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71章

海上升明帝-第171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勇在郧阳时跟贺一龙、张献忠、惠登相等农民军激战多次,屡次击退他们,功不可没。
  后来襄阳失守,襄王被杀,朝廷震怒,袁继咸被论罪夺职,新巡抚王永祚移驻襄阳,左良玉驻樊城,不久后李自成、罗汝才大军进攻襄阳,左良玉手握重兵却率先弃城逃跑,然后王永祚也护着福清王弃襄阳而逃。
  郧阳房县游击闻讯逃跑,徐勇还曾出兵拦截,并将其擒拿,但后来见明军势穷,最终粮绝的徐勇也弃地逃往兴安。之后还奉孙传庭之令,与高斗枢等攻谷城、襄阳。
  孙传庭战死后,徐勇便舍弃了郧阳投左良玉,最后被裹挟着降了清。
  对这个极其勇悍的家伙,虽然清廷授其黄州总兵,可一直都是十分提防。当初阿济格曾问徐勇,你当年守郧阳六七年,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如今为何降我大清?
  徐勇的答复是清除贼寇是大义,为君父报仇是大恩,如今清军打着入关为崇祯复仇追击闯贼的旗号,他自当一同前往。
  这番话说的跟吴三桂一样,明显有几分为自己投降找借口。
  但是却也说明,徐勇跟吴三桂一样,其实都是还有几分心存明室,或者说并没完全真心归附清朝。
  阿济格初委徐勇为九江总兵,让他带兵平定了九江黄拐子、李聚马等部后,又马上被移镇黄州总兵。
  在进剿蕲黄诸寨的战斗中,徐勇表现的比祖可法强多了,每战必先,甚至最后祖可法率先逃跑时,还是徐勇独自断后,才让他们没损失更大。
  徐勇的部将徐启仁、李如龙等也都是勇冠三将的猛将,逃回蕲州的七千兵中,徐勇部也有三千。
  另外在黄州,他还有两千兵。
  “明军在城下挖坑道濠沟,如今多久挖入城内地下,城墙随时可能被挖塌,我建议出城夜袭。”
  祖可法的提议让巡抚很是怀疑,这个家伙手握精兵,却一向不怎么出力,每次打仗冲锋他最后,逃跑他最快,现在怎么却提议要出城夜袭?
  “蕲州城真要守不住了?”
  “照这势头,不出三日,蕲州必破,不是明军挖地道挖进城来,就是直接架梯蚁附入城。咱们这样死守不是办法的,这些天,我们已经伤亡上千,城中民壮也死伤众多,虽还有粮草可供,但城一破,绝不可能再守的住的。”
  何鸣銮和巡按互相对视一眼,都怀疑祖可法又想趁机跑路了,这个家伙一定又在憋着坏,就跟之前在山里剿贼时,也是他先提出退兵,还提出休整一夜第二日清晨各部交替后撤,可实际上一到半夜,他却悄悄的带兵先跑。
  若是这家伙又来个半夜开城逃跑,那蕲州可就彻底完了。
  真跑起来,谁也跑不过关宁军啊。
  “勒克德浑贝勒马上就能到了!”何巡抚只能如此道,“我们再守守,他们挖地道,那我们也加紧环城墙,在城内挖出一条壕沟来,这样就能阻断他们挖坑道入城了。”
  祖可法咳嗽几声,又咳出不少血来。
  “抚院所说之法,只能对付一般坑道偷入城之计,可如今明军挖地道不止是想偷入城中,他们还有挖到城墙下用火药爆破之法,直接把城墙炸塌,到时直接就从缺口冲进来了。”
  “埋缸地听,听到位置,就反向挖穿,然后火攻水淹,这样他们就放不了炸药了。”
  “抚院,贼人太多,现在不止是三五条一起挖,而是不知道同时在挖多少条,咱们拼不过他们的,我现在都怀疑,他们都已经挖好了好几处地道,只是暂时没用,估计是打算等多挖几处,然后一起爆破,到时出现数个缺口,堵都堵不住的。”
  “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看能不能夜袭击溃城外明军。”
  巡抚巡按却完全不信这个家伙。
  “去请徐总兵等来商议吧。”
  祖可法咳嗽着,脸胀通红,最后提醒他们,“徐勇之前已受过明朝的蟒袍玉带,而且我听闻徐勇老上司王永祚如今新任明朝南赣巡抚,高斗枢徐光启也皆得志,就连同守郧阳的王光恩如今都封伯爵授提督。”
  “有传闻明朝暗里联络徐勇,要封他镇武伯加湖广提督,抚院还请多加几分小心,此人若是反水,后果不可估量,我建议先将他软禁,解除他的兵权,以防万一。”
  巡按立即反对,“没有半点证据的事,如何能拿人?祖总兵这是想要逼的徐总兵哗变吗?”
