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定本人就不用说了,走路带风,逢人便笑,不时拽几句不伦不类的圣人语录。
好在段煨、杨奉都已经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要不然肯定会有意见。
普通将士也觉得自己得天子赏识,不仅风头压过了同为西凉人的前将军段煨营,更压过了南北军,再也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由此带来的结果除了干什么都有劲之外,就是学习热情高涨,出现了几个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将所学课程背得滚瓜烂熟。
像刚才这个学习速度超快的就有好几个。
事实证明,并不是西凉人天生就笨,只是他们读书的机会少。
如果有机会读书,他们的表现并不比中原人差。
对这个结果,不仅杨修意外,蔡琰也觉得不可思议。
二十个迂腐的书生,短短半个月时间,竟能起到如此显著的作用。
如果再多一些人,再多一些时间,这些虎狼一般西凉兵会不会真的成为天子最锋利的爪牙?
至少值得一试。
所以面对这些士卒的粗言秽语,不仅蔡琰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司徒赵温等人也兴趣大增,觉得教化西凉人未必不可行。
李式因此倒了霉,天天被赵温耳提面命。除了要听赵温讲书,还要每天背诵文章。
奇怪的是一向宠溺李式的胡氏非常支持赵温的做法,主动配合。
在刘协看来,这可能就是栽花不发,插柳成荫。
当然烦恼也不是没有。
蔡琰对他的崇拜与日俱增,习惯性的拔高,有逼他成圣的趋势。
明明是随口一说,却被她说得像圣人语录、金玉良言似的。
这样不好。
“令史,朕不是圣人,也不想成圣。”刘协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朕有太多的欲望。普通人有的恶习,朕也会有。酒色财色,无一例外。”
蔡琰脸色微红,眼神闪烁。“陛下可曾读过《孟子》之《梁惠王》篇?”
刘协无奈地看着蔡琰。“令史,朕未必能内圣外王,你却一定可以超过孟子。只是不知道后人如何称呼你,蔡子?”
蔡琰忍俊不禁,转过身去。
过了一会儿,她转了回来,轻声说道:“臣不敢与孟子比肩,只是比孟子有幸。”
刘协沉吟良久。“孟子并非不幸,而是不合时宜。”
蔡琰皱起了眉头,欲言又止。
“天下纷争,生存乃是第一要义,富国强兵是生存的基础,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刘协叹了一口气。“你要有足够的力量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才有机会讲仁义。若是敌人一刀砍来,你便呜呼哀哉,谁会听你讲仁义?”
“陛下……”
“令史,空谈无益。若是善辩就能成功,孟子早就成功了,何必等到董仲舒?”
蔡琰无奈地报以苦笑。
——
大军花了三天时间,才翻越颠軨坂,到达安邑南的盐池。
杨奉收到消息,出营十里接驾。
“陛下,臣已经控制了所有的盐池。”
杨奉眉毛色舞,像个土财主,而且是刚刚暴富的那种。
也难怪,白波军在河东这么多年,无数次想将盐池控制在手中,却一直未能如愿。
如今,他终于实现了这个宿愿。
盐就是钱,盐池就是钱池。
“可曾与叛军交战?”
“没有。”杨奉连连摇头,神情不屑。“臣来得快,根本无人阻拦。几个守盐池的盐卒也不敢打,看到臣的将旗就跑了。范先倒是率部赶来增援,却没敢交战,远远地看了一会就走了。”
听了杨奉的叙述,刘协也有点想不通。
盐池这么重要的战略物资,卫固、范先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
杨奉的兵力并不多,所有的将士、属吏加在一起,也就是四千多人。
据王邑交待,卫固、范先有人马近万人,就算扣除水分,至少也有五千人,怎么会连试都不试一下就走了?
“可曾筹集到粮食?”刘协问道。
这是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缴获的李傕辎重、刘表的贡献、张杨用人背来的粮食前后相继,再加上精打细算,他勉强支撑到安邑,就等着杨奉筹集的粮食救急,吃一顿饱饭。
“有,还有一千多石呢。”杨奉得意洋洋地说道。
刘协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展开,就僵住了。
一千多石?
加上张杨带来的三千人,他现在总兵力超过三万人,还有四千多匹战马。就算战马吃草,妇孺只供应正常配额的一半,三万多人每天至少要吃掉一千五百石粮食。
结果杨奉只有一千石粮,够吃一顿,还觉得挺多的。
看着杨奉得意的笑脸,刘协忽然明白了。
杨奉根本没有为他准备粮食,那一千多石都是他自己吃的。
说不定还指望他带点粮食来。
刘协想抽自己两个耳光。
用人不当,杨奉这种流寇气息严重的人根本不是做先锋的材料。
“安邑离这儿有多远?”
“三十多里。”杨奉不解地问道:“陛下要去安邑扎营?”
“不去安邑,在这儿舔盐巴?”刘协瞪了杨奉一眼。“还是说,朕吃了你那一千多石粮食之后,一起挨饿?”
杨奉大吃一惊。“陛下,你断粮啦?”
刘协气极而笑。
多有趣?就像我什么时候不缺粮似的。
“裴潜呢?”
