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营队头也不客气,接过后还打开抓出来,“嗬,这不是浙东的龙银吗?”
“嫌弃?”
“那哪会,这龙银成色不错,在咱们这边也挺好用。”那绿营队头看到是十枚龙银,脸上非常高兴,哪有半点嫌弃,这龙银虽是明鲁监国的银钱,但成色也有近九成,况且这银子根本不用剪切称重,直接拿来在商人那里用,也是能直接按一两银子用的,还挺受欢迎,原因据说就是这玩意在浙东那边非常有信用,使用起来也方便。
十两银子,给上官孝敬,再给兄弟们分分,自己怎么也能留个两块,这趟值了。
船队进了城。
一直来到一处码头。
盐道潘映娄已经等在那里了,最近这段时间,潘映娄跟方端士、阮大铖、马士英他们暗里联络密切,这私底下的买卖也是非常勤。
一开始是潘映娄利用自己盐道的职务便利,从盐场拿盐走私到浙东,以权谋私,公然贩私盐非常方便,利润也很足。
可很快浙东那边搞盐税改革,盐价大跌,潘映娄这边现在一斤官盐卖五分银子,而浙东这边盐场收税后才卖一分银子一斤,盐贩贩盐加价,也不超过一分半两分的,比潘映娄他们抽的两分二一斤的税钱还低。
不过好在方端士他们也有办法弄到盐,于是调换一下。方阮等人从宁波绍兴等地弄来盐,二两银子一石走私过来给潘映娄,潘映娄拿这私盐直接当成公盐卖,直接在浙西甚至苏松等地卖四分,四分半甚至五分银子。
翻倍的赚。
就算减去中间的关节打点等等,这买卖都比之前的还赚。
然后买卖越做越大,他还从湖州贩来湖丝,走私到浙东,各种商货通过这条苕溪水上通道,源源不断的走私过去。
甚至开始倒卖军械,在银钱的驱使之下,潘映娄现在跟浙江许多绿营将领都交上了朋友,弄来了许多绿营淘汰掉的军械。
甚至许多装备本还是崭新的,但那些绿营军官们给上面报个损毁,然后就倒手全卖给了潘映娄。
有一个家伙,甚至给他搞来了两门威远将军炮。
不少绿营士兵也胆大的把自己的家伙事卖给潘映娄,没有了再找点理由补,反正只要给上司分点银子,这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尤其是在余杭这边,因为跟明军还在拉扯交战中,于是在潘映娄和方端士的安排下,双方各自在报告里打了几仗,损兵折将不少,损毁丢失弃械更不少。
实际上双方都没见过面,就是时不时的把兵拉出去转一转,回来就报告说在哪遇敌,激战多久,杀伤多少。
每次都能弄上几十上百个人头送到杭州,所以就算有所伤亡人员,军械毁损,甚至器械钱粮消耗,那也都是正常。
但实际上,那些人头,不过是潘映娄提供的一些浙西的山贼土匪走私贩,甚至是一些倒霉的乡下地主。
靠着这手,潘映娄不仅跟绿营军官们倒腾了许多军械出去换银子,甚至还立了不少军功。
短短时间,潘映娄通过倒卖盐粮铜铁粮食,甚至是军械马匹等,就赚了不止十万两银子,这来钱的速度,可比只管盐来的快,而且还是源源不断,甚至进项越来越大。
余杭甚至都成了潘映娄走私的大本营,这里驻防的清军绿营兵上下,早就被他完全买通,平时银子没少分,对他的走私大业不仅是视而不见,甚至本就是完全参与其中的。
潘映娄站在码头,看着今天入城的这一支船队,觉得格外的多。
“看来今天货不少。”
潘映娄甚至没有半点怀疑,毕竟合作了这么久了,真金白银赚了那么多,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如今每天船来船往,原本余杭不如栖塘,可现在反而一反往常,成了杭州城外最繁忙的市镇,无数的盐、茶、丝绸、大米等都往这里汇集,成了浙东浙西的商品交汇之地。
