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55章

汉道天下-第255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随即召来郭嘉、程昱等谋士商议出兵事宜。
  增援彭城并不容易,审配虽然率领主力进攻彭城,却在睢阳留下了不少人马。要攻克睢阳,才有可能东进。
  郭嘉提议,集结所有的大军,围攻睢阳。
  既然是戴罪立功,就应该表现出足够的诚意,要让天子觉得他是真心悔过,为了解彭城之围不惜一切代价。
  睢阳大概有一万守军,但冀州兵不多,大半是兖州兵。
  审配敢这么做是基于一个前提:朝廷不会出兵,曹操也不会全力以赴,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睢阳。就算曹操出兵,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回援,力保睢阳不失。
  因此,曹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集结所有人马,猛攻睢阳,看审配如何应对。
  审配回援,则彭城之围可解。不用朝廷出兵,曹操就完成了任务,首功唾手可得。
  审配不回援,就顺势拿下睢阳,逼审配退兵。
  “天子会派韩遂出兵吗?”曹操问郭嘉道。
  郭嘉笑笑。“不管天子会不会派韩遂出兵,韩遂一定有出兵的想法。只要他调动兵马,主公就有借势的机会。”
  曹操放声大笑。


第六百零九章 田丰进计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建议,随即下令夏侯渊、夏侯惇等人集结所领人马,大张旗鼓地备战,准备进攻睢阳。
  不仅如此,他还行文河内太守董昭,约董昭一起出兵。他击河南,董昭击河北,令袁绍首尾难顾。
  借此机会,他又上疏请诏,请求朝廷拨付战马两千匹,加强骑兵力量,以应对袁绍麾下的鲜卑、乌桓骑兵。
  曹操的声势搞得很大,兵马未动,消息已经传遍兖州,也传到了徐州,传到了袁绍的耳中。
  袁绍很紧张,第一时间召来田丰,你不是说天子三年内不会出兵的么?这还没到半年,天子就要东出了,还怎么打?
  田丰看完收到的军报,不以为然。
  天子还在凉州,谁说要东出了?
  就算是曹操,也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当不得真。他要来彭城,首先要攻克睢阳。睢阳城坚,又有审配留下的一万人,哪有那么容易攻克。等他攻克睢阳,至少也是半年后的事。
  田丰最后说,主公放心,臣说天子三年内不会出兵,是基于天子明智的判断。万一天子不明智,没到三年就率部东出,对主公来说也不是坏事,反而更有利。
  袁绍不解,追问田丰缘由。
  田丰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十万大军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有大量骑兵的时候。战马要保证足够的战斗力,就需要用粮食喂养,一匹战马相当于五六个步卒,一万骑兵就相当于五六万步卒的消耗,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目前的朝廷能支撑得起的。
  要想支撑如此数量的大军征战,朝廷必须先拿下荆州、益州,以荆州、益州的钱粮充作军资。
  尤其是荆州。
  所以,你与其担心天子东出,不如想办法稳住刘表,让他不要轻易向朝廷称臣。
  其次,天子所部以并凉人为主。董卓乱政时,并凉军为祸中原,陈留、颍川、汝南一带受害最深。如今天子再来,势必要派人到各郡征集钱粮,一旦约束不力,势必会重现当年的乱象。
  到了那时候,谁还愿意相信天子是大汉皇帝?
