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432章

汉道天下-第432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要召荀文倩赴行在,唐夫人没有再拒绝。
  ——
  刘协在洛阳逗留了几天,到北邙山扫祭光武帝刘秀和先帝刘宏。
  虽然对这些人都没什么感情,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
  在此过程中,荀彧一直陪在左右。
  刘协和荀彧商量,将唐夫人的父亲唐瑁调到河南郡,安排一个县令或者县长。
  虽然唐瑁的能力有限,德行也谈不上,可是看在唐夫人的面子上,一点安排也没有,不太合适。
  尽管唐夫人从来不提父兄,血脉终究是血脉,是无法割舍的。
  荀彧有些为难,却还是答应了。
  他随即问了刘协一个问题。
  少帝在位只有几个月,后来被废,改封弘农王。虽说当时是董卓主政,但程序是合法的,而且森林木己成舟,无法更改。
  如今弘农王已薨,又无嗣子,按理说,弘农国应该除国为郡。事实上,弘农在京畿,本来就不该封国,这几年也一直是当郡处理。
  那么,唐夫人的称呼是不是也要改一改?
  刘协想了想,摇摇头。
  “少帝无过被废,本就是乱政。人已经死了,过错不能挽回,只能当作遗憾。如果再除其国,黜其未亡人名号,将来九泉之下,如何面对亡兄?”
  荀彧一声叹息。“陛下仁厚,臣理当支持。但朝廷自有制度,也不能轻易更改。如今几个封国都因无嗣子而除,弘农又岂能例外?”
  刘协想了想。“如果过继一个皇子,以承少帝之后呢?”
  荀彧不假思索的摇摇头。“没有这样的先例,臣不敢苟同。”
  刘协笑笑,却没有说话。
  他只是问问荀彧的意见,并不需要取得荀彧的同意。在有这个想法之前,他就知道会有人反对,包括杨彪等人在内。
  但他不在乎。
  身为皇帝,这点事,他还是能办得到的。
  之所以问荀彧,就是想看看荀彧的反应。
  要从皇子中挑一个过继给少帝,最合适的人选自是荀文倩所生。这既是对荀氏的安抚,也是将荀氏推到朝臣的对立面,逼着他们和那些将儒家伦理看得比一切都重的儒生决裂。
  荀彧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态度,但是远远不够。他要推荀彧一下,逼着他尽快完成思想转变,以便发挥出真正实力。
  很显然,荀彧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危险,本能的抗拒。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都是自愿
  十月下,刘协再次起程,赶往南阳。
  荀彧、袁术送驾至梁县,君臣挥手告别。
  袁术如释重负,再也不想和荀彧同行,带着一些亲卫,到附近的山里打猎去了。虽然他在天子面前表现得很从容,其实紧张得很,现在急需放松一下。
  荀彧却轻松不起来。
  上了车之后,他看着外面的风景,一声不吭。
  唐夫人随驾前往南阳,荀彧的妻子唐氏也跟着来送行。见荀彧这般模样,不免有些心疼。为了能让天子满意,荀彧这些天可谓是身心疲惫。
  “天子走了,你可以轻松些了。”
  荀彧转头看看妻子,想了一会儿。“天子说,不忍见弘农王绝嗣,有意过继一个皇子,继承弘农王血脉。”
  唐氏一惊,眼神随即变得复杂了起来。
  虽然她不怎么关心朝政,却也知道天子这个提议大有文章。
  “难道是皇长子?”
  荀彧摇摇头。“大宗入继小宗,本就没有先例,更何况是皇长子。我估计,应该是其他的皇子。”
  唐氏“哦”了一声,心情轻松了些。“虽说不合规矩,天子一片心意却是难得。阿瑛孤独一人,也是可怜。若能有个孩子,未尝不是好事。”
  “话虽如此,但是……”荀彧口中苦涩,没有继续说下去。
  妻子想得太简单,这件事岂是唐夫人一个人的事,这是关系到整个荀家的事。
  无功不受禄。他们能得到天子信任,是荀文倩入宫换来的。如今天子欲以荀文倩子继弘农王之后,又岂能对荀氏没有要求?
