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87章

汉道天下-第87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孙瑞转身四顾,看着诸将。
  沮俊等人是一副表情,其他人则是另一副表情。
  “洛阳为董卓焚毁,长安又被李郭摧残,都是诸君亲眼所见,毋庸我多言。陛下亲征河东,岂为卫固、范先哉?为朝廷择一安身之地耳。”
  士孙瑞叹了一口气。“王者有征无战,天子巡狩河东,岂以杀人为功?卫固为安邑大族,恃强犯法,惑乱众心,使河东不安。若必杀之而后快,河东必血流成河,人心不安。接受卫固投降,不仅是为保全杨公及卫氏族人,也是安河东士庶之心。”
  “治道以仁义为本,故孟子云:仁者无敌。”士孙瑞看向徐晃。“公明以为然否?”
  徐晃沉默片刻,躬身领命。“唯太尉所命。”
  士孙瑞说得有理,他只能服从命令,虽然他未必赞同士孙瑞的意见。
  他总不能坚持要杀卫氏一族,不惜破坏天子仁义的名声,影响天子定都河东的计划。
  作为河东人,和卫固还是旧相识,更不能做这种事,否则必为乡党所不齿。
  再者,士孙瑞以卫尉行太尉事,他只是步兵校尉魏杰麾下的司马,尊卑相去甚远。他表达意见,士孙瑞给了答复,已经给了他面子。
  再固执己见,就是犯上了。
  这是军中所忌。
  士孙瑞松了一口气,环顾四周,朗声说道:“陛下有诏在先,但兵形如水,变动不居。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某决定接受卫固议和,是非功过,一人担之,诸君勿忧。”
  众人轰然应诺。
  士孙瑞随即安排诸将任务,务必让卫固无路可走,只能束手就擒。
  然后,士孙瑞手书一封,派人送往庄中,勒令卫固日出以前投降。
  ——
  卫固还没睡。
  他睡不着。
  按照郭图的授意,他送出了请降书,但他不知道天子能不能答应。
  以杨彪一人换取卫氏全族的性命,这可能吗?
  他本以为,至少要等到明天才有结果。万万没想到,仅仅一个时辰后,他就收到了士孙瑞的回书。
  士孙瑞答应了他的条件。
  卫固又惊又喜,连忙穿起衣服,带着士孙瑞的回复,赶到郭图的住处。
  他再一次对郭图充满了敬佩。
  什么叫言无不中?郭图就是。
  别看他被杨彪骂得险些暴走,可是论计谋,郭图依然是一流的谋士。
  不愧是袁盟主器重的智囊。
  郭图也没睡,而且衣冠整齐,正坐在案前读书。
  看到卫固冲进来,一脸狂喜,他无声地笑了。
  “成了?”
  “成了,成了。”卫固忙不迭地在郭图对面坐下,双手将士孙瑞的回书递了过来。
  郭图却没有接,卫固只好放在案上。
  “只是……他要求我日出之前出庄。”
  “你不愿意?”
  “不是不愿,只是这样一来,郭君如何安排?”
