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304章

汉道天下-第304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陈到骁勇,几次阵前杀将,遏制住了袁军骑兵的冲击势头,为步卒争取了重整阵型的时间,才没有出现崩溃。
  “骑兵的优势是攻,还是守?”
  “当然是攻。”
  “既然如此,那袁熙为什么不攻,反倒据险而守。”法正转过头,打量着刘备。
  刘备一愣,豁然开朗。
  他知道哪儿不对劲了。
  袁熙进攻琅琊如此顺势,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士大夫支持他,不仅给他提供钱粮,还出兵助阵,为他引路。
  可是这么做是赌博,赌袁绍能控制琅琊,进而控制徐州,与朝廷对峙。
  因此,袁熙要不断的展现自己的强大实力,让更多的人对他有信心。如果他进攻不利,无法让人相信他有占领整个琅琊的实力,那些人就会犹豫,支持的力度就会骤减。
  几次小挫之后,袁熙依然有足够的兵力优势,本该重振旗鼓,继续进攻,而不是据险而守,保持一种对峙的状态。
  对袁熙来说,对峙就是输。
  他兴师动众而来,绝不是为了半个琅琊,而是整个徐州。
  “他打不动了?”
  “也许吧。”法正收回目光,眯起了眼睛。“不战,是不能。不走,是不舍。使君,我们不妨试他一试。”
  “怎么试?”
  “佯攻,然后撤退,诱其追击。”
  刘备想了想,觉得有理,一口答应。
  ——
  两人回到大营,随即召集诸将商议。
  对法正的建议,陈登表示了委婉的反对。
  他觉得保持对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僵持得越久,对袁熙越是不利,对刘备却没有坏处。
  刘备麾下兵力不少,但大多是去年才招募的新兵。他们坚守彭城,立下了战功,却只熟悉守城的战术,对野战并不在行,尤其缺乏对付骑兵的信心和手段。
  这也是刘备初期作战不利的根本原因。
  经过几次作战,这一点已经有了提高,但是还不够。击退袁熙之后,刘备将进军辽东,与公孙度作战。辽东骑兵更多,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刘备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与其如此,不如将袁熙当作砺石,磨炼将士,让他们掌握迎战骑兵的方法,树立信心。
  这时候主动进攻袁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野战的难度大,主动进攻的难度更大。急于求成,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对此,法正不以为然。
  “想要战胜骑兵,首先要克服对骑兵的恐惧心理。”法正挥舞着手臂说道:“骑兵虽强,却也不是没有缺点。眼下正是夏季,水草丰茂,可以找到充足的草料。休息几个月,战马就能摆脱马力不足的窘境,届时袁熙的实力会更强。现在进攻,看似冒险,其实风险更小。”
  “持重是一回事,怯战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不敢面对心中的恐惧,一再失去战机,如何能克敌制胜?”
  陈登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刘备连忙示意诸葛瑾去追陈登,解释几句,免得陈登想多了。
  不得不说,法正虽然尖刻,却说中了陈登的症结所在。
  陈登对骑兵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益德、子叔、君义,你说呢?”
  张飞、麋芳、士仁意见倒是比较统一,他们赞成法正的看法。就算是以战代练,也比按兵不动好。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陈登别的都好,就是太怕骑兵了,迟迟走不出战败的阴影。
  取得了一致意见后,刘备随即开始做主动进攻的安排,并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张飞。
  陈登不想出战,就让他守营好了。
  ——
  诸葛瑾追上了陈登。
  “将军息怒。军议而已,争议在所难免,将军不必往心里去。”
  “不是我要往心里去。”陈登余怒未消。“实在是那关中小儿欺人太甚,屡屡中伤于我。”
  “少年得志,难免如此。”诸葛瑾笑道:“将军不必与他一般见识。人嘛,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他虽是玄德先生后人,底蕴终究不能与下邳陈氏相提并论。”
  陈登叹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子瑜,令弟孔明也在天子身边,却不像他一样张扬。这人与人啊,终究还是有别的。若是朝堂上以后都是这类人,成何体统。”
  诸葛瑾笑而不语,换了一个话题。“将军,上次我经过下邳的时候,拜谒了伯真公(陈球),在碑阴上看到了审配的名字。是那个审配吗?”
  陈登停住脚步,转头看着诸葛瑾,嘴角抽了抽。
  “你看得倒是仔细。”
  “我一直景仰伯真公为人,只恨生得迟,未能瞻仰其风采。”
  “伯真公泉下有知,当为卿言一笑。”陈登仰起了头。“审配是他繁阳令时的故吏。”
  “原来如此。”诸葛瑾点点头。“现在还有联络吗?”
  陈登疑惑地打量着诸葛瑾。“子瑜,你究竟想说什么?”
  诸葛瑾笑了。“大汉中兴,冀州必破,将来若能说降审配,也是大功一件。”
  陈登哈哈大笑,连连摇手。“那你就别想了。审配可不是能轻易说动的人。”
  他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他心中的执念太深。”


第七百二十八章 同声相应
  诸葛瑾却不气馁。“至少可以试一试嘛。纵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再不济,也可以打听一些冀州的情况。”
  陈登心中一动。“若是子瑜不辞劳苦,我不介意试试。”
  诸葛瑾拱拱手。“愿为将军效劳。”
  陈登面色稍缓,心中郁闷散去大半。他回头看了一眼中军大帐,缓缓说道:“子瑜,再等几年,令弟也该到军中历练了吧?”
