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86章

汉道天下-第86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零四章 百密一疏
  荀彧午饭前接任河东太守,一个时辰后就收到了第一批捐赠的粮食。
  粮食来自原仓曹吏马适,他献出了一百石粮。
  荀彧命人记下了他的捐献,同时委任他接任仓曹掾。
  原仓曹掾还被关在大狱里,死活不开口,所以也没有自免的机会。
  马适愉快地接受了仓曹的印绶,却不肯在捐献簿下留下名字和捐献数量。
  他恳切地对荀彧说,这些粮食有一半原本就是郡仓里的存粮。以功曹卫固为首的大吏们瓜分郡中存粮,为了避免其他人说闲话,每个人都分了一些。
  别人分了多少,他不知道。
  他自己分了五十石。
  但这五十石粮食,他从来没敢动,一直存在家里,等着还给郡仓。
  至于另外五十石,也不能算捐献,是他自愿缴纳的罚款。
  荀彧没有坚持,给了一个“有过能改”的评语,勉励马适好好做事,不要有心理负担。捐献的数字可以不记,但功劳记下了,将来一并赏赐,以子弟一人为郎。
  马适心花怒放,随即走马上任。
  有马适为榜样,太守府的掾吏们终于卸下了心理包袱,干劲十足的走上工作岗位。
  仅仅半天时间,太守府就再次运转起来,而且效率更高。
  吃晚饭时,原本空空如也的郡仓里已经有了一千多石粮食。
  听到消息,赶到郡仓,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司徒赵温、司空张喜乐得合不拢嘴,压在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下了。
  终于不用担心明天早上的早餐了。
  “这便是王佐之才。”张喜得意洋洋地说道。
  赵温睨了他一眼。“你就别提这几个字了吧。殷鉴在前,陛下可还记着呢。再者,文若先去冀州,再去兖州,最后才重归朝廷,要说天子一点想法也没有,你信?”
  张喜笑容一僵,随即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
  卫氏庄园。
  趁着夜色,郭图登上了坞堡的望楼,看向庄园外的大营。
  卫固紧随其后,神色不安。
  郭图曾自信满满地说,朝廷缺粮,只要撑个三五天,朝廷一旦断粮,必将不战自溃。
  一转眼,五天过去了,但庄园外的大营却没有一点撤退的迹象,反倒是斥候出入得更加频繁,大战一触即发的味道越来越浓。
  卫固心里越发没底,不得不请郭图来看看。
  万一对方是虚张声势呢?
  他看不懂,郭图一定能看得懂。
  毕竟他是袁盟主的心腹、智囊,协助袁盟主征战多年,计无不中,什么诡计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郭图站定,呲了呲牙,觉得夜风有点冷,直往嘴里灌。
  “就这些人?”郭图一眼看出庄园外的大营规模不对,充其量不过万人。
  “啊?”卫固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前几天走了一些,具体数量不明,大概有五六千吧。”
  郭图盯着卫固。“五六千?”
  卫固不敢确定,嗫嚅不语。
  郭图原本就有疑惑,看卫固这种神情,越发不安。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
  他离开华阴的时候,虽不知天子麾下究竟有多少兵马,但总体规模还是有数的。原本的南北军,加上杨定、杨奉、段煨的人马,再加上投降的李傕、郭汜残部,总兵力至少有三万人。
  眼前只有一万人左右,就算卫固看得不准,几天前撤走的不止五六千,最多也就是两万人。
  还有一万人呢?
