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走是不行的,不走就是附虏通敌,后果自负。
长江上,
两千多条大小船只顺江而下,浩荡驶入武汉三镇城下。
七省督师朱大典统湖广十三镇兵围府城上武昌城,七省都监军章旷则领兵在对岸围汉水东岸的汉口镇。
田见秀李自敬分兵围黄州府和对岸的武昌县(鄂城)。
袁宗第、郝永忠、刘体纯几将则围汉江口西岸的汉阳。
一位督师统领着三十多位总兵官,带着忠武忠义诸将二十余万众把几大重镇围的水泄不通。
武昌城中的佟岱日盼夜盼,结果终于看到江上来了兵船,却发现不是清军来援,而他娘的是攻破荆州后的忠贞营南下了。
绝望的佟岱回到总督府,忍不住开始写绝命遗书!
第269章 畏惧严公避三舍
杭州。
大量各类工匠正被强迁往舟山、玉环等诸岛,他们被迫拖家带口离开。杭州本就是座工商大城,有许多丝织等制造工坊,此时也正被朱以海强迁往舟山等处。
这不免搞的鸡飞狗跳,甚至朱以海的名声也正在杭州百姓心中飞速下降。
但没有办法,他不可能现在坚守杭州,一切有利于战争的资源,都得争夺,不能凭白留给鞑子。
“鞑子第二批援兵已到山东。”
“江宁的援兵也已经开始南下了。”
无数消息正飞速汇集而来,留给朱以海的时间不多了。
朱以海站在城头回望杭州,这真是一座繁华大城,就连郊外的那些市镇,随便一个都比一些内地的府城还要人多富庶。
但现在仍然得忍痛放弃。
他甚至已经开始做好暂时放弃绍兴的准备了。
“通知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吧。”
当天,朱以海离开杭州,登上了钱塘江里的战舰,前往舟山巡视。
湖州。
山贼出身的副将檀之材与太湖水寇出身的参将赤脚张三,秘密赶往湖州城,拜见都监沈文忠和勇卫镇总兵张全。
两人都算是地头蛇出身,在这乱世里接受过明朝的招安,又曾倒戈降过清军,如今又被迫暗里跟明军相通。
张三虽是参将,却仍然习惯打一双赤脚,檀之材贵为副总兵,也仍不脱一些山贼习气,两人倒也同病相连。
之前檀之材攻湖州时,被明湖州镇将金攻玉俘虏,本以为必死,谁知道只是饿了他几天,然后还找医生把被赵良璧铁鞭打断的手给他接好了,一边养伤一边被沈文忠亲自教育。
如此一段时间后,沈文忠把他放了,还把许多俘虏的兵一起还给他。
还另外把许多其它的俘虏一起塞给他,甚至一些什么山贼水寇地主武装啥的给他不少,帮他拼凑了好几千人,比他被俘前人马还多。
唯一不够好的就是只给了他们每人三天的干粮,然后就让他们赤手空拳滚蛋了。
不过离开后,檀之材倒没以为自己就解脱了,他身边那几个年轻的参军可不简单,还有他的一队家丁,个个勇悍,却也一样非等闲,他很清楚,这些都是沈文忠安插到他身边的明军。
可知道又如何,他能转头把这些人杀了,或者密报清军吗?
他在明军营里呆了许多天,可不是光干饭养伤听课的,他也一样被迫交待了许多东西,甚至在许多东西上签名画押过,另外跟他一同被俘的几个子侄就没被放回来,沈文忠说他们是可造之才十分忠义,所以送去监国那边了。
这不就是人质和把柄吗?
赤脚张三情况差不多,他本来是太湖水贼,在周边诸府很有名气,后来被吴易招安,但在打吴江城的时候吓的临阵脱逃了,后来降了清军,然后偏又被俘,兜兜转转一圈。
到了湖州府城,发现明军已经撤的差不多了。
沈文忠很热情的接见了两人。
“我们马上要撤离了,湖州我打算交接给你们。”
“府城交给檀副将,长兴城交给张参将,我会让我的人配合你们演出戏,不过你们最好是晚上来,这样黑灯瞎火的装模作样虚张声势也不容易露馅。”
沈文忠开门见山。
倒是把两人弄的有些懵,“撤?”
