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333章

汉道天下-第333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入朝,或者干脆与袁绍决裂,投奔朝廷。
  他们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无非是想借着山东士大夫的力量,阻止天子度田,避免损失。
  反对天子度田,还想天子为了他们的家人向审配让步,连自己都觉得荒唐。
  “那……我该怎么办?”
  “让他们想办法自救。”
  “如何自救?”
  “这还要我教吗?”唐夫人哭笑不得。“谁要杀你们的家人,是天子么?不是,是审配。既然如此,想办法杀了审配不就完了。你三伯他们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他们也有兵可用,不会任审配宰割吧?配合天子用兵,里应外合,审配还能兴风作浪几时?”
  荀文倩恍然。“小姨,你不该在书坊里,应该去做个将军。”
  唐夫人没好气的摆摆手。“你别和我蛮缠了。有这时间,赶紧回去服侍皇后。天子亲征在即,皇后生产,宫里需要一个人主持事务,你不回去,机会可就让给别人了。”
  荀文倩如梦初醒,连忙起身告辞。
  ——
  回到宫里,荀文倩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皇后难产,侥幸捡回一条命,皇子却胎死腹中。
  紧接着,荀文倩又收到第二个消息,天子与皇后定了五年之约。如果五年之内皇后还不能恢复,天子就要从伏氏再选一个女子入宫,以确保伏寿的皇后之位不会旁落。
  听完之后,荀文倩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能理解天子的考虑,但能理解不代表就能接受。
  天子这是摆明了不给汝颍人机会,不给她机会。
  不管汝颍人如何支持他,他也不会让她成为皇后。
  有那么一刹那间,荀文倩很想扭头就走。既然天子有了决断,我又何去那么用心?
  可是仔细想了一通之后,她还是来到皇后的寝宫。
  伏寿躺在床上,正由两名宫女喂水。
  荀文倩上前,仔细端详了一番伏寿的脸色,这才退了下来,躬身施礼。“皇后辛苦了,未能及时服侍,臣妾有罪。”
  伏寿摆摆手,示意宫女们退下,然后拍了拍床边。
  荀文倩再拜,在床边坐下。
  “事非经过不知难,之前看姊姊生产轻松,还以为不过如此。今天我自己在生死关前走了一遭,才知道姊姊当年不易。”
  荀文倩深有同感,附和道:“妇人生产,都是如此,尤其是第一胎。不过皇后年轻,底子又好,有太医署的照顾,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伏寿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神情黯然。
  她已经用手摸过,知道伤口很大,能不能复原,就连华佗也没有把握。唯一让她欣慰的大概就是华佗说,缝合伤口用的是上好的肠线,只要她不要有剧烈运动,应该不会有破裂的危险,也不用再吃一次苦。
  “生死由命,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伏寿摆摆手,转变了话题。“我听宫里的人说,冀州人想为光武郭皇后鸣不平,这是怎么回事?”
  荀文倩眨眨眼睛。“朝堂上的事,天子自会处置。皇后身体虚弱,就不必关心了吧,还是安心休养为好。”
  “你的家人也有不少困在邺城之中,你不关心?”
  荀文倩低下了头,轻声说道:“血脉相连,关心自然是关心的,但我更相信天子能够公正处理。”
  伏寿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她这两天难产,几乎送了性命,本来也没精力关注那些事。偶尔听人说,天子震怒,面斥了司徒杨彪,她才感到好奇,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冀州的事。
  天子明确地说要亲征冀州,而荀文倩的族人有很多就在冀州,如果审配不肯降,这些人凶多吉少。
  这对她是好事。
  汝颍多才俊,荀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荀彧的父辈有八龙,荀彧兄弟几人也都是智谋之士。如果他们都入了朝,无疑会成为荀文倩的莫大助力,也将对她的皇后之位形成威胁。
  在她难产的时候,荀文倩不见踪影,现在才出现,很可能就是为了这件事奔波。她本想问问情况,却碰了荀文倩一个软钉子,只好闭口不言。


第七百九十七章 儿女心思
  荀文倩与伏寿寒暄了几句,终究还是话不投机,场面有些尴尬,便找了个机会,主动请退。
  出了门,却见天子坐在自己所住侧殿廊下的栏杆上,正自出神。
  马云禄抱着手臂,靠着柱子,站在一旁,看起来有些郁闷,扁着嘴。
  荀文倩吃了一惊,连忙加快脚步,走了过去。听到脚步声,马云禄放下手臂,站直了身体,躬身向荀文倩行礼。
  “见过贵人。”
  荀文倩还礼,随即转身向刘协行礼。刘协起身,走进了荀文倩的房间。荀文倩跟了进去,一边命人准备茶水,一边问起刘协来意。
  “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臣妾岂敢,但凭陛下吩咐。”荀文倩躬身道。
  刘协瞅了荀文倩一眼。虽然她掩饰得很好,但仔细听,还是能听出一丝不悦。其实这也正常,她再聪明,毕竟也是人,也是才二十出头的女人。
  “今天去太学了?”
  荀文倩一愣,露出一丝慌乱。皇后难产之际,她没有留在宫里照顾,却去了城南,不管她有什么理由,都不符合她的身份。
  “是……是的。”
  “去见嫂嫂?”
