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54章

海上升明帝-第154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门自尽前,留遗言让我们开城投降,也给满城几十万百姓一条生路,也是为你们这些与他并肩征战多年的兄弟们求一条活路。他曾负弘光帝入清营,明军不能饶他,但如今他死了,这笔账一笔勾销,也不会再牵连到你们。”
  傅长春望着地上的田雄,若有所思。
  “现在开城投降,鲁监国能接纳我等吗?”
  “将军若有此意,我愿意出城去见鲁监国谈和请降。”朱国藩道。
  杭州城里这一夜格外的漫长。
  天明。
  杭州南门上坚起了一面白旗,紧接着城门打开,一队人举着白旗出城来。
  城门随之合上。
  “我是杭州知府朱国藩,代表杭州五十万军民来拜见鲁监国,请降!”
  一队金吾骑兵奔来,围住他们,朱胜利听到朱国藩的话,哈哈一笑,“随我来!”


第257章 约法三章入杭州
  “古有诸葛七擒孟获,今有国藩三降四反,厉害。”
  朱胜利骑马前面带路,还不忘记奚落一下这位朱知府,朱国藩只是面带微笑,似乎丝毫不以为耻。
  “你这人怎么毫无礼仪廉耻?”
  “对对对,将军说的都对。”朱国藩淡然回道。
  直接把朱胜利惹毛了,刚要发作,羽林镇总兵杨伯兴亲自出来迎接,及时的制止了他。“殿下召见朱知府。”
  “杨总镇,这人也太无耻了,反复横跳六七次了。”
  杨伯兴是知道朱国藩底细的,不动声色的对朱胜利道,“请国姓把人交给我吧。”
  引朱国藩来到御营,“委屈朱大人了。”
  “国姓爷说的也没错,我反复多次也是事实嘛。”
  “我理解朱大人的一番良苦用心。”
  朱国藩微微一笑。
  御营大帐。
  朱以海会见杭州请降使者朱国藩。
  一入大帐,朱国藩便跪伏在地,态度诚恳请降。
  “田雄自刎,遗命杭州文武投降?”
  朱国藩跪伏地上,头也没抬,口中称是。
  御帐里一众文武们都十分惊讶。
  有人直接怀疑其中有诈。
  “孤受降!”朱以海却站了起来,直接说了三个字。
  “杭州军民请殿下约法三章!”朱国藩仍旧跪在地上请求。
  “说!”
  “恳请殿下入城后,不追究守城将士之罪责,不滥杀无辜,不劫掠百姓。”
  “允!”
  于是朱国藩磕头谢恩。
  “徐阁老,请你立即草诏一封,将此约法三章明文敕旨。”
  朱国藩领了八百两赏银离营返城,半路被杨伯兴带到另一处营帐,朱以海已经在此等候。
  “朱卿。”
  “殿下。”
  朱以海上前握住朱国藩的手,“朱卿立大功矣。”
  “其实殿下围城许久,隔断杭州,如今杭州已是蒂落熟瓜了,有臣没臣都是一样。”
  朱以海拉着他坐下,这个朱国藩看着也是白白胖胖非常文雅的样子,真很难想象这位朱大人也是这么一个人才,贡生出仕,做到湖州同知,如果不是明清乱战,他或许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官,一个对地方有贡献,爱抚百姓的好官而已。
  在这个风起云涌之际,面对清军南下,他的选择可以说跟传统的忠贞臣子截然不同,清军来了他主张开城投降,义军打回来他仍然带头投降,清军又回来了,他还是主张开城投降不做抵抗。
  然后明军来了,他又降。
  反正这位就跟流水一样,谁来降谁。
  之前朱以海仍委他为湖州同知,然后清军再来,他又降了。奇怪的是,杭州的张存仁也没治他罪,反而觉得这个家伙也是个人才,居然还把他召到杭州,一番详谈后,先让他做同知,接着又转正为知府。
  不过朱以海确实没看错他,虽然朱国藩谁来投谁,绝不抵抗,但他明显还是心怀大明的,杭州围城,他也是早等机会了。
  “杭州城现在具体情况如何?田雄怎么死的?”