  荀氏还能做什么呢?
  长子荀恽远在万里之外,荀攸身在苦寒北疆,都已经有几年没回中原了。他任河东尹数年,也算是尽心,却不能让天子满意。荀悦赴行在,与天子论道,却与天子话不投机。
  不是荀氏不尽力,实在是跟不上天子的步伐啊。
  荀彧感到深深的无力。
  ——
  同一时刻,荀悦坐在泰山之巅,被阵阵山风吹得遍体生寒。
  云海在脚下翻腾,变化出千奇百怪的模样。
  他的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从小苦读的圣人经典都化作云烟。
  可是迷茫之中,他又似乎把握到了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让他对圣人的心境有了些许了解。
  ——
  一日后,刘协进入南阳境界。
  早就收到诏书的南阳太守黄射赶来迎接,随行的还有南阳大小封君。
  对天子的到来,这些封君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天子巡视天下这么久,一直没来南阳,某种程度上寓示着帝乡的没落。对比天子对冀州的格外关照,更让南阳人心慌。
  另一方面,他们也清楚,天子虽然年少,却很强势。
  手握十余万并凉精锐,想低调都难。
  现在幽冀入手,天下精兵尽在掌握之中。推行度田,百姓归心,登高一呼,便能有精兵百万,声势比当年的黄巾还要强上几分。
  谁还是他的对手?
  南阳能成为帝乡,是因为南阳人支持光武皇帝一统天下,在军中有强大的影响力。如今大汉中兴,南阳人却一直作壁上观,还想保持荣耀,未免过于天真。
  天子这次来,不是给南阳人面子,而是和南阳人摊牌的。
  见面之后,天子的简朴先让封君们开了眼界。
  天子出行,却没有豪华的车驾,连标志性的乘舆都没有。天子本人骑马,身边跟的也大多是身着武士服的骑士,就连文官、女官都不例外。
  车辆有一些,但显然不是载人的,而是装物品的。
  但天子的简朴并不等于寒酸,相反,他带着凛冽的寒气。
  他本人,以及身边的骑士、郎官都有着常人难及的剽悍,哪怕是女骑,也挎弓带剑,一副随时可以上阵杀敌的模样。
  所有这些,都让人心惊肉跳。
  刘协下马,与官员、封君们见面,听他们自报家门。
  来南阳之前,他就做了功课,知道每一家的情况。
  总体来说,南阳封君都是昨日黄花,依仗着祖辈的余荫,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几个真正的人才。如果说创业的先辈是猛虎雄鹰,这些人只是养废了的豚犬。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掌握着大量土地的他们面对同样是豚犬的袁术时,还是可以呲牙咧嘴,露出獠牙。一旦遇到更凶狠的虎狼如孙坚,他们就吃瘪了。
  如今站在天子面前,他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刘协态度很和蔼,还和他们开了几句玩笑,对其中几个衣着光鲜的人说,听说你们田连阡陌,妻妾成群,我都有些眼红啊。当时被董卓所迫,播迁西京,有了上顿没下顿,我多么希望有人能送我一点粮食啊。
  话音未落,封君们的脸就吓白了,冷汗透体而出。
  封君不仅是酬功,就是朝廷的藩辅。天子落难时,他们没有勤王,见死不救,已经违背了君臣之义。仅这一个理由,天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剥夺他们的封国和爵位。
  刘协随即又说,益州未定,边疆不安,你们既是封君,理当继承先辈的英武,率部出征,怎么能安坐不动呢?