“实不相瞒,江宁城来了个新经略,大学士严我公,就是先前在浙西苏松大肆镇压各地义师,几次击败我军,甚至把九王都击退的那个严我公,他已经到了江宁,还斩了张存仁和萧起远等,誓要收复江南,此人非常了得,我们也不敢跟试其锋芒,所以只能暂避了。”
“反正要走了,干脆给你们个立功机会嘛。”
檀之材以前山贼当的不错,在天目山里那也是名声大震,甚至还被道上喊一声仗义,说他盗亦有道,但他不过是比较聪明谨慎,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吗。
现在这沈都监行事,很有他当年的风范啊,不管是下山抢地主,还是道上劫商队,他也很少杀人,每次就算抢劫,也要留一线,为的就是免的人要跟他拼鱼死网破,毕竟他得在这片道上立足。
沈文忠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他的猜想,“当然,虽然我们不愿意跟这严我公硬刚,但也不会离开湖州这片地盘,我们把湖州交给你们这些朋友呢,以后我们也好相处,总比换成张杰或者其它人来要好,对吧?”
沈文忠直接了当,我们把城给你们,你们呢得我们这个人情,可以跟鞑子报功,以后升官发财也别忘了我们,咱们以后继续当邻居,你们在城里,我们在城外。
好处一家一半。
沈文忠提了不少合作项目,诸如军械粮饷税赋分享买卖等等,听的他们是目瞪口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提议,你们若是不愿意,也没关系,买卖不成情义在嘛。”
檀之材和张三能说啥?
话都让这沈都监说光了,他们除了讨好的点头应声,啥也说不了。
反正走出湖州城的时候,还头脑晕乎乎的呢,就跟之前被俘又释放时一样。
两人一直离开湖州二十里了,才蹲在路边缓了好久。
“其实我觉得如今这形势啊,还真有些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檀之材道。
张三则比较直接,“咱都有人质和把柄在鲁监国手里呢。”
“是啊,所以也没什么可考虑的了,上道吧,总不能两头得罪两头不讨好吧。”檀之材无奈。
商议已定,两人起身告别。
“兄弟,以前你是太湖水寇我是天目山山贼,咱们也犯不到一起去,但是从今往后,咱们倒成这一条绳上蚂蚱了,还得互相帮衬啊。”
“那是自然,檀副将若不嫌弃,不如你我二人就此义结金兰吧,你比我大,我便喊你大哥!”
“二弟!”
两人撮土为香,就此跪结金兰。
第二天檀之材便领兵夜袭湖州,一举收复湖州,斩贼甚众。而张三也是乘机袭取长兴县城,两人接着合兵一处,乘胜追击,接连大败明军,陆续收复安吉、武康、德清等地。
尽复湖州,报捷江宁。
与此同时,嘉兴总兵郑继武海宁副将朱继纲更是越战越猛,他们不仅数次击退进犯嘉兴明军,还一路打入杭州府,最后夺回了杭州城。
一封封奏捷塘报飞递江宁!
第270章 经略限期破崇明
江宁。
在新任江南河南江西总督马国柱的接风酒宴上,经略严我公高兴的向一众满汉官员们宣布浙西捷报。
“海宁侯郑继武夺取杭州城,副将檀之材参将张三收复湖州全境,可喜可贺!”