  他只是又一个董卓而已。
  就算他是天子,那也是并凉人的天子,不是山东人的天子。
  但凡有识之士,都不会支持他,从而聚集在主公的旗下。
  所以,天子东出,对主公来说并不是威胁,反而是助力,他会将那些犹豫之人驱赶到主公身边。
  袁绍听了,心中欢喜,夸了田丰几句,随即又问该如何攻城。
  出兵以来,田丰的计划堪称完美,算无遗策。
  唯一的不足是彭城成为孤城之后,并没有像田丰估计的那样崩溃,刘备也没有像田丰估计的那样投降。相反,刘备态度非常坚决,大有与彭城共存亡的气势。
  不仅如此,刘备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完成必要的准备后,袁绍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希望能逼降刘备。虽说是试探性的,兵力却不少,足足有五六万人,主力几乎尽数上阵。审配在城西,袁绍在城南,两面猛攻,又在城北、城东的泗水上发起佯攻,攻势不可谓不猛烈。
  但结果却让袁绍大失所望,甚至引起了审配的不满。
  刘备守得很顽强,而且很出色。
  双方激战两日,袁绍付出了近三千人的伤亡,箭矢近十万枝,却没能如愿破城,反而士气受挫。
  审配因此指责田丰不听他的建议,贻误战机,使刘备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如果当初听他的,不去围攻郯城,而是直接包围彭城,刘备根本没时间准备。
  审配与田丰的冲突并没有公开,只是私下里的争吵,但袁绍还是收到了消息。
  面对袁绍的询问,田丰从容不迫。
  刘备为什么死战不降?是因为天子给了他一个承诺,只要能守住徐州,就恢复他的宗籍。
  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谁也说不清楚,恐怕连刘备自己都不清楚。中山靖王子嗣太多,而且刘胜的中山国除国已经两百年,根本没人知道他的子嗣都有谁。
  天子如此承诺,无非是想让刘备坚守彭城而已。
  对于这个机会,刘备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但他孤军无援,实力有限,坚守不了太久。这一点,想必他心里也很清楚。之所以不降,应该是期望坚守到百日之后。
  按朝廷制度,守城百日而援兵不至,可以不追究降者的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审配一围城,刘备就派人求援的原因。只是审配守得紧,他的消息没送出去,只能困兽犹斗,希望坚持到朝廷收到彭城被围的消息。
  所以,主公不必急着攻城,只要阻止援军接近即可。
  百日之后,最多半年,刘备必降。
  田丰随即又为袁绍分析了形势。
  他估计,天子虽然未必会东出,但他一定会大造形势,从南到北,从江东到幽州,都会有行动。但这些行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威胁有限。只要袁绍能稳住心态,命各部坚守辖区,用不了多久,形势就会明朗。
  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不是睢阳,而是冀北。
  夏季将过,秋季将至,如果荀攸率部进入幽州,由涿郡攻河间,或者由飞狐道入中山,都有可能对冀州的形势产生动摇。一旦袁谭挡不住荀攸,当年公孙瓒长驱直入,兵锋直抵界桥的情景就会重现。
  至于睢阳,有审配的一万大军在,曹操无能为力。
  他就那么多人马,就算全军出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睢阳。退一万步讲,就算睢阳有失守的危险,区区三四百里而已,主力也随时可以回援,不足为虑。
  曹操不来攻睢阳便罢,若敢来,趁此机会全歼他,将汝颍收入囊中。
  听了田丰的分析,袁绍心中大定,随即一面派人去荆州联络刘表,一面派人回冀北,提醒袁谭,千万要守住冀北,不能让荀攸钻了空子。
  紧接着,袁绍命人在彭城外筑围,摆出一副不破彭城誓不罢休的态势。
  与此同时,袁绍命陈琳再次进城劝降。
  下邳之战是意外,是鲜卑、乌桓骑兵杀红了眼,并非有意为之。但彭城如果不降,破城之后,难免会有无辜死伤,希望刘备不要负隅顽抗,连累了彭城百姓,玉石俱焚。


第六百一十章 常人之见
  对袁绍的命令,陈琳内心是拒绝的。
  陈登说得很清楚,张郃、高览是有意为之。他们就是想摧毁他的力量,不让徐州人有机会与冀州人分庭抗礼,影响冀州人对军队的控制。
  对这个理由,陈琳深表同意。
  他见过冀州人是如此与汝颍人撕扯的,也清楚冀州人的小心思,不相信徐州人可以例外。
  全歼陈登的人马,显然更符合冀州人的利益。
  但他无法拒绝袁绍,只能进城劝降。
  坐在吊篮里,被拉到城头,刘备亲自伸手来扶陈琳。“孔璋,元龙无恙否?”