  “大敌当前,不思退敌,还搞这个?”
  祖可法咳嗽着,“我是带兵打仗的,所以只考虑打仗的事,徐勇通敌之事虽无证据,但有传闻,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要发生了,可就后悔不及了。徐勇的本事,你们跟我一样清楚,他真要反,还是在这城中,那蕲州可就彻底没半分希望了。”
  一番话说的抚、按二人面色不定。


第293章 绿营神勇
  “出城夜袭?”
  黄州总兵徐勇前来参加军议,当听到勒克德浑贝勒已抵安庆时,本来十分振奋,可又听到巡抚何鸣銮要派他出城夜袭敌营时,忍不住站了起来。
  “现在城外明军十余万人围城,我部就三千人,这不是肉包子打狗?”
  “贝勒已至安庆,何不再等等?”
  何鸣銮无奈的道,“实不相瞒,顺承郡王此次从江宁出兵西进并不顺利,从江宁到安庆,已经走了二十二天了。”
  南京到安庆,不过六百里路,而且还是水路,为何却走了二十二天?
  安庆到蕲州,大约也还有六百里水路,如果再走二十二天,他们是绝等不到援军到来的。
  为什么会走了这么久。
  这就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说到底,还是跟鲁监国的长江千里江防反击战略有关,当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与洪承畴出江宁,领一万八旗往上游武昌赶去增援。
  结果一出江宁城,就一直不顺利。
  先是粮草不足,然后又船不够,等队伍好不容易出发,在长江上又屡遇长江水寇袭击,几次停泊太平芜湖等沿途,又接连遇袭击。
  船只、粮草损毁不少,洪承畴和勒克德浑都只得就地征召民夫和征集粮草、船只补充,好不容易终于过了太平府,结果前面池州和安庆两府的明军却攻势如潮,当地绿营几乎被打的无招架之地。
  或者也不是说无招架之地,因为绿营基本上没跟明军交手,他们一直在疲于奔走,却总是差了一步,安徽明军在黄道周、金声率领下袭击铜陵,驻贵池绿营赶紧北上增援,结果等他们赶到铜陵,发现明军已经打完撤退。
  然后他们还在铜陵给江宁写捷报,吹嘘自己战功,如何大战明军,将其杀退时,贵池却传来急报,明军又围了贵池。
  空虚的贵池在清军回援前,又被拿下。
  等安庆、铜陵、贵池三地绿营汇聚,再次开进无人的贵池城时,郑遵谦却已经借舟船优势,迅速过江到了北岸,汇合北岸的明军,对安庆发动了猛烈攻势。
  坑道加爆破。
  空虚的长江上游重镇安庆,居然就这么陷落了。
  安庆、徽州等诸府的清军绿营,就如巡抚刘应宾在江宁城里对严我公所说的一样,除了提督张天禄的兵稍微能打点,其它的几个总兵的绿营,包括操江水师的几营水兵,不仅虚籍缺员严重,而且战斗力极低。
  这些基本上就是原弘光朝部署的明军,摇身一变成了清军,也有一些是原左良玉麾下,其中还有不少是流寇出身。
  一开始铜陵还可以说是处置失宜,但后面几次,就明显是安徽等地绿营故意为之了,明知那些明军彪悍敢战,拥有水上优势,机动转移迅速,还有火铳火炮犀利,于是他们才懒得去拼命。
  何况朝廷都欠他们好久的饷了,自黄道周总督安徽以来,明军在上游实力膨胀的迅速,反正府县城屡屡失守,顾此失彼,就算正面对决,他们也是败多胜少,久而久之,绿营才不愿意再积极了。
  老子饷银都被拖着,全靠平时搞点走私或抢掠的副业维持,你还要老子跟明军拼命?