“去了铁官。”
“参与叛乱的人中,离这儿最近的是哪一家?”
“卫氏。”一直跟在刘协身边的蔡琰说道。见刘协看过去,她又说道:“卫氏经营盐铁,在附近有别院,我曾来小住过。”
“有粮食吗?”
“别院应该没多少存粮,安邑城外的大宅肯定有。只是大宅有坞堡,不易攻取。”
刘协很头疼。“不易攻取也要攻,要不然真得断粮了。走,去卫氏。”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仇人见面
安邑城外,卫氏大宅。
卫觊拱手站在庭中,不时看一眼寂静无声的内室,无声叹息。
日已偏西,宿醉的卫固还没醒,也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能不能赶上今天的晚餐。
早知卫固如此孟浪,他就不该来,惹上一身腥。
如果不是王邑一去不复返,卫氏叛乱这个罪名怕是跑不掉,他才不想与卫固有任何交集。
叛乱可是要族诛的。
“伯儒,你怎么在这儿?”一个中年人从外面冲了进来,见卫觊站在院中,大感意外。
卫觊回头看了一眼,见是卫固之子,族兄卫平,大喜过望,连忙伸手拉住卫平。
“兄长,你来得正好,赶紧请伯父起身吧。我都等了半天了。”
“你有何事?”卫平疑惑地看着卫觊。
虽说是同族,但他们之间往来并不多。
卫觊兄弟好读书,动辄圣人之言,尊卑之礼,让人厌烦。
“王府君不复返,朝廷态度不可知。若是认定卫氏叛乱,举大兵征讨,岂不玉石俱焚?”
卫平没好气地笑了一声:“放心吧,没有了王府君,还有杨太尉。就算朝廷认定我们叛乱,焚的也是我们父子这样的石头,不会殃及你们兄弟那样的美玉。”
说着,卫平挣脱卫觊的手,大步登堂。
卫觊气得说不出话来。
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种话?
卫平停住脚步,转头看着卫觊。“你还有事吗?我有要事向阿翁禀告,不宜为外人道。你若无事,还是先走吧。若是有事,请到前庭稍候。我禀告完毕,会帮你问一声。”
卫觊无奈。“有劳兄长,我到前庭等候。”
卫平看着卫觊转了出了中庭,又命人守住院门,这才脱了鞋,快步走入内室。
卫固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卫平。
卫平见了,心领神会。“阿翁,你也厌烦那竖子?”
卫固坐了起来,哼了两声,掏掏耳朵,曲指轻弹,仿佛将卫觊弹开一番。
“年轻纪纪,读了几句子曰诗云,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在他眼里,我这个家主不值一提,就是个蠢物,将来卫氏要靠他光宗耀祖。”
卫固用力地拍了拍大腿,愤愤不平。“岂不知,若非我在郡中为官,他们哪有机会巴结上袁氏,仲道又哪有机会与蔡氏结亲。只可惜,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仲道是个短命鬼,白白浪费了一大笔钱财。”
卫平眼中闪过一丝嫉恨。“阿翁,我早就说了,仲道从小就体弱多病,活不久的。”
卫固抬起头,瞅瞅卫平,欲言又止。
他知道卫平当年就眼馋蔡琰,想娶蔡琰为妻,他也希望如此。
但蔡邕能将女儿嫁给卫仲道,除了给袁氏面子,也是看中了卫仲道的天资。
两者缺其一,蔡邕都不可能答应。
袁氏也不可能答应,他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让袁氏听他的摆布。
卫固岔开了话题。“你来见我,可是小皇帝来了?”
卫平这才想起来正事,连忙汇报情况。
他刚刚收到消息,天子下了颠軨坂后,直接去了解池。
卫平没说完,卫固就笑了。他站起身来,张开双臂。
站在一旁的婢女连忙赶了过来,取下挂在一旁的外衣,为他穿戴好,又系上腰带。
“走,随我去见郭公则。”
卫平大喜,连忙跟上。
郭图来了大半个月,他却一次也没见过,想献殷勤都没机会。
父子俩出了正院,来到西跨院最北的一间。
院门前有四个卫士,披着皮甲,佩着长刀,听到声音就看了过来,目光凛冽。见是卫固,脸色才缓了些,示意卫固稍候,其中一人进去报告。
趁此机会,卫固轻声说道:“郭公则受了些伤,面容有损。待会儿你见到他,千万不要笑。”
卫平恍然。
怪不得郭图深居简出,原来是受了伤,破了相。
名士最重仪容,这种情况的确不宜见客。
过了会儿,卫士出来,示意卫固进去。
卫固整理了一下仪容,带着卫平进了院子,登堂入室。
窗前一案,郭图面门背窗而坐,脸藏在阴影之中。
卫固自从进了门,就低着头。
卫平有样学样,也低着头,尽可能不去看郭图的脸。
“刘协来了?”郭图说道,声音有些怪异。
卫固捅了捅卫平,卫平连忙向前挪了半步,小声汇报起刚刚收到的消息。
郭图发出毒蛇一般的嘶笑声。“能否守住河东,能否守住卫氏家业,就看贤父子的本事了。”
卫固轻声说道:“万一他不来呢?”