  陈琳小心翼翼地跨出吊篮,扫视了一眼城头,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庞。他又惊又喜,挣脱刘备的手,走了过去。
  “文举,你也在啊。”
  孔融哈哈大笑,拍着陈琳的肩膀。“闻说刘徐州决意坚守,我便赶来助阵。虽然提不得刀,拉不得弓,却能喊上几嗓子,壮壮声势。孔璋,元龙尚安否?”
  陈琳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元龙虽生,不如死。”
  “怎么回事?”刘备、孔融异口同声的问道。
  陈琳将陈登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袁绍虽然一心想劝陈登投降,但陈登子弟伤亡太多,也对袁绍麾下的冀州人跋扈的形势不满,坚决不肯投降。袁绍放又不肯放,只能将陈登软禁。
  “既然不肯降,为何不绝食求死?”孔融身边的一个年轻人一脸鄙夷地说道。
  “这位是……”陈琳疑惑地看向孔融。
  “这是我的小友,平原人祢衡祢正平。”孔融介绍道,随即又说道:“正平,元龙非苟且之人。之所以不死,必有所为也。”
  “统兵作战多年,以名将自诩,一朝中伏,便全军覆没。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作为?”祢衡不以为然。“依我看,他不降不是为义,而是为利。若人马尚在,只怕他也是围城诸将中的一员,说不定攻城时比其他人更勇猛呢。”
  陈琳很不高兴,刘备也有些尴尬,孔融却哈哈一笑。“孔璋,你不必理他。他就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咦,那是益德吗?”
  祢衡正要说话,听到张飞的名字,转头就走。走了几步才反应过来,回头冲着孔融骂道:“老贼,人仗狗势乎。”然后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陈琳直皱眉。
  孔融却不以为忤,拉着陈琳的手说道:“正平赤子之心,孔璋不必在意。你既进城来,想必不会是为了袁本初做说客吧?刘徐州心意已决,降是绝对不可能降的,你就免开尊口吧。”
  陈琳看看刘备,刘备郑重其事的点点头,却没说话。
  陈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饶舌了。可是要想守住彭城,却不是易事。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有什么问题?”刘备关切的问道。
  “天子发布诏书,将率部东征,但朝廷缺钱粮,仅凭河东、关中,怕是支撑不起大军征伐。天子在凉州教化,虽有成就,毕竟时日尚短,能不节制并凉的骄兵悍将,尚未可知。眼下能够立刻出兵的,只有兖州牧曹孟德。曹孟德为人,想必诸位也清楚。”
  刘备点了点头,情绪有些低落。
  孔融抚着胡须,咂了咂嘴。“就算不追究曹孟德之前的恶行,他想来彭城,也非易事。睢阳城坚池深,又有重兵把守,绝非易事。杀边文礼(边让),又杀张孟卓兄弟,屠雍丘,他在兖州的名声也不好,怕是难得兖州士庶支持啊。”
  “的确如此,所以使君想守住彭城,还是要靠自己。”
  刘备说道:“请孔璋放心,我会全力以赴的。”
  “那河内太守董昭呢?”孔融又道:“他就是兖州人,上次关羽奔袭魏郡,也是从河内出兵。这次若能出兵,必能动摇冀州。”
  陈琳摇摇头。“上次关羽得手,一是出其不意,二是意外斩杀文丑,以致军心动摇。这次出兵之前,袁本初就做好准备,不可能再让关羽有机会。因此,就算董昭出兵,恐怕也决定不了大局。”
  “那太原、上党呢,还有那个什么幽燕都护府,难道也都坐视不管?”