  “其他地方还有么?”郭图追问道,心跳有些快。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个大错。
  卫固想了想。“盐池有杨奉部,之前就来了,你是知道的。”
  郭图连连点头。他的确把杨奉给忘了。
  可就算加上杨奉,数目还是不对啊。
  “你看到了哪些人的战旗,说来我听。”郭图有点上火,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
  卫固慌了手脚。
  他和郭图一样,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坞堡中,没有出门,哪知道外面的情况。
  就算是眼前的大营,他也只知道大将是卫尉士孙瑞,麾下应该有卫尉营和北军五校,连五校尉是谁都说不上来。
  郭图气急败坏,却无计可施。
  卫固就是个蠢物,什么事都办不好。
  他担心的不是卫固或者范先,他担心的是上党和河内。
  钟繇去了上党,张杨在河内,更要命的是董昭可能也在河内。
  如果那些失踪的人马去了上党、河内……
  郭图越想越不安。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他离开华阴的时候,就听说骠骑将军张济奉诏去了南阳。
  既然朝廷能想到派张济去南阳,就完全有可能安排人率部去上党,协助钟繇。
  就算天子想不到,荀攸也能想到这一点。
  一想到荀攸,郭图就更加不安。
  荀攸离开长安后,就没有去邺城,一直和袁绍保持距离。如今他主动投奔朝廷,自然也不会给袁绍留什么情面,必然招招往袁绍痛处打。
  上党就是袁绍的软肋。
  占据上党,就对邺城形成了俯冲之势。袁绍别说四出征讨,连睡觉都睡不安。
  一时意气,居然忘了提醒袁绍。
  这要是回了邺城,岂不是落人话柄,被田丰、审配等人耻笑?
  郭图忽然觉得浑身冰冷,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
  “最近可有其他人的消息?”
  卫固头摇得像拨浪鼓。
  郭图心往下一沉,却仍不死心。“一点消息也没有?”
  卫固欲哭无泪。“一万多人在庄外围着,还有数千骑兵巡逻。除了肋生双翼,谁能进得来?”他狐疑地打量着郭图。“郭君,你莫不是……想走?”
  郭图的确想走,可是听了卫固这句话,他也知道走不掉。
  北军五校的骑兵有名无实,营外的骑兵应该都是新降的西凉骑兵。这些人新附朝廷,正想着怎么立功,绝不会给他脱身的机会。
  “太尉杨彪何在?”
  “自然在庄中。”卫固越发不安,紧紧地盯着郭图。“郭君突然要见太尉,意欲何为?”
  郭图按捺不住心中怒火,伸手一指庄外的大营。
  “意欲何为?你能打败士孙瑞吗?如果不能,那就只有杨彪能救你一族性命。”
  卫固恍然大悟,连忙陪笑,引着郭图下望楼。走了一半,他突然觉得不对,又收住脚步,霍然转身,伸手握住了刀柄,拔出半截长刀。
  “郭图,你不是想救我,是想自救吧?”


第二百零五章 龙门生稗
  郭图恼羞成怒,厉声喝道:“义不再辱,你觉得我是苟且偷生之人吗?”
  卫固打量着郭图,很想说“是”,却莫名心虚,那个字怎么也吐不出口。
  火把照耀之下,郭图面容扭曲,缺了门牙的嘴不住的哆嗦着,气息粗重,像一头被激怒的猛兽,全无半分往日的儒雅。
  卫固不敢与郭图对视,收回目光,强笑道:“岂敢,岂敢。只是……”
  “你不用解释。”郭图一挥衣袖,险些抽在卫固的脸上。“带我去见杨彪便是。”
  卫固无奈,引着郭图下了望楼,来到庄园里的私牢。
  说是私牢,其实是一座偏僻的小院,与郭图所住的院子离得不远。
  杨彪刚吃完晚饭,正在院中散步消食。看到卫固与郭图进来,他嘴唇翕动,笑了起来。
  “郭公则,你走路不长眼,撞墙上了吧?”