“他一定会来的。”郭图嘶嘶笑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关中已经残破,仅凭段煨之粮,能撑到现在,已经难得。能救他的,只有贤父子与范先。”
他顿了顿,又道:“你们若是肯献粮,封侯不足道。”
卫固再拜。“固之赤心,已托盟主,不敢有他。”
郭图点点头。“既如此,我再为你出一计。”
“请郭君指教。”
“你族中可有不愿战之人?”
卫固犹豫了片刻。“不多,只有一二竖子,不识天命,犹自聒噪。”
“你可以让他们去请降,看天子是否肯赦免卫氏。”
“郭君……”
郭图抬起手,示意卫固不要急。
“仲坚,我若不信你,岂能滞留于此?此非试探,乃是缓兵之计尔。你的族人请降,天子若是不肯,则河东大族皆知天子虎狼之心,将与你同仇敌忾。天子若肯,那你就想办法拖上几日,待他无粮自溃,再随后掩杀。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献些珍宝钱帛,少许粮食,以示诚意。”
卫固恍然大悟,连连称赞。
“郭君不愧是无双智士,高明。此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郭图嘿嘿笑了两声,不再说话。
卫固会意,起身再拜,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郭图坐在室内,听着卫固父子的脚步声出了门,这才转过身,看向窗外。
阳光下,郭图的脸扭曲着,充满仇恨。
他脸上的伤已经好了,但两颗门齿却无法复生,原本饱满的上唇陷下去一看。虽然有胡须挡着,并不明显,却不能开口说话,否则暴露无遗。
“黄口小儿,这次看你还怎么逆天改命。”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反客为主
卫固返回正院,来到前庭。
廊下的卫觊见状,喜出望外,连忙迎了上来。
卫固未语先笑,和蔼可亲。
“伯儒,你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竟等了这么久?”
卫觊哭笑不得,只好敷衍了几句,随即提起正事。
“伯父,太守王邑一去不复返,天子却亲率大军将至,误会怕是已成。于今之计,唯有主动迎驾,以免覆巢之祸。”
卫固一声长叹。“是啊,我也正为此担心,只是一时无计,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父子读书少,不知礼,如今身负恶名,已无力辩驳。万一君前失礼,罪上加罪,奈何?”
见卫固有悔罪之意,卫觊如释重负,连忙主动请缨。
卫固正中下怀,虚情假意的鼓励了几句,便委托卫觊见驾请罪,希望天子能给个解释的机会。
卫觊不敢怠慢,匆匆离去。
他的身影刚刚消失在门外,卫固、卫平便相视而笑。
片刻之后,卫固摆摆手。
“子均,命人杀牛宰羊,我要大飨士卒,准备迎战。大战将至,若能击退小皇帝,不仅能保住卫氏的产业,更是光宗耀祖的好机会。”
他负手冷笑。“乱世之中,兵强马壮者为王,读书空谈有什么用。”
卫平心中欢喜,奉承了几句,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
“公达,奈何?”
看着远处高耸的坞堡,刘协眉头紧锁,心情莫名的焦灼。
荀攸摇摇头。“强攻难以得手,非三五日可下。”
刘协深吸一口气,又轻轻地吐出来,反复几次。
荀攸说的是事实。
卫氏大宅看似是一座普通的庄园,实际是一个坚固的保垒。尤其是主堡,高大坚固,不亚于府城,仅凭简单的云梯是拿不下来。
即使是云梯,也需要时间打造。
伐木,打造军械,攻城,五天内拿下主堡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拿不下主堡,只拿下外围的庄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粮食藏在哪儿。
没有粮食,要这庄园何用?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刘协明白了范先为什么不攻击杨奉。
盐池的确是钱池,但再多的盐也无法代替粮食。卫固、范先等人坚壁清野,收缩兵力,将所有的粮食都藏在坚固的坞堡中,要让他无粮自溃。
这是针对朝廷缺粮的现实而设的一计,简单而有效。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纵有三万步骑也无计可施。
他只剩下不到两天的口粮。
如果按标准口粮配额,只有一天。
将希望寄托在杨奉身上是巨大的失误,怨不得人。
考验荀攸的时刻到了。
“不过陛下不必担心。”荀攸平静如初。“请降的人很快就到,陛下只要应付得当,粮食唾手可得。倒是民心,陛下不可掉以轻心。”
“民心?”刘协转头看向荀攸。
荀攸微微颌首。“陛下,河东虽经劫掠,尚有百姓数万户,卫、范不过其中一二。就算是卫范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附逆。陛下平叛,诛其首恶即可,万万不可牵连无辜,堕郭图彀中。”
“你确定郭图在此?”
“皮肉之伤易复,折齿难再生。无惊天之功,他有何颜面回邺城?”荀攸叹了一口气。“慕虚名而处实祸,以私仇而害公义,郭图之罪不可赦也。”
刘协将信将疑。
不能说荀攸说得没有道理,但他的私心同样很明显。
他不赞成对以卫范为代表的河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