  “应该是吧。”
  “有没有可能来使君军中?”
  诸葛瑾立刻明白了陈登的意思。“这个可不好说。不过若是能来,届时还要请将军多多指点。”
  “指点不敢说,都是徐州人,理当互相帮衬。”陈登负手而立。“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淮阴人步骘,现在何处?”
  “我回来的时候,听说他还在会稽,现在在哪里,我也不太清楚。”
  “我帐下缺一个称职的司马,你问问他是否愿意屈就。”
  诸葛瑾心领神会,立刻答应。
  他之前就对陈登提起过步骘,但陈登没放在心上。如今刘备麾下来了不少新人,既有汝南的陈到,又有广阳的士仁,还有关中的法正,陈登感受到了压力,终于想到招揽徐州乡党,增强自己的实力了。
  徐州不缺名士,但是缺有统兵之能的将才。
  步骘文武双全,可以为将。陈登以前看不上这样的人,现在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态度。
  “将军,步骘远在会稽,一时难至。我倒是有另外一个人可以推荐给将军。将军若是有兴趣,不妨抽空见一见。”
  “谁啊?”
  “莒县人徐盛。我在吴县见过他,勇气过人,善使长矛,是不多得的虎将。”
  “在哪儿?”
  “几天前听说他回了彭城,现在也许在返乡的路上,为战事所阻,滞留开阳的可能性不小。”
  “烦请子瑜修书,为我致意。”
  “喏。”
  ——
  气消之后,陈登返回中军大帐。
  刘备最终还是接受了法正的建议,打算主动进攻,试探一下袁熙的底气。他向陈登征求意见,陈登表示赞同,并主动请缨,要承担主攻的任务。
  刘备很满意陈登的态度,却还是委婉的表示,进攻只是试探,成败并不重要。相比之下,大营的安危更关键,希望陈登能够固守大营,进攻的任务由张飞承担即可。
  陈登本来也只是表个态,并非真想出击。在他看来,刘备的实力并不占上风,主动进攻很难有成效,守营更安稳。
  既然刘备有这想法,他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了。
  刘备随即做出安排,拟定了进攻的日期,命诸将各自准备。
  散会之后,诸将散去,大帐里只剩下刘备和法正两人。
  刘备命人取来酒食,与法正对饮。
  法正想了一会,突然问道:“使君,诸葛子瑜为何甘为陈元龙主记,却不为使君吏?”
  刘备瞥了法正一眼,无奈地笑道:“他们是乡党嘛,谈得来。”
  法正哼了一声。“乡党。他们眼中只有这么徐州,哪有大汉。关东、关西,他们何时才能等量齐观,不再有所偏见?”
  刘备哈哈一笑。“孝直,你又何尝不是对关东人有所偏见?”他抬起手,示意法正不必争论。“我是边地人,也觉得中原人傲慢自负,但大汉疆域辽阔,南人北人,关东关西,差别太大,难以混同,这也是事实,不必强求一致。”
  法正笑了笑,抬起手,挠挠眉梢。“是啊,所以天子才高瞻远瞩,矢志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要混同东西南北,更要化夷为夏。”
  他扬扬眉,笑道:“包括这徐夷。”
  刘备忍俊不禁,指指法正,“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徐州如今以中原自居,以前却是东夷所在。私下里调侃几句徐州人的蛮夷史,是刘备这个边州人与法正这个关中人的共同话题之一。
  调侃之余,他们的心情又各有不同。
  说到边州人,刘备常常想起吕布。
  吕布当年初到徐州时,一心想和他交好,不仅请他赴宴,还让妻子魏氏出来见他,原因之一就是觉得他们都是边州人,理应互相亲近,还想和他称兄道弟。
  当时他觉得吕布太粗鄙,又担心吕布图谋徐州,所以婉拒了吕布。
  现在想起来,他鄙视吕布,何尝不是因为吕布是边州人?
  如今吕布重归朝廷,成了天子器重的狼骑督,威镇草原,他却还在徐州与袁熙纠缠。
  如果当时能接受吕布的亲近,有并州骑兵助阵,他现在何至于忌惮袁熙的骑兵?
  上苍不是没给他机会,是他自己没抓住。
  天子却紧紧的抓住了。
  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而是几个。
  关羽如此,赵云也是如此。
  所以,这天下只能是天子的,自己还是安心做个藩王为好,哪怕封国偏远一些。
  只是建藩也不是容易的事,天子给了他机会,还要看他能不能抓住。
  眼下看来,他麾下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尤其是谋士。
  他身边的人不少,其中还有陈登这样的世家子弟,但直到法正来了之后,他才意识到真正的谋士应该是什么样子,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可惜法正是朝廷的人,来徐州只是暂时协助他作战。等战事结束,法正就要回去了。
  如果能留下法正,那就好了。
  刘备心中一动。“孝直,你今年二十五?”
