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转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沮授。“公与,你有何高见?”
沮授一动不动。
袁绍提高声音,又叫了一声,沮授一惊,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直起,躬身说道:“主公,臣刚才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一时出神。”
“什么办法?”
“天子休屠泽大捷,天下震动。荀攸趁此机会,威逼幽州,正面难以抵挡,不如以退为进,避其锋锐。等上一年半载,人心自疲,而主公趁此机会破易京,斩公孙瓒,以谢幽州胡汉,自然声势复振。”
袁绍眉头一跳,有些勉强地说道:“仔细说说。”
“臣以为,主公不妨向朝廷上书,贺天子之功,并请诏率幽冀汉胡,讨公孙瓒自效。”
袁绍抚着胡须,来回踱步,犹豫不决。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沮授所言的确是一个办法。张喜一直在和他联络,希望他能向朝廷称臣,甚至入朝理政。如果他愿意退一步,名份的问题就解决了,讨伐公孙瓒也有了足够的理由,幽州人也不能不听从命令。
拿下公孙瓒,形势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天子想将他调离冀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唯一的问题是他应该以什么身份上书,渤海太守?
见袁绍不语,沮授又道:“主公在冀州七年,得冀州士庶之心。一声令下,便得精兵十万。不管朝廷是否愿意,冀州人都唯主公马首是瞻,又何必在乎一时虚名?击破公孙瓒后,主公威震燕赵,又有谁可以替代?届时主公坐拥幽冀,跨河而有兖豫青徐,半有天下,不王而王。”
袁绍想了片刻,明白了沮授的心思,不由得一声叹息。
田丰也反应过来,暗自向沮授挑了挑拇指。
后生可畏,还是沮授反应快,他还真没想到这一层。
要解决袁绍眼前的困境,就要打开思路。如果袁绍能后退一步,暂时对朝廷示弱,不仅可以摆脱困局,还可以让冀州人更进一步。
袁绍坐镇河北,谁镇守大河以南?当然是冀州人。
审配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兖州牧。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将青州收入囊中。至于幽州,如果刘和愿意和袁绍站在一起,交给刘和也无妨。如果刘和不肯,那就只好由冀州人收下了。
“臣以为此计甚好。”田丰出言附和。
袁绍有些郁闷,想了半天,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就依公与。”
第五百四十一章 言传身教
出了大帐,田丰抚掌而叹。“公与,你这一计好啊。”
沮授笑笑,却没说话。他低着头,一路前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田丰觉得诧异,转头看看沮授。“公与,莫非你还有其他的担心?”
沮授轻声说道:“元皓兄,主公为人,你还不清楚么?若是愿意称臣,早就称臣了。如今才答应,只是迫于无奈。将来声势复振,只怕会心存芥蒂。我这一计,后患无穷啊。”
田丰冷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倒不必担心。只要他依了此计,就算对你不满,又能如何?冀州终究还是冀州人的冀州。”
沮授摇头苦笑。
他知道田丰在想什么,但他并不赞同田丰的想法。田丰的执念太深,冀州人的野心也太大,带来的未必是富贵,更可能是深重的灾难。
当初如果不是冀州人贪得无厌,光武帝又何必废后废太子,搞得人心惶惶。
这些话,他无法说出口,只能尽可能的创造机会,缓解矛盾,别让形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借机逼袁绍让步,向朝廷称臣,既是为袁绍谋划,也是为朝廷谋划。就看朝廷肯不肯接受了。
——
袁绍很快就召见了郭图,表达了向朝廷称臣的计划。
郭图倒是不反对。虽然他对天子印象极坏,但袁绍形势艰难,退一步也是应该的。只要朝廷承认了现实,袁绍面临的困境就可以得到极大缓解,重新集聚力量。就算朝廷不答应,诏书往复几个月,袁绍已经击破易京,生擒公孙瓒了。
郭图随即出面,与刘和商议。
只要刘和愿意支持袁绍,袁绍可以上表朝廷,推荐刘和出任幽州牧,刘虞在幽州积累下的人脉、声望都可以由刘和继承。
当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斩杀公孙瓒,为刘虞报仇。
刘和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
刘和随即约鲜于辅、阎柔以及几个乌桓部落首领见面,传达了袁绍愿意向朝廷称臣的计划,希望他们能够配合,不要自乱阵脚。
面对故主之子的请求,鲜于辅、阎柔等人不好拒绝。只要刘和不谋反,不与朝廷对立,他们还是愿意接受刘和成为幽州之主的。