欢呼声四起。
新总督马国柱原是宣大总督,辽东人,汉军正白旗人,也是个降清十几年的老汉奸了,虽是汉人,却因入籍属于鞑子上层十分信任的自己人,在给摄政王和顺治皇帝上奏折的时候,有资格自称奴才。
他与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一样,属于清廷中资深的汉人文臣,此次江南动荡,多尔衮也是马上想起这奴才,立马调来。
汉军八旗其实正确称法应当是八旗汉军,属于满州八旗的一部份,同样的还是八旗蒙古。比如说这汉军正白旗和蒙古正白旗,都隶属于满州正白旗,正白旗旗主多尔衮不仅是满州正白旗人的主子,也一样是蒙汉正白旗的主子,他们都是多尔衮的奴才。
也正因此,多尔衮首先调了这位本旗的奴才来,协助配合严我公。
明明一个汉人,可马国柱却非要把自己打扮的跟个满人一样,不仅头发刮的逞亮,脑后就一金钱鼠尾小辫,甚至衣服、装饰都是满人的风格。
处处要跟汉人划清界限。
要不是这宴会上经略严我公不会满语,他都不屑开口说汉话。
“都是经略威名远播江南,一出京南下,浙西的残明逆贼便已经吓的六神无主,不战而自溃也,这才让郑檀张几将立此功劳,说来,这主要功劳,还得是经略您的。”
这马屁拍的有水平。
严我公抚须点头,一副很高兴的样子,一边捧着酒杯的江宁巡抚土国宝心里非常鄙夷,甚至对这新总督怀有深深敌意。
恩公洪承畴调去湖广,土国宝失去了一个稳固的靠山,朝廷新设这江西江南河南总督,他觉得自己最有资格顺势升迁。
巡抚升总督,理所当然嘛,而且他之前又立下这么多汗马功劳?
偏偏从宣大调了马国柱来。
这等于抢了他的总督之位,如何能高兴?
偏偏严我公一来,不仅斩了张存仁和萧起远,还狠狠训斥了他一番,丝毫不留情面,这让他更不爽了。
可想到自己之前还是靠严我公帮忙,才赎回苏州城,赎回了标营,得他良策,才把罪推到李率泰头上等,自己欠他人情,也只能硬忍着。
江西河南江南总督没自己份,这浙江总督又让李遇春得去,想想就难受。
而朝廷这次派了四员满人大将南下,分驻江宁、苏州、松江和杭州四座重镇,还要在四城修建满城,长久屯驻八旗,这些驻防八旗将领统领的八旗兵,还根本不管总督、巡抚节制。
这对驻苏州的江宁巡抚土国宝来说,岂不是刚弄死一个李率泰,又来了一个更厉害的太上皇?
他管不着驻防八旗,驻防八旗却能盯着他,这算什么事?
满州大人们大量驻扎江南,这对土国宝这样的贪官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不仅以后贪的钱得分出一部份给些满州大人,甚至自己做的那些事,都有可能被他们发现。
一想到这,他甚至都暗暗恨那九王不中用,关键时候怎么退缩了,之前打苏松时的那份神勇呢?
你打下杭州就停滞不前,甚至弃守干嘛,你继续北上,打下南京城啊。
同样心有戚戚的还有好几员江南将领,土国宝的死对头苏松提督吴胜兆,苏州总兵杨承祖、镇江总兵马得功以及嘉定副将李成栋、参将张国柱等等。
这半年来,他们算是倒了血霉了,别人都是高歌猛进升官发财,他们却原地打转,甚至不断犯错被罚。
尤其是李成栋,他被严我公急召来江宁,让他解释为什么之前连失三城,为什么损失了那么多兵员粮草器械,为什么大敌当前,却还要跟相邻防区的将领闹矛盾?
李成栋急急忙忙赶到江宁,在经略衙门口递贴子等了几天,都没被召见,连他娘的经略的门子都瞧不起他。
他现在非常不安,不知道会被如何处置,有张存仁萧起远这浙江督抚的下场在前,现在整个江南官场上,谁不怕严我公?