  “你把我绑起来,送给天子,也是一桩功劳,或许还有赏赐。”
  卫固连连摇头,他可没这胆子。
  杀了郭图,必然得罪袁绍。将来袁绍得了天下,岂能饶他。
  “郭君,趁着夜色,我派人送你出庄吧。只要郭君还活着,我就算屈身为奴,也还有希望可言,不至于暗无天日。”
  郭图放下书,打量着神情诚恳的卫固,哈哈一笑。
  他就知道卫固不敢杀他。
  因为他背后站着袁绍,天下世家、豪族共同的领袖。
  小皇帝或可得意于一时,但天下终究是袁绍的。
  “那你可要保重。”郭图站了起来,掸掸身上的衣服。“勾践尝胆,只为吞吴。你虽未竟全功,毕竟捊了小皇帝虎须,有功于盟主。若能忍得此辱,河东卫氏前程可期。”
  卫固正中下怀,连连拱手致谢。


第二百零七章 先斩后奏
  送走了郭图,卫固长出一口气。
  事因郭图而起,如今也随着郭图的离开而终。
  虽然郭图说得大义凛然,但他能感觉到郭图的紧张和不安。僵持下去,未必能有更好的结果,不如就此罢休。
  卫固来到杨彪的小院,跪地请罪,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郭图身上,表示愿降。
  杨彪打量了卫固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起身更衣。
  卫固随即安排投降的事宜,在日出之前,打开了庄园大门,陪着杨彪,来到士孙瑞的大营前。
  晨风清冷,卫固的心里也有点后悔。
  折腾了一回,什么好处也没捞着,白白损失了一半家产,还要受辱。
  早知如此,他绝不会听郭图的蛊惑。
  士孙瑞接到报告,亲自出营,来迎杨彪。杨彪盯着士孙瑞看了好一会儿,一声叹息。
  “君荣,你太让我失望了。”
  士孙瑞苦笑。“惭愧,惭愧。”
  杨彪又叹了一口气,迈步入营。
  士孙瑞命人引杨彪入营休息,然后将卫固收押,接管卫氏庄园,清点存粮、财产。
  ——
  “陛下,太尉杨彪求见。”
  “谁?”正伏案审阅文书的刘协抬起头,神情愕然。
  “太尉……杨彪。”虎贲侍郎又说了一遍,看向刘协的眼神有些不解。随驾这么久,他还是第一次看一刘协露出这样的神情。
  刘协愣了片刻,这才回过神来,放下了手中的笔,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
  杨彪来了?这里面有文章啊。
  杨彪原本被卫固拘禁在卫氏庄园时,他能够出现在这里,要么是士孙瑞已经占领了卫氏庄园,要么是卫固主动放了他。
  不管怎么说,士孙瑞都应该提前送个消息来,杨彪直接出现在营外的情况根本不应该出现。
  除非是刻意为之。
  刘协想了想,让虎贲侍郎先去传蔡琰。
  蔡琰最近很忙,刘协不接见大臣的时候,她就在旁边的小帐里整理文书。
  蔡琰很快来了,神情不安。
  她也意识到了杨彪突然出现意味着什么。
  刘协这时才让虎贲侍郎去传杨彪。
  从营门到大帐,有两百余步,杨彪到达之前,刘协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蔡琰交换意见。
  蔡琰也猜不出发生了什么事,她只能提醒刘协要冷静。
  不管怎么说,杨彪脱险终究是好事。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作为天子,都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城府,更要对老臣表现出应有的礼敬。
  刘协点了点头,调整好表情,站起身,走出大帐。
  杨彪快步走来,见天子站在帐外迎接,心中既温暖又愧疚。他加快脚步,来到天子面前,立定,双臂张开,大袖飘飘如翼,躬身下拜。
  “临晋侯,太尉臣彪,见过陛下。”
  刘协上前一步,扶住了的杨彪的手臂。
  “太尉辛苦了。”
  杨彪苦笑。“臣惭愧,为小人所困,累及陛下亲征,以身犯险。”
  刘协笑道:“你我君臣数年,一起经历的危险无数,这点辛苦何足挂齿。你看,朕在这里行猎,哪有危险可言。”
  “陛下……”杨彪欲言又止。
  刘协抬起手,轻轻摆了摆。“太尉,外面风大,进帐说话。”
  杨彪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脱困之后,稍作休息,便匆匆赶到天子大营,就是想亲自向天子解释这件事,揽过责任,为士孙瑞开脱。
  可是看到天子这么热情,他又觉得难以启齿。
  两人进了帐,刘协吩咐赐座,又问杨彪有没有用餐,语气亲切温和,看不出一点异样。
  但杨彪却越发不安。
  天子虽年幼,却是个有城府的人。
  当初侍御史侯汶借赈灾之便,贪污粮食,天子也是这般不动声色,在御座前量米作糜,使侯汶无从遁形,有司想为他掩饰都没机会。
  这次士孙瑞先斩后奏,违背天子既定章程,接受卫固投降,责任可比侯汶贪污严重多了。
  他突然出现在这里,天子不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
  天子越是不动声色,越是说明他做好了心理准备。
  杨彪悄悄地看了一眼负责记录的蔡琰。
  蔡琰握着笔,低着头,根本不看杨彪。
  天子笑得很温和,帐中的气氛却有些冷。
  杨彪迟疑片刻持后,离席再拜。“陛下,臣有罪。”
  刘协也收起了笑容,静静地看着杨彪。
  “太尉何罪之有?”
