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57章

汉道天下-第257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嗞——”长矛相碰,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噗!”曹仁的长矛洞穿了高览的小腹。
  “吱咯——”高览的长矛挑开了曹仁的胸甲,在曹仁的肋下划出一道口子,鲜血飞溅。
  两匹战马错身而过,高览重伤,无力再战,只得急呼亲卫上前掩护,同时扯下大氅,在腰间围了两道,用力系紧,同时向张郃求援。
  双方对冲,袁军损失惨重。
  张郃在山坡上看得清楚,不敢怠慢。他一边抓紧时间披甲,一边命人击鼓,下令全军撤退。
  曹仁咬得太紧,而且反应极快,根本不给他们重新集结的机会。反击已经不太现实,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撤退一些骑士,保留有生力量。
  撤退的号角声一起,袁军崩溃,开始沿着驰道向东狂奔。
  张郃披甲完毕,也带着大戟士从山坡上冲了下来,突破牛金的阻击,杀向曹仁。
  他中途与高览相遇,看了一眼高览腰间被血浸红的大氅,知道高览伤得极重,无力再战。
  “元观,你先撤,我殿后。”
  “儁乂,曹仁武艺高强,你小心些。”高览喊了一声,拨转马头,带着部下先撤了。他一边撤,一边指挥亲卫骑阻击曹军,为部下争取逃脱的机会。
  张郃奋起神勇,连杀数名曹军骑士,与曹仁相对。
  曹仁也受了伤,鲜血染红了腿甲,连半边马鞍都被染红了。但他端坐在马背上,稳健如山,战意盎然,眼中仿佛有火苗在跳动。
  “张郃,敢决一死战否?”
  “求之不得。”张郃大喝,催马上前,挺长戟,猛刺曹仁胸口。
  曹仁挺矛相迎,矛戟相交,火星四溅。
  两人都没有刺中对方。两马相交时,曹仁右手弃矛,反手抽出背上的手戟,狠狠劈向张郃。
  张郃眼角余光看到寒光一闪,情知不妙,连忙俯身抬戟,将大戟横架在背上。
  “当!”一声脆响,手戟与大戟相撞,但戟胡却扎穿了张郃的背甲。
  张郃胸口剧震,嗓子一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第六百一十四章 攻守异势
  张郃被打懵了。
  他知道曹仁善战,却没想到曹仁如此拼命,一个照面就受了伤。
  看着马鬃上殷红的鲜血,张郃稍作犹豫,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他不知道曹仁会疯成什么样。高览已经受了重伤,也不知道能支持到什么时候。如果他再受了重伤,这三千骑兵没人指挥,人生地不熟,损失会非常惨重。
  命令下达,张郃直接率部撤离战场。
  已经在撤退的袁军骑兵更是慌不择路,拼了命的逃跑。有些人失足冲进了一旁的麦地里,或者陷进了沟渠中,气得破口大骂。
  这中原就是不如北疆开阔,到处都是坑。
  听到袁军撤退的号角声,曹仁长出一口气,甩了甩已经麻木的右臂。
  刚才全力一击,他出奇不意,成功的击伤了张郃,却也让自己脱了力,短时间内没有再战之力。
  但张郃撤退了,他赌赢了。
  曹仁下令击鼓,命令全军追击,最大可能的扩大战果。
  曹军骑士兴奋莫名,百人一队,对袁军展开追杀。
  他们在山里埋伏了两天,酷热、蚊虫,辛苦之极。但从出击到取胜不过一顿饭的功夫,胜利来得如此突然,让他们欣喜若狂。
  一边倒的追击由此展开,曹仁指挥两千骑士,一口气追出三十里,斩杀逾千,俘虏数百。
  大获全胜。
  ——
  张郃、高览收拢溃兵,与审配会合。
  张郃脸色不太好,有些苍白,精神也有些颓废。
  高览腹部中了曹仁一矛,伤血过多。虽然还没死,但起不了床,能不能撑过去,谁也不清楚。
  审配到辎重营看了高览,脸色阴得很难看。
  但他没有指责张郃、高览一句。
  这一战虽然惨败,却不是张郃、高览的责任,而是曹仁胆子太大,轻骑突出一百五十里设伏,非常人所及,而是赌徒般的孤注一掷。
  但是这让他意识到,曹操这次很可能不是虚晃一枪,诱他回援,而是真想拿下睢阳。
  他疯了吗?
