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305章

汉道天下-第305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见状,觉得取胜无望,便准备让士仁、麋芳佯败,诱袁熙出营,再予以伏击。
  但法正拦住了他。
  法正一直盯着袁熙的中军,他发现一个问题:袁熙守得很稳健,却几乎没有反击的兴趣,与之前交战时旺盛的战意截然不同。
  按理说,这么好的机会,袁熙会迅速反击地才对。不是躲在营栅后面射箭,而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出营冲击步卒。
  要么是袁熙不想打了,要么指挥的将领不是袁熙,又或者,之前主导战事的人不在。
  法正立刻向刘备提出建议,派出实力最强的张飞,对袁熙的大营进行一次强力突击,并让陈到指挥的亲卫骑做好出击的准备。
  如果袁熙派骑兵反冲锋,那就掩护张飞等人撤退。
  如果袁熙还按兵不动,那就利用骑兵的速度冲击袁军的辎重大营,放火焚烧辎重。
  刘备稍一犹豫,便接受了法正的建议。
  他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修改。
  他将指挥权交给了法正,自己与陈到一起率骑兵出击。
  法正毫不客气的接受了。
  刘备传出命令,原本不紧不慢的战鼓声炸响,不仅士仁、麋芳重新组织起攻势,张飞也率三千步卒冲了出去。
  刀盾手冒着袁军的箭雨,冲到袁军大营前,掩护弓弩手上前集射,弥补弓弩力量的不足。张飞率领亲卫营,冲到了袁军营门前,手持巨斧,亲自破门。
  袁军的前营将领没想到刘备会这么决绝,准备不足,一时慌了手脚,立刻向中军求援,请袁熙派兵增援。
  他营里只有一千人,挡不住张飞的猛攻多久。
  袁熙收到消息,不敢怠慢,立刻派中军增援。
  让他想到的事又一次发生了,刘备、陈到突然出击,千余骑兵从袁军大营之间插了进去,直奔袁熙所在的中军,大有斩将夺旗的意思。
  袁熙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刘备亲自出战,骑兵士气大涨,在两侧营中的袁军将士的注视下,迅速深入。
  袁军根本没想到刘备会派骑兵冲击,更没想到刘备会亲自出击,连弓弩都没准备好,眼睁睁地看着刘备从面前驰过。
  他们能做的,就是向中军示警。
  刘备疯了,亲自突阵。
  奉命增援前营的袁军步卒听到示警消息,又看到骑兵冲来,顿时慌了手脚,纷纷停止前进,就地列阵,准备迎接骑兵的冲击。
  刘备突然改变了前进方向,放弃了袁熙的中军,直扑一旁的辎重营。
  千余骑兵绕着辎重营奔驰,将准备好的箭射入营中,箭上绑的引火物点燃了营中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辎重营里迅速起火,乱作一团。
  趁此机会,刘备破门而入。
  骑兵策马冲进辎重营,四处纵火,肆意杀戮。
  等袁熙反应过来,知道刘备的目标不是他,而是辎重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辎重营已经烧成了火海。


第七百三十章 众矢之的
  转眼之间,形势就脱离了袁熙的控制。
  辎重被毁,军心大乱,士气也跟着大坠。诸将看着辎重营方向的大火,心头一片死灰,斗志全无。
  离秋收还有几个月,就算想从冀州运粮来,时间也未必赶得及。
  撤回青州,成了唯一的选择。
  袁熙慌乱之下,救援不及。前营被张飞攻破,营中将士一边与张飞死战,一边向中军求援。
  中军有反应,但援军就是迟迟不到。
  前军将领被张飞斩首,营中将士大半战死,小半投降,只剩不到百余人逃出大营。
  好在张飞也自知实力有限,不可能击破袁熙的中军,在营里放了一把火,就撤了回去。