乌桓人更是强烈支持刘和。他们甚至表示,除了刘和之外,他们不接受任何人,尤其是朝廷派来的人。他们收到消息,天子不仅对鲜卑人极其严酷,动辄灭族,对臣服已久的匈奴人也不友好,将匈奴人逼回草原,辛苦度日。
比起天子,他们更愿意支持对胡人实行安抚政策的刘虞,即使是退而求其次,他们也更倾向于愿意与鲜卑、乌桓和亲的袁绍,对咄咄逼人的荀攸非常反感。
就这一点而言,鲜于辅、阎柔也表示赞同。他们随即写了书信,派人赶往弹汗山,向已经在路上的田畴通报情况,并请他向荀攸进言,不要急于进攻乌桓,以免影响他们进攻易京。
鲜卑人的主力还在草原上,乌桓人不管是支持鲜于辅、阎柔,还是支持袁绍,主力都在易县周围。如果荀攸这时候向乌桓人发起攻击,他们的损失会非常惨重,自然也就无法安心进攻易京。
与鲜卑人的优势主要在骑兵不同,乌桓人汉化比较严重,不仅擅长骑战,步骑也不弱。
——
田畴接到鲜于辅的书信时,刚刚赶到白山,与荀攸见面。
对刘和出任幽州牧,田畴表示支持。他对刘虞的知遇之恩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激,愿意将这份恩情还在刘和身上。
但他也清楚,刘和想在幽州立足,就无法断绝和袁绍的联络。
没有冀州的支持,幽州无法自立。
幽州户口有限,耕地有限,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这是残酷的事实。
见到荀攸之后,他坦然地表达了这个观点。
荀攸只对田畴说了一句话:“我愿意给你一个机会,给幽州人一个机会,证明你们错了。”
田畴放声大笑,说道:“求之不得。”
两人分别之后,田畴日夜兼程,赶赴行在。
——
建安三年,三月末,休屠泽。
中原已是春天,休屠泽却依然春寒料峭。
轲比能穿着单皮袄,站在休屠泽边,看着泽中劈波斩浪的天子,拱着手,神态恭敬。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半个月,每天都看到天子下水游泳,早就习惯了这一幕。鲜卑人也有冬泳的,汉人却极少,贵人更是闻所未闻。第一次听荀恽说天子在休屠泽里游泳时,他根本不敢相信,认定荀恽是在骗他。
直到他亲眼看到,而且一看就是半个月。
汉人真是奇怪,让人无法捉摸。他们以衣冠礼仪为荣,却出了这么一个天子,公然在大众广庭之下袒露身体,而一群大臣就这么看着,有人跟着一起下水,却没人进谏。
正当轲比能出神时,一匹快马从远处奔驰而来。轲比能抬头一看,见是荀恽,顿时心生希望,连忙上前几步,正好接住荀恽的马缰。
“侍中,天子愿意见我了么?”
“跟我来吧。”荀恽扬扬下巴,拨转马头。“天子今天心情不错,你好好应对。”
“一定,一定。”轲比能连连点头。
荀恽骑马,轲比能殷勤地牵着缰绳一路小跑,来到泽边。天子刚刚擦干净身体,穿上衣服,正坐在胡床上,由羌女何姗为他擦干头发。
看到轲比能牵着马走过来,天子皱了皱眉。“长倩,岂可对大帅失礼。”
荀恽连忙滚鞍下马,一本正经地请罪。
轲比能拱手说道:“陛下,子云:有事,弟子服其劳。臣虽年长一些,却跟着侍中读书,学了不少道理。臣视侍中如师,理当为其执辔。”
刘协眉梢轻挑。“大帅书读得不错,能学以致用,不容易。”
“谢陛下谬赞。”轲比能行礼。“都是侍中教诲有方。”
“可惜你这先生不怎么靠谱。”
“呃……请陛下指点。”
“夫子育人,言传身教。他却只是以言教,言行不一,岂不是误人子弟。大帅,你说对不对?”
轲比能为难地看看荀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荀恽笑眯眯地说道:“陛下说的是,君子当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心中有畏,而身不能从,的确是言行不一,当罚。”
“那你说说,应该怎么罚?”
“陛下为磨砺身心,自流三千里。臣当效陛下,自流一万里。不如就让臣随大帅西行,直至西域以西。”
第五百四十二章 居安思危
刘协目光一闪,盯着荀恽看了半晌,嘴角微挑。“大帅,你愿意带上他吗?”
轲比能喜出望外。“臣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他为了保存实力,没有参与休屠泽之战,惹得天子不快,被冷落了几个月,还丢掉了浚稽山的牧场,只能西迁,希望能找到日律推演所说的那片草场安身。
他很清楚,不管那片草场是否存在,他都需要汉家天子的宽恕。
他能到达之地,汉家铁骑也能到达,说不定哪天一睁眼,狼骑就出现在面前。
他在这里等了半个月,就是想见天子一面。如今不仅如愿见到了天子,还能得到荀恽同行,对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荀恽的父亲是天子的心腹,一心推行王道。荀恽的妹妹是天子的宠妃,虽然现在看成为皇后的可能性不大,但她为天子生下了皇长子,而且天子有意将皇长子培养成一代名将。荀恽的从兄荀攸则是一方大将,正在筹备征服东部鲜卑的战争。
荀恽愿意随他西行,就算天子对他还有什么不满,荀恽也能保他性命。
更何况荀恽本人的才识不俗,就算不及他的父亲荀彧,治理不了大汉这么大的国家,协助他治理部落也是绰绰有余。
不管怎么说,他都赚住了,哪有拒绝的道理。
求都求不来呢。
“兹事体大,你们还是好好商量一下,上路了再后悔可就迟了。”刘协站了起来,甩了甩还没干透的头发,对轲比能说道:“大帅,你看我这样子,和你们鲜卑人像不像?”