  还是说,他在睢阳城里找到了内应?
  审配越想越不安。
  睢阳城里有一万守军,但一半是冀州人,一半是兖州人。最高指挥权虽然在他的从子审荣手中,其他兖州将领却也有不小的影响力,真要反水,审荣未必控制得住。
  审配越想,对田丰的意见越大。
  他也想独掌兵权,但是对田丰授意张郃、高览全歼陈登部却不敢苟同。
  重创陈登即可,何必全歼?
  太刻意了,就无法掩饰。如今不仅徐州人不敢轻易效力,就连兖州人都有可能对冀州人敬而远之。即使冀州户口众多,但仅凭冀州兵,想拿下整个中原还是不太现实。
  以冀州人作为主力,驱使中原各州人参战,才是明智的选择。
  只要最高兵权掌握在冀州人手里才行。
  审配和张郃商量,骑兵损失这么大,还能不能再战?要不要向袁绍求援,请他再安排一些骑兵?
  张郃仔细想了想,拒绝了。
  这次虽然败得比较惨,但收拢溃兵,还有近一半人。他和高览的亲卫骑基本完整,大半实力还在。曹仁虽然收获颇丰,但那些俘虏他暂时用不上,也不敢用,收获只是战马而已。
  他还有再战之力,有机会击败曹仁,只要审配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
  他这次败,一是败在对曹仁的赌性估计不足,二是对地形不熟。审配在睢阳驻守多年,熟悉地形,也熟悉曹操麾下诸将,可以帮他尽快熟悉情况。
  审配仔细考虑一番后,接受了张郃的建议。
  此时此刻,他们不能露怯。
  他随即给袁绍写了一封军报,通报相关情况。对张郃、高览的败绩,他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只说小有挫折,无关大局,请袁绍安心等候捷报。
  ——
  曹仁回营,曹操大喜,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落回原处。
  他命人将曹仁俘虏的鲜卑、乌桓骑兵绑到睢阳城下,全部砍了脑袋。
  反正这些骑兵也不太可能为他效力,留着也是浪费粮食,不如杀了祭旗。
  鲜卑人、乌桓人的发式与中原人迥异,城上的守军看得清楚。再加上袁军的战旗,作不得假,足以证明这一场胜利的虚实。
  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
  审荣不得已,只得下令全城戒严,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同时派人密切监视兖州诸将。
  命令一下,城中气氛更是紧张。
  借着大胜带来的士气,曹操一面派人进城劝降,一面准备迎战审配。
  审配正在赶回睢阳的路上,随时会出现在城下。他之前与审配有过几次接触,对审配的虚实一清二楚,知道不是一个容易击败的对手。
  审配或许算不上一流名将,却也不是庸材,有强悍的冀州强弩兵在手,再加上张郃、高览这样的河北四庭柱相助,在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太多的胜算。
  是在城下迎战审配,还是就此解围后撤,成了曹操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城下迎战审配,将会面临两面受敌的危险。
  就此解围,攻取睢阳的计划将无疾而终,此次出战的意义大打折扣。
  反复讨论后,程昱提出一个建议:在城下据守,等审配来攻。
  两军对垒,在城外野战,正常情况下,双方的伤亡由训练、装备、士气决定,除非实力悬殊,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可是据垒而守,哪怕只是营垒,不是城墙,也能让守方占据不小的优势。
  躲在营栅后面,给让将士们更有安全感,有更多的保护,不会轻易溃败。
  如此,不仅可以拖住审配,还可以等待增援,将压力转移到审配一方。