  尽管如此,一战斩首近千,依然是刘备几个月来最大的胜利。
  烧了辎重营,则将袁熙逼到了绝境,形势对刘备大好。
  刘备心满意足,收兵回营。
  法正却意犹未尽,觉得张飞、刘备虽勇,却不擅长把握战机。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继续进攻,扩大战果。
  袁熙已经乱了阵脚,再逼他一下,说不定就崩溃了。
  某种程度上,陈登说得对,刘备及其麾下将士擅长防守,却不擅长进攻,相互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好,靠他们临场发挥,很难把握住战机。
  回到大营之后,陈登出营迎接,向刘备表示祝贺。
  刘备很兴奋,指着法正说道,这一战的首功是法正。若不是法正要求进攻,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战果。
  陈登很意外,随即又向法正表示祝贺。
  法正坦然接受,神情傲慢,甚至没有还礼。
  陈登很生气,却不好当场发作。他心里不舒服,连庆功宴都不想参加,还是被诸葛瑾劝住,说这样会让刘备尴尬,这才强忍不快,留在席中。
  大胜之外,诸将都有些兴奋,刘备也不例外,频频举杯,又命陈琳作诗纪念。
  张飞很快就喝得大醉,起身属舞,东倒西歪,状若疯癫。
  陈登看在眼里,暗自摇头。
  刘备平时喜怒不形于色,一喝酒就原形毕露,哪里还有半点王者之相。
  ——
  袁熙看着一片狼藉的辎重营,看着那些被火浇成炭黑,又被水泡得不成样子的粮食,面如死灰。
  韩宣也很自责。
  如果不是他任性使气,没有及时去协助袁熙指挥,战局也不可能发展到这个形势。
  他也没想到刘备会发起强攻,而且亲自率骑兵突阵。
  一个疏忽,就造成了致命危机。
  “景然,奈何?”袁熙有气无力的问道。
  韩宣没有立刻回答,他详细问了袁熙交战的经过,尤其是刘备突阵的前后,最后问了袁熙一个问题。
  “刘备突阵时,谁在中军指挥?”
  袁熙仔细想了想。“陈登?”
  韩宣摇摇头,觉得不是陈登。
  两军交战这么久,刘备一直不占上风,大多以防守为主。陈登指挥的是步卒,承担着防守的主要任务。从几次作战来看,陈登非常忌惮袁军的骑兵,作风保守,尽可能不给袁熙一点机会。
  这样的人,不可能做出如此激进的安排。
  韩宣让袁熙想办法去打听,看看刘备身边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新面孔,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他怀疑,不仅是这一战,之前几次交战,也可能与此人有关。
  袁熙有些不耐烦。“景然还是不肯退兵?”
  韩宣耐心的解释道:“将军,不是不退兵,是不能如此随意的退兵。我军撤退,刘备必然来追,若不知是谁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如何知道他会怎么追?如果只是远远的跟着,那便罢了。如果他像今天一样,突然冲上来搏杀,将军还能安然退出琅琊吗?”
  想起不久前的战况,袁熙打了个寒战,不敢再嘴硬。
  刘备如果一直如此跟着他,他就睡不好了。
  “以景然之计,奈何?”
  “辎重营虽然被毁了,但仔细挑选一下,还有一些粮食能吃,只是要将领与将士们同甘苦。稳住军心,然后再派人赶往莒县、诸县,做好接应,向当地大族借一些粮食,以供坚守,然后再徐徐撤兵。”
  袁熙觉得有理,随即又问道:“向冀州求援吗?”
  “暂时不需要。向青州各郡国借粮,支撑到秋后以后,应该足够。”
  “不回冀州了?”
  “退到北海再说,眼下不宜提及。”韩宣看向四周的将士,又对袁熙说道:“一旦大军崩溃,将军就算回到冀州,又能如何?”