  “田雄顽抗死忠,没有降意,臣只好挑动推官许安等一起宴请田雄,然后席上一起刺死了他,然后召其军官,称田雄畏惧自杀,遗命投降。”
  “哈哈哈,你可真是胆大,这不符合你的风格啊。你这次怎么这么积极了?”
  朱国藩也很实在,“杭城五十万百姓,围城日久,如今饥饿无比,城中已经发生食人现象,有恶人掳乞丐屠杀卖肉黑市,称为米肉。”
  “城中黑市石米十两银,但实际上现在都是论斗卖,一斗起码二两银起,还是掺了杂粮的,至于肉蔬就更是有价无市。再围城下去,杭城将成人间地狱。”
  “臣也只是想尽量保全这一城百姓,免那炼狱景象发生,才不得已杀田雄。”
  朱以海感叹着,“田雄的部将没怀疑吗?”
  “他们其实都看出田雄之死有问题,但如今杭州的情况,使的他们只想自保,田雄不死,没人敢开城投降,现在他一死,这个阻碍没了。”
  “哈哈哈,这么说他们心里还得感谢你了。”
  朱国藩实话实说,“其实杭州陷落只是早晚的事,只是晚几天可能就得饿死成千上万人,臣实在不忍心。”
  “臣也知道殿下其实也是于心不忍,所以才会破例的跟守城的标营做交易,拿粮食收他们的破损武器铠甲等。”
  朱以海摆摆手,“战争总是比人想象中的还残酷,孤也没你说的那么伟大,杭州守军主动提出交易,我顺势答应,不过是借此瓦解守军士气军心而已。”
  与朱国藩聊了会,确认了杭州城中的情况后,朱以海挽着他的手送到营帐外。
  “这杭州知府非你莫属,舍你其谁?你继续做杭州知府。”
  朱国藩谢恩,“臣只有一个请求,希望殿下入城之后,能够马上解开杭州封锁,允许栖塘的粮食运入城中,以解民饥。”
  “这是自然,入城后,会马上拔一批粮救济百姓的。”
  “谢殿下。”
  “其实孤应当谢你,你先在湖州现在杭州,几次开城,活了不知多少命。乱世里,若多几个你这样的父母官,百姓不幸中的万幸。”
  朱国藩辞去。
  “殿下为何如此看重此人?他反复无常,毫无信义。”
  “错,朱国藩是有信义之人,只是他的信义不是对君,而是对治下百姓,乱世之中,这样的人很稀有,更难得。”
  站在皇帝的角度,朱国藩这样的臣子大逆不道,但对朱以海来说,这人却又值得敬佩。不管怎么说,他虽不是对监国忠心耿耿不是对大明忠心耿耿,但起码这人也没做什么坏事。
  打仗守城这些确实都是军人的事情,军人如果都守不住,都放弃了,那何必强求文官和满城百姓去死呢。
  半个时辰后,陈潜夫来禀报,他已经从城中暗线传出的情报中得到证实,田雄确实已经死了,杭州文武也已经愿意开城投降。
  “让朱国藩率杭州文武开城投降吧,城中兵马出城缴械,旗手镇入城接防杭州。”
  围城许久,终究还是兵不血刃拿下杭州了。


第258章 岂有海上之天子
  朱以海身披监国金龙戎服骑着枣红马进入杭州城时,严我公也正骑马进入江宁城。
  杭州城,守城的三千余提督标营在田雄死后,在参将徐信、傅长春等的带领下,出城列队,将武器交出,集体向朱以海请降。
  旗手营接防杭州城。
  朱以海入城,后面是辅兵营押送的一车车满载的粮食和蔬菜等,饥饿的杭州百姓,全都挤在街边路上,迎接监国入城。
  旗手镇的仪仗队走在最前,旗帜飘飘,高大英俊的依仗队员昂首挺胸,铠甲锃亮,刀剑锋芒。
  一百零八名仪仗队排着整齐的队列大步前进,步伐如一。
  紧随其后的是金吾镇的骑兵,今天特意选择了一队高大的骑兵,还故意在绵甲外配上了一件澳门制锃亮胸甲,每名骑兵的头盔上还插了面红旗。
  于是这支雄纠纠气昂昂的大明胸甲龙骑兵,跨着毛色统一的白马,着实又把杭城百姓震了一把,没想到大明还有如此之强的皇帝亲军。