  刘协随即下诏,所有封君根据食邑的多少挑选部曲。食邑多、部曲多的为屯长,食邑少、部曲少的为什长、伍长,即日起进行训练,准备出征。
  都亭侯王端将指挥他们训练、作战。
  不想随征也可以,主动退还爵位,做普通百姓。
  抗诏的,按朝廷律令处理。
  诏书一下,顿时一片死寂。
  无数人冷汗涔涔,两腿打颤。
  且不说随驾出征有多少危险,就说编入行伍,像普通将士一样训练,他们能不能撑得过去,就是一个疑问。
  很多人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力后,主动提出自免。只有十来人咬咬牙,决定赌一把,希望能保住祖先用鲜血换来的爵位。
  解决完了封君的事,刘协问黄射,南阳为什么不度田,是有什么难处吗?
  黄射是江夏黄氏子弟,其父就是伏杀孙坚的黄祖,现在是荆州水师的都督。骠骑将军张济为得到荆州水师的支持,推荐黄射出任南阳太守。
  黄射被刘协快刀斩乱麻的强硬手段吓住了,汗如雨下,连声说道:没难度。臣这就度田,新年之前一定完成。
  刘协体贴地说,你不要勉强,朕不可想强迫你。
  不勉强,不勉强。黄射磕头如捣蒜。臣是自愿的。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兴亡继绝
  唐夫人与马云禄并肩站在一起,远远地看着刘协与南阳的官吏、封君们交谈,只言片语间便解决了南阳这个痼疾,不由得轻声笑道:
  “天子宝刀在手,再硬的骨头也不在话下了。”
  马云禄不屑地一笑。“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何必宝刀。”她想了想,又说:“想当年诸将绘图云台,何等威风,谁会想到他们的子孙竟会如此无能,连振臂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了。在天之灵,想必会骂人吧。”
  唐夫人转头看看马云禄,忍俊不禁。“贵人到底是伴驾久了,这说话的语气与天子一般无二。”
  “是……是么?”马云禄有点尴尬。
  “仔细说起来,子孙无能的又何止是云台诸将呢。”唐夫人一声叹息,看向刘协的眼神中露出一丝异样的神采。
  马云禄若有所思,赞同的点点头。
  有了孩子之后,她也有了一些以前未曾有,或者不曾重视过的感受。
  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儿子将来也是要封王的,富贵无忧。然而这富贵又能维持多久,实在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跟着天子巡视冀州,看到那么多宗室的现状,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后代。
  她不愿如此,但她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天子身上。
  ——
  刘协下车伊始,就将对度田最抗拒的封君们收拾了,南阳为之震动。
  士大夫们虽然有心反对,可是面对杀气腾腾的天子,以及那两万多精锐步骑,没人敢主动跳出来惹事。暗自串联的不少,可是真想明火执仗,与朝廷撕破脸皮的却一个也没有。
  一来他们有退路。真要是心向德政,可以迁去渤海,大可不必拼命。
  二是有先例在前。冀州人是什么结果,他们都看在眼里。就算起兵也改变不了结果,只会损失更大,到时候都被流放海外。
  想来想去,还是忍了,别往刀口上撞。
  当然,背地里诅咒几句是免不了的。
  相比于士大夫们的诅咒,南阳百姓对度田却是期盼已久。太守府的消息一出,百姓们就沸腾了,黄射原本不佳的名声也一下子好了很多。
  天子亲自坐镇,度田全面铺开,进行得非常顺利。
  大量的粮食被集中起来,随时可以送往前线。
  ——
  皇后伏寿、贵人荀文倩奉诏,从长安赶到南阳。
  马云禄带着一些女骑去迎接,唐夫人闲来无事,也跟着一起去。
  她随驾来南阳,就是为了散心的。
  比起马云禄,她与王端的夫人张茜相处最为融洽,几乎是一见如故。几句话一聊,就成了好闺蜜。她的骑术进步迅速,也是得益于张茜的鼓励。
  张茜对她说,骑马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等你习惯了,会觉得比坐车更舒服。
  因为骑马有一种可以操纵的感觉,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不像坐车,只能随着车颠簸。