  袁熙面色煞白,没敢再说什么,按照韩宣的建议,一一安排。
  ——
  辎重营被毁,袁熙却没有立刻撤兵,让刘备在大感意外。
  他又组织了两次试探性进攻,但是袁熙没有再给他机会,坚决地打了回去,还抓住刘备一次冒进,数弩齐发,险些要了刘备性命。
  遭此一劫,刘备也清醒过来,知道自己还不具备优势,只能耐着性子和袁熙缠斗。
  法正意识到了不对劲,建议刘备派人进攻莒县,逼袁熙撤退。
  但他的建议遭到了陈登的反对。
  陈登说,眼中双方势均力敌,我方的实力甚至还要弱一些,如果分兵,只会给对方各个击破的机会,不可取。
  法正很不高兴,当众指责陈登畏敌如虎,消极怠战。
  他对陈登说,你就是经常打败仗,输怕了,还没打,先想着怎么保命。像你这样,还想开疆拓土?在徐州,你都不敢主动进攻,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边疆,你岂不是只能天天躲在大营里?
  陈登忍无可忍,和法正吵了起来。
  他对刘备说,我是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愿意交出兵权,解甲归田。
  说完,不等刘备说话,他扬长而去。
  张飞也很不舒服。法正这么说,也有指责他的嫌疑,甚至有指责刘备的嫌疑,搞得好像没有他法正,他们就每战必败似的。
  法正惹了众怒,刘备也很无奈,一边劝解,一边让陈琳去追陈登,劝他消消气。
  法正也很郁闷。
  他对刘备说,陈登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我在天子面前时也常常直言不讳,天子都没有计较。
  他陈登就连一句批评都听不得?
  看来我不该来,还是回长安复命去吧。
  刘备连忙拉住,好说歹说,才让法正放弃了立刻回长安的想法。
  两天后,袁熙撤兵的消息传来,退守莒县。
  法正仰天长叹。
  扩大战果的机会已经错过,刘备想收复琅琊,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刘备也很郁闷,带着法正去了开阳,准备散散心。


第七百三十一章 自愧不如
  诸葛亮拿着文书,快步走到椒房殿门口的时候,刘协正在皇后伏寿说话,笑语盈盈,一派温馨。
  伏寿心情不错。
  怀胎六个月,有太医的悉心照料,还有荀文倩这个过来人一旁陪伴,她的状况非常好。
  尤其是父母都来了长安,伏完在太学任《尚书》祭酒,主讲家传的学问。母亲暂时没事,隔三岔五的进宫陪她,兄弟和姊妹都有了不错的安排,她过得很舒心。
  最让她满意的,自然还是天子不管多忙,还是经常抽出时间来椒房殿。哪怕是说几句话就走,也不会几天不露面。
  在天子的示范下,几个贵人没人敢怠慢她。只要在宫里,每天都过来请安,陪她说说话,相处得还算融洽。
  唯一遗憾的就是上次华佗预测翻车,现在不敢轻易说是男是女。
  虽然嘴上不说,但伏寿还是希望能生个儿子。
  一来天子即将年满二十,应该有个嗣子。
  二来马云禄入宫之后,随时可能怀孕。马云禄与荀文倩不同,她背后有凉州军。如果她身为皇后,一直生不出嫡子,马云禄却先生了儿子,难保凉州人不会有想法。
  最后还有一个麻烦。董宛、宋都也到了可以生养的年龄,不久就要回到长安,她的竞争对手突然就变多了。
  只要她能生下皇嫡子,那这些担心就都没有了。
  让桥蕤的两个女儿入椒房殿为侍女,某种程度上也是有备无患。
  天子虽然拒绝纳她们入宫,却还是喜欢她们的。
  男人嘛,有几个能拒绝国色。
  “陛下,又有公事来了,你就别陪我了。”看到诸葛亮,伏寿主动说道:“待会儿点心好了,我让人送去。”
  刘协笑着应了,起身离席。
  见此情景,诸葛亮在门口住了脚步。
  他和伏寿都是琅琊人,本来就有不少人说他得到天子信任和皇后有关,平时特别注意保持距离。今天要不是情况特殊,他甚至不会走到椒房殿来。
  “什么事?”刘协迈步出了殿,轻声问道。
  “冀州、徐州的形势都有变化,而且有些关联。”
  刘协听诸葛亮说完,没吭声,一直走到清凉殿,入了座,展开地图看了一会儿,才轻笑了一声。
  “这些人还真是好斗啊,没人斗的时候,就自己和自己斗。”
  见刘协一脸不以为意,诸葛亮提醒道:“陛下,依徐州的进度,只怕今年无法进军辽东。”
  刘协瞅了诸葛亮一眼。“辽东还能飞了?”