潘映娄可是大赚特赚。
其实总督张存仁和巡抚萧起远未必完全无知,但是潘映娄没吃独食,这孝敬没少给,他自己赚了十万,总督、巡抚还有巡按、提督、总兵等这些大员,多的一万,少的三五千,那可也都是真金白银送到的。
“这么多船,应当还是盐吧,也许还有棉布棉纱棉线棉花,以及胡椒,槟榔、鱼翅这些南洋玩意。”潘映娄道,之前他们把湖丝等一些丝帛等走私到浙东,浙东这边又把许多棉花棉布等海外贩来的货物送来,又还有南洋香料鱼翅等,都是挺好销售的东西。
他上次还跟方端士说,下次可以多弄点过来,好卖,利润也高。
说话间。
船停靠,船上开始陆续下来人。
一个个身着短衣,但都很精壮,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民工力夫,很有可能都是浙东的兵。不过潘映娄却仍然悠闲的打量着船,等着来人把货单给他。
他看出这些是浙东的兵,那又如何,他自己走私货物过去,不也一样派盐标和绿营的兵押货护送嘛。
“潘公!”
一名壮汉过来,潘映娄觉得有些眼生,“嗯,这次方管家怎么没来?”
“哦,他临出发时有些不太舒服便没来,说兄弟们也常来,所以便让我代替。”壮汉抱拳,“在下王相。”
“王相?跟伪明的浙江提督倒是同名啊,不知道你在那边现在是啥差事?”
王相呵呵一笑。
“潘公说的浙江提督正是我。”
“啊?”
潘映娄愣住,当初王闯子地逃到台州在鲁王府做护卫时可不出名,那时还是台州推官的潘映娄并没有见过他,或者说没印象。
他还在愣神。
结果王相已经伸手一把扯过他来,将他扼住,“委屈下潘公了。”
潘映娄感觉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没反应过来。
下一瞬间,船上下来的那些人,突然抽刀开始砍人,船上又有人提着弓拿着铳下来,再接着,更有人披着甲从船舱里跳出来。
码头上瞬间混乱。
潘映娄眼前一黑,急怒攻心晕了过去。
等到他醒来时,余杭县城已经被王闯子拿下。
王闯子硬是从监国那里抢到了先锋之任,把个刘穆和王之仁都气的够呛,更过份的是这家伙在舟山和宁海憋太久,北伐没跟上,硬在后方练了几个月兵,把自己一镇人马操练的哇哇叫。
好不容易捞着机会出山打仗,不顾手下劝阻,硬是非要身先士卒,带上镇标营五百精锐就坐着船冒充走私队进来了。
如他计划,成功入城,轻松拿下。
兵不血刃夺了余杭,还生擒了潘映娄,还缴获了余杭城里一仓仓的各种盐粮丝布等物资。
余杭本来驻有一千五绿营兵,也不全是废物,可问题是这些绿营军官跟潘映娄上下勾结,一起搞走私副业,这段时间以来,早习惯了走私船进进出出,所以有盐标队头插旗带路,谁也不会去多事检查。
等王闯子带人入城拿下潘映娄,开始在城里发难后,城外的刘穆,从正先锋变成副先锋,也一直在那里骂娘呢,一见到信号起,那是二话不说提着大刀就往前冲。
这个满脸是杀字的家伙,杀气冲天。
绿营被人中心开花,城门都没守住,眼睁睁看着刘大刀领兵杀入城中,然后这些最近赚了很多外快的绿营将士们,很痛快的缴械投降了。
娘的,赚的银子都还没来的及花呢,要是死了可不甘心。
第239章 鲁监国阅兵杭城下
杭州。
总督张存仁着急忙慌的登上城楼,就看到城外铺天盖地的明军如潮水般涌来。
旌旗招展,红旗满天。
“这,这,”
张存仁手指着城外的大军,手指乱颤,都急的说不出话来了。而晚一步赶来的巡抚萧起远也是惊的面色苍白,犹如蜡纸。
他们心头都是升起巨大的疑惑,这些明军哪来的?
