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公孙瓒到底是没支撑住。不过也是报应,谁让他擅杀大臣。”
周瑜眼珠转了转,又道:“就算袁绍击败了公孙瓒,又如何能大举南下?荀攸不是在塞外吗?”
“我也不知道,但袁绍南下应该是真的。”周忠又看了一眼手中的文书。“曹操很紧张,已经准备给审配让路了。一旦审配进军,我们肯定抵挡不住,只能退兵。既然如此,不如早退。”
周瑜看看周忠,嘴巴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
——
“退兵?”孙策一愣,抬起头,看着周瑜。“现在?”
周瑜点点头,苦笑道:“我伯父已经乱了阵脚,心无斗志。”
孙策哼了一声,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周忠虽然名高望重,但他真不是统兵之才,攻守皆无章法。准备了几个月,刚听到袁绍要南下的消息,就准备放弃。
就算袁绍南下的消息是真的,等他渡河到达兖豫,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何必这么急着撤军?
“不能就这么走。”孙策沉吟半响,说道:“就算审配来了,渡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水战是江东所擅,夏季将至,水势见涨,我何惧之有?”
周瑜心中一动。“水师取道合肥,入淮水?”
“可行吗?”
“可行,但……袁公路能答应吗?”
“让你伯父去说。”孙策向后靠在凭几上,咧嘴一笑。
周瑜苦笑。
孙策这个办法是可行,以水师阻击审配,将审配挡在淮水以北,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颜良能坚守舒城,就是指望援军的到来。如果审配到了豫州也无法渡过淮水,颜良就不得不面对孤军无援的局面,也许会主动放弃庐江。
就算颜良不肯,舒城中的大户也会动摇。
颜良毕竟不是陆康,那些人支持颜良,实际上是支撑袁绍,觉得袁绍有希望一统天下。现在出力,将来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如果他们发现袁绍根本渡不了淮水,态度立刻会改变。
但周忠一向看不起袁术,让他去求袁术,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伯符,请张子纲去试试吧。”周瑜说道:“现在不是玩笑的时候,当以大局为重。”
第五百六十三章 聪明一时
“你说什么?”袁术诧异地看着张纮。
张纮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次怕是要铩羽而归。尽管如此,他还是拱手再拜,将刚刚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最后又补充了几句。
“使君,庐江本是扬州之地。攻取庐江,不仅仅是为周豫州,更是为使君。请使君三思。”
“哦——”袁术拖长了声音,随即又问:“原来你还记得我是扬州牧?那孙伯符、周公瑾会听我的命令吗?”
“当然。”张纮苦笑道。
“那就让他们撤了吧。”袁术扬扬手。
“撤了?”
“是啊,别打了,浪费人力、物力。”袁术重新入座,拍拍大腿。“周嘉谋也不行啊,没比我强到哪儿去。依我看啊,就算水师入淮,你们也拦不住审配,弄不好还要退到寿春来。我就这么点地盘,哪养得起那么多人?”
张纮面色尴尬。袁术这话说得很尖酸,就差直接说孙策的目的不是庐江,而是九江了。
“撤兵之后,让孙伯符、周公瑾收拾收拾,去行在吧。我听说贾文和的第一期学员已经肄业了,正在招第二期学员。让他们去学学怎么用兵,跟着周嘉谋能学出什么来?你看我女婿,那才叫真本事,横行万里,一战封侯。”
袁术感慨的说道:“所以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还是有道理的。论用兵之道,还是凉州人高明。关东人都是嘴上厉害,真上阵就窜稀了。”
他想了想,又道:“我越来越佩服天子了,真是圣明。小小年纪就知道关东人靠不住,在凉州苦熬几年,愣是与虎谋皮,不仅驯服了凉州人,顺手还把鲜卑灭了。这手段,啧啧啧,高明。”
袁术自顾自的说得热闹,根本不给张纮说话的机会,最后挥挥手,叫来侍从,让他们赶丟庐江传令,命令纪灵、张勋撤回九江,纪灵就留在合肥,暂时别回寿春了。
一听袁术这个命令,张纮知道没什么好谈的了,只能起身告辞。
袁术又叫住了他。“张子纲,你认知臧洪吗?”
“认识。”
“你知道他在雁门做太守吗?”
“听说了。”
“你看,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你是个聪明人,去行在吧。以你的才华,就算不如荀彧,也不弱于荀攸,何必跟着孙伯符胡闹?天子圣明如此,你觉得他还能割据江东?”