  郭图怒目而视,手按腰间长剑。“杨文先,你最好不要挑衅我,否则我会让你直接撞在剑上。”
  杨彪看着郭图,仰天大笑。
  郭图脸色渐渐泛白,眼神渐渐缩起,握着剑柄的手筋骨毕露,长剑缓缓出鞘,剑刃摩擦吞口,发出刺耳的声响。
  卫固惶惶不安,抢先一步,按住了郭图的手。
  诚如郭图所说,杨彪现在是他唯一的希望。如果杨彪死在庄中,不管是谁杀的,整个庄里的人都要为他陪葬。
  这种时候,他可不能由着郭图乱来。
  杨彪笑声渐歇,嘴角却扬得更高。
  “郭公则,你知道我为何不愿与你们为伍吗?因为你们都是伪君子、假名士,嘴上说得义薄云天,心里却全是见不得人的龌龊心思。声音比谁都大,胆子却比谁都小。就像你们的盟主袁绍一样,虽然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声,骨子里却永远是个庶子。”
  郭图深吸了一口气,胸口膨胀起来,怒气勃然。
  “你放开他。”杨彪示意卫固道。
  卫固不知如何是好,想放又不敢放。
  “放开他!”杨彪沉下脸,大喝一声。
  卫固吓了一跳,下意识地让到一旁。
  郭图也吓了一跳,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
  杨彪鄙夷地看着郭图。“拔出你的剑,冲我来。”
  郭图的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脸颊抽动着,手中的长剑咯咯作响。
  “不敢吧?”杨彪冷笑道:“你们真要有这胆量,就不会离开洛阳。你们这些懦夫,只敢对宫里的妇孺和少主痛下杀手,以为自己是无所畏惧的勇士。一旦面对董卓,你们就露出了懦夫的本性,连吠一声都怕得夜不能寐,连夜逃走。”
  郭图的脸色渐渐苍白,没有一丝血色,汗如雨下。
  “滚吧,不要再让我看到你,脏了我的眼睛。”杨彪转过身,甩了甩袖子。
  郭图盯着杨彪的后背,眼中凶光毕露,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偏偏不敢拔出长剑刺过去。
  短暂的犹豫后,他还剑入鞘,转身离去。
  卫固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愣了片刻,还是跺跺脚,追了出去。
  杨彪仰天长叹。“李元礼,龙门生稗矣。”
  ——
  士孙瑞双手扶案,看着地图上的卫氏坞堡,一动不动。
  魏杰走了进来,见士孙瑞这般模样,不禁笑道:“君荣,还在担心进攻的事?”
  士孙瑞抬起头,看向魏杰身后。“徐公明呢?”
  “还在侦察地形。”魏杰笑笑,神情有些不以为然。“他对斥候打探的消息不太信任,非要亲自走一趟不可。我拦不住他,只好由他去了。”
  士孙瑞直起身,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抚着胡须,来回踱了两步。
  “伯俊,想致仕了?”
  魏杰诧异地看着士孙瑞。“君荣,何出此言?”
  “若不是想致仕,含饴弄孙,为何如此轻忽?我可是答应了天子,要在十日之下拿下卫固。如今五日已过,战斗尚未开始,正是用心之时,你不组织将士准备作战,反倒想拦着徐公明,是何道理?”
  魏杰露出些许尴尬。“君荣,我只是说说而已,何尝真的拦他。”
  “那是你拦不住。”士孙瑞的脸上看不到一点笑意。“如果你能拦得住他,你一定会拦他。”
  魏杰抿着嘴唇,思索片刻,点了点头。
  “君荣,你说得对,我是有些懈怠了。”他叹了一口气。“连日征战,我体力不支,难当重任,不如让贤。”
  士孙瑞眼神一紧,刚要说话,有侍从快步走了进来,双手递过来一封信。
  士孙瑞接过一看,大吃一惊,连忙招呼魏杰来看。
  魏杰不敢怠慢,赶了过来,与士孙瑞比肩而立。
  士孙瑞打开书信,双手展开,两人一起看了,然后不约而同的看了对方一眼。
  “奈何?”魏杰说道。
  士孙瑞目光闪烁。“兹体事大,又涉及到杨文先的性命,非我等能够决定,当立刻报与天子。”
  魏杰摇摇头。“君荣,若事事都要报与天子决策,天子还怎么垂拱而治?”