怎么突然就杀到杭州城下了?
“田雄呢,死哪去了?”
田雄刚紧急部署城防,然后赶来,满头大汗的他被张存仁骂了个狗血淋头,“我问你,这些明军哪来的?”
“卑职刚刚问询,这些人是从富阳余杭过来的。”
“余杭?余杭不是在你手中吗?你之前还给我接连报捷,说余杭守备张天仁是如何骁勇善战,数次出兵大败伪明军,随时就能收复临安、富阳,现在怎么却兵临杭州城下?”
不怪张存仁愤怒甚至惊惧,他也不是那种一般文官,张存仁是辽东人,曾经做过吴三桂的副将,那是亲密战友,后来随祖大寿一起降清,入汉军镶黄旗。
别看他现在当的是总督,可他在松锦之战后降清,之后跟着建虏也是忠心耿耿,勇猛敢战,从辽东打到关内,又一路南征,最后总督浙江,那也是看中他打仗的本事的。
相比起,田雄原是弘光朝四镇黄得功麾下总兵,不论资历和本事那都远不如张存仁。
田雄满头大汗,也觉得他娘的恼怒,之前明军也数犯富阳、临安、余杭等处,逼近杭州西面,但田雄几次派兵出击,或亲自领兵出击,都是轻易的就击退了明军,甚至一度收复了富春江以北的各县失地。
只是明军贼心不死,三番五次的来攻,但好在也只不过是乘虚而入,小打小闹,清军出击,他们就会慌忙逃跑,或者被一击即溃。
田雄也就一直没怎么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在博洛离开后,他这个浙江提督的任务了不轻,既要整顿浙江绿营,还要派兵去围剿湖州等山区的叛军乱党,至于余杭那边,因为潘映娄在那边走私,利润巨大,而且牵扯到杭州所有高官,他自己也已经拿了上万两银子,所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有意留着余杭和临安做走私交易点。
可谁知,现在明军突然就拿下临安,还直接打到杭州城下来了。
萧起远也是汉军八旗的,辽东人,很早就降了建虏,看着城下的旗帜人马,“这次看着不简单,估计明军是想全力围攻杭州了。”
博洛在时,浙东的鲁监国一直紧守着钱塘江,最大的动作,也就是不时派支人马过富春江,在上游北岸搞搞事情,但也都是小打小闹。
所以博洛也好,张存仁也罢,都没怎么瞧的起鲁监国和那小朝廷。
若不是朝廷有旨,让博洛他们班师,而北京的部署是先不急着南下,而是先扫清江南、湖广、江西等地,他们认为早就能一战灭掉绍兴那小朝廷了。
不去打他们,他们就该烧高香了,怎么现在还打过来了?
“这些家伙必是见贝勒领大军班师北返了,所以就想来捡便宜。”萧起远道。
张存仁听了这话,气的吹胡子瞪眼,自己也是堂堂关宁军大将,现在被当成软柿子了?不过他观察了一会后,却发现了一些与他原来掌握的信息不一样的地方。
“这些明军数量有些多。”
萧起远道,“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明军最喜欢斩木为兵,搞人多势众。”
“不太一样,你仔细观看,这些人马,分明队伍整齐,旗帜分明,而且看旗帜、衣甲,听其号令,可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很有几分精锐之象,甚至敢说,我们浙江绿营,都未必有这气象。”
萧起远不太相信,“明军哪有这等能力?真要有这实力,岂不早打过江来了?”