  河内太守董昭、骠骑将军张济都有可能来援,坚持的时间越久,审配的压力越大。一旦审配坚持不住,主动撤退,睢阳城里的守军就有可能不战而降,或者弃城而走。
  郭嘉、毛玠等人都赞同程昱的建议。
  郭嘉又补充了一条,可以向朝廷送急报,请朝廷安排董昭、张济增援。不管朝廷出不出兵,曹操一定要做出力战不退的姿态,以示诚意。
  曹操欣然同意,派人向朝廷上疏。
  两日后,审配率部赶到睢阳城下。见曹操坚守营垒不出,他随即发起了进攻,并且命令审荣做好夹击曹操的准备。
  曹操全力坚守,不给审配一点机会。
  双方恶战数日,审配虽然在场面上占据了足够的优势,却始终无法攻破曹操的大营。
  无奈之下,审配命张郃率骑兵袭扰曹操粮道。
  曹操派曹仁迎战。
  曹仁、张郃你来我往,各有胜负。


第六百一十五章 乐府新编
  荆州牧刘表同时迎来了两个客人。
  一个是袁绍派来的阴夔,一个是朝廷派来的周忠。
  阴夔进城之后,直接去见刘表,大谈特谈袁绍的兵力,又许诺只要刘表愿意响应袁绍,不需要他千里迢迢的赶到彭城去,只要能牵制住张济,让张济不能轻举妄动,便是有功。
  周忠进城之后,却没有急着去见刘表。
  他第一时间来到王粲的住所。
  王粲是故太尉王龚的曾孙、故司空王畅的孙子。刘表曾就学于王龚,又与王畅同为党人,对王粲很照顾。
  王粲虽然没能担任官职,在荆州却住得很安邑,有一座不小的宅子。每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很是惬意。
  周忠进门的时候,王粲正与一群人谈诗论赋,说得很开心。看到周忠走进来,王粲吓了一跳,连忙起身相迎。
  “周公什么时候来的?怎敢劳你大驾,你让人通报一声,我当去见周公。”
  周忠摆摆手,径自上了堂,环顾四周,微微一笑。
  “都是些青年才俊啊,幸会,幸会。”
  王粲笑道:“青年才俊都被周公带到朝廷去了,我等哪能入周公的眼?”
  众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周忠虚晃一枪,从隆中带走了诸葛亮的事没过多久就在襄阳传开了,被不少人引为笑谈。襄阳聚集了这么多人,周忠一个没带,偏偏带走了诸葛亮,也不知是刘表看得太紧,还是周忠没眼力。
  周忠笑而不语,等众人笑声渐息,他才说道:“仲宣,我今天来见你,是受人之托。”
  “不知周公说的是谁?我在朝廷好像没有故旧。”
  “蔡伯喈女蔡琰,如今官居兰台令史。”
  众人愕然,面面相觑。
  周忠说得明白,蔡琰是官居兰台令史,也就意味着蔡琰不是普通的后宫女官,而是正式的朝廷官员。女子为官,不再是传言,而是事实。
  “蔡伯喈当年送了不少书给你,蔡令史想请仲宣保管好这些书,将来她可能要借阅。另外……”
  周忠勾了勾手指,一个随从走了过来,将一只小小的书籍递到周忠手中。周忠将书籍摆在案上,打开精致的别扣,取出一部装订好的书,高高举起。
  “这是蔡令史收集的乐府新编,都是凉州汉羌百姓传唱几百年的古曲,其中有一些与中原典籍暗合,可互相参证。特赠与仲宣,请仲宣斧正。”
  王粲眉头稍皱,接过周忠手中的书。一入手,便叹了一声。
  “好纸,好墨,好书法。”
  周忠点点头。“纸是河东书坊的宣草纸,墨是稷山松烟墨,书法则是梁孟皇的手书。”
  “梁孟皇去了河东?”众人颇为惊讶。
  梁鹄梁孟皇也曾在荆州避难,以书法著称,只不过他人品不太好,不为人称道。天子定边后,梁鹄就离开了荆州,据说是回家乡安定去了,没想到他会在河东书坊。
  王粲却没有参与讨论,他几乎一目十行,很快就翻完了一本书,赞了一声。“这书的样式很好,方便。只是内容却有些粗俗,当作消遣或可,作为学术,未免不足。”
  “这是为了保持原貌,而且保留了不少古音。”周忠淡淡地说道:“仲宣只看文字,未曾听人吟诵,不解其中妙处也是正常的。”
  王粲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忍不住反呛道:“蛮夷之地,也有古音?”