  “他们都会出兵,但影响不大,怕是无法逼迫袁本初撤兵解围。”
  刘备、孔融听了,连声叹息。
  陈琳带来了好消息,但这个好消息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真正能对袁绍有点威胁的是曹操,但曹操势单力孤,想攻破睢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彭城就是一座孤城,能坚守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准。
  刘备设宴,款待陈琳。
  在酒宴上,陈琳不好多说什么,只与孔融、祢衡说些文学诗赋。刘备没兴趣,张飞倒是有兴趣,但不怎么听得懂。麋竺、简雍等人听得半懂,却没有插嘴的份,只能旁听,一饱耳福。
  宴会结束,刘备留下张飞、麋竺等人,到后堂议事,商量如何坚守彭城。
  甘氏、麋氏出来奉茶,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男人们商议。
  刘备想了很久,提出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天子还要多久才能东出洛阳?
  天子有并凉精锐数万,只要他东出洛阳,哪怕离彭城还有千里,袁绍都不可能有心迎战,必然解围,退回河北。
  当年董卓兵力不过数万,袁绍身为盟主,拥兵五六十万,却不敢前进一步。他对并凉兵的恐惧是深入骨髓的。只要天子东出,他一定不敢正面迎战,只能据险而守。
  这个问题原本并不难回答,可是听了陈琳对形势的分析后,却没人有把握回答。
  天子的武力是不缺的,但天子很穷。
  关中荒废,经过两年的经营,也只是勉强能自足而已,真正还称得上富庶的只有河东一郡。
  仅凭一郡,能供养多少大军?
  没有足够的钱粮,大军就算东出,也只能在汝颍、陈留一带筹集钱粮。如此一来,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董卓乱政时西凉军的暴行。一旦山东大族将天子视为暴君,而不是大汉中兴的希望,整个山东的形势就会有巨大的变化。
  甚至徐州人都会改变态度,转而支持袁绍。
  到了那时候,彭城还能守多久?
  面对刘备的担心,所有人都沉默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过了一会儿,麋氏怯怯地说道:“夫君,妾倒是觉得,这只是常人之见而已,不可以度天子。”
  “为何?”刘备不解地看着麋氏。
  “天子不是常人。”麋氏羞得小脸通红。“三年前的华阴之战,他能击败李傕、郭汜,便是非常之举。这几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又有哪一桩是常人能够预料的?”
  简雍吸了一口气,点头表示赞同。“夫人所言,倒是有些道理。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如今这形势,常人不可为,不代表天子就不可为。他既然下诏出兵,必有取胜之道。主公不用多想,一心一意守城便是。”
  张飞一拍大腿。“就是,怕个鸟。上次袁绍攻城两日,我军斩杀近三千人,伤亡不过千。以此推论,袁绍想破彭城,至少要损失三万人以上。就算他袁本初舍得,冀州人舍得么?”


第六百一十一章 孤注一掷
  陈登部全军覆没,确保了冀州人对兵权的绝对控制,也让徐州人望而却步。他们可以出钱出粮,却不肯出兵,免得又遭了冀州人的忌。
  虽说同一阵营不好痛下杀手,但背地里的阴招一样致命。
  如今围彭城的除了一些鲜卑、乌桓骑兵和兖州兵,几乎都是冀州兵。冀州虽然户口众多,能够集结十万以上的大军,可是让他们以一万人伤亡的代价攻取彭城,也不是一件小事。
  张飞的意见得到了在座不少人的赞同,刘备也松了一口气。
  “话虽如此,却也不能掉以轻心。田丰、沮授皆是智者,一旦形势不对,他们完全有可能改弦更张,向徐州人示好。”简雍提醒道:“徐州人不出兵,并非徐州人不愿,而是为冀州人所阻。若袁绍有意招揽,还是会有人支持他的。”
  “是,是。”张飞点头道。
  “所以啊,能不能守住徐州,不在城外,而在城内。”简雍揪着乱糟糟的胡须,看向张飞。“趁着袁绍没有攻城,我军当抓紧时间总结前一阵子的经验教训,弥补漏洞。益德,听说你前两天发脾气,又打伤了两个军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