  “臣行事不谨,为卫固、范先所困,辜负了陛下信任,又耽误了卫尉士孙瑞平叛。卫尉为保全臣性命,接受了卫固的请降。”
  刘协的眼角抽搐了一下,垂下了眼皮。
  卫固请降不意外。
  士孙瑞接受了卫固的请降,却一直没有汇报,这才是意外。
  两营相隔四十余里,骑士往来也就是半天时间。
  士孙瑞不是不能事先汇报,而是有意不汇报,先斩后奏。
  杨彪明知士孙瑞先斩后奏,却亲自赶来,主动承担责任,为士孙瑞开脱。
  这些老臣是将朕当小儿看待啊,联起手来糊弄朕。
  刘协很生气,甚至有一种命人将杨彪推出去砍了的冲动。
  但他忍住了。
  除了蔡琰的提醒,他心里也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
  杀了杨彪,并不能解决问题。
  甚至杀了士孙瑞也没用。
  士孙瑞为了救杨彪,违背诏书,接受卫固的请降,给了卫固一个活命的机会,有错吗?
  没有。
  恰恰相反,这正是他有担当的表现,至少在很多大臣看来如此。
  李膺杀张让之弟,张俭杀侯览家人,比这严重多了,却没有人指责他们,反而有很多人觉得他们做得对,天下传诵。
  士孙瑞不仅救了杨彪,还救了数百卫氏族人,这是大功德,何错之有?
  杨彪主动承担责任,为士孙瑞开脱,有错吗?
  也没错。
  太尉掌兵、司徒治民,是外朝大臣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自然不能错过。杨彪为了保护士孙瑞,不惜牺牲自己,正是识大体,有气节的表现。
  至于诏书,至于天子的面子,与此相比,都不重要。
  相反,天子应该嘉奖他们才对,要不然就是昏君,就是没风度,不仅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还会引发群体反对,说不定还有人搬出桓灵二帝做反面例子,教训他一番。


第二百零八章 过犹不及
  刘协垂着眼皮,一言不发,沉默如山。
  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居然真能忍得住。
  想来想去,似乎只能解释为本尊的意志。
  多苦多难的童年,造就了一个老成的少年。
  “皇后,取晚餐来。”刘协轻声说道:“太尉匆匆赶来,怕是还没有用餐。”
  细碎的脚步声响起,皇后伏寿从后帐走了出来,向杨彪行了礼,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伏寿引着两个宫女进了进来,一人手里一个小案。
  伏寿走到刘协面前,正准备放下手中的案,刘协说道:“太尉受苦了,先为太尉上食。”
  伏寿看了他一眼,却没多说,转身走到杨彪面前。
  “奉诏,为太尉上食。”
  杨彪受宠若惊,连忙避席。“臣何德何能,何德何能。”
  伏寿从一个宫女手中接过小案,摆在刘协面前,另一个宫女则为蔡琰摆好食物。
  杨彪看了一眼,才发现三份食物都是一样的,简单的一碗粥,几片肉,一碟酱。
  “陛下,你就……吃这点?”
  刘协点点头,却没说什么,端起碗,浅浅地喝了一口。
  杨彪神情尴尬,只好端起碗,默默的喝粥。
  粥熬得不错,但杨彪却吃不出一点滋味,几次张口欲言,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经验丰富如他,也不知道这时候访说些什么。
  刘协默默地喝完粥,将碗筷放在案上,拿起手绢拭了拭嘴角,轻轻放下。
  杨彪还没吃完,却还是放下了碗。
  “太尉。”
  “臣在。”杨彪躬身行礼,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刘协微微侧头,目光灼灼地打量着杨彪。“你是党人么?”