杭州城门已经尽数关闭,吊桥也全部拉起。
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明军,不论是张存仁还是田雄,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先闭城而守,而不是出城冲击。
都是老军伍,眼光还是有的。
一眼能看出城外明军不少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好像真有些东西。
明军这次出击太迅速了,而且进攻线路有些特别,不是由钱塘江正面渡江来战,这就让杭州在钱塘江扎下的营寨壁垒无用,他们从上游富春江悄然过江,突袭余杭城后,然后突然杀到了杭州城下。
这真是不走寻常路。
余杭那边这段时间不断上报的假捷报,让杭州这边对那边的局势掌握的全是错的,以致于本以为固若金汤的一个点,反而成了突破口。
一支支部队开到杭州城下。
各部井然有序的按战前部署,开始围城。
杭州是座大城,不可能轻易拿下。
朱以海来前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做好要硬打,甚至长期围攻的准备。
所以拟出的作战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围城,然后先在外围挖壕垒墙立寨,然后再一步步把杭州城下的壕沟填平,打造攻城器械攻城。
面对这种大城,尤其是守兵不少,好多巧计奇策也没什么用武之地。
当然,朱以海也未必就想真硬攻强打,但该练习打大城,也还是有机会就要上的。
就算围而不打,其实对整个战局也有好处,起码能牵制杭州的清军,不让增援湖广。
围城,封锁道路运河。
派骑兵开始扫荡外围。
这些都是很扎实的基本功,好在经历了北伐后,朱以海的御营也不再是一支菜鸟新军。
朱以海特意披上了监国金龙戎装,骑上枣红马在千牛、羽林护卫下巡营,所过之处,御营将士们无不振臂高呼万岁。
万岁!
万岁!
山呼万岁,此起彼伏,声冲云宵。
城头上,张存仁也看到了远处那耀眼的金甲,一眼看出这应当就是监国鲁王了,“想不到明军居然还有如此气势。”
这仗难打了。
朱以海骑在马上,缓缓前行,目光扫过一个又一个激动的将士们。
北伐三吴取得许多胜利后,朱以海主动弃守诸城,返回越地,其实很多将士们都有些不甘心,觉得可惜。
当朱以海今天带着御营将士,来到了杭州城下时,看着紧闭城门不敢出战的清军,御营将士们觉得心中畅快无比。
“大明,万岁!”
朱以海举剑高呼。
无数将士跟着回应。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只要还有一人在,我大明便不会亡!”
杨伯兴、朱胜利、刘肇绩等年轻的千牛、羽林将领们,听着这话无不觉得浑身热血燃烧,一个个跟着放声大吼,把监国的话放大十倍传开去。
将士们一个接一个的跟着放声大吼。
监国亲上战阵,这让他们感觉无比的激昂振奋。
大明就是这么有种。
太祖打江山,以南伐北坐天下,太宗北伐,追亡逐北,打的元帝无藏身之地,将脱离中原千年之久的云南重新收服再回汉疆,甚至深入辽东,设立奴儿干都司,甚至还一度收复安南。
大明虽然这些年腐朽了,但他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振我大汉华夏衣冠礼仪,恢复汉人疆土,这累累功绩谁也无法抹除。
在这个立国即将三百年的帝国巨人垂暮老朽时,终于又出了一位明君雄主,带着三千新军就敢北伐,硬是在几十万江南清军中杀了个进进出出,如今再提兵渡江,却已是兵围雄城杭州。
所有人望着那个马背上挺拔的身姿,都感觉复兴有望。
这是汉帝国的希望,明王朝的中兴圣君!
“战!”
“战!”
“战!”
靖南伯王相,武宁伯王之仁……
一位位御营大将,拿着剑敲击着自己的胸甲,发出呐喊。
御营士兵胀红着脸,壮怀激烈,高歌战号。
城头上。
所有人都面色阴沉。
田雄看着下面的场景,都不由的陷入了沉思。
站在他们身后的新任知府朱国藩,看着那连绵的明军王师,看着那激昂慷慨景象,激动的双手在袖中捏拳,用力过度把手心都刺破了。
一名官员不解,“这些当兵的不怕死吗,怎么这么容易就被那伪监国煽动?”
朱国藩想反驳,最后强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