轲比能抬头看了一眼刘协,眼睛一亮。披散着头发的天子多了几分散漫,的确有些像鲜卑人,无意间散发出的威严、自信让人不由自主的臣服。这种感觉,二十多年前,他曾经有过一次。
那是第一次见檀石槐大王的时候。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鲜卑也是黄帝后裔,也是陛下的子民,何谈像与不像?陛下就是我们鲜卑人的王。”
刘协打量了轲比能片刻,放声大笑,随即又看了荀恽一眼。
荀恽会意地点点头。轲比能能屈能伸,而且悟性很高,学得很快。如果没人看住他,坐视其发展,说不定哪天就成了祸害。他身上的责任很重。
“你们去准备吧,看看有什么朝廷可以帮忙的,列个清单。”
“唯。”轲比能和荀恽异口同声的说道,喜上眉梢。有了天子这句话,他们都安心了。
——
得知荀恽主动要求随轲比能西行,荀文倩吓了一跳,连忙派人让荀恽叫过来,询问详情。
荀恽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荀文倩便明白了。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居高思危。”荀恽收起笑容,神情很严肃。“大汉中兴,我荀氏内外有宠,权倾一时,必成众矢之的。万一不慎,便是覆家灭族之祸。我自请流放,随轲比能西迁,既能让天子放心,又能避祸。就算荀氏有难,也能有个去处。”
荀文倩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可是这也太委屈你了。你是长子,将来必然要嗣爵,又何必如此?”
“正因为我是长子,更要担起这样的责任。总不能我这个做长兄的不去,却让几个还没成年的幼弟去。”荀恽说道:“行程在即,我无法向父母面辞。你回河东之后,代我向他们解释。”
“这是自然。”荀文倩又叹了一口气。“你要保重。”
荀恽哈哈一笑。“放心吧,我为轲比能师臣,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背后又有天子和你们,受不了委屈。”他拍拍厚实的胸口。“你看我来了休屠泽还不到一年,身体壮得像头牛。”
荀文倩白了一眼,又忍不住笑了。“我知道你为什么要远走了。就你现在这粗鄙模样,被父母看见了,少不得要骂的。”接着又一声叹息。“这一去万里,将来再见,你不会像个胡虏吧?”
“不会,我会用先祖所传的学术,将胡虏们教化成大汉的子民。”荀恽信心满满。
“真能如此,你必名垂后世,不愧于荀氏子孙。”
兄妹俩相视而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颍川荀氏自承传自荀子。荀子是先秦儒家集大成者,却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名望。很多人提到他,下意识地都会想到他的两个法家弟子:韩非与李斯,却忘了荀子的核心思想并不是法,而是礼法并重。
直到如今,礼法已经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依然难以跻身儒门圣者之列。荀彧推行王道,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宣称用的就是荀子心法,以免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荀恽远离中原,教化蛮夷,却不用有这样的顾忌,可以放手施为。
如果能成功,不仅是荀氏几百年的富贵,更是一份精神传承,完全可以将古文派、今文派全部打趴下,从而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世家。
荀文倩笑道:“我忽然有些羡慕你了,如果我是男子,或许就是我西行了。”
“你虽然不能西行,却可以做个西域学的大学者。”荀恽扬扬眉,慷慨激昂。“等我到了那里,稳定下来,会收集一些西域大国的书籍送给你。到时候你好好研究,成就不亚于蔡令史。”
荀文倩扬扬手,笑而不语,眼中却露出一丝光亮。
她虽不如蔡琰那般聪明,记忆力惊人,却也不是普通女子。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她也能做出一番成就。受身份限制,她无法征战沙场立功,却可以做些学问。如果荀恽能为收拾一些资料,她就算无法超过蔡琰,也可以做到并驾齐驱。
西域学的研究与儒家学问不同,严重依赖于手头拥有的西域典籍。蔡琰现在主要是通过胡商安东尼收拾西域的典籍,但安东尼只是一个商人,学问有限,收集来的典籍有大半没什么研究的价值,只能增广见闻。荀恽有更深的学问底子,他能收集到的典籍更有价值。
荀恽用一个人的辛苦,为家族争取到了一个机会,也为她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的可能。
居安思危,小舍而大得。
第五百四十三章 开诚布公
两天后,轲比能、荀恽起程。
刘协亲自去送行,将他们送到十里之外的沙漠边缘。
轲比能自不用说,心花怒放。接受荀恽随行果然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不仅得到了商路贸易的利益,短时间内也不用担心汉军游骑的袭扰。万一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还可以向西域都护府求援。
安西将军成公英因功迁西域都护,正在赶往西域的途中。
荀恽更是感激滋零。
天子给他如此殊荣,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深得天子之心。将来不仅他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荀氏也能得到天子的偏爱,富贵长葆。
说不定妹妹还有机会成为皇后。
“长倩,当年孔子