  荀文倩知道瞒不过,索性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刘协听完,神色不变,只是点了点头。
  他猜荀谌会写信给荀文倩,也猜荀文倩急着出城,必然是向唐夫人问计。两人看似年龄差不多,荀文倩甚至更聪明一些,但唐夫人的果决却是荀文倩目前还欠缺的。
  正常还好,涉及到自身利益,尤其是生死相关时,荀文倩往往会纠结,会出错。
  而唐夫人的反应又一次没让他失望。
  “我要亲征冀州。刚刚和云禄商量,是留你在长安,还是留她在长安。想听听你的意见。”
  荀文倩顿时恍然,怪不得马云禄刚才一脸委屈。
  她还以为天子又要打破常例,今天不去马云禄的殿里,要在她这里留寝呢。
  她迅速权衡了一下。“云禄妹妹本是女骑督,有她在陛下身边,臣妾也能睡得安稳。臣妾开不得弓,放不得箭,随陛下出征也无助益,还是留在长安服侍皇后吧。皇后生产受了苦,伤了身体,臣妾毕竟是过来人,或许能帮些忙。”
  刘协笑了一声。“你虽然生过一次,却也算不上有什么经验。不过魏夫人之前就是侍候你的,和你相处得也算不错。由你协助皇后处理宫里的事,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如此一来,同文馆印坊的事,你恐怕顾不过来。”
  荀文倩心里一紧,且喜且忧。
  天子这是让她协助皇后,却又要夺去同文馆印坊吗?虽然照顾皇后的确会耽误不少时间,影响同文馆印坊的管理,可是她在同文馆印坊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就这么交出去,未免太可惜了。
  “让嫂嫂来帮你吧,正好再带你一段时间。”刘协看着荀文倩,淡淡地说道。
  荀文倩如释重负,连忙答应。
  让唐夫人来她,这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谨遵陛下口谕。”荀文倩心情大好,躬身领命。
  ——
  离开荀文倩的寝殿,刘协向马云禄的寝殿走去。
  马云禄跟了上来,脚步轻快。
  荀文倩留下了,她又可以跟着天子出征了,她的心情也跟着飞扬了起来。
  “陛下,出征在即,你怎么不陪陪荀贵人?”
  “今天不该是她。”
  “话虽如此,不是……”
  “得来的太容易,就会不知道珍惜。”刘协瞅瞅马云禄。“你是不方便吗?”
  马云禄连连摇手,随即又觉得不妥,话题一转。“皇后刚生产,臣妾是不是……”
  刘协笑了一声:“你现在想起来,还不算太迟。”
  马云禄神情尴尬,有些窘迫。
  她知道皇后难产,之前也去看过一趟,但是说心里话,她真没放在心上。
  一来妇人生死就是这样,第一胎都会困难,因此而死的屡见不鲜。二来皇后真要是出了意外,对她未必是坏事。
  加上天子要亲征冀州,她满脑门心思就是跟着天子出征,根本没顾得考虑去向皇后请安的事。
  “那臣妾先去向皇后请安,然后再来侍候陛下?”
  “明天再去吧,皇后累了,可能要休息了。”
  “唯。”马云禄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
  “你啊……”刘协指指马云禄,有点恨铁不成钢。
  论做人,她不如荀文倩太多了。
  马云禄也知道自己答应得太爽快了,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你知道我与皇后的五年之约吧?”
  马云禄脸上的笑容散去,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就记在心里。”刘协轻声说道:“皇后之位看似尊宠,却是众目所瞩,关系到朝政的平衡,不能掉以轻心。光武皇帝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故事,你也应该听说过一些。你希望像她那样吗?”
  马云禄的脸色微变,后背有些凉意。
  她对郭圣通的事算不是有多熟悉,但大致情况还是知道的。如果最后一定会被废后,不如一开始就不做这个皇后。
  两人来到殿中,马云禄安排人准备洗漱,自己服侍刘协更衣。
  “陛下亲征,谁留守长安。”
  “太尉。”刘协不假思索。
  他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贾诩镇守长安是最合适的,关中将士有大半是西凉人,而且是李傕、郭汜的部下。这些人怕贾诩,却未必信任贾诩。即使经过一番整顿,双方之间根深蒂固的警惕也无法消除。
  有朝廷的名义,贾诩可以坐镇长安,却很难掀起什么风浪。
  而镇守关中的段煨、张济,甚至包括韩遂,与贾诩合作的可能性却要大得多。他这次决定东征,与其说是讨伐审配,不如说是趁势调整防务,将这部分兵权收到自己手中。
  朝政就是这么复杂,没有谁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马云禄没有再问,侍候着刘协洗漱完毕,一起上了床。
  时间还早,刘协没有睡意,拿着一卷书在读。马云禄睁着眼睛,看着屋顶,眼珠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嘴角突然露出一丝笑意。
  “陛下,平定冀州之后,你会去西域吗?”
  刘协晃了晃手里的书。“就算平定了冀州,还有益州、交州没有平定,哪里顾得上西域。”
  “那益州、交州之后呢?”