  这就好比他们当年还在大明旗下当兵的时候一样,当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贼纵横的时候,他们也是能避就避,当清军南下后,更是直接就投降了,拼命,那是不可能拼命的。
  黄道周等安徽明军似乎跟这些绿营也达成了私下默契,明军也很少去主动攻打绿营所在城防,一般是调虎离山,绿营也非常配合。
  大家尽量不正面火拼,今天你明军攻占我城池,明天我绿营再迅速击败明军收复,你来我往,捷报频频,请功请赏不断,实际上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
  地方上的士绅百姓现在都已经习惯了,反正城里的大多剃发了,乡下的大多没剃。
  绿营尽量不下乡,明军也不去打绿营的主意,甚至偶尔还私下里走私下盐,甚至是粮食军械啥玩意的,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经略贝勒西征,溯江而上。
  然后明军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接连对长江两岸的城市发动进攻,绿营虽然有些恼他们不讲规矩,但仍没有谁愿意站出来硬刚明军。
  他们东奔西走,到处追击明军,今天收复这里,明天攻占那里,仍然是捷报频传。
  但是,事实的情况则是黄道周、郑遵谦、刘大刀等一干安徽明军,正在上游沿岸到处攻城掠地,每破一城,拆城墙填城濠,然后把船只、粮草、工匠全都带走。
  另外在长江上,安徽的水营和御营的水师也配合作战,一直对西征清军拦截尾随,袭扰不断。
  本来只要几天时间就能到安庆,结果勒克德浑用了二十二天时间,才到安庆,甚至他携带的粮草损失严重,不得不在沿岸补给,但现在补给非常困难。
  他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派兵到更内陆去征集粮草,甚至还得到处想办法寻找船只补充运输船的损失。
  勒克德浑领着一支自认为无敌的八旗精锐,整整一万人马,但却无用武之地,因为明军并不守城。
  就连安庆这样的重镇,明军都是调虎离山然后趁虎而入,攻占后老三样,然后迅速撤离,撤去英霍山区。
  勒克德浑进入安庆时,
  先他们一步恢复安庆的安庆总兵黄鼎,芜湖总兵卜从善,宁国总兵胡茂祯、徽州总兵李仲兴,以及池州总兵于永绶、太平总兵张应梦这六总兵,他们带着两万余绿营,向勒克德浑报捷,然后请赏。
  把勒克德浑气的想拔刀砍人。
  洪经略都气的脸色发白。
  原本携带的粮草,是足够到武昌的,但现在路上花费了比预期多几倍的时间,粮草早不够了,还在沿途补给了几次,但仍没多少粮食,还指望在安庆这个重镇能好好补给一下,然后就可以直奔武昌。
  但黄鼎等人给他们的是一个空荡荡的安庆府城,明军攻进城后把府库搬空,然后清军绿营来了,他们对城中的大户士绅又抢了一遍,然后嫁祸到明军头上。
  现在的安庆城,不仅城墙满是缺口,水营也早毁了,城中一点粮都没。
  勒克德浑只得先从黄鼎等六镇绿营中强要了一批粮食,然后派人向附近的九江、庐州调粮。
  没有粮草,一万最精锐能打的八旗,也只能在安庆怀宁放马,无法西进半步。
  何鸣銮等也没料到会等来这么个消息,就这消息,还是清军间谍费尽辛苦才送入围城中的蕲州的。
  “要想坚持到贝勒援军到,必须得出城一战了,否则我们坚持不过三天。”祖可法咳嗽着道。
  “要不干脆弃城突围去黄州?那里还有五千兵,我们两军合一处,守一座城的机率要大些。”徐勇建议。
  “直接撤退,逃不过十万明军的衔尾追杀,到时将士一心逃跑,必然溃散,我等尸骨无存矣,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唯一机会,就是外面明军兵马虽众,但是乌合汇聚,有极小的机会能将他们惊溃!”
