调了几千兵一路收复扬州,也派人重新恢复运河两岸城镇统治,可是这统治太脆弱了,没有清军驻防,本地那些士绅百姓,才不会抵抗明军。
  面对过境的明军,有的大户选择赶紧跑路避开,多数百姓早躺平心态,就留在家里,甚至该种地的继续种地,还能有心情跑到岸边来看热闹。
  也有跑来主动投军入伍的,有拿着点土产过来售卖的。
  这场面,就跟平时漕船过境一样。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现在对当兵的都麻木了,生活总得继续啊。
  朱以海没有沿途停留,上次阮进和黄斌卿他们已经扫荡过运河一线了,三百多里的淮扬一带,他们一路拆过去,现在好多运河小镇,都还是东缺一段西少一块的。
  城镇里如今也都是空空荡荡没有半点钱粮各储,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各地除了少量壮班、保甲在维持治安,并没有清军。
  他们浩荡着一路北上。
  以一天百里的速度行军。
  三天后,便已经抵达淮安府城了。
  自黄河夺泗淮入海后,淮安府这座本以淮为名的城,现在却成了黄河南岸城池,西面洪泽大湖,北面黄河,东面直通大海。
  明朝原还在此设立了大河卫。
  在运河繁华的那段太平年月里,淮安府的富庶不比扬州差多少,据说每年有两万艘次的漕船经过,还有上万艘次商船经过。
  明为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影响了运河,明代曾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至淮安之间,进行了黄河和运河的分离,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
  淮安南接里运河,北接中运河,又有淮水黄河从家门口过,因此成为南北的连接枢纽。
  漕运总督便是驻淮安。
  淮安府城山阳,更是被称做是冲,繁、疲、难、倚之城,在这里不仅驻有漕标营,又有运河钞关。
  过白马湖,泾河,便进入了淮安府南境。
  洪泽湖里的前锋明军前来迎接,一同来迎接的还有刘良佐之子刘泽涵。
  “臣水师副将刘世勋拜见监国殿下。”
  “听说你们刚拿下泗州,伤亡如何?”
  泗州在洪泽湖西南角,也是黄河夺淮后,淮河的东段尾,淮河在泗州注入洪泽湖后,也就算消失了。
  泗州是淮河重镇,但此时刘良佐却直接把泗州献给明军了,驻泗州的也是他旧部,他一封信就让他开城献降明军。
  刘泽涵上来拜见,说明身份。
  “上次你来说是千总,如今却成花马刘的儿子副将了,”
  “是罪臣隐瞒身份,请殿下恕罪。”刘泽涵赶紧说明来意,他父亲愿献淮安反正,并已经说服泗州、海州几地驻守旧部,一同反正归降。
  朱以海是在运河船上接见的刘泽涵,对刘良佐此时反正,似乎一点也不稀奇。
  “我听说你父亲因丢失扬州等多地,已被清廷罢职夺官,还要入京问罪,你们刘家一家子降虏,你父亲更是率十万人马降清,落得这个下场,真是不免让人唏嘘啊。”
  刘泽涵还以为这事明军一时不知晓,只说父亲心情大明如今反正归附,能在监国这更有地位,谁料一切底细都被鲁监国所知。
  从主动反正,倒如今这走投无路来投,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你们父子愿意弃暗归明,甚至还愿意劝说旧部一同反正,孤还是很高兴的。”
  一番敲打后,朱以海让刘泽涵回淮安城,并让他带了一道诏敕回去。
  朱以海加封刘良佐淮安伯爵,授后军左都督加兵部右侍郎,仍任江北提督。
  刘良佐原是广昌伯爵,弘光封的,但现在鲁监国朝廷已经废除了弘光的帝位,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弘光朝,以及弘光朝封过的那些官职爵位等了。
  仍给他个伯爵,主要也还是现在仍算特殊时期,刘良佐虽然无能,但这人毕竟是原四镇之一,现在又能带着手下以兵马地盘来投,总得给两枣。
  黄斌卿他都授了伯爵,郑芝龙还授了侯爵,一个空头爵位朱以海还是舍得的。
  刘泽涵也被朱以海赐封了一个山阳县男爵,并授记名总兵衔。
  他千恩万谢后赶回淮安城,刘良佐听完后,拿着那道圣旨,心情复杂。
  “召城中文官武将前来开读圣旨!”
  摆案焚香。
  圣旨供在案上。
  城中官将等聚集,刘良佐请出圣旨宣读。
  “尔等皆随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