  唐夫人深以为然,很快就学会了骑马。
  天子知道之后,特别送了她一匹好马,又温顺,又漂亮。
  唐夫人爱不释手。
  接到伏寿、荀文倩的时候,唐夫人也是骑马。荀文倩一看,就眼前一亮,请示了皇后,也换了马,与唐夫人并肩而行。
  马云禄与吕小环聊得起劲,荀文倩与唐夫人有说不完的话,皇后伏寿一人坐车,不免有些寂寞。张茜见状,便陪在一旁,与伏寿说些闲话。
  伏寿没见过张茜,但听说她是天子外兄王端的妻子,大感意外,自然的问起了张茜成为女骑的经过。得知女骑中多了不少冀州人,她多少有些感慨。
  难怪天子一去冀州就是两年。
  冀州不仅是他父母的出生地,民风也更符合他的期望。相比之下,中原人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
  荀文倩看看四周,低声说道:“我收到阿翁的家书了。”
  唐夫人也没在意,随口问道:“又说些什么?这次天子专程经过洛阳,两人谈得还算投机。”
  荀文倩没说话,只是看着唐夫人笑。
  唐夫人有些不解,白了荀文倩一眼。
  荀文倩咯咯一笑,探身凑到唐夫人耳边,嘀咕了几句。
  唐夫人听完,吃了一惊,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荀文倩。荀文倩点点头,以示不是玩笑。
  唐夫人愣了好一会儿,才恢复了镇定。她想了一会儿,摇摇头。
  “天子的心意,我非常感激,但是……”
  “这不是为你,这是为他的皇兄。”荀文倩打断了唐夫人。“兴亡继绝,可是圣人也赞许的仁义之举,没人可以阻拦。”
  她顿了顿,又道:“就算有人想拦,也拦不住。天子什么脾气,你还不知道?”
  唐夫人苦笑着摇摇头。“你阿翁想必就是想拦的人之一吧?”
  荀文倩抿着嘴,笑得很狡黠。“你果然是懂他的。”
  “可是你赞成?”
  “我当然赞成。”荀文倩不假思索的说道,悄悄地打量了一下四周,又道:“又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能封王,能继弘农王之后,承欢小姨膝下,这是多好的事。”
  唐夫人没吭声,心中却泛起了波澜。
  一方面,她感激天子对她的关心,竟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皇子继弘农王之后。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不妥。
  大宗入继小宗,与礼制不合,必然会引发儒生们的集体反对。
  何况她与荀文倩还差着辈份。
  因为推行度田,士大夫对天子的意见很大,情绪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只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发泄。如今有了如此光明正大的理由,岂能不一哄而上?
  荀彧反对,未必是因为她,而是担心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贵人,这件事……还有谁知道?”唐夫人一边说,一边使了个眼色,看向正和张茜说得热络的伏寿。
  荀文倩摇摇头。“天子没有明说,所以阿翁也不敢确定,只是提前通知我一声,让我有所准备。皇后那里,我还没敢露口风,还是等天子亲口对她说吧。”
  她想了想,又说:“我想,她是应该不会反对的。她又没什么损失。”
  “你啊。”唐夫人有些恨铁不成钢,瞪了荀文倩一眼。“你现在是宫里的贵人,不是谁家的主妇。凡事都要想得多一层,就算不为了皇后,也要为天子着想。天子若有麻烦,你能置身事外吗?”
  荀文倩眨眨眼睛,忽然笑了。“小姨,你不会以为天子想不到这一层吧?”
  唐夫人微怔。“你是说,这是天子有意为之?”
  “天子如在泰山之顶,俯视众生。你我有什么心思,他一清二楚。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率性一些,至少可以不用猜来猜去。你看马贵人,活得多自在。”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口无遮拦
  唐夫人有些心神不宁。进城时,险些撞翻一个少年。好在一旁的女骑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缰绳。
  唐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