  “如果不是我伤势未好,我是准备亲自领兵夜袭的,如今却唯有指望徐总兵大发神威,拯救我等了。”祖可法道。
  徐勇觉得祖可法的话有一定道理,外面的明军多却杂,这种乌合大军却实有很大机率惊溃,而不是击溃。
  但也极有可能他一出去,就被明军围死。
  “徐总兵,蕲州满城军民,全靠你了!”何鸣銮拱手。
  祖可法见他不应,咳嗽着激道,“外面都传闻说徐总兵暗里跟城外的明军在密会私谈,莫不是他们已经许诺徐总兵高官厚禄,徐总兵心在城外了?”
  “莫要血口喷人!”徐勇看着咳的嘴角还带有血渍的祖可法,一语双关。
  “若是徐总兵真想降明,不如大方点承认,如今局势,若徐总兵真有这想法,蕲州也不可能守的住,那我们也懒得挣扎了,你直接把我们绑了开城便是。”
  徐勇却道,“既然形势危急到这等关头,那自然得挣扎求生,就算万分凶险也只能走一遭,到是丑话说到前头,都这种时候了,最好还是大家有力一起使,一齐并肩子上,总不能我带兄弟们在城外硬闯十万明军,而其它人却在城头看热闹,是吧?”
  “徐总兵有什么要求直说。”
  徐勇瞧了眼祖可法,“祖总兵伤势严重,确实不适合领兵,但祖总兵的公子祖永烈参将,可是极为勇悍,又向领祖将军标营,我看不如就请祖公子代祖总兵,领你部三千人马一同出战,其余一千由抚院大人率领留守城池。”
  “生死成败,就在此一战,如何?”徐勇直言。
  祖可法犹豫。
  可何鸣銮却已经一口应承了下来,虽然祖可法说徐勇有通敌嫌疑,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暂时选择先相信徐勇,以度过此难关。
  “便请徐、祖两位猛将各率三千虎贲出城夜袭敌营,功成之后,本抚定亲向朝廷为你们请功!”


第294章 二次北伐
  “监国。”
  “江南捷报,李成栋夺苏州反正请降。”
  南汇方城中,再次北伐途中的朱以海听到这个捷报时,正在吃晚饭。
  “土国宝可真够倒霉的啊,这是他第三次失守苏州城了吧?他还好吧?”朱以海一边吃着海鲜饭,一边还不忘记关怀一下老朋友土国宝。土国宝这个人虽然毛病一大堆,比如贪婪、残暴等,他巡抚江宁诸府,可以说当地百姓是倒了八辈子霉才摊这么个狗。
  反正各种贪污手段层出不穷,论捞钱的本事,比他带兵打仗的本事强太多,这人经济头脑非常强,不说别的,就这短短几个月,朱以海从他身上,都弄到好几十万两银子了。
  人家一个总督一年也就捞个二三十万两,他一个巡抚胜过好几个总督。
  这样的巡抚若是大明的,朱以海肯定不能放过,但如果是大清的,他可是舍不得他死。
  这简直就是战略合作伙伴。
  “土国宝捞钱本事强,逃跑本事也厉害,带着百余标营家丁逃出苏州,硬是穿过了我军重重封锁区,逃到了镇江。”
  “嗯,是挺厉害的,估计沿途诸将也是发现了他的身份,才特意饶他一命吧?”朱以海笑笑,否则的话,他这个前江宁巡抚可是一条大鱼,谁会轻易放过他?现在从江苏到无锡,再到常州、江阴、宜兴,到处都是明军,土国宝再能跑,也没这本事啊。
  “殿下似乎对李成栋反正不是很感兴趣?”
  朱以海摇了摇头,“孤还是很欢迎有人弃暗投明反正来投的。”
  “这个李成栋有问题?”太子詹事兼大理寺卿陈潜夫好奇的问。
  朱以海对李成栋确实不怎么喜欢,甚至同样刚反正的吴胜兆他也一样不喜欢,虽然历史上李成栋最后也确实反清了,但这也改变不了他做为明军却降清,然后制造嘉定三屠等大惨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