  “伯俊,你这是……”
  魏杰抬起手,打断了士孙瑞。“天子给过卫固两次机会,但卫固都放弃了。”
  “可是杨文先……”士孙瑞看着手中的书信,一时无措。
  书信是卫固写来的。
  卫固说,他有后悔之意,想弃暗投明,向朝廷称臣请罪,前提是要朝廷赦免他的罪过。他不奢望安然无恙,愿意献出一半家产,只希望天子能饶他死罪,保全他的族人。
  如果朝廷不同意,他就杀掉太尉杨彪,决一死战,玉石俱焚。
  士孙瑞不在乎卫固的死活,但他不能不在乎杨彪的死活。
  可是魏杰的话也有道理。
  天子给过卫固机会,而且是两次,卫固都拒绝了。
  在天子眼中,卫固就是死不悔改的叛逆,不能再赦,务必严惩。
  杨彪被关在庄园里,天子早就知道,却没有特别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依然事事汇报,没有自己的主见,将来还谈什么太尉掌兵?
  总不能权利归太尉,责任归天子。
  或许,这就是天子对他的最后考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魏杰说道:“即使与杨文先无关,仅以庄中卫氏百口性命计,抗诏也是值得的。有阴德者必有阳报,君荣又何必拒之门外。你若是担心一人之力不足,我愿与你共署。”
  士孙瑞眼神闪烁,用力一捶案几。“既然如此,那我就再给卫固一次机会。是非功过,我一肩担之。”


第二百零六章 公法私谊
  士孙瑞召集诸将议事。
  不管卫固是真降还是诈降,都必须做好安排,以免中计。
  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太多了。
  徐晃也在与会之列。他虽然只是武猛都尉,但他有高梁亭侯的爵位,比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得天子恩宠。
  听了士孙瑞的安排,徐晃起身示意,他有话要说。
  魏杰脸色微沉,本欲喝止,士孙瑞摇摇阻止。
  “公明,你说。”
  “太尉欲接受卫固投降否?”
  士孙瑞坦然承认,却不解释其中原因。
  徐晃就是河东人,又曾在郡中为吏,与卫固是熟人。他个人要置卫固于死地,并且要杀卫氏满族的可能性不大,必然有其他立得住脚的理由。
  “为救杨公?”
  士孙瑞点点头。
  魏杰忍不住说道:“公明,太尉不仅为杨公一人,亦为卫氏族人。卫固有罪,死有余辜,但卫氏族人中不乏无辜,若能留一条生路,亦是积德之举。”
  徐晃拱手致意。“太尉、校尉有仁者心,晃甚是敬佩。若有可能,晃亦欲全其一族。但恕某直言,杨公也好,卫氏也罢,他们的安危绝非卫固议和之倚仗。身为逆叛,卫固只有束手自缚,求陛下宽恕,绝无讨价还价的资格。”
  魏杰沉下了脸。“若杨公被卫固杀死,谁当此责?”
  “关于劫质,大汉自有律法,校尉明白,杨公想必也明白。”
  士孙瑞与魏杰交换了一个眼神,轻咳了两声,示意魏杰毋须再辩。
  徐晃的提醒很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无可辩驳。
  朝廷自有律令,凡劫质者,并皆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
  劫质尚且如此,更何况叛乱。
  为了杨彪的性命接受卫固请降,这是私谊,绝非公义。
  至于积阴德,更是私德。
  说得严重些,这是以私害公,以朝廷律法不行为代价,谋个人私利。
  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却不能宣诸于口。如今被徐晃当面挑破,他们也无法辩解。
  当然辩解也不是不可以,引圣人经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即可,但徐晃未必接受。
  如果只是徐晃一人也就罢了,如今卫尉营、北军五校的都尉、军侯中,有大半皆如徐晃一般。在圣人经籍与天子尊严之间,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件事闹大了,轻则君前论辩,重则诸将哗变。
  “公明,且听我一言。”士孙瑞起身离席,走到徐晃面前,伸手轻按徐晃的肩膀。
  徐晃躬身再拜,重新落座。
  士孙瑞转身四顾,看着诸将。
  沮俊等人是一副表情,其他人则是另一副表情。
  “洛阳为董卓焚毁,长安又被李郭摧残,都是诸君亲眼所见,毋庸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