  想想就在几个月前,当时从南京溃逃下来的阁老大臣将军们,还在这杭州城里拥立了潞王监国,可仅五天,潞王就开城降清了。
  六月初八,然后闰六月,七月,八月初八。
  算算时间,刚好三个月,不满百天,鲁王就打回来了。
  许多当初跟潞王一样坚决投降清军的杭州士绅官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三个月,尤其是被围城饿了半个月后,现在已经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了。
  大清没有他们想象的好,大明也并不是就一无是处。
  神机镇的火枪手们跟随在监国马队后面,每走一段,就停下来列队,朝天鸣枪一阵。
  霹雳般的火枪爆响,为这杭州城更添几分特别。
  朱以海出现在哪,街道两边的士绅百姓就跪下一片,纷纷朝着监国高呼万岁。
  不管这些声音里有几分真几分假,起码现在这一刻,是如此的整齐统一。
  马士英和阮大铖也跟在入城的队伍中,看着熟悉的街道,却有种恍然隔世般的感觉。
  当初阮大铖二人拥慈禧邹太后到杭州,那时马士英还是首辅,阮大铖也还是兵部尚书,二人借邹太后身份,命潞王监国,还曾幻想着要在杭州另拥一位天子,再建一个朝廷。
  只是潞王五日降清,他们不得不慌忙逃离杭州城,避入方国安军中,最后不敌清军远走严州、金华,渡过了一段非常狼狈的日子。
  如今再回首,一切物是人非,杭州城再次光复,方国安却早已经成冢中枯骨,那位潞王也被押到了北京城中为囚徒,谁能想象,如今他们是跟着鲁王入杭州城呢。
  鲁监国入城之后,果然兑现约法,没有追究处置投降清军,也没乱杀百姓,抢掠城中,杭州城很平静。
  随着一车车粮食蔬菜进入市场,杭州各个市场重新恢复热闹,百姓排着队提着米袋菜篮购物,正迅速的恢复着。
  “殿下打算如何处置这几千降兵?”
  “所有队总及以上军官,皆抽调出来,先送到温州玉环岛的军官进修营去。”
  玉环是浙东沿海的一个大岛,也是朱以海计划打造的沿海基地之一,这里新建的军官进修营,其实就是一个降军俘虏的军官改造营,投降的、俘虏的军官,先送到这里进行最少半年的培训改造,主要是思想改造,最后鉴定改造合格后,才会派到大明各军镇中进行观察使用,先降级从副职开始,表现好再提升。
  改造不积极不合格的,则会免去军职品阶,送去后方转吏职或者直接就扔到矿山、工坊或军屯去进一步劳动改造。
  反正朱以海认为,这些投降也好,俘虏也罢的军队,军官是绝对不能留用的,必须得先抽出来,进行一轮深刻改造,尤其是思想,然后再谨慎使用。
  他绝不会把任何一支招降或俘虏的军队,保持编制的留用。
  特别是军官。
  至于士兵,在抽去军官后,原有编制解散,然后把这些兵重新考核,身体强健骁勇,武艺技能强的,各按本事分配到其它军营中去,至于老弱残疾,则就地遣散,或安置后方。
  对军官特别费心处置,也是考虑到以后,如果对投降或俘虏的军官一律不用,那今后可能遇到抵抗更激烈顽强,必须得给他们点机会,让他们有点念想。另一方面,军官也属于难得的人才和资源,只要能够接受改造,还是应当使用的。
  “朱胜利建议十一抽杀,以此震慑一下他们。”
  十一抽杀是非常凶狠的一招,当年闯军跟明军作战的时候,就曾经用过这招,对一些顽强的明军,将其击败俘虏后,十个抽一个斩杀,以此血腥震慑降兵,杀完一批后,剩下的就可以直接补充入闯营使用了。
  不过朱以海不愿意这样。
  杀人太简单粗暴了,效果也未必好。
  坐在总督府衙里,众多大学士们激动的向朱以海劝进称帝。
  可朱以海却毫无心思想这些。