张纮的脸抽搐了两下,拱拱手,匆匆作别。
袁术扬声叫道:“我是真心提醒你,你不要错付了。我跟你说,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代汉者,当途高’是什么意思了。那就是说,想代汉的人,脑袋都要高高的挂在路边示众。”
张纮脚下一滞,差点绊倒。
看着张纮近乎狼狈地走了,袁术心情舒畅,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拍着腿唱了起来。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张纮出了门,听得袁术高亢的歌声,无语地摇了摇头。
——
张纮赶回舒城时,纪灵、张勋已经收到了袁术的命令,撤离了舒城。
面对这种局面,周忠倍受打击,却无可奈何。没有袁术的协助,他攻克庐江的可能性更小,除了撤军,没有办法可想。
孙策可以撤回江东,他却无路可去。虽然袁术什么也没说,他却没脸再回寿春,与袁术同城而居。
想来想去,周忠决定自免这有名无实的豫州牧,赴行在请罪。
离开之前,他找来了周瑜。
“公瑾,随我入朝吧。袁公路糊涂一世,这一次却看得准。天子圣明,大汉天命未绝。孙策虽勇,却不是天子对手,称霸江东不过是一梦而已。你我越早入朝越好,以你的才华,总不会不如黄猗。”
周瑜想了很久,摇摇头。“还是伯父先入朝,看看形势,我在此等伯父消息。”
周忠觉得也有道理。周瑜曾经拒绝天子的征召,如今却主动入朝,难免让人看轻。他先入朝,探探天子口风,如果天子还有意征召周瑜,周瑜再入朝也不迟。
“那你要小心些,不要做出出格的事。”周忠提醒道:“孙策好杀,名声极坏,将来难免为人诟病。你若是能劝他,就多劝劝他。若是不能劝,当敬而远之。”
周瑜没说话。
——
周忠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随即起程。他取道长江,逆水而上,准备取道荆州,走武关,入关中。
孙策、周瑜都到江边送行,看着周忠的船渐渐远去,孙策回头看着周瑜。
“公瑾,你怎么没一起走?”
周瑜反问道:“将军希望我离开吗?”
孙策嘿嘿一笑。“其实我觉得袁公路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天子圣明,大汉中兴是迟早的事,谁想代汉,首级必悬于北阙。”
周瑜沉思片刻。“你打算入朝吗?”
“现在不行。”孙策翻身上马,轻抖马缰。“西北不缺名将,我就算入朝,恐怕也难露峥嵘。不如再等等,立了功之后再说。”他轻笑一声:“西北有马,却没有船,论水师,还是江东为长。你我终究还是有用武之地的。曹孟德、刘玄德挡不住袁本初,我至少能为朝廷守住大江。”
周瑜转头看了孙策一眼,又道:“既然如此,那你又如何取信于朝廷?”
孙策咂了咂嘴,一声叹息。“我打算回一趟吴县,与母亲商量,看看是否需要送质入朝。我听说,曹孟德的儿子如今就在天子驾前。他能得到朝廷的战马,也许和他送质子入朝有关。我要是有那么多战马,审配何足道哉。”
“你和张子纲商量过了吗?”
“商量过了,他也这么想,还主动请缨去行在看看。”孙策嘿嘿一笑,有些无奈。“你也知道的,他们更希望大汉能够中兴。”
周瑜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与他们这些年轻人相比,张纮、张昭等人对朝廷的眷念更深。在大汉中兴有望的形势下,让他们支持孙策割据江东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丧失。与其强留在此,不如送他们入朝。
但是,他却不觉得大汉中兴会这么顺利。
关东、关西的矛盾仍在,天子依赖并凉之力而起,却将关东老臣晾在一边。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周瑜猜不出来,但他可以等周忠的消息,看看天子如何对待周忠,再决定去留。
第五百六十四章 西域之西
金城。
三千精骑整装待发,人如虎,马如龙。战旗猎猎,盔明甲亮,战意凛然。
韩遂盛装,躬身再拜。“陛下保重,臣去了。”
站在高台上的刘协点点头。“愿大将军一路顺风,马到成功,捷报频传。”
“谢陛下。”韩遂极力控制着情绪,免得在如此盛大的场合出丑。一想到此去关中备战,不久后就要统数万精骑出关,与袁绍一决高下,他就觉得心跳加速。
刘协转头看向黄猗、姜冏,以及他们身后的十名军谋,沉声道:“你们要好好协助大将军,不要辜负朕,辜负凉州。”
“唯!”黄猗等人轰然应诺。
刘协微微颌首。
韩遂转身,翻身上马,振臂一呼。“出发!”
三千将士翻身上马。
“呜——呜——”号角声响起,声调悠长。
“咚——咚——”战鼓声响起,鼓声雄壮。
鼓吹跟着奏起,声音洪亮、高亢,动人心魄。
韩遂轻踢马腹,胯下雪白的西凉大马昂马长嘶,迈开四蹄,向前轻驰而去。
黄猗、姜冏跟上,拥着韩遂,向南而行。
刘协凝视着将士从眼前经过,脸色平静,眼中有光。
贾诩、马腾站在一旁,眼眶有些湿润。
“今天风好大。”贾诩轻声说道。
“是啊,还有沙。”马腾附和道。
刘协没有回头,只是嘴角轻挑。
高台下的张绣、马云禄等人也忍着笑,不敢破坏了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他们还年轻,一心只想着建功立业,不知道父辈经过了什么,也没有那么多的感伤。
等将士们全部从高台前经过,刘协才转身,也不管贾诩、马腾,自顾自地下了高台。曹昂牵来坐骑,刘协翻身上马,转身回营。
贾诩、马腾互相看了一眼,也笑了。
“走吧。”
“先生请。”马腾很客气的侧身相让。
贾诩也不客气,先下了将台,上了马,等马腾赶上来,两人并肩而行。
“寿成,有何感想?”