  “臣……不在党人之列。”
  “为何?”刘协嘴唇轻撇。“是太尉看不上他们,还是他们看不上太尉?”
  “……”杨彪不知如何回答。
  负责记录的蔡琰抬头看了两眼,随即又低下了头。
  刘协盯着杨彪,眼睛眨也不眨。
  杨彪避无可避,一声轻叹。
  “陛下,党人虽乃心王道,却行事偏激,不合中庸之道,臣不敢苟同。”
  刘协收回目光,微微颌首。“太尉所言极是,过犹不及,非大臣之体。”
  杨彪的嘴角抽了抽,摘下冠,端端正正地摆在席上,双手交叠,俯身而拜,额头贴着手背。
  “陛下,臣……”
  “朕累了。”刘协摆摆手。“太尉奔波一天,想必也累了,早点休息吧。”
  杨彪还想再奏,刘协起身,往后帐去了。
  杨彪僵住了,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蔡琰走了过来,伸手轻扶。“杨公,天子意气难平,你就先去休息吧。”
  杨彪木然起身,看着摇曳未定的帐门,一声轻叹,起身出帐。
  ——
  蔡琰一人留在帐中,将起居注的条目写完,向内帐告退。
  回到小帐,她在案前坐下,铺开笔墨,准备抄写起居注副本,却一时心烦意乱,思绪万千,不由得废笔而叹。
  她很想找个人说话,却不知道找谁说。
  之前有什么心思或者心得,她都可以与唐姬说。现在唐姬留在了安邑城中,她身边只有同僚,连个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她想了一会儿,起身在书箱里翻捡起来,找出一卷《党锢列传》,摆在案上,又找出一些空白的竹简,用皮绳缀在后面,然后提起笔,写下一行字。
  ——
  士孙瑞与魏杰、沮俊相对而坐,神情沮丧。
  他们刚刚收到杨彪送来的消息。
  虽说天子没有对士孙瑞的举止做任何评价,那句“过犹不及,非大臣之体”却让他们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
  连杨彪都被撅了面子,还有谁能从中斡旋?
  士孙瑞叹息道:“明日一早,我去向陛下请罪,营中事务,就由伯俊你代理吧。”
  魏杰连忙摇手。“君荣,不可。”
  士孙瑞看着魏杰,眼神疑惑。
  魏杰说道:“天子心中不满,本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并没有下诏,应该是不想闹得满城风雨。你抛下大军,明天一早赶去请罪,意欲何为?逼天子赦免你,还是惩处你?”
  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半晌。“那又待如何?总不能装聋作哑,当作无事发生。”
  “卫固虽降,范先还没降,各县阳奉阴违者不在少数。此时君臣不和,岂不让人笑话,耽误了天子大事?于今之计,眼下只能当作无事发生。有功有过,都等到安邑平定再说。”
  沮俊表示赞同。“郭图不知去向,不是藏起来了,就是连夜赶往冀州。从卫固交待的情况来看,他可能已经猜到了上党、河内的变化,应该会通报袁绍。不出意外的话,上党、河内很快就会有战事发生。若安邑的叛乱不能迅速平定,难免会有人和袁绍遥相呼应,不可不防。”
  士孙瑞看看魏杰,又看看沮俊,心存感激。
  他明白他们的意思。
  这时候请罪,万一天子罢免了他,他想弥补都没有机会。
  趁着天子还没有明确表示,移兵转战,平定范先等人的叛乱,将功赎罪,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所有外朝大臣的期望。
  这是外朝夺回被内朝侵占的权力的最好机会,不能就此放弃。
  魏杰、沮俊虽然知兵,功绩却不足以担任太尉,甚至不具备指挥南北军作战的能力。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连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都有些勉强。
  天子或许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