  “杭州城中数十万众,周边市镇加起来,鼎盛时人口不下二百万,工商繁盛,不下苏宁,丝织制造等诸多行业,实力雄厚。不过考虑到鞑子随时可能会杀回来,所以我认为,应当马上着手开始将杭州城内和郊外市镇的一些工坊工匠,迁往宁波舟山和温州玉环,和象山南田诸岛。”
  “宁波正在筹建舟山铸铳厂和舟山铸炮厂,另外舟山铸币厂等也都在筹建之中,正需要专业的匠人,也需要大量的工人。
  此外我们如今通海贸易,丝织等也是对外贸易的利器,孤认为也可以从杭州把织机织户迁过去。”
  大学士们劝进请登基称帝,要以杭州为都城。
  朱以海却在说要把杭州城的那些工匠弄到舟山、玉环、蓝田几大岛去。
  完全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殿下,如今形势大好,既下杭州,又复湖州,整个浙江即将恢复,甚至马上还能再次挥兵北伐,收复南京,如此形势,殿下为何却做这安排?”左都御史刘宗周气的胡子乱抖,那些海岛有什么好的,能比的过杭州、南京?
  “殿下不思守杭州,取南京,何故总惦记几个海岛?”
  “自古以来,岂有海上之天子,舟中之国公耶?”
  “殿下,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啊!”


第259章 严经略剑斩总督
  面对刘宗周的批评,朱以海很淡然,抚了抚自己的胡须,“孤又岂不知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但是如今是战争之时,就必须做万全考虑,孤不是想着偏安一隅,甚至逃避海上。而是想在清军一时攻不到的海上诸岛,建立起我们的铳炮、火药,以及铸币、铠甲、刀枪弓箭等军工作坊等,以提高我军装备实力,提升战斗力,增强对鞑虏的胜算。
  杭州虽是东南重镇,但易攻难守,我们得以防万一。”
  朱以海从没想过,现阶段就能跟鞑子开始玩攻防对决,这是给自己画地为牢。
  死守杭州,那真就是陷入战略被动,实属下乘。
  除非到了相持阶段,那个时候才能争一城一池之得失。
  而现在就开始这样争,只会如一个刚吹起的泡沫一样,一戳就破。
  他始终很清醒,从来不怀疑清军的实力,所以一直做着准备,敌进我退,鞑子真要全力来攻,大不了先避其锋芒,不管是杭州也好还是绍兴也罢,都可以先让给他们。
  他来浙江,我就去打苏松,他征江南,我就动湖广,不跟他硬打,跟他玩捉猫猫,玩换家游戏。
  这种战略,在大学士们看来,完全就是流寇思想,是没有根本的,但朱以海还是认为,南明那些监国、皇帝们以他们的惨败教训,早提醒过朱以海,走那些老路是行不通的。
  在实力不够硬拼的时候,通过游击,以空间换时间,是必须的。
  杭州是一座富庶大城,城里城外二百万人口,工商发达,但朱以海并不想死守着,把一些重要的工坊工匠迁走,在沿海岛上建立起一些军工产业甚至是贸易产业,至于其它的不用管。
  鞑子没来,就先管着,鞑子来了,扔下轻装跑路。
  厅中一片沉默,谁都没想到监国居然如此执拗。
  南京,鞑子占领后改为江宁。
  严我公骑马入城,身后是镶白旗梅勒章京、兵部侍郎珠玛喇和镶白旗蒙古梅勒章京和托,镶红旗梅勒章京康喀喇,镶黄旗梅勒章京、工部侍郎瓜尔佳·巴山,率一万满汉八旗一同入城。
  四位八旗梅勒章京,是这次严我公经略江南的重要倚仗。
  康喀喇和巴山将正式驻防江宁,分领左右翼,为八旗驻防江宁左右梅勒章京。
  珠玛喇与和托则则正式驻防杭州,分领左右翼,为八旗驻防杭州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