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原本以为袁夫人会为袁氏考虑,暗中推波助澜的。
毕竟汝南袁氏是山东世家之首,土地极多。袁术一根筋,不惜损人不利己,也要弄死袁绍,袁夫人不至于不为母族考虑。
万万没想到,袁夫人比袁术还坚决。
他悄悄看了荀谌一眼。
荀谌从长安返回后,对度田的态度就有些暧昧。虽然谈不上支持,却也没反对得那么激烈。他一直以为荀谌的态度改变是得到了某种利益的交换,现在看来,恐怕不尽然。
荀谌报以苦笑。
见郭图、荀谌二人神色,袁夫人有点明白了其中原由。
她挥挥手。“这也怨不得你们,朝廷新政用意深远,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等你们到了长安,慢慢就明白了。就这样吧,我将你们的意见传回长安,天子能不能答应,那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袁夫人一声叹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郭图、荀谌脸色一僵,无言以对。
袁夫人想了想,又道:“在邺城平定之前,你们不要提去西域的事。万一……”她叹了一口气。“总要留点血脉才行。”
郭图、荀谌的脸色更难看了。
很显然,袁夫人对天子答应审配的要求不报任何希望,觉得袁熙等人必死无疑,所以反对袁谭去西域的计划,要为袁绍留一丝血脉。
袁绍尚有袁谭,他们的家人可都在邺城。
他们越想越恨袁术。
袁术突然出兵,不仅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早知如此,他们至少应该从邺城接出家属。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
长安。
刘协坐在温室殿中,心思却不在公务上,他焦急地等待着椒房殿的消息。
皇后伏寿十月怀胎,今日生产,但情况却有些不妙。
她难产了。
肚子已经疼了两天一夜,孩子却一直没有生出来。一开始伏寿还能咬着牙,不让自己叫出声来,尽可能保持皇后的体面,现在却已经疼得撕心裂肺,一声叫得比一声响。
刘协很想去看看,却被官员们死死拦住。
妇人怀孕、生子都是恶事,按规矩,连正房都不能住,要搬出去单住的。如今形势简便,皇后得以在椒房殿生产,已经是破了规矩,说不定难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再让天子去看皇后,万一天神震怒,直接取了皇后性命,谁来担这个责任?
刘协本来没当回事,可是看看太医署的太医那副以死相谏的模样,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不信这些,不代表别人也不信。皇后难产,他们已经很紧张了,他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能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他就在温室殿等消息。
“陛下……”一个太医飞奔了进来。
“生了?”刘协一跃而起。
太医吓了一跳,连忙摇头。“还没有。华太医说,形势危急,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剖腹。”
刘协一愣,随即说道:“那还等什么?快点动手啊。”
太医汗如雨下,连连拱手。“陛下,华太医说,皇后的情况尤其危险,剖腹后极可能会失血过多,危及性命。且胞宫受伤,就算能保住性命,只怕以后也不能受胎了。”
刘协惊呆了。
他知道华佗为什么犹豫到现在了。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华佗做不到两全其美,皇后就算能救过来,以后也很可能再也无法受孕。
皇后无法受孕,不仅是生不了孩子这么简单,这将影响到宫里的权力平衡。
没能生下皇子的皇后,面对生了皇子的贵人们,难免会底气不足。
司徒杨彪快步走来,见太医站在天子面前,满头是汗,神色惶恐,吃了一惊。
“皇后……还没生产?”
刘协眉头紧皱,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杨彪听完,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皇后死了呢。他转身问太医道:“华太医可曾说,皇后腹中是皇子还是皇女?”
“皇后脉象紊乱,无法判断。”
杨彪皱了皱眉,转身看向刘协,低声说道:“陛下,不如……”
刘协抬起手,打断了杨彪。“传诏华太医,尽全力保证皇后安全。”
太医抬起头,盯着刘协看了又看。
刘协震怒,厉喝一声:“还等什么,快去。别管是皇子还是皇女,优先考虑皇后的性命。”
“唯!”太医躬身领命,转身匆匆去了。
杨彪一声轻叹。“陛下,臣以为不妥。”
刘协抬手,打断了杨彪。“杨公突然进宫,有什么急事?”