  “是的。”
  “成亲了吗?”
  “还没有。”法正笑道:“前几天关中大乱,我逃难去了益州,人心惶惶,身如浮萍,哪里顾得上成家。去年回了关中,蒙天子不弃,召为散骑,一时也没顾得上。”
  刘备听懂了法正的意思。
  他如今是天子身边的散骑侍郎,一般人看不上。
  “年轻人,有功业心固然难得,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直还是要留心些。若有合适的女子,不可错过。山东士大夫虽然自负,但山东女子却多有聪慧之人,最能持家,相夫教子。比如我刚纳的麋氏,虽然出身商贾,却是一个贤内助。”
  法正哑然失笑,举起手中的酒杯。“使君不仅有白玉美人,还有多金美妾,真是令人羡慕。”
  “孝直若有意,不妨多留心。”刘备也举起酒杯。“这琅琊可是出美人的地方。你可能听说过,曹孟德的妾卞氏就是琅琊开阳人。虽出自倡家,却有大妇风范,比那丁夫人强太多了。”
  法正顿时来了精神,身体前倾。“我听说琅琊有不少白狄后裔,皮肤白皙胜雪,是真的吗?”
  刘备呵呵一笑,挤挤眼睛。“击败袁熙之后,带你去看看。”


第七百二十九章 一进一退
  刘备与法正畅谈琅琊美人的时候,袁熙正与谋士韩宣吵得面红耳赤。
  几天前,袁熙收到了审配的消息,得知袁绍北上易县出了意外,如今被袁谭软禁,可能已经丧命,顿时慌了神。
  他恨不得立刻撤退,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冀州,与审配一起出兵,讨伐袁谭,然后成为冀州之主。
  与此相比,徐州不值一提。
  但韩宣强烈反对。
  韩宣字景然,是渤海人,为人短小,又年轻。袁熙不是太看得上,只是此人是田丰推荐的,不得不接受,留在身为充作军谋。
  事实证明,韩宣虽然其貌不扬,却聪明过人。袁熙进军琅琊之后,能这么顺利地打到阳都附近,韩宣的几次建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以袁熙收到审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请来韩宣商量。
  但是韩宣说,袁绍丧命的可能性极小。果真如此的话,袁谭难逃弑父之名,千夫所指。别说成为冀州之主,他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既然袁绍还活着,那审配要求袁熙立刻撤退,返回冀州,进攻袁谭,就是一个非常不理智的行动。这话传到袁绍耳中,会让袁绍觉得冀州人想趁机发难,拥袁熙为主。
  到了那时候,形势反而对袁谭有利。
  韩宣说,只要审配没有刚愎自用到愚蠢的地步,他大概率会请田丰出山,为他出谋划策。而田丰也一定会阻止审配的鲁莽,以静制动。
  因此,袁熙此刻不仅不应该撤兵,还应该主动进攻,尽可能拿下琅琊,将战线推进到东海境内,直接威胁郯县。
  如此,不仅琅琊郡为袁熙所有,人力物力都可以调动,徐州也将为之震动,袁熙也就有了足够的威望和实力与袁谭争嗣。
  现在回去,绝非上策。不仅已经攻占的几个县会丢,还有可能被刘备追击,遭致大败。
  两人争执不下,袁熙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一面派人回邺城探听消息,一面收缩防线,以防刘备反攻。
  今天,他置酒请韩宣赴宴,打算向韩宣赔罪,再商量一下撤退的事宜。但话不投机,袁熙一开口,两人就争了起来。
  袁熙已经忍了好几天,自认为已经给足了韩宣面子,见韩宣依然不肯让步,心中隐藏的不屑再次爆发出来,最后口不择言,说了一句渤海人反复,之前就曾支持过公孙瓒,现在又想支持刘备。
  韩宣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听了这话,当场翻脸,拂袖而去。
  袁熙很后悔,却又抹不下脸来道歉,气得在帐中大发雷霆。
  这时候,他有点理解袁绍的难处了。
  冀州人太跋扈,过于依赖他们,必将被他们左右,诸事不能自主,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
  两天后,刘备发动了进攻。
  士仁、麋芳各率两千步卒,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袁熙的大营发起了攻击。
  双方交战以来,一直是袁熙进攻,刘备防守为主。刘备主动进攻,这是第一次,袁熙甚至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仓惶之下,他想派人去韩宣来商议,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交手这么多次,他对双方的实力还是清楚的。刘备麾下虽然有张飞、陈登这样的大将,部下也算得上精锐,可是论进攻能力,还是他率领的冀州兵、青州兵以及幽州骑兵更强。
  刘备防守都有些勉强,主动进攻还能讨得了便宜?
  这一战,我自己指挥就行,没必要去求韩宣。
  一开始,袁熙的想法的确没有错。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袁军迅速镇定下来,在袁熙的指挥下固守大营,有条不紊的展开反击。
  士仁、麋芳进攻受阻,双方进入了脱着的状态。
  刘备见状,觉得取胜无望,便准备让士仁、麋芳佯败,诱袁熙出营,再予以伏击。
  但法正拦住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