  “那倒不会。”诸葛亮也笑了。
  “既然不会飞了,那有什么好担心的。早一年,晚一年,其实没什么区别。”刘协靠在凭几上,以手支额。“我倒是希望慢一点,走得太快了,未必是好事。”
  诸葛亮神情不变,心里却有些无奈。
  他天天跟着刘协,自然清楚刘协对当前现状最大的不满就是袁绍撤得太快了。如果能多打几年,度田或许不会这么难。
  徐州、冀州的情况正合刘协之意。
  可问题是琅琊是他的家乡,刘备现在驻扎的地方就是阳都。黄巾之乱时,阳都就受了灾。再打上几年,阳都会被打残。
  “担心家乡?”刘协没听到诸葛亮的回应,瞥了他一眼,见他神色忧虑,立刻明白了其中原由。
  诸葛亮一愣,随即说道:“是的。”
  “那就更不能急了。”刘协笑笑。“不出意外的话,刘备与袁熙之间的争斗已经不在战场,而是人心。你家那些亲朋故旧会支持谁?”
  诸葛亮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家兄在刘使君处,族人自然是支持刘使君的。”
  “但愿如此。”刘协笑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知道诸葛瑾在刘备麾下,但诸葛瑾并不是刘备的直接下属,而是陈登的。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这就不好说了。
  他更愿意相信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有些东西是有惯性的,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徐州士大夫正有意无意的站队,真正支持刘备,或者说是支持朝廷的人并不占多数。
  其实不仅是徐州,整个山东都是如此。
  周忠出任司空后,第一个决定就是辟除张昭为吏,而且是司空长史。
  刘协并不觉得张昭能胜任司空长史,但他没有否决。这是君臣之间的分寸,周忠提议,只要不过分,他就不会否决。最后成绩出来,周忠自然清楚该怎么做。
  他心里有比张昭更合适的司空长史人选,但他没有说。
  “虞祭酒这两天在忙什么?有几天没看到他了。”
  “在和工学堂的几个匠师在研究投石机。”
  “投石机?”
  “他上次去看了一下投石机,说是太简陋,有很大的优化余地,便主动揽下了这件事。这两天正在试验,好像是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结果有些误差,现在还找不到原因。”
  刘协眼神微闪,心中有些说不出的诡异。
  果然战争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推动力吗?
  “没几个月就要太学论讲了,他不准备参加吗?”
  诸葛亮忍着笑。“他说和那些人没什么好说的。”
  “你也这么觉得?”
  “臣可没虞君那么自信。”诸葛亮连连摇头。“臣的悟性不够,举一反三已经不易了,举一反十,只有那样的奇才才可以。”
  “是你的心思不在那方面。”刘协直接点破了诸葛亮的谦虚。
  只论智商,诸葛亮不弱于虞翻,甚至可以说不弱于这个时代任何人。他的问题是完美主义,不管什么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
  实际上,他这种性格最适合做学问,或者技术,唯独不合适从政。
  完美主义者从政做不了一把手,否则只会把自己累死。
  但问题是,诸葛亮最大的兴趣就是从政。
  这是儒家士大夫的担当,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嘛。
  所以刘协在培养诸葛亮的同时,还要物色诸葛亮的继任者。不出意外的话,诸葛亮肯定会死在他前面,不可能陪他走到最后。
  只是他一时半会还找不到这样的人。
  姜维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这事也不用急,再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