他知道杨彪的意思。
既然伏寿就算救回来也不能再怀孕了,不如赌一赌她生的是男是女。如果生的是皇子,那伏寿死也值了。如果生的皇女,那也只能算她倒霉。可是有血脉留下来,总比不能生好。
但他不这么想。
且不说只要伏寿活着,他就可以保住她的皇后之位,让别人免生觊觎之心,仅就个人情感而言,他也不能这么看着伏寿死去。
保大保小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哪怕伏寿现在不是他唯一的女人,也不仅仅是妻子这么简单。
在他看来,这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比未曾见面的孩子更重要。
这样的道理,没法和杨彪讲,所以只能乾纲独断了。
见刘协态度坚决,根本没有和他商量的意思,杨彪也只好闭上了嘴巴。
他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和天子说刚刚收到的消息。
审配有可能挟袁绍及汝颍系的家眷,要求朝廷重新审视冀州的地位,这实在太荒唐了。
但他又不得不来汇报,毕竟审配手里掌握着几百条人命,而且不是普通人,是汝颍系的元气所在。如果就这么放弃了,会严重影响到汝颍人的士气,造成不必要的动乱。
可是这时机太不凑巧了,偏偏碰上皇后难产。
他本以为皇后应该已经生产,以天子的脾气,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女,都是一件喜事,可能比较好说话。
“杨公?”刘协有些不耐烦,催促了一句。
杨彪无奈,只将取出袁夫人的书信,将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刘协没有接袁夫人的书信,只是听杨彪说,听完之后,他淡淡地问了一句。
“杨公以为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审配荒唐,只是……”
“朕也觉得荒唐。”刘协摇摇头,语速缓慢,却不容置疑。“郭后的事,朕已经了解过,不觉得光武皇帝有亏欠她的地方。审配想以此与朝廷讨价还价,实在是愚蠢之极。行了,此事毋须再议。审配肯降,自然更好。不肯降,朕就亲率大军击破邺城,诛他三族。”
第七百九十五章 攻心为上
刘协没有说假话。
得知冀州人有心结之后,他就仔细研究了郭圣通及东海王刘彊的史事。
严格来说,废后是郭圣通自取其咎。
废后诏书中有“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的字眼,可见郭圣通并非温良之辈。如果所言不实,以光武朝大臣的强项,恐怕不会接受这个废后的理由。
废后是大事,绝不是皇帝想废就能废的,更不是随便找个理由就行的。
郭圣通的背后站着冀州系和陇右系。
相对而言,光武皇帝的处理非常克制,甚至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郭圣通被废后,其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就连刘彊的太子之位也是保留了两年之后,才因为刘彊多次主动请免才施行的。而东海王一脉,从刘彊起,传承至今,从无中断。
郭圣通共有五子,刘彊以外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是因为无子而国除,中山王刘焉、沛王刘辅也是传承至今。
郭氏亲戚恩宠不衰,连郭圣通的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能以恩泽封侯,近乎滥赏。
包括郭圣通本人,虽然被废,却以沛王太后终老,后来还得以陪葬北邙。
要说光武皇帝或者嗣君排斥冀州人,实在说不过去。
不可否认,冀州人的仕途与南阳、汝颍相比不够顺畅,但那不是朝廷有意为之,而是形势使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朝廷下几道诏书就能解决的。
如果审配真想拿汝颍人的家眷为人质,与朝廷谈判,只能说他想多了。
说句不能宣诸于口的话,刘协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杨彪想到了刘协会拒绝他的请求,却没想到刘协会如此果决,甚至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他本想再劝两句,一看刘协如困兽般的神情,又咽了回去,躬身告退。
皇后难产,生死未卜,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
刘协也没理杨彪。
一来是的确没心情,二来是不能给杨彪任何希望。
杨彪夫妻都是明白人,知道审配这个要求很过分。但他们也不能直接拒绝,否则没法向汝颍人交待,尤其是当袁夫人还是当事人亲属的情况下。
在袁隗、袁基等五十余人被杀的情况下,袁汤这一脉就剩下袁绍、袁术。袁术只有一个儿子,袁绍的儿子倒是多,但除了袁谭之外,都控制在审配手中。
袁夫人不能见死不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荀氏。
托荀彧的聪明,早在董卓乱政之初,荀氏就迁到了河北,依附韩馥。如今脱身的只有荀彧一家人,其他人几乎都在邺城。
如果审配真打算玉石俱焚,荀彧这一脉也将损失惨重。
不出意外的话,荀文倩肯定也会来求情。
——
经过华佗的手术,伏寿暂时保住了一条命。
但是对伏寿本人来说,她却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想睁开。
她生的是个皇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
难产的原因是胎儿过大,而伏寿本人平时又运动不足。如果不是华佗当机立断,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一尸两命。
但伏寿不觉得,她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得知自己将来可能再也无未能受孕,她心灰意冷,连刘协进来的时候,她都没睁开眼睛看一下。不管服侍她的桥氏姊妹怎么提醒,她都没有反应。
华佗等人惴惴不安的跪在一旁。
看到胎儿是男孩的时候,华佗差点崩溃了。他清楚这个失误可能引起多少不必要的猜测,如果有人说他是为豫州系着想,故意断了伏寿的希望,以便荀文倩有机会母凭子贵,他是解释不清楚的。
刘协看了一眼,叹了一口气。“诸君辛苦了,平身,下去休息吧。”
“陛下,臣……”华佗磕了个头,冷汗涔涔。“臣判断失误,罪该万死。”
“你有什么失误?”刘协挥挥手。“行了,就算是判断失误,朕也是主要责任。你们别多想了,回头把这次医案好好整理一下,总结一下得失。”
“唯!”华佗再拜。“谢陛下。”
“华太医留一下,其他人退下。”
太医们领诏,退了下去,只有华佗站在一旁。
刘协在床边坐下,用手绢擦了擦伏寿额头,轻声说道:“阿寿,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不必如此沮丧。”
伏寿的眼皮颤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泪水沿着脸庞滑了下来。“陛下,臣妾不能再为陛下生一儿半女,生不如死。”
“别哭,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强。”刘协用手绢轻拭她的泪水。“且不说你才十九岁,只要好好调养,还有恢复的机会。退一步说,就算你真的不能受孕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怎么解决?”伏寿抽噎着。“臣妾只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朕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但朕可以保证,你会有一个有伏氏血脉的孩子,如何?”