“羡慕,还有点嫉妒。”马腾笑道。
“大可不必。”贾诩说道:“你好好跟着天子,未来可期。”
马腾眼睛一眨,凑近了贾诩。“先生,云禄的事……”
“放心吧。”贾诩扬扬下巴,示意看前面的刘协和马云禄。“你还看不出来吗?大局已定,只欠一个适当的时机而已。你如果心急,想办法多招些羌女入营就是了。我估摸着,天子是不希望影响了云禄的功业,这才迟迟没有开口。”
马腾松了一口气,随即又道:“女儿家,终究还是要嫁人生子的嘛。建功立业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再说了,她已经是亭侯了,还不满足?难道非要超过父兄才满意?一门三侯,我已经很满意了。”
贾诩瞥了马腾一眼,胡须颤了颤,有点想抽他。
——
回到城中,刘协脱了礼服,换上常服,来到后堂。
伏寿、荀文倩正坐在堂上说话,皇长子刘泰坐在席子上,笑得很欢,口水流了一地。见刘协进来,刘泰一边笑着,一边爬了过来。
刘协将他抱起,逗了一会,才交给何姗,顺手捏了捏何姗的鼻子。“你也要抓紧呢。”
何姗红了脸。“不是妾不抓紧,是陛下太忙了。”
“现在不忙了。”刘协哈哈一笑,在堂上坐定。“镇西大将军去了关中,如今这金城是朕的了。朕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陛下不去关中?”伏寿、荀文倩不约而同的说道。
“暂时不去。”刘协想了想,又说道:“等城外的瓜田丰收了,再走不迟。”
伏寿、荀文倩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有些不解。她们的确在城外种了一些瓜,但刘协留在金城不走肯定不是为了那些瓜,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只是之前一点风声也没露。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天子要去关中,整军备战。现在看来,他们都想错了。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西王母的瑶池?”刘协突然说道。
荀文倩一惊。“陛下要去西海?”
刘协点点头。“朕要去亲眼看看那些羌人活得怎么样,不能只听他们说。能到金城来见驾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羌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天子长什么样。”
伏寿说道:“陛下着意教化,自然是圣人之行,只是西海遥远,羌人……又逐水草而居,只怕……”
伏寿说了一半,看了一眼旁边的何姗、胡休,惭愧地闭上了嘴巴。何姗、胡休虽然不是金城人,却都是羌人。这样的话不适合当着他们的面说。她也是一时着急,失言了,尽管及时改口,还是难免被人听出异样。
“远什么远?将来朕还要去西域,去昆仑。”刘协哈哈一笑。“典籍中都说远古诸神来自昆仑,如今昆仑就在眼前,你们不想去看一看吗?”
“想。”胡休跳了起来,拍着手道。“我从小就听阿母说昆仑山和西王母,一直想去看看,只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陛下要去,一定带上我。”
“同去,同去。”刘协哈哈大笑。
荀文倩目光微闪。“陛下,这一去,只怕要半年时间,又要到新年了吧?万一关东战事有变,陛下可没有造父驾车。”
“朕要去西海,就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变故。”刘协收起笑容。“只要凉州稳固,关东战事就算有波折,也不会影响根本。可若是汉羌不能相安,就算关东平定,天下还是不能久安。当初秦能并天下,不仅仅是因为有关中,更因为先平定了陇右,无后顾之忧,才能全力经营东方。朕既然已经来了这里,就要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浅尝辄止。”
荀文倩若有所思,想了想,随即又道:“陛下是不是还想越过葱岭,直到西域之西?”
刘协点点头。“如果朕的想法能一一落实,或许可以走得更远。”
伏寿忍不住说道:“更远是多远?”
刘协还没说话,荀文倩抿嘴而笑。“殿下,陛下怕是要去安东尼的家乡看一看呢。都说我大汉的丝绸最后都卖到了那里,商人的驼队能至,陛下的铁骑自然也可至。只可惜你我都不会骑马,怕是不能陪着陛下远征了。”
伏寿眉梢轻挑,目光流转。“陛下,妾现在学骑马还来得及吗?”
第五百六十五章 枕边有风
“你才多大?任何时候学骑马都不迟。”刘协说道:“但为了随朕去西域而学骑马,却大可不必。”
“为何?”伏寿眼神一黯,下意识地看了荀文倩一眼。
荀文倩眨着眼睛,也有些疑惑。
“天下再大,中原都是根本。”刘协笑笑,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只要中原稳固,百姓能安居乐业,人才如雨后春笋,代代有人,就算西征遇到一些麻烦,也不会影响大局。否则就算走得再远,终究只是梦幻一场。”
“陛下说得有理。”荀文倩附和道:“亚历山大覆辙在前,足以为戒。秦统一六国,尚且要奋六世之余烈。天下之大,又岂是一两代雄主就能做到的?征服天下不能寄希望于一时一人,当如愚公搬山一般,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刘协看着荀文倩,满意地点点头。
自然开始研读西方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