当初洪承畴在时,说他治军严格,但他也绝不敢这么直接的就斩总督杀巡抚,砍总兵参将就一句话的事,统统先斩后奏,真是任你有多少靠山关系,关键时候他一点机会都不给你。
“捷报频传,这都是摄政王之威,是我大清八旗将士之功。”严我公冲着北京方向拱了拱手,“当然,嘉兴的郑继武朱大纲还有松江的李遇春,这些人也是本经略的老熟人了,上次苏松大乱,就是本经略带领他们一起平定的,这几个家伙,对朝廷向来忠心耿耿,十分用心。”
“相比起来,这江宁的苏松常镇太几地的奴才们,可就非常不称职了,上次闹出那么大乱子来,这才多久,又乱了。”
“杭州需要救援,可他们却连自已的屁股都擦不干净,就崇明沙洲上一群水贼,却能扰的整个苏松常镇太各地绿营出不了门,甚至让人家夺了七八座城。”
“江宁巡抚土国宝、苏松提督吴胜兆、镇江总兵马得功、苏州总兵杨承祖,还有嘉定副将李成栋,这几人来了没?”
土国宝等赶紧上前,一个个灰头土脸。
严我公指着他们破口大骂,“浪费朝廷那么多钱粮,你们的那些绿营还能不能用了?一个个酒囊饭袋!”
“现在本经略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们五个,立即调集自己麾下绿营,给你们十天时间,给本经略拿下崇明诸沙,把上面的水贼一网打尽。”
“你们五人,手下绿营两万多人,不会跟本经略说拿不下区区一个江中沙洲吧?”
土国宝有些慌,崇明那叫一个区区沙洲吗?
那是江中沙洲不错,可问题是现在上面驻扎了许多明军水师,据说兵强马壮,其中的大鸟船战舰,一条船上的火炮,都超过他抚标的火炮了。
最重要的他们现在缺少水师啊,仅靠征集一些商船、货船运兵去打吗?
这只怕连崇明的岸边都没摸到,就要被轰沉在江中了。
不过土国宝比较聪明,没有马上站出来说话。
吴胜兆按捺不住了,他如实的说了困难,然后严我公指着他的鼻子,直接把他苏松提督的官职免了,贬为总兵,让他仍领本部,戴罪立功。
“还有谁觉得有困难,打不了的,站出来!”
“还有谁?”严我公目光扫过几人。
桀骜的土国宝,凶悍的李成栋都不敢直面这目光,纷纷低头。
“十天,本经略只给你们十天时间。”
土国宝等只好无奈应允,心中却直骂娘,这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十天时间,只怕集结人马赶到崇明对岸的刘河堡都很困难。
第271章 海中巨舟昌国家
“郑继武已入杭州,朱国藩又带头献城投降了。”
东海,舟山。
舟山城孤悬于东海汪洋之中,这座城有近千年历史,最早在唐开元年间修建,最早名翁山,周广五里,宋代改名昌国,扩建达九里,元朝时升昌国为州,增设城门六座。
在明朝,城墙屡毁屡建,前后修建六次,总共有过二十八任参将驻防舟山。
明朝时舟山设昌国卫,后昌国卫迁入象山,舟山仅留定海所。到明中后期开始,舟山海防职责加强,汛期时镇倭总兵也驻防舟山,平时则驻定海。
在明中期有一段时间,葡萄牙人控制了群岛中的双屿、沥港贸易,舟山因此成为当时东海上最大的一个走私海贸基地,繁盛时千船汇聚,万帆遮港,岛上房屋连片,人口密集,还有无数工坊,不过后来最终被朝廷平灭拆毁。
王斌卿先前据舟山,为了能够加强实力,他推行了几条霸道政策,规定民满十五岁就充乡兵,男子死,妻不得守制,田即入官。年六十无子者,收其田产,别给口食。
黄斌卿来以前,舟山田地大半属内陆的大户人家。
因黄斌卿要求田主充乡兵服役等,使的那些田主都不敢过海上岛来,于是田全被籍为官田,黄斌卿独占了三分之二的田,剩下三分之一是岛上百姓等所有。
黄斌卿曾想在这乱世里当一个土司岛夷,不侵不叛,过着逍遥自主的海岛主生活。
不过现在,他被迫前往崇明,舟山的一切也都尽为朱以海所有。
“清廷应当没有为难朱知府吧?”朱以海挺惦记着这位同姓,他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