伏寿一惊,转头看着刘协,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陛下?”
“朕和你订一个五年之约。五年之内,如果你能受孕,自然无话可说。五年之内,如果你一直不能受孕,朕就从你伏氏中挑一个女子入宫。”
伏寿喜极而泣。
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只要是有伏氏血脉的皇子,是不是她本人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而且她清楚刘协刻意控制后宫规模,这一个名额有多珍贵,毋庸诲言。天子给了她这个承诺,等于堵死了其他人觊觎皇后之位的可能。
“都说了不能哭,怎么不听话?”刘协哭笑不得。“你这是是想抗诏吗?”
“臣妾不敢,臣妾不敢。”伏寿连声说道上,伸手拉过刘协的手,贴在脸上。“臣妾感激陛下,无以为报。”
“好好保养身体,就是最大的回报。”刘协摸着伏寿的脸,有些自责。“你刚刚生养,朕本该陪着你,可是冀州有变,朕当亲征,只能留你在长安了。你要好好保重自己,希望朕凯旋的时候,又能看到一个活蹦乱跳的你,然后再给朕生一个强壮的儿子。”
“臣妾尽力。”伏寿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
“华太医是天下最好的医师,你要相信他,听他的医嘱,不要使性子。如果不是他,今天的事会更加不堪设想。”
伏寿虽然不太情愿,却还是点了点头。
一旁的华佗感激不尽,悄悄地吐了一口气。
“华太医。”
华佗连忙上前。“臣在。”
“即日起,你的研究重心就是协助皇后恢复健康。皇后再次受孕之日,就是你封侯的时候。”
华佗大喜,大声应道:“臣,遵旨!”
第七百九十六章 当局者迷
太学书坊。
荀文倩焦急地来回转着圈,不时看一眼门外。
在她的期盼中,唐夫人走了进来。她瞅了一眼荀文倩,有些奇怪。“听说皇后这两天生产,你不在宫里侍候,跑到这儿来做什么?”
“冀州出事了。”荀文倩顾不得寒喧,将冀州的事说了一遍。
她刚刚收到荀谌的书信。荀谌的家人全在邺城,可能会被审配扣为人质,荀谌无奈之下,直接给她写了信,希望她能出面,向天子求情。
她拿捏不定,没敢直接去找天子,而是先来了书坊,向唐夫人问计。
唐夫人听完,摇摇头,一声长叹。“这袁术还真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连害人都不是一个一个的害,而是一网打尽,连自家人也不放过。”
“小姨,我该怎么办?”荀文倩抱着唐夫人的手臂轻摇,央求道:“你帮我出出主意。”
唐夫人哼了一声:“你没有直接去求天子,还算你没糊涂到家。你要是愿意听我的,就别多事,任由天子处理。”
“任由天子处理?”荀文倩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唐夫人点点头。“天子不是好杀之人。如果能救,他一定会救。但是让他为了救人向审配低头让步,绝不可能。”
“可若是……”
“你啊,就是关心则乱。”唐夫人点了点荀文倩的额头。“你要记住,你现在是天子的女人,不是荀氏的女儿。两者不冲突的时候,你当然可以为荀氏争取一些利益。可若是两者冲突的时候,你就不能忘了主次。”
“我知道这个道理,可是荀氏数十口在邺城,我岂能坐视不理?”
唐夫人冷笑一声:“你三伯、四伯都是聪明之人,岂能算不到今天的局面?他们不过是想舍不得眼前的利益,反对天子度田,这才落得如此尴尬的局面。说他们一句咎由自取都是轻的,还想天子让步,去救他们?简直是异想天开。”
荀文倩神情尴尬。
她没想到唐夫人的态度会如此激烈。
不过仔细想想,唐夫人说得也没错。早在袁绍从徐州撤兵,天下形势就已经明朗了。荀谌、荀洐等人本该果断地劝袁绍入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