  “蛮夷之地?”周忠嘴角轻撇。“你可知伏羲的龙兴之地在哪里?”
  “在哪里?”
  “在天水,也就是现在的汉阳郡。这是蔡令史在汉阳访古得出的最新结论,正在撰文,你很快就可以看到。若有异议,到时候还请畅所欲言,不要客气。不过你没去过天水,估计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王粲顿时语塞,眼睛瞪得溜圆,却说不出一句话。
  周忠这是说我孤陋寡闻吗?
  “诸君刚才说到诸葛亮。”周忠又道:“你们可知诸葛亮现在官居何职?他在天子身边为侍郎,与天子朝夕相处,见习朝政。我老眼昏花,天子可是圣君,不会看错人吧?”
  众人尴尬地笑着,无言以对。
  “还有,我经过关中时,荆州人刘子初刚刚由安邑令转大司农。”
  “哦——”有人惊呼出声。
  刘巴是荆南名士,知道他的人不少。之前听说他去了河东,任安邑令,不少人都觉得朝廷不会用人,如此名士,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安邑令。就算天子在安邑建都,安邑令也很重要,毕竟也只是千石官,算不上重用。
  可是如今刘巴由安邑令一步转为大司农,这就有些离谱了。
  按理说,安邑令做得好,下一步应该是转为太守。在太守任上做得出色,才有可能转入九卿。
  周忠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天子用人,不拘常礼。你们可知刘子初为何转为大司农?”
  “敢请教。”
  “刘子初任安邑令期间,大力鼓励种桑,不惜为此借贷。当时有不少人都觉得他行事荒唐,可是如今西域商道复通,丝帛供不应求,各郡县的桑叶都不够用,唯有安邑产出最多。如今安邑百姓富足,皆是刘子初的功劳。”
  有人忍不住问道:“丝帛的销路这么好?”
  “供不应求。如今河东、关中的每一架织机上的丝帛都被人定走了,根本等不到完成,织妇们恨不得能生出八只手。关中有个姓马的年轻匠师发明了一种新的织机,可以将效率提高三成,刚试验成功,便有人上门定购,几天之间,仅是定金就收了三十万。”
  众人议论纷纷。“怪不得今年襄阳的丝价一涨再涨,原来如此。”
  “不仅襄阳,江南的丝帛也涨了,据说还买不到。我本想做两件新衣的,拖到现在也没做成。”
  周忠含笑看着众人。“你们啊,就别想着做新衣了。就算你们有万贯家财,如果没有进项,以后只怕也穿不起丝帛。据说那些丝帛运到西域,与黄金等价,就算是达官贵人也难挡其诱惑。”
  王粲抬起手,打断了众人的争论。“周公,你这次来襄阳,总不会是做生意的吧?”
  “这倒不是。”周忠笑道:“我本是来招揽学子的,没想到你们对经商也这么有兴趣,一时扯远了。既然说到生意,我就再多说几句,你们有什么大作想印行天下吗?河东书坊的品质最佳,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又快又好,价钱还低。”


第六百一十六章 坐谈客耳
  丝路生意虽然兴旺,读书人却不太方便多谈,只有个别人按捺不住,发了几句感慨。
  说到印书,他们就没什么忌讳了,都表现了强烈的兴趣。
  文无第一,谁不想自己的文章、诗赋可以印行天下?
  手抄的效率太低,而且难免有讹误,远远不及印书来得方便。
  南阳推行教化,在宛城的郡学用的教材就是印出来的书本,只要见过的人都说好,对手抄本更是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但凡有一点正常思维的人都清楚,这种书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