  “有可能。”
  “你还会带着臣妾么?”马云禄转过头,盯着刘协的眼睛,眼神灼灼。
  刘协瞥了她一眼,无声地笑了。
  “当然。”


第七百九十八章 俎上鱼肉
  刘协要亲征冀州的事,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反对的声音不小,主要有三种:
  一是论讲在即,天子不宜轻出。这是关系到将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国策,比冀州的一时得失重要多了,不宜主次颠倒。
  二是袁绍即将入朝,如何定性还没有确定。现在就亲征冀州,未免操之过急。若能妥善处理袁绍,冀州或许能不战而定。
  三是冀州外强中干,就算要征讨,派一员大将即可,天子亲征有小题大作之嫌。
  经过一番充分的讨论,刘协最后还是说服了群臣。
  他的理由也有三个。
  论讲是百年大计,谁说一定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得出结论?这件事可以慢慢讨论,甚至将来也可以时时讨论,日日新嘛。
  至于袁绍,不管如何定性,他都已经失去了对冀州的控制。就算对他既往不咎,也不会对冀州有什么影响。难道你们希望朝廷答应冀州人,对冀州网开一面,不在冀州推行度田?
  最后,冀州虽然外强中干,却不可小觑。诸军互不统属,唯有朕亲征,才能让各部配合默契,而不是互相内讧。
  公卿大臣听懂了刘协的言外之意,不再反对,算是达成一致意见。
  刘协随即下诏,命太尉贾诩留守长安,全权负责军事。
  光禄勋马腾率虎贲、羽林、散骑、甲骑随征,扩充后的越骑营随征,其余各部留守京城。
  如此,随天子出征的总兵力不足万人,而且以骑兵为主。
  为了尽可能的减轻沿途郡县的负担,刘协取消了一切不必要的仪仗,随从人员也减到最少。
  他本人也以马代步,不用车驾。
  诏书公布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曾随天子巡边的将士。在长安待了这么久,终于又可以出征了。经过近两年的休整、训练,他们如今斗志旺盛,恨不得一步赶到冀州,一展身手,让自大的冀州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
  愁的是刚刚入仕不久的郎官。
  他们是天子近臣,哪怕是文职,也必须随行。以马代步,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入仕之前,他们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坐车都嫌马车太快,不如牛车平稳,如今却要他们以马代步,成何体统?
  年轻人还好一些,现学也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恨不得就此辞职。
  怨言传到刘协耳中,刘协随即与杨彪、周忠商量,从郎官中选一些入宫时间较久,为人沉稳的郎官外放,出任县令、县长,或者担任郡县学校的祭酒、讲习,推行新政,教化百姓。
  尤其是冀州。
  既然朝廷决定以武力平定冀州,那就没什么好客气的,直接铺开新政,强行度田。愿意配合的配合,不愿意配合的也要配合。
  谁敢跳出来找事,顺手就灭了你。
  消息一出,宫里的老郎官们就兴奋了。
  也有人表示反对,觉得这会刺激冀州人,逼得他们支持审配,反抗朝廷。但这样的声音很微弱,大多人都觉得这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天子出征,能调集的兵力当在十万以上,冀州人挡得住?
  投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报名参选的郎官几乎瞬间就挤爆了司徒府的大门。
  消息传到太学,那些刚刚从各地赶来,还沉浸在太学自由的学术讨论空气中的各地贤良们捶胸顿足。有人后悔自己慢了一步,没有立刻入仕为郎,错过了随天子出征的机会,有人则觉得这些踊跃为官的郎中寡廉鲜耻,为了仕途抛弃了道义。
  是否应该度田还没有尘埃落定呢,你们怎么就拥护朝廷,要在冀州强行度田了?
  ——
  太原,军营。
  荀谌匆匆走进郭图的帐篷,面色发白,额头冷汗涔涔。
  “公则兄,大事不好。”
  正在看邸报的郭图下意识地抬起手,挡住自己的嘴,咳嗽了一声。“友若,出了什么事,如此惊惶?”
  “天子要亲征冀州。”荀谌说着,晃了晃手中刚刚收到的书信。“我从女文倩送来的消息。”
  郭图一愣,随即脸色也变了。
  天子亲征冀州,意味着朝廷不仅没有和审配谈判的兴趣,而且想借此机会,直接用武力平定冀州,顺手将所有的反对力量抹去。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审配怎么想。
  如果审配怕了,决定投降,那就是好事。他们的家人将因此无恙。
  如果审配死扛到底,那他们的家人就惨了,十有八九会被审配杀掉。审配为人专横,行事偏激,玉石俱焚的可能性极大。
  “这可如此是好?”
  “如今之计,只有一条。”荀谌咬咬牙。“趁着朝廷出兵的消息还没传到邺城,先派人入邺城,与休若、仲治他们联络,看能不能起兵,抓了审配、田丰,献城投降。还有,佐治在显奕身边,如果能联络上他,让他劝显奕向朝廷称臣,也可以减少损失。”
  郭图苦笑。
  荀谌说的办法听起来不错,但执行起来却难。
  荀衍、辛评等人的确在邺城,也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